分享

社评|两岸三地学术不应受政治干预

 【点石成金】 2016-08-28

强调政治不应干涉学术,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指出,看台湾如今大学过剩的窘状,即是当初为政治考量广设大学造成的「恶果」。两岸三地大学教育要突破现状求发展,郭位认为升级「硬件」、「软件」之外,最重要的是「心件」。

两岸三地争求优秀师资,台湾往往条件处于劣势,对此郭位以城大的作法为例指出:「我们能聘到别人请不到的好老师,其实只做了很简单的一件事,就是主动打电话请对方来学校看看。」


陆缺人才港创意不足

他强调「好人才找工作不是只为求职」,薪资条件固然至关重要,却不是绝对,「感受到用心、尊重也很关键,」而这正是郭位认为两岸三地大学共同欠缺的「心件」。在郭位看来,高等教育在台湾,最缺的是经营;大陆则是人多但缺人才,香港的问题在于缺少创新。郭位认为好的政府应该以对的政策领导大学,但台湾如今「高中升大学的比例高达100%,大学过多,完全是20年前的整体决策错误所造成的。」


绝口不愿多谈日前退出中研院院长遴选一事,但始终呼吁政治不应干扰学术,郭位不讳言地指出,大学过剩正是台湾以政治考量影响教育的结果,「为了讨好选票,造成台湾大学膨胀,招生数额远超过高中毕业生。」也使得教育资源被稀释。


产学合作勿忘初衷

大陆大学则随着经济起飞,近年的扩建和扩招亦产生良莠不齐的情况,似有步台湾后尘之虞,而郭位认为大陆和港、台不同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更偏向资本主义,大学教授的薪水收入、研究资助会随着市场价值而浮动调整,这样的结构往往造成产、官、学的利益纠缠不清。


郭位认为两岸三地的高等教育都应避免「心盲」,产、官、学合作并非不可行,但在亚洲文化里,「三栖」却会造成弊病,因此尽管美国鼓励学者进入产业,但在日本却可见截然不同的态度。在郭位看来,根本仍在于「心件」,他指出:「美国虽鼓励产学合作,但条件是教授的教学研究也要够好,心还是以大学为主。」而华人学者进入产业却往往以赚钱为主,故而整个社会态度上仍要求教授应「清高」。


对于两岸三地大学近年积极争排名评名,他坦言排名固然不应作为绝对的指标,但仍是有用的参考。就像台湾的食安问题虽早已存在,但未从质量评比确认,就一直是潜在问题,大学的评比,仍有着激励进取的作用。但如何将「学位」与「学识」的差距拉近,仍是大学教育最根本的课题。


如何关注台湾风土民情

让你理解真实的台湾,让你了解台湾人生活习惯,一窥台湾岛内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