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aemon 2016-08-29
                                                镶黄旗官学建筑遗存

       位于后圆恩寺胡同甲20号,建于清早期,学堂式古建筑。
  镶黄旗官学为北京八旗官学遗存,是中国古代社会官学教育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该制度鲜明阶级性、等级性的实物见证。作为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的组成部分,官学格局清晰,使用合理,建筑保存状况良好,具备较高的历史价值。
  八旗官学,创立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隶属于国子监。凡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下五旗包衣中文职五品以上、武职三品以上,均可挑选子弟入学。每旗学堂招收满洲学生六十名,蒙古、汉军学生各二十名,其后每旗又添收包衣满洲学生六名,包衣蒙古及包衣汉军学生各两名。官学始设时因学生较少,八旗共一学,地点在安定门内。后由于学生增多,房屋不敷使用,于雍正年间分旗设学。清末改革学制,镶黄旗官学更名为八旗第一高等学堂。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区文保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区说明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现为黑芝麻小学使用,不得入内。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太医院旧址

       位于地安门东大街105、111、113、117号,建于清光绪年间,衙署式古建筑。太医院现存建筑由四组院落构成,其中最大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廊歇山顶,轩楹高举,开间尺度较大,檐下用三踩单昂斗栱,额枋用旋子彩画,至今仍清晰可辨。
  明清中央级的衙署是北京皇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没有遗留下一处完整的遗存。太医院作为当时全国医药行政主管机构,保存了清朝的中央官衙制度,其中的先医庙和药王庙则保存了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太医院原址位于东交民巷西段,包括大堂、先医庙、药王庙等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东交民巷地区被划为使馆区,太医院则被划入俄国使馆范围原署拆平。这期间太医院未有定所,先后寄居在东安门御医白文寿宅和北池子大悲观音院内。直到光绪二十八年(902年),清廷才选址皇城北墙外的吉祥寺所在地另建新署,三十年(1904年)建成。民国时期太医院被废,其地改为两吉女子中学,后为市立第二女中。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区文保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区说明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可园

       可园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帽儿胡同,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11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文煜,字星岩,满州正蓝旗人。这座宅园是他出任外官回京后修建的,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园主将其命名为“可园”,建成后文煜命其侄兵部尚书志和撰文勒碑以记其事。可园为北京保存较好的宅园之一,也是中国北方私家宅园中保存较好的实例,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宅园原占地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70米。布局极为讲究,西路是一座四合院,中路最前面建有倒座房,前院有假山、水池,种有花草树木。中央有一座过厅,后院用回廊围成宽阔的院落种植花草。东路主要建筑为例座房和正厅,院落中有假山。可园建筑布局和形式都很灵活,中路和东路花园借游廊连接成为一体。后人于文煜卒后将宅园分割出售,现花园与住宅已不相通,中院庭园又从南边单开一门,自成一宅。
       可园1949年后曾为朝鲜驻华使馆,后为招待所,有数位名人及外国驻华大使在此居住和办公。现东路为帽儿胡同7号院,中路为帽儿胡同9号院。今花园西南部分走廊被拆除,东院内假山上之敞轩已改建成房屋,在山北又建一座二层新式楼房。但中院庭园内主要建筑无大变化。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国家级文保碑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区说明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北京市说明牌(转勤业斋)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和敬公主府

       位于张自忠路7号,是乾隆帝三女和敬公主及其驸马的赐第。和敬公主系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1747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尔珠尔。色布腾巴尔珠尔是达汗亲王之孙,曾受封为和硕亲王之爵。光绪间此处为其后人辅国公那图苏所居,故又名那公府。《顺天府志》载:“那公第在铁狮子胡同。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尚高宗三女和敬公主,赐第在此,那公其后人也。”
       此府主体院落现尚存有四进。正中大门三间,原为朝北的轿厅,前后廊硬山顶,明间启门,左右各带倒座房五间。北为府门,三间前后廊,硬山顶,左右各有顺山房五间,东西设“阿斯门”各三间,东阿斯门经过改造进深较浅;门南北各接顺山房五间,现已不完整。二进院院内十字形通道略高于地面,北为正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再北为第三进院,通道与二进院类似,有寝殿五间,亦为前后廊硬山顶建筑;寝殿之西有顺山房三间,带前后廊,东面顺山房已佚。二、三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对称各布置四座厢房,分别为三间半、五间、七间和五间,彼此相连,也使得这两进院落形成了更为紧凑的整体。第四进院为一座七间二卷前后廊硬山顶后罩楼,已经过改建。东西分别有北房三间和五间。再后建有三层高的现代建筑。
       和敬公主为公主中地位最高的固伦公主,其府第等级应与亲王相同,但实际上此府建筑的等级却比亲王府要低一级。和敬公主府现用作一家宾馆,室内外均经过多次装修,但基本格局和主要建筑形式仍基本未变。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北京市文保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北京市说明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区说明牌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临街大门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大门东侧院门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大门西侧的主院落,现为单位占用不得入内。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笔者在门口张望了一下所摄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顺天府学

       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名大兴县学。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顺天府,始称府学。永乐九年于学内建明伦堂,永乐十二年建大成殿、东西斋舍。宣德年间重建大成殿,配以东、西两庑及戟门,并在明伦堂东、西建六斋及食堂。因旧址有文天祥祠,故在学舍之西设祠。万历年间将文丞相祠迁于学舍之东,就其地建怀忠会馆。后在祠东北建尊经阁,在祠东南建文昌祠。清顺治初年复加修葺,以后不断重修、续建。清代顺天府学西为学宫,东为文丞相祠、文昌祠。学署旁有名宦、乡贤、忠孝等祠。仪门内明伦堂,大堂3间,堂东北为魁星阁,堂后有崇圣祠,阁后为敬一亭,亭后有尊经阁,阁之西为教授署,崇圣祠西为训导署,大门东即文昌祠,西为棂星门,门后为大成殿。明伦堂大成殿后的学生宿舍和东西斋舍6座,分别称为进德、修业、时习、日新、崇术、立教。府学内原有明洪武年间的“学制碑”。民国初改为十八小学。20世纪80年代后曾为东城区少年宫、府学胡同小学。原建筑大部分已被拆除,仅存大成殿及部分配房。

东城·交道口【古代建筑】(一)
北京市文保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