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里裹外翻看太极拳桩法

 昵称7489944 2016-08-29
从里裹外翻看太极拳桩法

《内家拳旧闻》记载,北京老武术家赫寿岩七十大寿,很多武人都去捧场:「由于去的大多都是些练家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它的人讨论起缠丝劲,谈的挺热烈。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解,众皆称善,时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言。赫寿岩是老江湖 ,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后来听雷慕尼讲,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是缠上了也没用。」

孙存周先生是孙禄堂的公子,孙禄堂精通内家形意、太极、八卦三大内家拳,人称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被时人誉为「独步当时,超越前代」。孙存周先生继承父亲的武学,「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

《内家拳旧闻》的记载中,孙存周以不作一言,睥睨众人对陈发科「缠丝劲」的称善。而他对陈发科「缠丝劲」的睥睨,则是对之以:「里裹外翻就够用了!」

孙存周睥睨陈发科当场讲解的「缠丝劲」,用「里裹外翻」来对应,言语中显然有「里裹外翻」胜过于「缠丝劲」的意味。

「里裹外翻」是内家武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王宗岳太极拳的肘和靠进入斜角,时自然会形成「里裹外翻」的缠法。「里裹外翻」确实是整个缠法中的灵魂,如果不知道「里裹外翻」的技术,所谓缠法只是骗人的花样而已,根本没有孙禄堂说:「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本质,所以说即使是谈缠法,不知道「里裹外翻」也是依草附木的「野狐缠(禅)」。

陈家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一种明劲技法,而孙存周的「里裹外翻」是一种「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非明劲技法,「缠丝劲」和「里裹外翻」本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里裹外翻」这种缠法技术,一般人很少能够了解其全貌的,内家武术要练成「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对「里裹外翻」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缠法不是两手在身前绕圆圈这么简单的,尤其是缠手的手法更是必须精确到不能有一丝偏差,因此我们很难用言语说明是缠手的手法,但是我们可以就桩法来讨论「里裹外翻」的两种桩形。

一般人不了解「涵胸拔背」的意义,以为把胸部凹下去,把背凸出来,或者把近于直立状的凹胸凸背当成是唯一的「涵胸拔背」,于是每一个人都练成只有凹胸凸背的太极拳,而他们的桩法就全都只有凹胸凸背的桩法,那无法近于直立状的,就形成了全面低头哈腰的「罗锅桩」了。

其实内家拳的桩法,确实有一种是直立状的凹胸凸背桩,这就是「裹形桩」,但还有一种更重要确被忽略的凸胸凹背「翻形桩」。「裹形桩」和「翻形桩」在「涵胸拔背」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其形态却是完全相反的。

「裹形桩」是胸前凹的,「翻形桩」是背后凹的,真正内家武术「里裹外翻」就是利用「裹形桩」和「翻形桩」作「里裹外翻」的。

当前很多太极拳大多数只知「裹形桩」而不知「翻形桩」,所以我在教学中,教「翻形桩」作为缠法「里裹外翻」的桩法时,很多过去长期学习其它知名太极拳的学员都面面相觑,竟不知内家拳法中有这种桩法,而他们竟然对这种桩法技术完全一无所知,更别说是锻练了,所以说现在的太极拳教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用「翻形桩」只用「裹形桩」是根本练不出「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里裹外翻」缠法的,顶多只能练出一些初浅的绕圈技术罢了,离真正的缠法还远得很。

大凡一种高明的武术,一定有它特殊的技术让它成为高明的武术,否则它就只能和一般武术同流同品。所谓「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的武术,就是因为它包含了「裹形桩」和「翻形桩」的技术,使它的「里裹外翻」之缠法,成为孙存周先生说的:「里裹外翻就够用了!」的神明之技。

因此,想要彻底了解真正缠法的人,「裹形桩」和「翻形桩」的转变技术,是绝对必须了解的

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

当我们依王宗岳祖师《十三势》的太极拳拳理,把「采挒肘靠」的「靠」带入四斜角之后,我们就自然会形成「反身大缠」的形态,因此「反身大缠」是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的拳理推到最高处时,自然形成的形态。

王宗岳太极拳「反身大缠」形态,必须依《十三势》四斜角的原理,才能正确运作,如果不依《十三势》四斜角的原理,虽然动作接近,也是无法使用的。

「反身大缠」是两大缠法「正缠法和反缠法」中「正缠法」的真正秘密。「反身大缠」最大的秘密是「背后控劲」。「背后控劲」的技术,除宗岳门外,其它太极拳和心意拳和八卦掌等各内家武术,以及其它武术中完全没有人提起过。

原先宗岳门从字面上以为,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技术,可能就是宗岳门「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因为赵堡太极认为自己的太极拳是王宗岳先生传蒋发而得,后再传至陈家沟。

但是在看了赵堡太极杜元化先生对「背丝扣」的解说之后,已确定「背丝扣」和宗岳门「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为杜元化先生在谈「背丝扣」时,只是谈一些太极图中图形的「背丝」形态,并没「背后控劲」的技术。他解释「背丝扣」时说:「背丝为其中两条相反的螺施线,扣即两条螺旋线扣结于太极本体上。」

杜元化先生谈「背丝扣」时,完全没有谈到任何「背后控劲」的技术,而我们相信任何人要圆全证悟王宗岳祖师「采挒肘靠」的「靠」进入四斜角之秘,必然会悟透太极拳正缠法的「背后控劲」技术。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赵堡太极的「背丝扣」不是宗岳门的「反身大缠」,除非杜元化先生的「背丝扣」解释是粗略的或错的。

「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对太极拳而言非常的重要,可以说不明白这种技术,根本就不要练太极拳,练了也是白练。因为太极拳四斜角的技术,就是两个环所形成的「正环缠手」和「反环缠手」,这两种环缠手可以说包含了太极拳「采挒肘靠」的所有战技。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正环缠手」练到「反身大缠」的深度。

一般人练太极拳最不明白的是,太极拳怎么可能大松大柔完全不用力就能用「引进落空」化解所有的来力,还能够顺势「合即出」而还击对方。一般人练太极拳最难想象的就是别人的力量一来,为什么我不能不用丝毫力量,轻轻反手一沾对方就完全受控制。当然一般人更不可能明白,别人的来力为什么老是化得不顺,不是丢顶就是抗离,要不然就是非得用掤劲、柔韧劲或蛮力不能化解对方的力量。

一般人由于他们不懂正缠法化劲的方法,当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常年无法解决,大多会开始使用掤劲、柔韧劲或蛮力来对抗敌人。我们不敢说一般人用劲的方法不好,因为掤劲、柔韧劲或蛮力也是一种技术,别人用了觉得有效就好了,只是王宗岳太极拳有「四斜角」的技术可以解决,并不需要,也不使一般人的种技术罢了。

「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是「正环缠手」的深层技术。所有的「正环缠手」无论其所绕环的形态是多大或多小,都必须透过「反身大缠」才能真正练出来。因为「反身大缠」是动作最大最明显,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败中求胜的最重要技法。

所谓「背后控劲」是将来劲用身法手法,动步时则加入步法,将对方的来劲化到身后去。在将对方的来劲化到身后之前,所采取的手法、身法和步法,都是在人体的背后进行。

由于「背后控劲」的技术,内含非常复杂的小技术,其动作和一般武术右手在身前顺时钟划一个圆圈非常类似,所在外形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发现这个技术的秘密原来是以「背后控劲」。

王宗岳太极拳「正环缠手」的「背后控劲」技术,外形上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和别家有何差异,而「正环缠手」内含的小技术,更是一般人不可能了解的,所以很多人绕圆圈绕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练不出大松大柔无掤劲的沾粘敷锁工夫。

「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至少包含下列技术,否则就不是真的「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

1.能够用各种肘法打击。
2.能够用采挒靠技术打击。
3.能够大松大柔引进落空。
4.能够沾粘吸放。
5.能够像旋风一样还击敌人。
6.能够让发劲威力更强。
7.能够发展出敷盖对吞的神明战技。

「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是太极拳最难练成的部份,因为「反身大缠」的技术在太极拳技术上占了很重也很大的分量。一般人如果用粗浅的概念,以为「正环缠手」的「反身大缠」不过是右手顺时针方向划个圈而已,或者只是一裹一翻而已,就永远不会发现这个技术的手法、身法和步法是多么的精致而不可能听听看看便会。

宗岳门已经将「正环缠手」中「反身大缠」的「背后控劲」技术,完全标准化了,教学起来已经算是人人可懂可练的技术了,这对于想练成太极拳沾粘连随敷盖对吞的武者来说,是个天大的福音。

赵堡太极将「背丝扣」技术列为太极拳十层功力的五手:「成手、好手、高手、妙手、神手」的第八层第四手「妙手」境界,接下来就是最高层的「神手」境界了。如果「背丝扣」就是宗岳门「正环缠手」的「背后控劲」技术,那么宗岳门的教学技术,按赵堡太极的境界划分,便已经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太极拳的「妙手」境界,而不会在低层技术中打转了。

大松大柔不用掤劲的太拳极拳,是王宗岳先所开创,王宗岳先所开创的太极拳,有《太极拳论、十三势》及其它理论作依据,这些理论都是科学而可操作的,并不是唯心的,我们相信假以时日,会有更多人了解并且学习这样的太极拳,到那个时候,宗岳门今日的论述,必不会再被视为异端邪说了。

吴图南大师的松功论摘句——松柔是太极拳的标志和灵魂

凡练习太极拳者,皆知松,沉为太极拳主要之条件,而于练法与原理,则未见其著述。因此不揣愚陋,略为论述,并创上肢松功,躯干松功,下肢松功,全体松功,凡十五式,大胆尝试,作为抛砖引玉而已耳,亦即言者无罪,听者有戒之义也。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它物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功者,劳绩也;成效也;事物之效用也;行为之效用,所生之作用也;对事物所显着之功用与力量也;生理器官之本能,如关节之转动也;锻炼所费之时间也。凡此种种莫不皆明示功之意义也。松功锻炼过程,常有各个关节动作不如已意之感,精进不已。渐觉略感随意,久而久之,方感动作裕如,随心所欲,处处灵活。此时方知各个关节听我所用,周身随意肌方能随意也。不然,我之周身并不听我所用,活人乎?病人乎?实难言也。松功之效,以树为例,大风吹柳,枝条摇动,呼啸有声,任其摇摆而根不拔者,以其柔韧而顺遂也。风吹白杨,枝叶作响而本不动者,以其枝叶抖擞也,风吹松柏,寂然不动而体气和平者,以其应物自然也。人身通过练习松功之后,走如风,站如钉,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周身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固,无一处不顺遂,通体贯串,丝毫无间。一处受警,该处立即反射以应之,其它各处不受牵连,周身如点,均能反射,亦即处处是手,不单靠两手,两足也。其便利为何如哉!在生理方面,畅运血脉,活动筋骨,身心发育,应物自然,方显圆活之趣,而无迟重之虞,气遍周身,强身健体,自在其中矣。且松功练习即久,上下左右前后均能松展裕如。有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呼应灵活,动作自然,有返其天真之妙,对于人体预防抻伤,扭伤,脱臼以及畸形发育,均有莫大之裨益,中老年练习者,能推迟人体之衰老,或预防关节之硬化。此为太极拳松功之特点。学者如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能收强身健体之效,学者不可不知也。

总论
陈太极,理法精,阴阳理,互变中。
法万变,不离宗,唯缠法,基本功。
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
如毛巾,反复拧,练周身,内外同。
经络活,血气通,祛疾病,保康宁。
勿懈怠,持之恒,讲技法,变化灵。
或柔化,或刚攻,因敌变,螺旋中。

缠法
论缠法,应过细,内外旋,分顺逆。
顺劲开,逆劲闭,刚与柔,相互济。

眼法
意发令,凭眼传,审地势,察敌变,
眼所视,有点面,实点顾,虚而盼。
身步手,随顾盼,盯目标,莫乱转。

身法
讲身法,上中下,顶劲领,裆劲塌;
腰如轴,戒凸凹;长强穴,尾骨端,
休里裹,微后翻;气松沉,小腹间;
重心低,动无偏;胯里松,裆开圆;
既灵稳,且自然。两膝盖,与踵齐,
随身转,互落提。杠杆理,支重心。
如磅秤,称粮米,物如重,磅随移。
使重心,得随遇,守中立,莫挪移。



步法
步进退,随身转,斜或正,因势变。
论步法,马弓盘,虚与实,互转换。
动如水,流曲弯,静止处,稳如山。
沉着中,有轻便。

手法
讲手法,最复杂,顺逆缠,互交叉。
凡顺缠,掌上翻,小指裹,拇上捻;——里裹
凡逆缠,掌下翻,拇内裹,小指转。——外翻
顺缠时,沉肘腕,带手掌,划弧线;
逆缠时,掌当先,手领肘,肘带肩。
顺逆缠,属自转,自转时,有公转。
公转变,正反旋。正旋圈,顺逆半,
逆上出,顺下还,低平脐,高齐眼。
肘收沉,贴肋边,手开合,胸前变。
反旋转,亦同前,逆下出,顺上还。
肘收还,齐乳前,缠为顺,掌勿偏。
下转肘,贴肋边。手领肘,作逆缠,
缘胯开,再上转。肘松沉,永不变。
公转形,如鸡蛋,大小头,有定限。
正小头,心口前;反小头,齐眼变;
或左右,或后前。左右圈,正或反。
前后圈,多反旋,其缠法,变化繁,
手逆出,后外偏,变顺回,经耳边。
另一圈,八法含,基本功,莫轻看。


<转>个人感想:
孙存周先生也深明缠丝劲的道理,缠丝劲的精要确实也是一句里裹外翻而已。另外若是被人缠丝缠住时,若是使用里裹外翻的发劲,那不就是类似炸弹炸开的劲,可以把对手弹开。这招对杨太的沾黏意有效,我想这就是发科公说的缠住也没用的后面没说的话,会被他弹开。当然若要能用这招的话,本身两人的功夫也就表示功夫相差不会太远,再试下去即非推手而得要实战了。

讲此话其实是有根据的,虽然没有在网络上找到孙存周先生的拳照,但却找的到其父禄堂公的拳照。由孙公打的那几张形意、八卦、太极的拳照来看,缠的真不是一个 (紧)字可以形容啊!!要知道练太极拳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之下要松柔容易,但要缠紧的(均)、实)实在是难如登天啊!!

嘿,您问我为啥要练紧?
任何的发劲都得藉由肌肉跟筋骨的收缩和放松来释出力道,太极岂能例外??全身松自然要比练全身紧要容易的多。

想想若是一个人的筋肉松紧度的差比一般人松紧差长了一倍以上,那他一发劲会有啥么威力??又敌人打到他时他的筋肉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那种所衍生的化劲又能承受多大的威力啊??其父如此,其子必不会差到哪里去。比之再应证我认识的一位练孙太极朋友其打的拳架确实颇为吻合.....

顺便一提,孙氏的内裹外翻裹的不光是脚手而已,而是由身子内里起裹而终达于手脚(因为孙禄堂公初学形意[李奎元.郭云深]中学八卦[程廷华]后始学太极[武氏],故其劲多以形意为根,八卦为体,太极为用)。

若是有人认为八卦掌是不发劲的拳术,请参照武学书馆刘凤彩前辈所打拳照或是孙禄堂公所打的八卦掌拳照看一看就知道了.............

大松大柔用在武术上只会使自己死的更快,若是以为对方会呆呆的跟您搭起手来推来推去,不如自己先认输罢了。架子若不斗拢,该提起的就要提起,该撑的起来就要撑起,那对方若是不跟您搭手直接就对着您的身体拳打脚踢而来,岂不是松到一无所有----连命都没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