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云村:湖北首个国家级景观村

 武当书苑 2016-08-29

漫云村:湖北首个国家级景观村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总让你难以忘怀,有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驰神往?古村山岭、小桥流水、青石灰砖、远眺烟雾朦胧的田园,宛如“五柳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否在你的梦境中映现?

从襄阳南漳县城出发,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两个多小时,沿着县道东行约两公里后进入漳河峡谷,继而向西行走六公里,经过几番辗转,山水天地间怡然自得的漫云村便悠然映入眼帘。

分隔

漫云村,古时该地扎营屯兵称之“漫营”,又因村落紧邻漳河,薄暮云雾在山谷间萦绕,人行走在山间小道犹如漫步云端,故诗意般誉为“漫云”。藏在深山闺秀中的漫云村,是“中国景观村落”,也是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景观村落。

山岭、流水、青石、田园,村落恬淡宁静,鸡犬相闻。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的古宅,参天挺拔的皂角树,似乎都向我们诉说着漫云村的风雨沧桑。满眼望去,整个村落与周边的环境结合得十分和谐、融合。

分隔

漫云村四面环山,周边的山峰好似一只巨型手掌,村落如同掌心中被呵护的玉佩。村落边的漳河水是“玉佩”上的玉线,丝丝缕缕,飘逸而清澈,这是人与天地间的纯真互动,是仰山俯水间的自然畅想。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大山细水的“呵护”孕育滋养了漫云村。漳河水碧波粼粼,折射出漫云先人们撑着竹筏、溯流而上的繁忙身影。

远眺漫云村,发现在每一个小山包的脚下,都会有三五成群房屋形成的小组合。这种风貌体现了背山面水的民居选址原则,同时山间盆地大量土地被保留下来成为耕地,节约耕地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景。

分隔

在这样一个青山隐隐、碧水迢迢的山水环境里,漫云村的经典村落景观当属由花屋、参天皂角树、碾盘、青石板路、古树林、田园等风貌组成的画卷。这些景致集中体现了漫云村的美感,富有浓郁的历史气息,是人与自然在长年累月的融合中逐渐形成一种关系,并且彼此之间紧密地维系着,我少不了你,你也少不了我。

除了山水环境,漫云村古宅也极具南漳民居的典型特点,讲究非常多。村子里二十多栋古民居整齐地簇拥着,大部分都是坐北朝南而建,门前的古街弯曲缠绕,贯穿东西。一块块棱角分明、姿态各异的青石、青砖垒砌得规整坚实,在大地的肌理上环绕出动人的弧度,让脚下的土地变得厚重。伸手轻触任意一块青石,仿佛翻开一页历史,踏足任意一块青砖,都会泛起一泓时光。这些被岁月洗涤得铮亮光滑的石板路,在小径长巷间延伸,似乎可从历史延伸到未来,也仿佛永远止步于现在。

分隔

在古街东端的鼠山脚下,同古街遥遥相望的有一栋古宅,屋檐下的墙边、山墙的墙尖用彩笔绘制出精美的装饰云纹,漫云人称之为“花屋”。作为村落里最大的古宅,为了能够面向水流,寓意财源广进,“花屋”的大门倾斜了十五度角;为了能够背山面水,和传统的坐北朝南方位不同,“花屋”另辟蹊径地选择了坐南朝北。

沿着七步石阶而上,脚下能细腻地感受到,石阶虽历经数百年沧桑磨砺,却愈发纹理分明,光滑如磨。踏上石阶,凸出于主墙外的门楼,斑斑青砖堆砌而成,龙头矗立的飞檐,被饰以雕龙画凤。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莲花状的一对硕大门当赫然嵌在门上,彰显着主人家的实力。“花屋”飞檐鳞次栉比,青砖黛瓦重重迭迭。院落里厚重的基石,四水归一的天井,既有采光通风的生活实用效果,又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古老东方哲学。蓄水池、排水孔、如眼睛般的窗户,无不体现着漫云村的别致,蕴含着先人们积淀的建筑艺术与生活哲学。

分隔

漫云村的村落整体布局也处处体现着先人们的智慧。走在错落有致的古宅间,一处墙基中间有间隔的古民居尤其引人注意,虽然它所用的建筑材料跟相邻的古宅迥异,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依然很和谐,在不同年代建造的房子,看上去却都是一个经历百年沧桑的古宅。原来,先人们在建造古宅的时候考虑得很全面彻底,“未雨绸缪”已经把房屋地基砌好,为子孙后代留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恍惚间,每一块墙体之间,沉淀的不仅是风雨岁月留下的印迹,更是先人们勤劳、奋斗和创业的精神。

行走在漫云村,一棵苍老挺拔的皂角树尤为显眼。四百多年来来往往,一代又一代的漫云人见证了古树的风雨沧桑,近米粗的硕大树基,数十米高的参天树干赫然点缀在漳河畔。皂角古树枝繁叶茂,树下凉意袭袭,数百年来为树下摇着蒲扇纳凉的漫云人遮阴蔽日,这是上天的恩赐和眷顾;皂角古树根系错落交织,犹似一只龙爪紧紧嵌入大地,如守护者一般庇佑着漫云村,给世世代代带来风调雨顺。古树根部垒砌的数丈高青石块,叠砌整齐,牢固稳当;蔓延的青石路在这里交汇,古树和老宅绘成漫云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隔

中国古村落最核心的特征是以姓氏为纽带,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村落里的人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村落的外在物质因素也许会不断消亡,历史风貌也许会荡然无存。但是,宗谱、古树、古宅和先人拟定的辈分排行是古村落最后的文化遗存。在漫云村,敖姓就是这个村落里最主要的姓氏。

对于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敖氏家族的风雨变迁,漫云村村支书敖光政大叔内心有很多感慨和情愫。数百年前,先人们在漳河岸边建起了造纸作坊,山里的蓑竹造就了优质的火纸和香烛,由漳河运往山外,生意盛极一时。如今,再次站在曾经供养了敖氏家族几百年的造纸厂遗址前,敖大叔思绪万千。四百年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四百年的香火永续,生生不息。只是,在岁月的流逝里,造纸厂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的褪去了身影,空留一段薪火相传的记忆。

在敖氏先祖的墓葬前,古老的墓葬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家族蔓延几百年的历史。敖氏家族的成员如果犯了错,都要到祖碑前认错,用祖先的威慑力来教导后人,这是他们敬畏先祖文化的体现。古老的墓碑静静的矗立着,守望者漫云村敖氏家族的后代,而随着城市文明的进程,留在漫云村里的敖氏家族后代却越来越少。敖氏家族的后人中有像敖大叔一样守望者自己家园的后代,敖大叔的小院因为老两口的忙碌而依然热闹,也有外出打工人去楼空的古宅,还有再也无法恢复原貌的残垣断壁。消失的建筑已经无法重现,而在人越来越少的古村落里,历代家族成员遗存下来的精神与文化,又还能传承多久呢?

分隔

快要离开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踏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却惊奇地没有看到一个孩子。没有孩子,敖大叔对于先人、造纸和村落的记忆又将讲给谁听呢?中国文化尊崇落叶归根,然而对家乡没有记忆的孩子,又是否会回归这片故土呢?

漫云村风姿绰约屹立数百年,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当光彩逐渐褪去,当记忆悄然消逝,我们将如何面对历史?(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腾讯大楚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