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姆·摩尔的童话隐喻

 蜀地渔人 2016-08-29

 

童话和动画片不只是儿童的专属,好的童话不仅给人以视觉盛宴,也启迪人的心智,唤醒人性中的本真。在本文中,作者小小为我们介绍了两部优秀的动画片——《海洋之歌》和《凯尔经的秘密》。作者也希望和读者分享她的观影经历,并探寻蕴含在以上两部动画片中的童话隐喻。

                  

 

汤姆·摩尔的童话隐喻

 小 小

      

第一次看爱尔兰导演汤姆·摩尔(Tomm Moore)《海洋之歌》,是在从香港去芝加哥的航班上。当时在几千米的高空上与这部动画片邂逅,收获了感动和温暖的记忆。那时尚不知《海洋之歌》与《凯尔经的秘密》乃是出自一个导演之手,也没有意识到这部我在高空里看完的影片就在我飞离上海的那年夏天,摘得了这座城市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动画片奖。

    

这部动画片糅杂了爱尔兰古老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家、爱与迷失、死亡与重生的故事。影片的叙事分为神话和现实两个部分,在现实的世界里,母亲作为海神一族(Selkies)的成员,在生育小主人公西尔莎之后,不得不与家人与丈夫康纳离别,高大的灯塔守卫者康纳也从此一蹶不振,使西尔莎的奶奶、康纳的母亲担心而又绝望;而在神话的维度里,巨人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在情感的惊涛骇浪中无法自拔,他的母亲猫头鹰女巫为了保护儿子,而将他的情感封印,也将世间一切情感封印起来。

      

打破这一切压抑之下情感秩序的,是可爱的西尔莎,她不会说话,但凭着自己的勇气和爱,在遇到猫头鹰女巫、即将死去前,演奏了海洋之歌,将一切精灵世界被封印的情感重新解救,也让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康纳重新会面,也使神经质的奶奶恢复了慈爱与平和,解除了众人心头的情感之锁。




不过影片的亮点似乎不在故事情节,而在于它细腻的表现手法。至今印象很深的情节有两处,一是父亲康纳催促孩子们跟随奶奶离开灯塔,前往城市生活,临别的那刻因为儿子本吵闹不停而大声呵斥。本肯定从没听过父亲这样呵斥,因此眼泪立刻在眼眶里打转,而父亲同时马上意识到自己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此他小心地看着本,眼里全是后悔。车开的那个瞬间,父亲的大手握住儿子的手,儿子立刻嚎啕大哭。这种极为细腻的情感捕捉,或许能让每个成年人都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也让人太佩服动画片对人性的把握,居然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


另一个亮点,可能就在于随着故事的演进,神化与现实开始合二为一,随着小主人公西尔莎和哥哥本展开旅途,他们发现爱尔兰富有生命力的民间传说原来都是真实存在的——从失意的、被封印的巨人、疯狂抓捕一切富有灵性和情感之物的猫头鹰女巫,到拥有长到无限的白头发的书写者、伟大的肖纳吉——而古老的封印也因爱的努力而重新苏醒。


伟大的肖纳吉尤其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物。他不断地编织书写故事,并试图将每一个人的故事编长长的发丝之中。然而不断书写和记忆的肖纳吉同时也是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前脚说过的事情后脚就通通忘记,记忆力好比鱼缸里的鱼。写作与遗忘的悖论在白发三千丈的肖纳吉这个富有喜感的传说人物身上有了完美体现。


与汤姆·摩尔有关的观影经历勾连起我对一个很特别的朋友的记忆。2014年那个赤日炎炎的夏天,我与后来成为挚友的Sky相识;了解到他是研究爱尔兰文学的,喜欢乔伊斯和叶芝,我遂在课后的闲谈中向他推荐了《凯尔经的秘密》。记得当时Sky瞪大了眼睛,好像想说什么,然而上课铃响了,打断了我们刚刚开始的对话,我于是匆匆挤出后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Sky去了美国后,我们之间的联系便断断续续。有趣的是,电影成了我们友谊新的纽带。有一天忽然收到他的讯息,告诉我华府上映《凯尔经的秘密》,他去看了,异常惊喜;再过了一年,也就是我看《海洋之歌》的那个夏天,他回到北京,我去万圣见他,瞥见他的电脑屏幕壁纸换成了《凯尔经的秘密》的电影海报,遂与他简单聊了这部影片的观感。


《凯尔经的秘密》的画风与《海洋之歌》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双现代性的眼睛时常追求的是新鲜刺激的画风,而未必能沉潜下来欣赏这种细密画式风格的作品,然而这部影片却让我们发现经典的画风原是这般美丽动人。故事情节也如出一辙地带有故事浓厚的爱尔兰色彩。不过,与《海洋之歌》这个童年的随想曲不同的是,这部动画片关乎爱尔兰的民族记忆和在万马齐喑的黑暗年代里守护文明的勇气,与历史做了一场诗意的对话。




影片一开始,曾经目睹凯尔经创作过程的、一头银发的森林魔女阿什利,就向观众透露她曾见过能将黑暗变为光明的伟大的书。故事就从凯尔斯修道院开始讲起。布兰登的叔叔、凯尔斯修道院的院长,相信在维京人肆虐的黑暗时代里,唯有建立高墙、保住人们的生命,才能守卫人类的文明,赢得更多信众。他教导自己的继承人、外甥布兰登,永不要走出凯尔斯的高墙,因为外面的世界复杂而凶险;然而为了绘制这本伟大的经书,布兰登先是鼓足勇气,去森林寻找可以制出颜料的果子,继而又前往连阿什利都怯步的黑暗森林,寻找能够帮助他看清世间一切的第三只眼。




维京人最终入侵了凯尔斯修道院,院长被刺刀刺伤、无数人死去,而那座曾被误解为危险之地的森林,却再一次成为布兰登的避难所。布兰登从这里逃走,成为了一名画师,依靠他内心的勇敢与善良,完成了那部伟大的、传说中的作品,也走完了自我修炼之路。当他许多年后回到凯尔斯修道院的时候,重遇了昔日帮助过他的森林里的阿什利,这时最坏的时代已经远去,而这部经典重新给人们带来了文明的希望,成为伟大的《凯尔经》为世人瞻仰。


辗转了一年后,我与Sky在美国的亚特兰大重聚,一人一瓶酒;谈到写作这件事,Sky提醒我注意布兰登与贪吃蛇决斗的那幕,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倘布兰登能用一根粉笔战胜坚守智慧的凶神、打败买椟还珠的愚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写作?”

 

《凯尔经的秘密》同样也是一个关于写作的故事。在一个没有电脑、通讯与书写皆不便捷的时代里,布兰登却能如此执着地在林间寻找果子制作颜料,在维京人的刺刀下奋力保住自己绘制多年的作品,在一个看不见星星的黑暗时代里传承着知识与光明。我们也都曾像布兰登那样,向往着伟大的作品,永恒的经典,围绕着那个关于书本和写作的梦想做过许多天真的梦。拿起笔的时候,我们也都曾经历过自我怀疑、恐惧,生怕自己搞砸了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布兰登的故事或可被视为一个隐喻。


写作与绘经一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自我发现之旅。要完成那部伟大而不朽的作品,需要我们像布兰登一样走出思想禁锢的围墙、人为划定的疆域。这个修炼的过程,需要勤奋创作、不畏惧失败;需要我们理解自己所创造的,不过是肉体凡胎,凡俗里的一粒微尘——更重要的是,这场一个人的冒险之旅,需要我们拥有像布兰登那样拿起一根粉笔也能击退黑暗的决心,找到第三只眼,发现内心深处更强大、也更勇敢的自我——盛夏之季,观影消暑,写来与有志者共勉。


编辑 :Rosaliqio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