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城美食

 圆角望 2016-08-30

◎ 肖克凡 (天津 作家)

山西晋城美食,品种多样。晋城米淇、清汤饸饹、李圪抓、羊杂格、油圪麻、炒凉粉、十大碗以及八八六六宴,各具特色。

人的肠胃是有记忆的。肠胃记忆的载体则是食物。很多食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比如元宵节汤圆,比如中秋节月饼,比如端午节粽子,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吃。

古老的晋城同样拥有凝结着千年文化记忆的食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高平烧豆腐。

一路采风餐餐可见烧豆腐,得知这道菜起源于高平遍布晋城地区,迄今两千多年历史。高平古称长平。正是著名长平之战的古战场。那场秦赵大战遮天蔽日惨绝人寰,秦国大将白起击败赵国统帅赵括,四十万赵军投降。秦将白起嗜杀成性,被六国称为“杀人魔王”。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俘虏,一日之间血流成河。

长平百姓憎恨残暴成性的白起,同时为了祭祀四十万亡灵冤魂,将豆腐烘烤制成“白起肉”。仇之深,恨之切。他们大吃“白起肉”以解心头之恨。

久而久之,“白起肉”渐渐流传开来,形成高平名菜“烧豆腐”。

我们在高平的“长平之战纪念馆”附近的小摊上,品尝了原产地的“白起肉”。这种豆腐经过先炸后煮,以豆腐渣和蒜泥姜汁制成“蘸头”。一人一份,咀嚼不已,不觉已然两千多年历史了。

以前曾经听说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从而传遍华夏大地。如果从“白起肉”算起,中国豆腐的历史还要提早近百年了。

如今“高平烧豆腐”成为晋城名菜,多见宾馆酒店餐桌,受到八方游客欢迎。一道名菜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一块小小的豆腐,记载着一场大事件。一块小小的豆腐蕴含着赵国百姓同仇敌忾的情感,已经成为当今餐桌上的“历史活化石”。

在晋城地区体现悠久历史与人文理念的菜肴,还有阳城烧肝。它同样包裹着故事与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阳城县官姓甘,他为官贪腐搞得民怨沸腾,可惜那时没有巡视组。城南住着三兄弟,大哥为屠以卖猪肉为生,二哥贩菜,三弟是个读书的种子,很有才学。

一天有学友远道来访。三弟无米无柴,锅灶冷清,只得求援于长兄,可惜大哥家别无长物,只剩半叶猪肝。那时阳城人比现今讲究,从来不吃猪下水。三弟转往二哥寻求帮助,哪知菜贩筐里只余几瓣大蒜。

聊胜于无。三弟携半叶猪肝几瓣大蒜归家,洗净切碎包紧成型,上锅蒸熟切片,然后主客两人临火烤食,吃着外焦里嫩的美食,纵论天下不平事。一时间香味四溢,学友询问美食名称。三弟想起祸害百姓的县官,书生意气义愤难耐,连声说“烧甘!烧甘!”从此“烧甘”音转为“烧肝”在阳城流传开来,竟成民间美味。

这道承载历史文化的菜肴,佐证着世道人心。我在晋城地区几个地方吃过烧肝,听到不同版本的传说。

在阳城烧肝的不同版本中,贪腐成性的阳城甘姓县官改为陷害忠良的南宋奸臣秦桧,一下扩展了民间传说的空间。

“白起肉”演化为“高平烧豆腐”,绝非世世代代的高平人不忘旧怨,它只是医治着国人的“历史健忘症”,告诫子孙后代抵制战争,反对杀戮。至于阳城烧肝传说中的反面角色从地方县官变为当国宰相,则将阳城民间所蕴含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道菜也因百姓对秦桧的痛恨,更容易走向全国了。

晋城好奇妙,竟然将普通美食吃成历史教科书,而且让你吃得爱憎分明,秉持公道。

无须多论。仅以高平烧豆腐和阳城烤肝便足以证明,晋城是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好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