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春晖老师小六合临床病案

 machunhuizjmx 2016-08-29

此组病例,均是马春晖老师在教学课堂上现场治疗的病例

掌中土的应用

1、胃胀

【病案资料】

王,男,56岁,2014年年75日晚815分初诊。

病史主症

上腹胀痛一周。

临床症状

慢性胃病史多年,常有饥饿症,进食侧缓解,近一周来上腹胀痛不舒,自服多种治疗胃病药物无缓解。今晚胀痛趋重,伴恶心欲吐,患者因上腹部非常难受而求诊。

治疗组方

中土(双)。

治疗方法

第一针用0.20*13毫米的针刚一刺入中土,患者即感上腹气下,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下子全消了下去,上腹感觉大爽,再针艮位与温溜后,病痛已去大半,又在右中土用细针刺入一针,之前一切症状全消,留针10分钟后回家,让患者带针回家,嘱于半小时后自行起针,并嘱于明晚复诊。

复诊:76日晚复诊时诉:昨晚针后当夜相安无事,一点感觉也没有,今天早晨喝了些粥后胃部稍有不适,但比昨晚好多了,再予针双中土愈。

方义详解

中土具有调理三焦气机之功,为治疗胃痉挛的要穴。针刺中土可激发厥阴经络之气,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故能使痉挛迅即缓解,疼痛消失。笔者曾以中土治疗多名胃痉挛所致胃胀、胃痛的患者,均能取得较为快捷的疗效。中土位于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与胃别通,不但有温中止痛之效,而且可作为阳明经的通关引导经气入胃。如是一针,使胃之痉挛缓解,气机平和而痛消胀止而愈。  

远期随访

二次治愈,胃痛未见再发。

2、脐周胀,双下肢发凉

2015年3月北京课堂

【病案资料】

袁某,男性,35岁,四川人

病史主症

脐周胀,伴双下肢发凉,双侧天枢穴周围发硬。

临床症状

该学员既往经常有脐周发胀,胃脘痞满,双侧天枢穴周围发硬,大便黏而不爽,并不成形,睡眠质量差,双下肢发凉,足三里附近憋胀,因为学习,来京一周失眠

治疗组方

中土。

治疗方法

第一针用0.20*13毫米的针刚一刺入中土,患者即感上腹气下,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下子全消了下去,双侧天枢穴一下子变软,此时他说左下肢已经发热了,于是缓慢调针尖方向,他右下肢也慢慢热了起来。此时笔者不愿意再破坏手掌八卦的气血。于是给予头部扎中土,坎卦、离卦。

复诊:第二天学员们做临床时反应:昨晚睡眠特别好,今晨起大便非常痛快且已经成型,双下肢已经不再发凉。要求继续巩固疗效。因为学员没有经验,故给予中土、艮卦。

方义详解

中土具有调理三焦气机之功,为治疗胃痉挛的要穴。针刺中土可激发厥阴经络之气,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故能使痉挛迅即缓解,疼痛消失。笔者曾以中土治疗多名胃痉挛所致胃胀、胃痛的患者,均能取得较为快捷的疗效。中土位于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与胃别通,不但有捷速止痛之效,而且可作为阳明经的通关引导经气入胃。如是一针,使腹胀缓解,气机平和而痛消胀止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