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溪电信诈骗算什么?古代骗术你知道多少?

 老刘tdrhg 2016-08-30

文/煮酒君

安溪电信诈骗算什么?古代骗术你知道多少?

汉语中,“骗”这个字出现得很晚。相对而言,“骗术”的出现就要早了很多,在东汉之前,人们形容“骗”这种行为,多用的是“诈”、“欺”、“诳”等字。世间骗术,有“大骗”和“小骗”之分,古代也是如此。

安溪电信诈骗算什么?古代骗术你知道多少?

“大骗”,指的是“窃国者”,“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浓缩起来的古人的智慧所以能千古流传,为的就是教会“兵家”这些骗术,称“兵不厌诈”。

“小骗”,就是指为了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行事,特别是那种以欺骗手段损人利己。

古时候的骗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骗术可谓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比较高明的——或者说,靠骗术混得比较出彩的。

古人小骗之一,利用人们的好奇、猎奇心理骗取钱财。这里有一个“姜太公”的故事。话说南宋年间临安城里有小贩孙三夫妻,两人养了只猫。夫妻二人把那只猫当祖宗贡着,天大的事情都要排到猫的后面:做生意时不管其时有没有客人,到时间了总要先喂猫,为了猫甚至打老婆。人们闻时,他只道这猫贵重,不言其贵重之处,人们就开始好奇了,以讹传讹。后来皇宫里来人花重金把那猫当珍奇买了过去,才发觉上当受骗,那被孙三两人几乎要贡起来的,不过是只普通的猫,等到再去寻孙三时,早已是人去楼空。

安溪电信诈骗算什么?古代骗术你知道多少?

小骗之二,是投其所好。史载明进士张祜,性嗜酒,以侠士自居。一日骗子手里提着个血淋淋的包裹上门,冒充侠士,骗他说宰了仇人,张祜信以为真,奉为上宾,摆酒开筵。骗子大费周章,自然不满足于这一点回报,继续骗张祜,只说几里之外有个他的恩人,囊中羞涩,借点钱前去报答,并承诺会尽快还上,仇人的头就先放在他这里。等到张祜左等右等等不回那“侠客”,还只是觉得一个死人头放在家里不妥,直到处理的时候才发现包袱里其实是个猪头,这时候才意识到那人是个骗子。

小骗之三,以假乱真。 古代大家闺秀多半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贫苦人家的姑娘,能做事的还是要出去做事。宋朝女子多趋向于做厨娘,那家伙,就跟现代飞来飞去的空姐差不多少。这种职业,要怎样才能做到以假乱真呢?自然是男扮女装,但长得丑了人家不要,虎背熊腰的,当然也不会有人请,能混成厨娘的男人,那都是下了血本的:自小便开始训练,平日里女人作派,扎耳洞,学女工,最痛苦的是要学女人裹小脚。一般来讲,做到了以上几点,一个伪娘就成了,这个时候打通中介的关系,混入富贵人家,谈不上财源滚滚,至少是衣食无忧的。宝庆年间,有男子王千一假扮厨娘混入大户人家,因颇有姿色被主人家用强,最终发现其男儿身,被一纸诉状靠到衙门,不仅他自己落得个“弃市”的下场,还包括了其父母、中介发配边疆。

以上的这些骗术,多是利用人性上的弱点来投机以取利,性格上弱点不明显的人很容易识破,例如那“猪头侠士”,不论包袱里是真人头还是假人头,正常人都知道要报官的。‘

安溪电信诈骗算什么?古代骗术你知道多少?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颇有“含金量”的骗术。“假马脱缎”,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事情发生在江西,一个叫陈庆的马贩,在市场上卖马的时候遭遇到骗子。骗子衣着不差(行头当然要不错才能混饭吃),谈妥了价格之后,便托辞身上没有带银子,要求一同前去取。陈庆跟随其骑着另一匹马一同前往,途经缎铺。骗子对陈庆训要买了缎子再一同前去拿钱,陈庆不疑有他,同意在店铺门前等候。骗子进店后选取好的缎子,刻意压低价格,惹老板生气,再推说有朋友识货,要先拿给朋友看再买。等到老板不同意时,便指着门口的陈庆骗老板,说那是他家的仆人。店铺老板一看,客人把马都压这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任由他拿着布缎离去。等到陈庆要牵走两匹马时,老板才着慌起来,这时候却已经寻不到骗子的人影了。陈庆为了照看手里的马而不进店,这种骗术,在店老板来说,虽然再多一点心眼就可避免,但大多为了避免惹怒顾客而不去向门口的“陈庆”取证,骗子二面行骗却能滴水不漏,是颇难防范的。

上面这个案例,还是占着点人心的影子,也有骗子利用地形地势行骗,“巷中诈买脱布”就是这样的例子,在一个看起来像是死胡同的巷子前诈买,假作没有带钱,实际上过了巷子便是大道,过往商人不熟悉周遭地形,一个疏忽就要着了道。

安溪电信诈骗算什么?古代骗术你知道多少?

上述所有的案例,除了假扮厨娘一事出了人命之外,均是骗取财物,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谋财害命的。

其实说谋财害命不算贴切,因为谋的这个财,并不是被害性命之人的。野史记载,有个叫房八的,是住在京城里的掏街人,在河边洗澡的时候遇到一个长得不错的妇女寻求借宿。房八将妇人带回家后,妇人对房八的母亲说自己无依无靠,前夫死了,希望能给她做儿媳妇。贫苦人家来讲,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媳妇谁不喜欢?当晚二人便成亲洞房。二人生活了几天之后,妇人打发房八去买布,说是给房母做新衣服,布买回来后却趁房家母子不注意弄坏了布匹,让他去退,如是几次,房八屡次退布惹怒店家,将房八暴打一顿。妇人当晚就灌倒房八,将他弄死,第二日前往衙门诬告布店老板打死了人,老板为息事宁人,自然会赔偿银两,求她们撤回诉讼,妇人拿到银两后便逃之夭夭了。

古人骗术实在五花八门,除了上述所讲外,还有以讹传讹的,这倒也吹出了几个名人,不过那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不过骗之一事,张不长久,岂不闻“一为之甚,岂可再乎?”踏踏实实才是为人之正道。(煮酒君)

2016.08.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