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脉法——简易脉法

 白鹰国医馆 2016-08-30

【前言】五一之时亲见过国滔师兄本人,同道共聚都昌,是日夜,于一室众人共探八卦脉法,实用,经允许可公开。遂把原作者王鹏飞与创新者梁国滔师兄的理论一并贴出,以供来人参考。后文贴出作者本人答疑,若有疑惑,还当自己探索之~

          八卦脉学——我让中医简单化  作者:王鹏飞

     自学中医有好几年时间了,我终于有了突破性成果。用我的方法诊脉,可以说是人神俱悉。着重申明,以下理论,都是我原创的,我,王鹏飞,原创的。

  中医理论界一直有两种以上的理论争执不休,无论学哪一种理论,我都觉得太浅薄,所以我深研古意,站在中医起源的位置,以最古老的哲学为理论依据,由浅入深地分析人体的构造,并从分析中愈加明了古老的哲学思想。最终得有此文。用我的方法诊脉,简单得很,人人都可以成中医。只要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你就可以给自己体检了。

  先说说十二经络的功能。

  

  手厥阴心包经,是心脏的重力提供者,如果虚弱,人会气喘至胸部起伏。

  手太阴肺经,是双臂的重力提供者。

  手少阴心经,是全身阳面油脂的重力提供者。阳面就是前面。

  足少阴肾经,是生殖器官的重力支撑体。

  足厥阴肝经,行走之中腿部的力学结构。但头及全身骨骼的重量都转嫁到腿上了,所以肝经同时给全身骨骼提供重力支撑。

  足太阴脾经,小腹的力学结构。

  足阳明胃经,为兑泽,兑者口也。为腹胸之内的向上开的大口。内有热气上冲。

  足少阳胆经,全身阳面横向的热发送机构。阳面指的是前面,即腹那一面。所谓横向,是与纵向相反的,纵向是指由足向头。

  足太阳膀胱经,全身阴面和内面(如股沟、腿内侧)的热量提供者。

  手阳明大肠经,热量越过颈项上冲至脑的提供者。

  手太阳小肠经,给臂和手提供热量。

  手少阳三焦经,给全身骨骼提供热量。

  阳经主寒热,阴经主力量。有寒热的问题,责之于阳经,有酸疲的问题找阴经。

  有了十二经络的作用理论,经过问诊基本上就知道是哪个部分出问题了,但切脉更准确。再来说说,十二经脉与八卦的对应关系,以及我自创的八卦脉诊法。

 

        乾天坤地两卦暂定为:督脉为天,任脉为地

  有了这个对应关系,加上我的八卦脉学,辨证当能效若桴鼓。

     左手为上卦,右手为下卦。寸为上爻,关为中爻,尺为下爻。有力为阳,无力为阴。

     假若诊病脉,左手为风,右手为雷,卦则为风雷益。上为阳,阳风对应小肠,下为阴雷,阴雷对应肺。上为寒,下为热,故诊病人,小肠寒而肺热。益的本义是什么?溢。在人为呕吐。喝多了酒之后,可不就是小肠寒而肺热!

     注意的是,上卦对应腑,下卦对应脏。

     上卦是真,下卦是假。风雷益脉,小肠寒是真,肺热是假。或者说小肠热是里,肺热是表,肺热是由小肠寒引起的。乾坤两卦可暂时不作考虑,碰到了,就以另一个卦作治。

     但是人的脉象是会随季节变化的,我的经验是冬季脉都伏下去了,不能准确识别卦象,夏季很准确。但是我认为,身上还有其它部位可以代替手腕处的脉。前面我们提到寸关尺代表的是人之左和人之右的“头、关、尾”的盛衰情况,这里的头关尾是抽象的,在身体别的部位,只要有“关”的存在,一般就可以得到“寸关尺”三脉。手腕处桡骨的突起,形象地表明它是一个“关”。也许,颈两侧动脉也可以获得“寸关尺”,因为那里也有一个小突起。对于小孩,或一些危重病人,颈部动脉可能更容易摸到。

  是我的好友都要转发这篇博文,让更多的中医看到,造福全人类以及子孙后代。

                               {以上为原作者王鹏飞的原创文}

                 

                   脉法心悟  原作者:梁国滔

自习得八卦脉法,突然悟得中医无上妙法,不过很多人因为未学过周易八卦,所以看不懂脉法,我特意详细解释:只是还有一点还未搞明白,八卦所配的脏腑有何依据。但是临床应用确实如此,只得死记。首先六部脉配六爻,每爻分阴阳,阴脉为阴爻,阳脉为阳爻。阴脉:沉脉、迟脉、弱脉,阳脉:浮脉、数脉、有力的脉。此三种脉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易掌握。也许有人提出异议,脉搏同样来源心脏,应该频率、振幅一致才是,怎会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如果一个人健康无病,确实是频率振幅一致的,但是血液是要经过五脏六腑,如果五脏气血失调,该脏器所供应的血流是会有偏差,根据生物全息论,其所分的对应脉象频率亦会反映出来。

   是故该脉象可具体描述为八种,(以单部脉论):寸关脉强,尺脉弱是风卦,表现为心与小肠的病变。左脉为小肠,右脉为心。治疗上须找相对的雷卦,即肺与大肠。关尺脉阳,寸脉阴是泽卦,表现为脾与胃病变。治疗上须找相对的山卦,即心包与三焦。寸尺阳,关脉阴为火卦,表现为肝与胆病变,治疗上需找相对的水卦,即肾与膀胱。尺部阳,寸关阴,为雷卦,表现为肺与大肠的病变,治疗上需找相对应的风卦,即心与小肠。寸部阳,关尺阴为山卦,表现为三焦与心包病变,相对应的泽卦,即胃与脾。关部脉阳,寸尺脉阴为水卦,治疗上取相对应的火卦。即肝与胆。

 
 

    详解:水卦表现可解为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所以要治肝。火卦可理解为肝火,虚火上炎,所以要补水以制火。山卦可理解为三焦水道失调,表现为阴火(或叫相火)上逆,(寸脉为阳,故为上焦热像)所以治疗要厚土伏火,代表方为李氏清暑益气汤。泽卦可理解为脾虚湿盛,土不生金,(表现为胸中以上气机失调,因寸脉为阴)所以治疗要条畅三焦水道代表方可用小柴胡一类的方剂。风卦可理解为心火上炎,故治疗上应恢复肺的肃降功能降火。代表方:杏仁,枇杷叶,栀子,淡豆鼓,滑石,薏米,木通,茯苓。(好像是叶天士创的,觉得很有意思)。雷卦可理解为肺受寒邪,故治疗用壮小肠之火散寒邪,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辅行决所讲的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就是这个道理)。三部全阴与三部全阳,可能为阴症与阳证,也可以是平人。纯是阴症或阳证容易,主方就是四逆汤与白虎汤、承气汤。此等脉用于针灸上有理有据,取穴少而效宏,实有不可思议之效。现举几例:

       一、男职工,诊脉得左脉雷卦,右脉为火卦,症状为右侧胸部满闷,动则甚,左膝酸软。故取肾经与小肠经穴位:太溪与后溪。针毕胸闷若失。

      二、爸爸,诉口干,口气热,颈强,诊得左脉雷卦,右脉泽卦。故取三焦经与小肠经穴位:液门与后溪。针毕诸症若失。

      此脉法之妙不但可化繁为简,还能确切指导治疗。深得周易妙旨,视为至宝。不敢私自保留,特意公开启发后来者。

                                            师兄另——八卦脉法释疑

        关于八卦脉法我最近在网上收到很多网友的提问,在这里我再重新一次解答网友疑问。
        

     一、很多网友对于辨别三部脉像的阴阳属性有难度,其实是因为大部分网友诊脉都是三指同时把在寸关尺上,这样把脉自然心中一片茫然,因为这是错误的把脉姿势。正确的把脉姿势是先用食指把寸部,再用中指把关部,再用无名指把尺部,这样才能比较得出三部脉的阴阳属性。我平时最常用各部脉率的快慢定其阴阳,这种最容易定,有网友提过,弦脉、滑脉如何定阴阳?其实如果遇到不确定时最好判别各部脉的快慢来定,这样一般不会定错。
      

     二、八卦脉法最主要是教给人一种诊治疾病的思维模式。中医为什么难学?因为中医千变万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大家认定的客观不变的真理来判定,而八卦脉法恰好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八卦脉法符合了周易的三大原理: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因为能将各种复杂的脉象简化成八个卦,每个卦可对应相应的经络,变易:经治疗后,脉象会产生变化,会变化出新的卦象,根据新的卦象定出新的穴位,所以每个穴位的主治法无定法,根据脉象变化而定。不易:该脉象提出了三部脉象大小、频率、力度均一致后为正常脉象,提出了治病的实质就是将坎离震兑艮巽的六卦还原成乾坤二卦!所以八卦脉法符合大道。但是很遗憾,很多网友不是去理解这种思维,反而是去质疑脉象所配的脏腑不符合易理,如离卦属火,应该配心脏才对,为什么成为肾?这种舍本逐末的态度令人遗憾,这样的思维就像想要弄懂八卦为什么是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那样,这样做和西医的研究细菌、病毒怎样去导致人生病有什么区别?八卦的本意本来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太极的本源,以简御繁,不是为了去研究乾卦为什么是乾卦的枝节里。所以大家学习八卦脉法前,最好先学下周易,搞清楚其理念再来学吧。
      

     三、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临床时有些患者三部脉大小、力度、频率一致,按脉象说患者应该属于正常人,但是患者偏偏就是有不适,这样怎么办?确实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因为我发现寸口脉所定的卦象只可判断五脏经脉的病变,不能判断六腑经脉的病变,那么,判断六腑的脉象在哪里?其实是在人迎脉!这是自己发现的,至于对不对,请大家临床验证。人迎脉诊病初在祝华英道长提及过,他给了我启发,遂完善了八卦脉法。人迎脉以喉结定关,喉结以上为寸,以下为尺。巽卦代表大肠,艮卦代表胃经,离卦代表膀胱经,坎卦代表胆经,兑卦代表三焦经,震卦代表小肠经。人迎脉法应用可参考我空间一个医案:来,双眼红肿,稍瘙痒感,纳差,大便4/次。寸口脉平,人迎脉左风,右天。阳明病,方调胃承气汤,大黄12芒硝25炙甘草6.外洗方:芒硝20桑白皮50.。尽剂及外洗后,腹泻几次,诸症愈。按:此例寸口脉平脉,故五脏无病。惟人迎脉微滑数,病人大便难,故断阳明病。岂曰阳明病必脉洪大乎?大肠燥热,火毒上攻,故目肿。若漫投菊花、蒺藜、决明子、青葙子诸药,岂能效如神?外洗方出自《道藏》,傅青主所载,用之果然神方。
      
 四、八卦脉法应用在针灸上效果很好,但是应用在中药上效果不如针灸,为什么?我认为,八卦脉法是诊断经络上的病变,而不是脏腑上的病变。所以要用来准确判断病人的症状较为勉强,所以想靠把脉不用病人说话就知道病人的症状较为困难,八卦脉法偏向治疗方面而不是诊断方面,所以还是踏踏实实问下病人的症状,根据脉象提示的经络选取相应的穴位来治疗。
       

     五、八卦脉法定出经络后也可以灵活取穴,不拘泥于所病变的经络,还可取其表里经、对冲经。例如一个患者患左侧颈肩部酸痛不适,诊得左部脉为震卦,可以如何考虑?一、可以根据脉法,诊断为心经病变,取心经穴位;二、根据心经与胆经对冲,患者左侧颈肩部为胆经所过的部位,所以可以取胆经穴位,如肩井;三、可以根据表里经病变,诊断患者为小肠经病变,可判断患者受寒邪,取小肠经穴后溪散寒;四、根据三的诊断可以选择在左侧颈肩部刮痧,刮痧可以散寒解表,一石二鸟之妙。事实上当时我是应用了第四方案,结果刮完后左脉已平,患者疼痛缓解。当你悟到法无定法后,就能完美掌握八卦脉法,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就像独孤九剑一样。
       
希望各位通过脉法学得正确的中医思维,进入中医之门,那么中医何愁不兴?望各位将中医传承下去。

                                                                                 越人书于甲午年。

          【慎重声明:为尊重原作者,本文经整合编辑,无改动原文字句,仅为诸同道学习参考,饮水当思源,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请勿剽窃用作他途!!!圆觉斋主人合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