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中医治暑证 还得先辨证

 369蓝田书院 2016-08-29

暑证,是指夏季感受暑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暑性炎热而升散,故本证多见热象,而易耗气伤津。因暑多挟湿,故常见与湿邪相混成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伤暑,感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象虚数。中暑,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口渴,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色绛红而干燥,脉濡数。暑湿,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来濡弱等。中医辨证治疗暑证有明显疗效。

1

暑入阳明

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等。当以清暑泄热为治,方用白虎汤加减,药取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芦根30克,西瓜翠衣30克,粳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2

暑伤津气

主要表现为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等。当以清暑泄热,生津益气为治,方用清暑益气汤加减,药取西洋参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黄连6克,竹叶10克,荷梗10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粳米10克,西瓜翠衣30克。

3

津气欲脱

主要表现为发热骤降、大汗不止、心烦口渴、精神倦怠、脉虚无力等。当以益气,生津,固脱,为治,方用生脉散加减,药取人参1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石斛10克,粳米10克,西瓜翠衣30克。

4

暑热动风

主要表现为发热、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神昏不醒、脉象弦数等。当以清暑泄热,平肝息风为治,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药取羚羊角粉1.5克(冲服),钩藤10克,桑叶10克,川贝6克,鲜生地30克,菊花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

5

暑湿夹杂

主要表现为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脘痞胸闷,纳差,大便不爽,口中苦而粘腻,渴不欲饮,四肢困重,或有身热不扬,汗出而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濡数。当以清热化湿为治,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药黄连6克,山栀10克,法夏10克,厚朴10克,石菖蒲15克,芦根15克,香豉10克,滑石30克,鲜荷叶1角,薏苡仁15克,陈皮6克,大腹皮10克,木防己6克。

6

其  他

津气欲脱时,可选用中成药生脉饮、西洋参口服液口服,或鼻饲,或选用参麦或生脉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暑热动风时,可根据病情给予中成药紫雪散、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也可配合针灸强刺激人中、内关等穴。救治间隙,可频频饮服米汤、牛乳、绿豆汤、西瓜汁、雪梨浆、五汁饮等,或鼻饲。


(作者系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