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还记得梁漱溟

 昵称36117549 2016-08-29

在20世纪新儒家泰斗级代表人物中,梁漱溟先生的大名,历久弥新,随着时间推移,其名气竟然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民间,他可能有着最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他那句答复父亲的话——“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给粉丝们带来莫大的前行信心和坚定的立身信念。梁先生一生人格完整、业绩丰实,远非一般学术中人所能企及。其原因,值得一究。

人生的硕果,多生于从容的疯狂中。

人在一生之中,取得一些小的成就,很容易;但能够彪炳千秋、为众人所称道的大成就大功业,实难为之。返观梁先生一生,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人格修养,不论是坐而论道,还是起而行之,他都在时空的坐标中留下浓浓印记。这与他的“从容”和“疯狂”密不可分,二者贯穿他一生的所思所言所行。他淡定理性,清新透彻,故而“从容”;他笃定守恒、矢志不移,故而又“疯狂”。

梁漱溟先生这种“从容的疯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坚持该坚持的。

苏东坡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梁先生很早就确立两大研究方向: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他始终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思索,探求答案,不曾动摇、改变,做到一生的“坚忍不拔”。

昔日孔子在陈绝粮,教育弟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就是说,真君子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丧失节操。上世纪初,在“打倒孔家店”(吴虞)、“拼命往西走”(胡适)、“不读中国书”(鲁迅)甚嚣尘上时,梁漱溟先生以无名小卒被聘到北大任教,他却坚持要为孔子和释迦讨个公道;而在文革中,当诸多学界大佬纷纷举起批孔大旗时,唯独他发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之空谷足音!这正应了李敖所说:“历史上,真正‘一代儒宗’是不会倒在任何统治者的怀里的。”

另一方面,变通该变通的。

在《朝话》中,他说过:“儒家也是要求一个不机械的生命。”“不机械的生命”,即是指知权达变,灵活处事。梁先生的学术经历,也有过明显的变化过程:从信奉康梁的改良主义,到推崇同盟会的革命主义;从问道佛家到践行儒家;从高校论道到乡村建设;等等。这些无不体现出在探求人生和中国问题的道路上,“穷则变、变则通”的逻辑思路。

在上世纪80年代,当他的书稿《人心与人生》交给学林出版社时,出版社认为价值和意义不好考量,应当以自费处理。然而梁漱溟先生却不摆大师的架子,自费出版了是书。后来这本书大受欢迎,叫好叫座者比比皆是,梁先生和出版社都获得了收益。

读梁漱溟先生的《朝话》,会发现他讲得很通透、很实在,给人启发,发人思考。他教导我们,生活要“郑重”——好好吃饭、好好说话,提醒我们要“对自己有办法”,……浮躁的年代里,快节奏的生活中,捧读梁漱溟先生的著作或翻阅他的个人传记,你便能不难找到我们今天仍然推崇梁漱溟先生的原因了。(文|常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