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生活家和我一起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 其实我最大的优点和缺点一模一样:自己想做的就会立刻去做,一旦强加给我的事情,我大概都只能敷衍。 大学之前,也知道要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讲真,我根本就不知道努力学习的意义,如果要我为了学习而学习,我肯定干不了的。 好歹终于来到了大学,也是抱着要混迹各大学生组织的信念,加入了社团、学生会和班委,后来突然想去学喜欢的东西,不想再把时间全部花在社交上面,于是索性全部辞掉了。 大二碰巧看到自媒体上视频博主的日常生活,一瞬间脑袋就像炸开了花一样,开始了漫长的改变之路。中途也是坚持一个月,颓废一个月,误打误撞才走上了写字这一条路。 一晃我就大四了。想写点什么留下来,不能说现在有什么资格,但是若没有大二循着轨迹改变,我现在应该不会喜欢自己所有的样子吧。
本文的展开都是通过个人经验,有好有坏,理智判断。 明确一个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的模样 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崇拜之情,并清晰认识到自己到底崇拜他们什么,从而把这份崇拜转化为自己也要成为那样子的人的行动力。 我大一的时候在学校崇拜两个人。 一人是我的学长,他的摄影作品在我们学院广为流传,连老师都会拍手称赞,大三就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自费旅行,会玩又能赚钱。 另一人是我们学生会的部长,一个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却能把设计玩得超级好,属于反差点很大的牛人。 自己很幸运能和他们打过交道,也当面表达过崇拜之情。 之后,内心更是有一种自己在他那个年纪做的比他更好的期许。果真,到了大二,他们能做的我也会了,不能说比他们厉害,但是超越了自我就很满足。 不是成为别人,而是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来成为自己。 忘掉合群 倘若说要你脱离大学的社交,自然是不必的。 忘掉合群就是不用刻意去和身边的人打交道,选择能吸引你的人去深入接触便好。 尤其是远离这种人:自己什么都不会,还鄙视别人的各种改变。 大学之前,我几乎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朋友,但事实上呢,现在能叫出名字的都寥寥无几。大一延续了过往的社交方式,但浪费时间不说,还容易陷入一种社交怪圈:以为自己有一大帮朋友就很牛逼。 大二我便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早晨跑步,互相打打鸡血,开始改变。到现在为止,大学交的朋友真的是少的可怜,但每一个人都能在重要的时候给我启示。 如何取舍社团组织 私信被很多人问过“读大学是应该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还是社团组织?” 两者不矛盾。社团组织是一种社交、工作表现方面,自我提升则更关注自己的内在成长。 大一时,我同时加入三个社团,一个学生会,还兼任班级团支书。每天都觉得自己累的像条狗,忙忙忙是当时的口头禅。考虑过后发现,自己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开会,但无外乎是一群人咧开了嘴装模做样。大二辞职对我个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刚上大学可以试试看,如果喜欢就坚守,有抱怨或者踌躇就立刻弃之吧。 大一、大二上课坐第一排 在大学能被老师记住的学生是少数,尤其是刚开始。若能先人一步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坚守在第一排。 大部分老师都会主动了解自己的学生,坐在第一排让老师了解你的成本很低。 我当时下课老师都会和我们聊天,了解我们的动向,以至于后来很多专业上面的兼职都是老师介绍。 远离寝室,寝室是时间的黑洞 大一因为参加各个社团组织,大二每天上完课就会去外面上设计课的培训班,都几乎没有在寝室颓过。 大三没课的时候就会泡在图书馆,或者去外面逛图书馆和展馆。即使留在寝室也一定会必备耳塞,耳塞是我避免懒惰的神器。 大学一开始就要摸索自己的穿衣风格 穿衣风格要经历长时间试错,索性就从大一开始把喜欢的风格都穿一遍。 我大一就是复古和森女风交替,永远都是连衣长裙。 大二开始韩系甜美,中途也换过几种小众风格,直到大三才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穿着打扮。 趁着还未出社会,拒绝千篇一律的自己,打破过往的风格说不定会找到小惊喜。 早起早睡 我的改变就是从早起早睡开始。具体可看攻略:早起攻略|| 早起是我变好的一个契机。 一旦你在大学养成了早起早睡的习惯,这个行为的好处一直会延续在你未来的工作交往中。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坚持早起早睡的人身上肯定有某些闪光点值得去挖掘”。 学会精致 一个有档次的人不仅仅体现在衣着仪表,更体现在对待这个世界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读书要用好看的笔记本,跑步要穿适合的运动衣,寝室有精致的餐具,精致是要给自己看的,不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属于自己的,我都会用心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最令自己动心的。 尤其是在大学的时候,虽然生活费有限,但真要把买N件网红同款的钱拿来买几件百搭的品牌会让人看起来有品质很多。 阅读的步骤 对于大多数人,应该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按照我这一年多的阅读经验,认为在大学想养成阅读习惯,可以进行的阅读顺序是: 与大学相关比较励志的鸡汤书 (替代:可以关注一些学生榜样) ▽ 自我管理提升的干货书籍 ▽ 文学书籍 ▽ 专业书籍 为什么我要把专业书籍放到最后,是因为刚进入大学,鲜少有人会一意孤行去学习专业,况且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什么。 成就取决于信仰 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进入大学之后局限在身边人的怪圈。给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比如学历不高,不敢在人前讲话...... 但大学应该抛开过往对自己的偏见,去展现一个不同的自我。不论你是想特立独行,还是成为社交小能手,这个新的环境你都可以去尝试一个不一样版本的自己。 不突破眼前的混沌就会出现下一个混沌,不断尝试,总会找到一个最好的自己。 积极和不积极的大学生涯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所谓的界限来判断好坏。 对于一个想在大学有所改变的人而言,与其一直纠结于自己的兴趣落脚点,倒不如多去尝试,不断试错才会有可能找到自己热爱的。 我从大二开始就是一种状态,只要自己看到别人在做的事情,我内心有一点也想去做的欲望,我就会立刻去学。 无奈自己是学生党,很多东西都是自学,所以才艺不精,但也为日后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我学烘焙。用笔记的方式记录步骤,买一个基础烤箱就可以开始。 比如我写手帐,慢慢养成自己的管理体系。 与手帐结合的画画也是从模仿开始。 参加线下的活动,不仅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花很少的钱学到新技能。 .....对于兴趣技能,只要你内心有欲望,那就去做,没预算那就自学。 01 大一
2、不要在没钱的时候考虑去远方旅行,先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走走看看。 3、在网络上关注一些学习博主,他们认真的模样会打动你,感染你。 4、写手帐,随便写写,不论是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还是为了画画而去写,都是有意义的。 5、参加当地的组织活动。比如趁早读书会、行动派、十点读书...基本上每一次活动都只用交10元-50元不等,但能让你遇到有意思的人,做有趣的事情。 6、跟着学长学姐参加比赛。加入学校的一些社团,自然会认识学长学姐,跟着他们去参加专业比赛,打下手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我个人就是因为大一参加比赛,才找到以后求职的方向。 02 大二
2、大一间断阅读,大二就开始提高自己的阅读数量与质量。 3、如果没有预算,就自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4、大二的暑假可以尝试找专业实习了。一般大二开始,很多公司都找暑假实习的学生,不妨去试试看。不建议在大学参与发传单等兼职,因为浪费时间,且不能学到什么。可以有一两次,但不能超过三次。 03 大三 1、提升专业能力和输出是大三最重要的两件事。 2、专业能力就是成体系的阅读专业书籍,专业实习。如果你有一定能力,老师会很乐意帮你找份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 3、输出不等于你一定要发到网络上面。你可以把自己大一、大二积累的兴趣爱好,哪怕是经验,写出来。因为写作可以培养思考的能力。说不定也会为你以后的工作有一个敲门砖。 04 大四 1、有了之前的实习经验,你肯定感知到自己还有哪些欠缺,趁着大四的上学期,好好在学校查漏补缺,提升自己。 2、毕业旅行一定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待上大半个月,比如我想将自己的毕业旅行安排在日本。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是不被辜负的? 其实就是在慢慢摸索中,对越来越多事情能提起兴趣,知道自己该朝着何方前行,不会觉得自己腹内空空,也不会认为自己才华横溢。 ps:还是那句老话,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观者能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欢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