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

 不见蓝天 2011-07-17

   龙为脊椎,虎为丹田。
   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心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一女子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盘骨的发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由盘骨带动脊骨,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11补1 
 5、六书能战八性伤敌  象形 会意
  象形者,会意也,发于外而为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生,象由性生,《中庸》云:“诚于中,形于外”,正是意象之谓也。以人之四体百骸运动而象其形,悟其真意,效其灵性,通其造化,而以术延寿,以健身心,如华佗五禽戏是也。
    假借
    假借者,是乘敌人之来势也,运吾之机谋,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忽高忽低,高低随法(法者,天也,流行之气也)以转移,尾间中正神光耀(精气,电力四射也),气透三关入顶门。
    腰像车轮,身有中线,全身法象如百炼钢绕指柔,似万缕柔丝缠绕绵绵不断,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任他巨力雄伟汉,一指运动分千斤,此假借命名之义也。
    转注
    转注者,旋转圆力而中心不失也。圆中纵横似弹丸,光线茫茫无分左右前后,即《中庸》云:“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正是此义。无论如何旋转不失中心,取义指南,命名为“转注”。  指事  指事者,如阵法,似长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忽上像飞龙升天,忽下似潜龙在渊,忽前后,忽左右,忽高低,像云龙之探爪,气若龙飞万里,象犹虎贲三千,如战阵行军,声东击西,故而谓之指事也。
   谐声
    谐声者,发号施令也,如龙吟虎啸睡狮吼,神气能逼人,精气能摆人,威猛能惊人,两目神光耀,使人一见而生畏。形之于战斗力,斜入而直入出,直进而横击,刚来而缠绕,柔去而惊抖,丹田含气,神意贯指,按实用力,吐气发声,故取意谐声也。
    呼吸之道,为坐禅、炼丹、武术所共有,此章开始,是武术独有的东西。薛颠借汉字的构成法——六书,讲了比武的六大理法。
    六书为象形、会意、假借、转注、指事、形声。第一法“象形”,以事物的形象,作为字,如“山”字,是山的形象。
    “会意”是将两个象形字组合成一个字,生出一个新意,如“休”字,“人”和“木”都是独立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是“人靠在树上”的形象,产生了“休息”的新意,所以会意也是象形。
    字要便于书写,不能复杂,用“会意象形”之法造字时,要尽量将事物总结成简单的线条,多数时候用的是事物的轮廓线,比如“山”、“水”二字。
    用人体来象形取意,比造字余地大,除了轮廓线,还可以总结事物的体积、面积、质地、速度——
    人也可以总结人。李老年轻时跟薛颠期间,薛颠遵循唐维禄给李老定下的夜练法,也是凌晨三点开始,一个人陪着李老练。一天两人练到见到天光,就不练了,但意犹未尽,薛颠就在一棵树下溜达,时不时挑一下食指,李老在旁边看着,知道薛颠身上走着鼍形的拳意。
    鼍是龟背龙身的古代海洋动物,体型巨大,因为是龟背,所以它出水,不是钻出水面,而是一整块地浮出,模拟鼍出水之姿,可练两胯之筋,骨盆的底盘等于是龟背,要将底盘整个地浮起来,便锻炼了两胯的筋,形成常人没有的发力法。
    鼍是龙身子,摆尾可搅海起浪,又有鹰嘴,可探头出水叼飞鸟。形意拳取鼍形的鹰嘴叼飞鸟之象,练指力来点穴,取鼍的摆尾之能,练尾椎发力。
    薛颠溜达时,上身微倾,下巴一收,李老当时就感到看见了鼍,不是看见了鼍的形状,而是看见了鼍的动势。薛颠只小动了这一下,就舒服了,一脸笑咪咪的。
    李老与薛颠指定的衣钵传人——薛广信作过多次试手,输多胜少,但有一次胜得难以想象。薛广信比薛颠更不爱说话,师兄弟聊天,他最多插一句话“不是吧?”他功夫深,很难认可别人。
    李老利用他这个特点,想套出他的练武体会,反问:“为什么不是?”他说两句就不说了,不是他对李老藏私,而是他觉得武术太深了,说着说着自己害怕了,怕自己说不好,他看不起太多的练武人了,但对武术本身十分敬畏。
    他在薛颠面前都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因为是薛颠的本家侄子,所以天生跟薛颠相像,一举一动都在刻意地学薛颠。他得天独厚,骨头架子长得比薛颠还好,远远走过来,身型的力度,令人感慨“这才是身体呢!”
    他是下大功夫的人,两人作试手时,李老知道自己不如他,觉得没法打了,干脆就学薛颠吧,迎上去的时候,脑子里全想着那天早晨薛颠身上的鼍形拳意。薛广信挺自信地站着,也没摆架势,斜着眼,一眼大一眼小地看着李老过来,突然他那只睁大眼睛里有了惊讶之色。
    李老也不知道打的什么拳,就觉得在自己身上出现了薛颠的形态。接着眼前没有薛广信了,还找呢,薛广信的声音就响了:“来!给我扶起来。”李老扭头一看,薛广信坐在五米外的地上了。
    李老迷糊了,不知道是把他打飞了,还是他躲到那了。薛广信倒显得很高兴,说:“你这儿什么东西?把我弄倒了。”李老才知道他是被打出去的,连忙搀扶。
    薛广信多大的功夫,跌一跤,自己还起不来?他是故意让李老扶他,以表示对李老这一击的肯定,这是他当师兄的风范。
    李老跟他说了自己当时怎么回事,薛广信说:“嘿,难怪能把我弄出去呢,我叔(薛颠)在你身上附体 啦!”
    李老这一击便是“象形会意”,薛颠说“意可蕴,亦可发”,此事可证明。华佗五禽戏是薛颠出山后最早传的功法,华佗五禽戏是“有体无用”,有练功之法无技击之法,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全是会意象形的功夫。
    别人奇怪,传的第一个功法为何不是武术?虽不是武术,却是武术的重点。
    “假借”在造字法里是利用象形字,来表达别的意思,比如“木”是象形,在木的旁边添一个点,就成了“术”,古代以草梗来计算数字,假借了“木”而表达了“术”。比武时的假借也是先从会意象形开始,再做转意。
 
会意象形,一开始要用来练拳,学习师父的拳姿,不但要学师父的动作角度、位置、轨迹,还要学到师父的神采。拳姿的风貌,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没法分门别类地学,没法一点点描画,只能会意象形地学,照相似的,刹那记下整个形象。
    会意象形,也不要只用来学拳,还要在生活里锻炼,会意象形一棵树、一只猫、一片云或一个盛饭的动作、一个汽车拐弯的动势。
    这种锻炼的好处,是可以在对敌时,把敌人的攻势会意象形了。敌人的动作瞬息万变,识别是什么招、是虚招还是实发,根本来不及,只能用会意象形的方法,眼见即知,甚至看不清楚、看不全,也知道了。
    确定敌人是一个什么形,然后借用上这个形,构成新的动态,便是比武的假借之法。敌人以虎形扑过来,我借用上这个形,让自己的动作和敌人的动作共同组成一个新形,比如“燕形”,将敌人虎扑的直线改成了燕形的横线,敌人的虎形一破,
就败了。
        不是以我的燕形破敌人的虎形,而是我和敌人共同组成一个燕形,敌人失去了原形。形意拳的比武对敌,不是以一形克制一形,而是以一形收容一形。我是不露形的,我的形是敌我共同组成的形,敌人身在其中,不知道是什么形。
    敌人顶我,我也顶他,像两只羊犄角顶犄角,就是争斗,无法合作了。我一照面之间,自觉维护敌人的攻势,他只能与我合作,你维护他,他当然会配合。薛颠谈的“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任他巨力千斤汉,一指运动分千斤”,便是讲的合作。    有千斤巨力的壮汉,我一指就可控制,就像“木”字上加一点,成了“术”字,字变成了别的意思了,壮汉的千斤力就变得不是力了。比如壮汉将我抱住,他的胳膊紧紧地勒我,我的身体外挣,他会加劲勒我,因为我一挣,给了他一个相反的刺激,就让他找到了用力的方向了。如同羽毛球飞来得越猛越快,球拍子拍上去,拍得就越狠。
    我不破坏他抱我的力量,还要加大这力量,两人一拍即合,在力量上合成一个人了。他往怀里抱我,我不外挣,往他怀里钻,就合作了。他的环抱之力,是向自己的胸口环抱的,我向他的胸口扑去,他力量本要归向自己胸口,自然会与我共同构成了一个虎扑,他就跌出去了。    我也可以和他共同组成一个“狸猫上树”的形,狸猫上树是向上的力,他环抱着我,就像挤牙膏似的,会把我往上挤,我就顺势向上,他也会跟着向上,两人都呈现出狸猫上树之势,他就失去了环抱之力,自破其形了。
    假借的要点是“高低随法以转移”,薛颠注解这个“法”字为“法者,天也,流行之气也”,一下解释糊涂了,打架的时候难道还要看天?还要根据风向?打架的时候,敌人就是你的天,敌人表现出来的动势,就是风向。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要识别清楚。
    敌人是天,天有各种可能性,会下雨、会下雪、会打雷,敌人也有各种可能性。农民是看天吃饭的,武者是看敌人吃饭的,农民一看风方,就知道什么季节到了,准备种什么作物了,这是与天配合,武者看到敌人一个架势,就知道我能将它改成什么形了。
    假借功夫是会意象形功夫的深化。
    在造字法里,假借是以象形转意,“木”变成了“术”,木是树木的形象,利用这个形象,加上了一点。    “转注”是以意转意,一个意思转成了另一个意思,比如“示”,“示”是古代拜祭神的供台的形状,但“示”字的形并不是“示”的含意,“示”不是台子,而是“拜祭神”,还泛指一切跟求神的事,所“示”字超越了形,有了形之外的意思。
    在这个“示”字旁加上“羊”字,成了“祥”,向神献祭品了,表示“吉祥”。这是一个意思转成了另一个意思,但新的意思仍在原意的范围里,祥、福、社、祉、祯,各有各的意思,但都跟“拜祭神”有关,所以转注,是有了新意,而原意不失。
    武术上的转注,也是有新意而不失原意。薛颠言“转注者,旋转圆动力而中心不失也”,像一个圆球,不论如何旋转,而圆心不失去,如果失去了圆心,球便崩溃了。比武时要和敌人共造新形,会根据敌人来变形,但不管如何变,而自己的重心不失。敌人跟你共造一形的时候,失去了重心,就是败迹。
      假借是取胜之法,转注是不败之道。
    “指事”在造字法里,是抽象符号,如“上”,现实里没有这个形象的东西,是凭空造的一个符号。
    “指事”在练武时是符号,在比武时是阵法。形意门在首次授课的时候,要在徒弟磕头的蒲团前,用米粒洒出一个圆圈,圆圈中用米粒洒出一个正方形。如果有绘画才能,就在这个方形中用米粒洒出一个长袍、长须、高髻的古人,为向左而视的站姿,左手藏在袖子里,右手呈倒钩状,其它手指握着,唯食指挑起,指向身后。
    祖师不是具体的人,是拿一个神仙的形象代表形意门的祖师。右手指身后的手势是个仙姿——神仙悠然自得的姿态,是个趣味。理解成“交托身后事,期许后来人”的意思,也可以。这两个解释掩饰了真实含义,师父交托徒弟办特别事情时,方说明。
    没有绘画才能,就不用画祖师了,圆形套方形就可以了。这个符号是形意拳的心法口诀,薛颠在“转注”篇章里透露出来,是“圆中纵横似弹丸”一句。
    圆力中有纵横力,纵横力形成圆力,好像一颗子弹,子弹飞出去,多大的力量!如果子弹自身不具备纵横力,撑不住自己,飞的过程中,就崩溃了。子弹直线飞出,子弹本有的横力,加上所受的横力,令横力极强,但打到目标上如果只是这个横力,便只能破坏目标的表面,而有了圆力,则可让这种横力变成钻劲,破坏目标的深层。
    形意拳练的九宫步也是指事,九宫步就是诸葛亮的八卦阵,将一个方形用“井”字切成九块,按照口传的次序将这九块都走一遍。我们走这一遍的轨迹,就是诸葛亮阵法内部调动的轨迹。八卦阵是“以少胜多,败中求胜”的典范,九宫步练功时是个固定路线,在比武时将之活用,便尝到了“以步赢人”的妙味。    象形术有五法八象,共十三种拳法,动作简单,每一种拳在练习时,所走的轨迹都不同,步径轨迹也是符号,是在指事,需要对此留心。    指事没有实指,如世上没有“上”这个东西。指事为空,将所学所练的统统化空,隐于无形,形意拳的“无形无意是真意”,便是指事。面对敌人,不能指事化空,便无法立功。    谐声,字的左边是形,右边代表声,如“咆哮”两字,左边的口都是形,而右边的“包孝”是音,这个音是可以有变化的,比如“包”念“bao”,成为“咆”字后,变成了"pao"。
    谐声是形上生音,让形有了新意,在武术里也如此,形上生音,令形生出了神采。老虎的吼啸之声可达三十里,所以老虎比豹子有神采,豹子虽然奔跑快如闪电,但跑几十秒就得停下来,因为奔跑产生的高热量会把自己热死。
    豹子不懂发音的奥妙,调理不好自己,老虎得了发音的益处,虽吃腥秽的肉类,却气脉通达,骨血成宝。虎血如鹿血,虎骨如人参,是生灵精华,大滋养品。
    声音是肉体的神采,音可以通脉,佛教天台宗传下的“嘘咝呵吹呼唏”的六字诀,就是是以发音来调理经络的。薛颠言“神气能逼人,精气能摆人”,可用发音来焕发人的精气神,这种音声唤出的神采,可以逼人、摆布人,而且发音能醒目,两眼的威慑力,是发音练就的,不是瞪出来的。
    发音的要点为“龙吟、虎啸、睡狮吼”,龙是无形的,所以龙吟也是无形的,身体发一个音,头胸腹腔都有共鸣,但就是没有声音,无声之声是第一要诀:
    虎啸的练法次之,要将声音练成实体,老虎发音是带着强烈的空间感的,一声要涵盖它所有的地盘,声不虚发,发则必方圆三十里,将声与形结合起来,是第二要诀:
    狮子睡觉的时候,一翻滚,无意中发出的吼声,自己不知道,又一滚,睡过去了——这是第三个要诀,要在睡觉的时候意想发音。睡觉前作几次龙吟虎啸的发音,意念里想着一个音就睡过去了,睡眠中自有生理变化。
    作战斗的虚拟练习时,一般都是假象一个敌人,对发音有了体验后,就不用假象敌了,让声音陪自己玩。力量有纵横,声音也有纵横,比如做出一个横向动作,却发音高昂,与肢体构成了纵横关系。身体绕了一个弧线,却发音短促直率,形与声构成了长短曲直的关系——这就是声音“形之于战斗力”之法。
    丹田和手指对发音敏感,发音时要“气藏丹田,神贯手指”,西洋乐的歌唱家唱高音时需做手势,可见手指对发音有辅助之功。腹部丹田是力源,同时也是声源,自此发出的声音是深广的,可以与外物共鸣,而以喉胸发音窄浅,不易与外物共鸣。    敌人的身体,与你产生共鸣,比武时会是怎样的效果?引人遐思。    李老晚年残疾后,常坐在家附近一个副食品商店的台阶上晒太阳,副食店少有人去,小贩们在副食店门前摆水果摊,李老被盛水果的三轮平板车挡着,有亲戚去看望他,也找不着他。
  对于谐声,李老说:“不平则呜。”心有不平,才会发声。李老过世数年后,笔者看到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方知道李老话的出处,《孟东野序》的开篇首句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孟东野序》从草木山河的不平,说古人的不平,再说同代人的不平,最后说到三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担忧地说“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我不知道他们的才华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是天与他们的才华共鸣,用他们的声音表达国家的昌盛,还是天要让他们贫贱屈辱、苦思抑郁,让他们的声音来呜自己的不幸?
 
八性.
    八性者,即抓扑抖掀截挂舒绵是也。抓者,如饥鹰之抓物;扑者,似狸猫之向前之扑鼠也;抖着,一身之力如猛兽之抖毛;掀者,即托起,平托、高托、左右相托也;截者,是堵住,不让敌手足发出也:挂者,乃是挂住敌人手足不能退回,或左挂或右挂,使一身不得中和之力也:舒者,伸开,于鸟之抖翎,展翅抖擞法也:绵者,柔也,柔中有刚,如沾绵连随之意也。
    六书是比武的理,八性是具体的技。如鹰之抓,如猫之扑,鹰能抓羊高飞,胯筋强韧也,猫可加速度地扑出去,令老鼠来不及反应,胯筋弹性大也。
    抖,是对敌发力之法,野兽抖毛般地,全身振颤,又很轻松,抖是打人的特效之技。从纪录片可看到,瘦得不成人形的吸毒者能冲破几个医护人员围堵,就是在用抖力。他们因吸毒丧失了体力,四肢疲软,无力可用,不自觉地用上了抖力,反而可与壮汉一搏。
    以脊椎来抖,纪录片上的吸毒者都是晃着脊椎走路,这是他们体弱的表现,但也因此练出了拼命时的一抖。
  掀,是掀翻桌子的动作,自下向上的,人发火掀翻桌子,没有把桌子举起来再翻过的,都是在桌子边沿找到一个发力点,短促地一发力,就放手了,桌子自己翻过去的。
    掀桌子边,才能掀翻桌子,手在桌子中央,掀桌子就费力了。掀是杠杆原理,要找好位置,发力的点和受力的点离得越远越好,比如在敌人的左手上一发力,敌人的右脚受力了,人就跌倒了。
    掀要用上象形的功夫,一眼就看出敌人形上的发力点和受力点。掀要找点,所以有平掀、高掀、左右互掀之法。用左右互掀,是敌人有功夫,能调整重心,重心一变,就不受力了,这时候,我就再掀一次,与第一掀的发力点相反。
    敌人调整后的重心,一定是与先前相反,我相反地发力,必击中敌人新的重心,敌人来不及再调,便跌出了。掀是短促的,一发力就脱手,托是手一直触着敌人身体,可连续发力。
    截是堵着,不让敌人手足发出。截是高级打法,看过一个亚洲国家的足球队与德国队比赛,很快输了,支持这个亚洲国家的球迷抱怨“这个国家的队员完全没有发挥啊,如果正常发挥,将是一场好斗!德国队平淡无奇啊,没什么厉害的。”    不理解对抗竞技的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德国队的高级,不是自己耍什么精彩,高级就高级在不让这个亚洲队发挥。看此亚洲队平时自己踢球,都踢得才华横溢,甚至从球技上看,一点也不弱于巴西队。在德国队面前,怎么就出不来技巧了?因为德国队不让他们出技巧,截住了。    截法有三时,敌势未发时、敌势已发时、敌势将收时。后面的挂、舒、绵,都是对付敌势已发时、将收时的,挂、舒、绵都是截法。
    敌势未发时,好处理,比如这个人擅长摆拳,抡圆了力量很大,但他一动,我就贴身近打,他没有距离发摆拳,他的摆拳就被截住了。关键是观敌的眼光,要瞄着敌人的根节——肩、胯,敌人未发招,肩胯也有预兆。一有预兆,我就赶快截住,比如一个演奏者在演奏,乐曲都是有拍子的,快到拍子时,我提前打个拍子,演奏者一下就乱了。
    截法打乱敌人的节奏,节奏一乱,他身体不协调,重心便不稳了。对付未发时,主要用距离截。
    敌人的拳势已发,摆拳抡出来了,不要躲它,而要迎击。截住敌人的根节和中节之间的部分,就是上臂或大腿,打蛇打七寸也。
    截的技巧就是不能和敌人成直线,而要成夹角,比如敌拳一条直线打向我的面门,我一走斜线,等于敌人的拳头偏了,敌人的攻势就破了。看羚羊躲避猎豹,就是以斜破直,奔跑的方向和猎豹奔跑的方向不一致,形成夹角。
    豹子的一扑是致命绝杀,但扑是直线运动,总跟羚羊不在一根直线上,猎豹扑不出去,胯上强大的爆发力用不上,只得接着跑,不断调整重心,重新定向,把自己的重心调乱了,往往一串跟头跌倒。
    反击也以夹角,可乱敌人重心。对付敌势已发时,主要以角度截。    敌人攻击落空,拳头要收回时,用截法,不让敌人收回去。不用截后再反击,截就是最强的反击,一截,敌人就被打倒了。
    敌势将收时的截法,好比两队人拔河,相持不下,于是裁判宣布重新拔,一队稍松懈,绳子也垂了,另一队人调皮,突然用力一拔,疲软的绳子登时绷直,会把对方整队人抖倒——这就是挂。
    敌人的一只手要收,刚有后撤之势,你猛地一拉这只手,敌人重心必乱,如果形成了杠杆,登时就跌了出去——这也是挂。
    挂跟掀一样,都是短促的发力,一挂就脱手,不和敌人肢体长时间接触。所以挂法不是别住敌人胳膊,不是钩住敌人手,而是一个发力,关键是找到杠杆,破坏敌人重心,如果敌人功夫深,被挂了一下后,能调整过来,便挂第二下,选择一个相反的杠杆,敌人必错乱。
    挂与掀一样,掀法有左右互掀,挂法也有左右互挂,不是互相,是交错之意。挂两次就足够了,不需第三下。先挂一下,瞬间反向一挂,这是很微妙的功夫,两下是一招。薛颠言“或左挂,或右挂,使(敌)一身不得中和之力。”不得中和之力,就是失衡了。可见挂法是破坏重心,不是击打。
    舒,如鸟的翅膀伸开。形意拳打法口诀有“舒展之下敌命亡”一句,实在不好理解,有人将“舒展”解释成“束展”,说是全身劲力的收放,也在理。
    舒是破截法的。截要截在人的中节上,比如你要踢我,你刚起脚,我就压住你的小腿或大腿,你的脚就踢不起来了。你要打我,刚抡拳,我就抵住你的小臂或上臂,你的拳头就没劲了。
    截中节和稍节中间的部分——小腿、小臂,是一般技巧,敌人的力量还能发挥一部分,截中节和根节之间的部分——大腿、大臂,敌人的力量几乎发挥不出来。
    截大比截小好,不管是截大还是截小,都是让敌人的力量停顿在中节,或是让中节的角度偏离,中节为膝、肘。
    舒,是膝肘之法,你让我的力量停顿在膝肘上了,停顿也是集中,那好,我干脆就用膝肘了。你让我的中节角度偏了,我就偏着打你了。
    鸟的翅膀平时都折叠着,折叠处就是翅膀的肘,鸟要起飞,得抖肘,翅膀才能展开。抖膝比较危险,因为容易失去重心,而抖肘方便、隐蔽。舒,主要是抖肘之法。
    薛颠敢写出这个“舒”字,是千年少有的敞开门说门内事的人。因时代危机,国家将亡。危亡时,一个武者要向国家献利器,薛颠作《象形术》本意如此。另是薛颠预感自己会人死艺灭,象形术将亡。
    中国人是讲命的,一生所求所悟,无非知天命。形意门收徒,师父要先给徒弟算命,以确定徒弟的凶吉、传承上的使命。李老当年拜入形意门,被用《一掌金》算过。《一掌金》是唐朝的一行和尚所作,一行是天文学家,浑天仪和农历就是他修订的。《一掌金》本是出家的方法,先要算一个人的用处与凶吉,多数人是无福出家。
    唐朝收和尚的方法,变成了形意门收徒弟的方法,所以形意门与佛门有着很深的渊源。入门等于出家。
  作任何一个行业,业有专精,都会智慧提高,感知天命。形意门在入门时,就给与了徒弟“命”的概念,再经过比武成败的历练,感知更深。对于薛颠,“舒”字后藏着一个“命”字。    形意拳是近身险攻之拳,以截法来近敌之身,如果敌人对我使用截法,那我就用舒来破截,所以抖肘是形意拳的保命之法。近身格斗凶险无比,一寸间见生死,形意拳的保命之招就是杀招,前辈常以舒法夺人性命,所以流传下“舒展之下敌命
亡”的谚语,这是带血的话。
    绵,这需要大功夫了,功夫练得肌肉里的膜又厚又韧,筋又长又粗,全身像一张蜘蛛网,才能用上绵法。别人碰到你的身体,就像飞虫撞到了蜘蛛网上,任其挣扎,网沾粘连随,无法破网而出。
    站浑圆桩,就是在织网。浑圆桩站得时间越久,筋膜得到的生长越大。李老说,薛颠的经验是“高功夫都是两个小时之后得到的”,不到两个小时,身体演化的程度不够,得到的多是一般功夫,两个小时后,则有奇效。
11补2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李仲轩11补遗 - fhb1103 - fhb1103的博客
 6、寸践弓八寸步
三角纵跳
  在前之足不退,向前进步。后足蹬力,催前足(又谓之垫步)。此招之用,为敌所逼,无暇换步,方取此捷径,以制敌所不备,以其全用寸力,故日寸步。
    践步
    前足先进,后足一直向前大进,即进之足复为后跟,以其步法运环,故日践步。路线如图2:
    弓箭步
    两足斜丁势,前足着地,足心悬起,五指抓地,腿似半圆形势,后足尖着地,足跟欠起,膝盖下蹲,腿似曲弓,即返弓,因其两腿似弓,其要点全用后足尖往前放力催身。此步用途最广,消息全凭后足蹬,故日弓箭步。
    (注:圆圈代表足尖着地之足,全脚掌着地之足印成了脚印形。左右进步换势皆以此类推)
    三角步
    进退皆以三角势,或左右,或进步,抽撤无方,行踪无定,以其进退曲斜,故日三角步。
  八字步
 
左足在前、右足在后之姿势,向右转为顺步势,回身先以左足向右足外合劲扣步,扣成八字形势。   此右一左二之足势,如向左转为进步回身,将右足进步,向左足外,往里合劲,扣步与左足成八字形势。路线如图6:
  以上两节皆是左足前、右足后之换势,如右足前、左足后,换势亦依前两节类推,故谓之八字步。八字之妙用,转势换身,最灵巧之步法也,学者默悟生化无穷。
    纵跳步
    两足之动作,或高或远,平行而飞,或二三尺,数十尺不等。纵跳步最难练习,非功夫纯熟,身轻如猿,像似飞鸟,不能得其要素。学者得其真意,须以猿象中,恒心而研究焉。    比武时的步法,相当于文章的文法,金圣叹批《才子书》主要是批文法,他认为同代人水平太低,已经不会读书了,不识古人写文的转折,就不知道古人有多高明。
    比武对敌,是一篇文章。可能一个照面就赢敌了,但越短的文章越费尽心机。上古无大字无长文,在竹简的时代,没有大的字,没有长的文章,小中见大,更需功夫。竹简时代的小字写法,转折尤多,王羲之写字被称为“使转”。
    书法的字形是固定的,变化的余地不大,书法上见高雅庸俗,在下笔转折上。写文章靠自创新词出奇,往往人不能识,便陷入了狂怪。转折方是文章正道,如苏东坡的《留侯论》,金圣叹对之评价——此文得意在“且其意不在书”一句起,掀翻尽变,如广陵秋涛之排空而起也。    一句转折,而成千古名文。    唐维禄基本是文盲,穿着是老农民,但唐师上得了场面,国术馆有矛盾了,薛颠自己是馆长,不好处理,要请唐师来。这个老农民就展示出古代丞相般的威严高贵,三言两语把情理说通了,人人都要服他。    唐传形意的步法天下一绝,唐维绿的高贵之气从哪来的?从他的步法来的,苏东坡写的、金圣叹批的和唐师脚下走的是一个东西。
    武术一无人欣赏,二有人看也  不懂得欣赏。武术最美处,在步法。  武术里,说一个人厉害,不说“凶  悍”,而说“赢得漂亮”。
    薛颠以步幅逐渐增大的次序介  绍种种步法,从一寸问的寸步,讲到  几十尺的纵跳步。这是方便介绍,而  在实际练习,不是从寸步练的,最小  的,寸步反而最吃功夫,实难掌握。寸  步难练,寸步成就的人,比武时妙味  无穷。
  薛颠说最难练的是纵跳步,用的形容词是“平行而飞”,最远可达“数十尺”。数十尺——二十尺算是“数十尺”概念的底线,约六七米,九十尺是“数十尺”的极限,约三十米,按语言的常情而论,数十尺该是三四十尺吧?为十米左右。
    纵跳步是追击法,形意拳的龙形、燕形都是纵跳追击之法,一个直向追击,一个横向追击,步法不成就,这两个形也难有作为。形意拳是野战之拳,清末山西商人雇佣的保镖清一色是形意门人,纵跳步在野战时,作用极大。
    形意门的轻功,是纵跳步成就了。李老爱讲尚云祥和唐维禄一块去看戏的典故,唐维禄天生腿长,早早以腿功闻名,轻松迈步,把尚云祥落下了。尚云祥矮个子大肚子,走路没优势,但唐维禄听得身旁“噔”的一声,尚云祥就跃上来了。
    那是尚云祥的纵跳步功夫,纵跳步跟现代体育的三步跳远一般,纵跳前有几个助跳的短步,为寸步、践步,所以寸步、践步的功夫不成就,纵跳步也不会成就。纵跳步犹如虎豹扑食,虎豹纵跳时,胯筋抻开至极限,大腿骨和骨盆几乎脱臼,像是拉开了弹弓。
    骨盆是弹弓的架子,骨盆撑住了,胯筋的拉力才能发挥。咬住骨盆的是腰筋和臀筋,腰筋、臀筋与胯筋形成互争之力,三者的互争之力比两者互争要大,因为“三生万物”,一旦形成了三者的关系,产生的东西就极大丰富了。
    形意拳的任何一个拳式都要练  这三筋,最吃功夫的是龙形。龙形是  练筋的,龙形搜骨,以筋来搜骨。    尚云祥不用纵跳步,原地可窜  出去三丈,李老在世时,整理者为怕  太过神奇,不能取信于世俗,发表文
童时写成“一丈多,近两丈”,但李老一直说是三丈。那是尚云祥年轻时在河北庙州当众显示出来的,震惊世俗,当时程庭华、车毅斋等老前辈还在世,他们不觉得奇怪,觉得是应该的,还评判尚云祥“化了脑子(练武入了神)”。
    李老不愿少说了数字,灭了师父的业绩。李老已过世多年,就不管世俗了,还是以李老的说法为准。门内的说法,与世俗的见识,总是不同。
    形意门练三筋,多在龙形下功夫,在象形术中,薛颠指定为练猿象。这个猿不是大猩猩,不是猴子。动物多能达到了自己形体的完美形态,牛有牛的造型之美,虎有虎之美,而猴类怎么看都像没有进化好,形象多丑陋,甚至是鬼怪系统,带地狱之相。   
    达尔文的进化之说一出,遭到广泛攻击,因为人们普遍在直觉上看低了猩猩、猴子,觉得不高贵,而古人常说自己是熊、狼、鸟、龙的后代。
    猿不是猩猩猴子,猿跟龙一样,是传说中的动物,常人见不着,跟千年龟一样可以长寿。薛颠说“杂食为猴,食露为猿”,猿像仙人一样,不吃东西,吃露水。传说活在高山的树林顶端,身轻如燕,与人参、何首乌一样,是得天地精华的灵物。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还能见  到猿,高人逸士以猿为友,比如通背  拳就是一位战国时代高人逸士的猿  友所传,通背拳是天下灵拳,看其动  作是有仙骨的。
    象形术猿象自有仙骨,仙骨是  人的尾椎骨。尾椎骨上有两排小孔,  不是呼吸之用,是“通天彻地”用的,  孔中走的是灵气。胯有龙筋,臀有仙  骨,便可得“气厚身轻”之妙了.
    薛颠特意嘱咐要在后面的“猿象”章节,好好揣摩,其中有深意。纵跳步是跳远运动员练不出来的,是武术独到处。
    弓箭步可独立练,为前腿迈出,后脚蹬地,脊椎前移,最终让鼻尖和前腿膝盖、脚尖对齐,三者在一根垂线上。要缓缓而行,小心体会重心的变化,体会后脚蹬出的力是如何作用在脊椎上的。
    膝盖要下蹲,不下蹲,力量传达不到前方去,一身的劲都被膝盖憋住了。后脚蹬地要蹬得脚后跟抬起,摇橹般的,脚尖碾地一拨,前腿膝盖同时一顶,就是发力了。这是用体重打人之法,所谓“消息全凭后脚蹬”。    以重心的移动打人,比抡拳头高明。弓箭步在练习时,先练重心移动,后与肌肉的互争之力结合。两腿撑开,状如拉弓,脊椎等于是箭,射箭是弓把箭射出去,但这时要反过来,是箭把弓射了出去,脊椎的力量要下沉,作用在两腿上,加大前腿的发力。
    此法名为“返弓”。返弓之法,是弓箭步的独到处。形意拳的龙形步,是一种改良版的弓箭步,多了三个扭度,扭了腰、扭了前后脚的脚腕,形意拳先以龙形出功夫。形意入门练的第一个拳是劈拳,劈拳的进步就是龙形步。
    三角步和八字步是应敌之法,对敌时神妙莫测的步法,其实多是这两个步的组合。不要觉得简单,对敌时,两个三角步,敌人的眼就花了。三角步是凭空挖出来的陷阱,练得精确,一个三角步,便捕住了敌人。
    三角步,是阵法。步法的基本功是弓箭步,学会了以步法移动重心,才能使出三角步。否则一移动,重心就紊乱,你使三角步,敌人正好打倒你。
    开始练习,需在地上画一个三角。先练正三角,后练倒三角。尖在上,底边的横线在下,为正三角:横线在上,尖冲下,为倒三角。
    走正三角,向斜后方撤退,再横移,再斜上;走倒三角,身体先横移,再向斜后方撤退,再斜上。
    还有斜三角。正三角、倒三角都有一条边线是水平的,或是在正上方、或是在正下方。斜三角则三条边线都是斜的,三面出尖。斜三角在实战中更具隐蔽性,练了斜三角之后,接着练连环三角和缩三角。
    连环三角是连续地走三角形,一个三角接一个三角。缩三角是在一个三角形里走出一个小三角,再走一个更小的三角,最后立定在一处,两脚不动,但重心仍以三角形游动——这是练法的重点,由步法的三角演变为身法的三角,在比武时,可让对方探不出我的虚实,躲闪和反击都极为隐秘。
    连环三角和缩三角纯熟后,再练混合三角,就是连环三角和缩三角混合在一起,连环三角里也有大小变化,缩三角里也有前后的连环。混合三角纯熟,就进入自由境界,不露痕迹了。
    三角步是阵法,阵法要引敌人入阵,所以练三角步,要先练后撤,败中求胜。其实三角步也是进攻的妙法,拳谱中写的“斜进直出”、“斜出直进”,就是说的以三角步进攻。进攻时,有一个转折,敌人就窘迫了,被你逼得不得不露破绽,这是进攻的阵式。
    三角步是轨迹线路,以寸步和践步来走。三角步是前后左右大小伸缩的变动之形,走三角步,寸步和践步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倒行、斜行。
        寸步、践步最后讲,延续着三角步的话题,先讲八字步。三角步是从容的转折,拉长了战线。而八字步相当于希特勒的闪电战,不拉战线,在一个点上猛烈突破。
    一步之下,就做出最极致的转折,回身反转了,这便是八字步。读者看图,会觉得费解“原本正面对敌,好好的,怎么突然用后背对敌了,这不是找挨打么?”
    八字步不是拿后背对敌,还是正面对敌,以我的正面对敌人的侧面。敌人从我的后面来,我用八字步迅速转身,恰好站在了敌人的前侧面,我就占据了有利地形。
    或者,我以正面迎敌,敌人身法很好,快速移动到我的侧面了,武术里都是“以正打侧”,敌人占到了我的侧面,我就要挨打了。于是我以八字步迅速转身。反而~下站到了敌人的后侧面,就反败为胜了。
    八字步转身后的定位步型,是两只脚脚尖都向里,形成内八字。两腿也要有合力,两个膝盖要向内夹。    读者看到这个形态,心里会鄙夷吧?觉得“太别扭,太难看了。这种姿势怎么能迎敌?还是拳击的姿势合理啊!”
    八字步不是前进用的,是转身用的。看似丑陋、不切实际的八字步,却是武术家的杀招。武术是千年经验,从战场上、野战里总结出来的,而一些格斗术是从擂台上规范的,积累的经验不足,所以会有此短见。
    据李老说,民国的天津,没有练拳击的瞧不起练武术的事,练拳击的都知道练武术的厉害。李老有个小学同学,是个警察,天津警察要学部队刺刀的劈刺术,他招数耍得纯熟,大胜其他警察。
  他跟李老闲聊时,说劈刺术实用,武术是个迷信。李老知道他为人,高兴了就瞎说,于是逗趣:“迷信不迷信,我跟你比比刺刀,就知道了。”警察立刻就改口:“我哪敢跟你比啊!”李老就笑了,说:“不是我迷信,是你迷信。”
    站成“内八字”,为了回转的稳定。转过来,因两脚尖都向里,不利于前进,但本就不是要向前,而是要横行的。横行而出,八字脚就不成阻碍了。
    八字步的后续,是横行的肩靠、抖肘、撩臂、踹脚之法,能借上转身之力。注意,八字步一扣步成型就可发力,不用变步变招后再发力。不是回转后再考虑怎么打,回转就是打法。
    武术有武术的逻辑,连绵而出,后招可以借用上前势,前势可在后招里发挥。不懂武术的逻辑,不知一个动作的具体处境,割裂开分析,是小孩的做法。
    小孩要探究玩具汽车的奥妙,把汽车拆开了,结果汽车坏了,他也没搞懂。可惜,武术现在就这么被拆着、糟蹋着。
    践步,践是踩踏之意。一步迈  出,像一脚踏烂了地上蛇的脑袋。  践,还有“牵扯”之意,常人走路都是  一步一步地,而践步看似是一步一  步的,其实多了两小步,就是“牵、  扯”。常人是一步接一步,践步是一  步套一步。
    鸡的步法,是标准的践步。鸡迈  步呈连环,前腿一迈出,后腿就缩  起,然后伸直迈出,前腿再缩起。两  只爪子一缩一伸,像是画圆。
    如果观察得仔细,会发现鸡有  两个小动作,后腿伸出前,落在地上  的前腿要往前小跳一下,在这个小  跳的带动下,后腿才伸出。后腿落在  地上,变成了前腿,原来的前腿也不是立刻回缩,而是在现在的前腿后小小跟随一下,再回缩。
  鸡步看似“前后、前后”地走,其实是“前后前、前后前”地走。麻雀不会迈步,只能跳着走。鸡善于走,但它的迈步还是省略不掉跳,虽然跳得已经很微小了。
    形意拳的践步模仿鸡步,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为例,左脚先进一步,右足向前迈一大步,越过了左脚,左脚在右脚后面再跟进半步。    总结一下,右脚只迈了一下,而左脚迈了两下。正常迈步,是“左右”的频率,践步则是“左右左”的频率,正常迈步是“一、二”,践步是“一二一”.
    左脚先迈的一步,叫做“牵”,有牵引的作用。左脚的这一小步,等于是纤夫拽纤绳,把右脚这条大船拉上来。左脚后跟的小步,叫做“扯”,等于右脚的这条大船后面还挂着艘小船,大船前进,把小船也扯上来了。
    左腿的小步牵扯,都是给右腿以助力,让右腿发力。形意拳最著名的拳法是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说法。崩拳有九种变化,手法的变化只有两种,七种都是步法的变化。有半步崩、退步崩——还有这个践步崩。
    践步崩是杀人技,虽是直线运  动,但在直线里有了牵扯,敌人不好  判断你的距离,看似短,其实一步跃  到敌人脸前。
    又由于发力之腿,受了另一条  腿的助力,力量翻倍,手可以一触即  突破敌人双手防线,直捣敌人胸腹。  践步在形意门内是不轻传的,师父  传了践步,就等于传授了利器,给了  你走镖、护院的饭碗。
    薛颠将践步清楚地画了出来,  是大开门户,真心教人。不懂武术的人觉得不就是个路线么,我还能走出更花Ⅱ肖的呢!懂武术的人一看此图,就知道是金不换的。
    薛颠的衣钵传人薛广信的步法极佳,薛颠授徒是既不让薛广信代教,也不让薛广信作示范,就让薛广信在自己身后站着。薛广信像个木桩,永远老实站着,目不转晴地看着薛颠。
 
 有师兄弟问薛广信:“你老看一样的东西,烦不烦啊?”薛广信回答:“你们看着一样,我看着不一样0”    李老那个警察朋友,结交了一位形意拳师,跟他学实战。拳师放出话来,说自己超过李存义了。李存义是尚云祥、薛颠的师父。
    这话传到北京,尚云祥就笑了,说:“还有这么叫唤的?他太了不起啦,我得保着他。”传到薛颠那儿,薛颠也笑了,说:“我也保着他。”    尚云祥和薛颠都放话出来,要保着这个人,这个人反而慌了,放话表态说那是误传,他没说过,还托人给北京的尚云祥带话,说要上北京给尚云祥磕头(那人自居师弟,师弟拜见师兄得磕头)。尚云祥表态,不必来了,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    警察喜欢热闹,盼着打起来,找  到了李老,说:“要不我给你介绍,你  去会会他?”李老骂这个警察是好事  之徒,说人家毕竟教过你。警察惭愧  了,不再提这事。
    过些日子,这位拳师通过警察,  找到了薛颠处,说要向薛颠讨教。薛  颠让薛广信去,薛广信以为是比武,  兴冲冲地去了。跟着薛广信的有一  位师叔,万一比武,好作为比武的见  证人。
    薛广信第二天才回来,师兄弟  们问怎么样,薛广信说:“就是吃饭  了,一顿接一顿的。”原来没比武,午  饭吃到下午三点,主人客人都累了,睡了午觉,醒了就五六点多钟了,很快又吃晚饭,吃到深夜,就住下睡了一夜,早晨起来又吃早饭,薛广信怕还要吃午饭,赶紧回来了。
    这么招待薛广信,是为了向薛颠示好。李老问:“你们吃那么久的饭,饭桌上聊什么呢?”薛广信说主要是拳师在说,说拳说事,挺好听的。席间薛广信上厕所,因坐得久,站起来想活动活动,走了一个践步。薛广信一回来,拳师就问那步子是什么。
    薛广信是老实人,觉得拳师也是形意门的,肯定会这个,是在跟自己斗趣,就没回答。
    陪薛广信一块去的师叔,揣回来一个手帕卷,包着一根缺了头的金条,缺口处脏得发黑,不知存了多久,说要换薛广信的步子。师叔说,金条不是整根的,来不及擦干净,就送人了,这么不怕寒碜,说明拳师急了,这根金条肯定是他的家底了。    薛颠派人把金条送回去,回绝了拳师的请求。师兄弟笑话这拳师,薛广信不高兴了,说:“别在我面前说。”但薛广信也奇怪,私下跟李老说:“真不会啊?他也是有师父的人啊。”
    金条也不换的,薛颠早写在书上了。李老评价此事,说:“不是他不会践步,是薛广信功夫大了,把践步走神了,看着不像践步。”
    寸步有两个要点,一为“制敌所不备”,二为“全用寸力”。寸步是前足前进,后足同时也向前移动,两足之间保持原有的距离。寸步不迈步,而是整体移动。
    寸步要最后才练,开始也可以练,很容易就能掌握,练二十分钟,就能移动得潇洒飘逸。但练了等于白练,因为腿上没有功夫,寸步移动得再快,两腿不受力,敌人一击就倒了.
    得用弓箭步把两腿练出了功夫,再学习寸步。寸步之所以能“制敌所不备”,因为寸步是身形不动而变了方位,隐蔽性强,敌人不好提防。寸步的脚下小动,对于敌人,就是突变了。
    寸步也是保命之法,当自己被敌人逼入了死角,身形给困住时,腿迈不出去了,就要靠寸步来救命。在没有活动余地的地方,寸步一移,在死角里找出生门。
  寸步有两种移动法:一、后足蹬地,催动前腿,两腿一块前移——此法以后足发动;二、前足前移,牵扯得后腿跟上——此法以前足发动。    第一种练法,大多数人稍练即能掌握,需要下功夫的是第二种练法,因为这种寸步里有牵扯,与践步的牵扯一致,只不过微小得多。多作践步练习,才能掌握第二种寸步,等第二种寸步练成了,再使践步时,也能把践步提高了,更为隐蔽有力,所以寸步与践步相得益彰。
    危机的时候,往往是势力已尽却收不回来的时候,此时重心多在前足上,就要直接由前足作力,带着全身转向。学会前足发动的寸步,在实战时才可以应急。
    等两条大腿内侧的筋练成了,两足就不分哪只脚发动哪只脚了,可一块移动。两腿内侧的筋形成了合力,不用脚行寸步,用腿行寸步了。腿的位置比脚高,腿上出来的功夫也比脚巧妙,以此类推,如果胯筋练成了,以胯筋行寸步,更高级。    用脚行出来的寸步,最好只做向前的移动,向其他方向移动,容易重心紊乱。而腿筋成就后,两腿可以受力,前后左右任意移动而稳如泰山。
    不管练什么功夫,最后到要归
  结到几条筋上,筋不成,功夫不成。筋是功夫耗出来的,形意门人彼此间以名号相认,以信物相认,还以筋相认。身上没几根练成的筋,无人承认。
    李老一个在乡下的师弟找他,说:“师哥,你看看我这块儿。”李老一摸,那人小腿肌肉里的筋像蛇一样,沿着骨头往上爬,李老心里就有数了:“嗯,是师父教的。”认了这个师弟。
    寸步是短距离的移动,寸力是短促的发力,薛颠写出的寸步要点为“全用寸力”,表明走寸步时,不能只是两只脚的运动,而是周身“腾”地一个短促发力。寸步需要有整劲,这个“全身寸力”,不是走步走出来的,而是打拳打出来的。寸步需要很深的拳功。
    所以没有所谓的步,都是力。步是力的外化。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李仲轩11补遗 - fhb1103 - fhb1103的博客
 7、五法用中八象合卦
  五法(名称五法,内附五中)
  飞法者,直中也。性属金,练筋力,有刚毅之气,外刚内柔,有挺劲与横力,能攻坚击锐。
    云法者,化中也。性属水,练柔力,形似波浪,外柔内刚,有弹簧鼓荡吞吐惊抖之机。
    摇法者,圆中也。性属木,练身力,刚柔相济,有曲折回环机惊翻浪抖擞之威。
    晃法者,虚中也。性属火,练定力(以意而作用),含火机之妙,外静内意,刚柔兼有,有爆裂惊炸之猛。    旋法者,实中也。性属土,练圆力,刚柔相合,足有踏八卦步九宫之奇,象有墩厚、沉实、方正、圆活之象,法日:方者以正其中,圆者以应其外,三回九转即此法之意也。    前面多讲内功与理法,至此终于讲到了拳式,有可操习的动作了,武术是个系统工程,薛颠的原书也是费了大块曲折,才讲到这里。    李老生前讲解象形术的五法时,是按照薛颠口传讲解的,与书上不同。李老讲的五法是李老独得的,是薛颠根据李老的习武程度,而给李老订制的。西装有样式,但具体到个人,还有尺寸。
    李老独得的五法,记录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这里讲象形术,则解释薛颠书上的原句。薛颠落于笔墨上的五法是西装的样式,不管具体到个人是如何尺寸,总还是这个样式。
    五法是五力,为筋力、柔力、身力、定力、圆力,五力可以用金木水火土来比喻,还用五个“中”字来比喻,中在武术里,说的是重心线,哪怕你的身体是歪着的,你也有重心,你的重心线就是你的中线。
    飞法是直中,鸟在起飞的一刹那,一定脑袋对着正前方,重心线在身体的正中位置。一偏颇,就飞不起来了。飞法,用鸟起飞的动势来攻击敌人,鸟直用中线,才能腾飞,飞法以中线直击,锐不可挡。
    云法是化中,化为无形。飞法是  有形的,犹如鸟起飞的标准,重心线  和躯体的正中央是重合的。脊椎是  身体的正中央,重心线与脊椎是同  一根线条,出拳的位置也与脊椎对亘。
    化中是重心线不与肢体正中央重合,比如一个弹簧,一环一环叠在一起,弹簧不倒,说明是有重心的,但弹簧正中央是空的。弹簧的重心线是一条虚线。
    重心线有时在身外,它对发力起作用,但它又不在身体上。这就是云法的化中。
    摇法是圆中,就像摇橹得有一个支架,抵在这个支架上,橹一圈一圈地摇。摇法是把重心线当成橹,把自己的身体整个地摇起来。什么是这个人体大橹的支架呢?你碰到敌人哪个点,哪个点就是橹的支架,敌人整个身体是艘船,一摇,这艘船就荡开了。
    从飞法和云法,知道重心线有时在身体上、有时在身外,也就知道摇法有时摇在身体上、有时摇在身体外。
    晃法是虚中,虚不是虚弱,是闪烁。虚火上升,虚火是闪烁不定的火。虚中,重心线是闪烁不定的。频繁地跳换重心,便是晃法了。
    旋法是实中,蓄水池放水,下水孔向上一线会形成漩涡,此漩涡便是实中。一池的水都在动,而漩涡一线的力量最大。作旋转动作时,人体重心线的力量最大,因此叫实中。    五法均为重心线上作的文章,自身对重心线敏感,才能对敌人的重心线敏感,可以一眼便知,可以一触即知。
    比武时要用重心线打人、控人、  跌人、躲人、转人,象形术是实在武  学,五法是对敌之法。
    八卦成象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震为龙、兑  为虎、离为牛、坎为马、乾为象、艮为  狮、巽为熊、坤为猿。
    法曰:游龙、睡狮、威猛虎、精神  猿、醉熊、文象、疾蹄马、瞪目牛。    龙象练精意,龙有游空探爪缩  骨藏形惊抖缠绕之神。
    虎象练精气,虎有怒目摇首摆  尾横冲直撞奔扑之威。
    马象练腹实,腹实体健而身轻。  马有疾蹄跳涧之勇。
    牛象练桩力,牛有两足栽根,身  重如山之状。
    象象练筋力,人之一身,大者为  筋小者为络,象有屈伸四体百骸筋络之法。
  狮象练神气, 狮有心定神宁养性修真之妙。 
 熊象练静力,熊有晃身沉实气贯丹田之真。 
 猿象练灵神,猿有三闪六躲轻妙纵跳之灵。
  八象合卦  四合卦  坤乾卦,猿象二法相合,土生金,卦名天地泰;
    坎离卦,马牛二法相合,卦名水火既济,阴阳相交;
    震巽卦,龙虎二法相合,属阴阳二木,卦名雷风恒;
    兑艮卦,虎狮二法相合,土生金,卦名泽山成;
    四生气卦
    乾兑卦,象虎二法相生,卦名天泽履;坎巽卦,马熊二法相生,卦名水火井;坤艮卦,猿狮二法相生,卦名地山谦;震离卦,龙牛二法相生,卦名雷火风。
    四绝命卦
    艮巽卦,狮熊二法相克,卦名山风蛊;离乾卦,牛象二法相克,卦名火天大有;坤坎卦,猿马二法相克,卦名地水师;震兑卦,龙虎二法相克,卦名雷泽归妹。
    法曰:
    八卦八象阴阳化生    六十四卦内藏真情    性命双修参赞禅功    水火既济火候纯青    联络纵横奇妙无穷    证悟道理性命长生    法曰:
    练至骨节通灵处    周身龙虎气横行    掌心力从足心起    一指霹雳万人惊    学艺精心求其妙    吐气使力如山崩
    薛颠讲了一系列步法,最终归在了一个象上——步法的巅峰是纵跳步,纵跳步要在猿象中揣摩——象是什么呢?
    “象”可以解释为“功能”,象形术的八象便是八种功能,不是练龙的形象、虎的形象,而是练龙虎能。
 
 
八象取材于动物,形意拳的十二形拳也取材于动物,取材有异同,为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天下万物多姿多彩,形意拳只取十二形,十二形足以概括天下动势。
    一个动物为一类动势的代表,海浪拍在岩石上,海浪扑过来是虎形,浪花四溅是猴形,浪返回去是燕形——
    象形术八象是龙、虎、马、牛、象、狮、熊、猿,不但概括动势,还概括了内功。由作意(龙)开始,由入神(猿)结束,中间经过练精化气(虎马)、抻筋拔骨(象牛)、心气合一(狮熊)的几大步骤。
    四生卦、四合卦、四绝命卦,是八象的各种组合之法,与八卦,符号匹配,名为“八象合卦”。形与形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往往练的是此形,成就的是它形。相生、相合、相绝为编套路的方法,象形术没有长篇大论的套路,但将创编长套路的方法留下了。
    简短的唐诗有意境,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也有意境。象形术取简不取繁,只掘出了源头,长江大河则要个人去演绎了。
    四生、四合、四绝也是内功,来说明种种气脉之变,配合上八卦符号,方便读者理解。五行八卦是老辈人的常识,现代人无此常识,老辈人的方便,现今已成障碍。
    1987年,李老在北京宣武公园与笔者相见,监督笔者背诵形意拳古谱。笔者说古谱上无极、太极、五行、八卦的说法,太费解,背诵难,能不能跳过去,不背?
    李老不答应,说:“练到后来,就知道练的不是拳脚,是这些东西了。”笔者当年少小,耍赖不背,李老也无可奈何。最喜欢听李老讲典故,谁把谁打了,谁有什么特殊的体会,怎么自己把自己吓着了……
    李老也爱讲故事,但开心过后,会说.“这就是一堆事,事上还有理,得了理,才能懂事。”
    事生动,理枯燥。理随事而显现,习拳要通过事而明理。尚云祥当年在众师兄弟里脱颖而出,下了大功夫是一方面,关键是他有明理的资质,师兄弟沉浸在功夫里,他悟到了功夫之上的东西。
    尚云祥战绩非凡,技压群芳,是一代武林大豪,人称“虎头少保”的孙禄堂不看重尚云祥能打,看重尚云祥的学问,说尚云祥是修道之人,通透丹法,在他认识的人里,没有第二个像尚云祥这样的。(参见孙禄堂的《八卦拳学》)
    尚云祥粗通文字,能读书看报。李老学过尚云祥看书的样子,两手抓着书,十指紧紧的,前倾着上身,脑袋离书很近,嘴里小声嘀咕,看一句嘀咕一句,很专心很费劲。
    李老学完,感慨说:“就这么个老头……绝顶聪明。”
    天地广阔,悟道有多途。正经的读书人都读不懂的五行八卦,孙禄堂却说没有人比尚云祥更懂。五行八卦的文字,今人望之生厌,但当年形意门内,是作为秘籍传授给徒弟的,要严格背诵,师徒都认为最高的秘密在这上头。
    李老说唐维禄“斗大的字,不识 一筐”,但唐维禄初教李老时,把拳谱给李老背了一遍,唐维禄后来将李存义写的拳谱传给李老,作为传承的信物之一,李老一看,唐师背的和李存义写的一字不差。
    “指点”是指点具体的事,你这个劲假了,这个步子不对……“教”则是教理,拜师后才教,不拜师也就是指点指点。指点事和教理的效果,天地之差。
    “八象合卦”的章节,是薛颠在教理,十足珍贵。有心的读者可先背下,日后练武有障碍,往往师父救不得你,是这些讨厌的文字救了你。    薛颠写此章节时,也恐后人看着不耐烦,为让后人留意此章,不至于匆匆跳过,在此章里留了点甜头。    甜头是法曰里的“练至骨节通灵处”和“掌心力从足心起”,读者一看,高兴了:“啊!好东西。”就不忘此章了。
    用打沙包、打木桩的方法来增膝肘的硬度,那是关节的外面,象形术却要练关节的内面,此处是通灵宝地,小腹丹田是通灵宝地,用意守丹田练法,练关节的内面。
    发力时,从足心发掌力,为“透”。自己透了,打在敌人身上也是透的,触在敌胸,可力透胸骨,直伤五脏。练功时,掌心和足心均内提,彼此可感应。多数功夫因“提、吊”而成,人类与向上的力缘份深,向上之力,易激发生理。
    薛颠还以武学关怀人生,言:“苟能倚术修炼,丹田之气,充实其腹,以镇定心神,而增百折不挠之意志力。”人生之苦,往往是事到关键,却缺乏意志力,不能坚持,所以功亏一旦,造成遗憾。气沉丹田,可增强意志。
    又言:“法不仅愈己之病,而且对于家庭之上,精神痛苦,亦能随缘普济。由肉体方面,渐向精神方面研究,善能变化人的气质,学者得此要素,则人生多美感快乐。”练武令人修养提高,转化痛苦,令家庭和睦,获得快乐的人生。
    真是把武术说得太好了,前途一片光明,令人心生向往。为何给这么多甜头?薛颠言:“圣千辛万苦始得之法门不传,今一朝启其秘藏,明此道理可以通三教之真髓。”不必读经看典,儒佛道的精髓在武术都有,古人千辛万苦才得到练武之法,不轻易传授,我现全告诉你。
    说古人千辛万苦,实则说自己辛苦。到了薛颠的时代,他这个师父,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真心向学的人少之又少了。有的人聪明程度到了,但不向学,也是不堪用。
    所以薛颠要写书,在一代人里找不到,就在两代人里找,或许隔世数百年后才能遇到一个人。这个“留书等徒弟”的方法,在古代叫“私淑”。师父过世,留下了书,数百年后有一个人看此书特别能心领神会,
就是师徒的缘分到了。
    民国道家巨子陈撄宁称自己是元代道长黄元吉的“私淑弟子”,不是尊重前辈的谦称,是真能为前辈绝学继脉,对前辈的文字领悟得一点不差,才敢如此说。称自己是谁的“私淑”,还得看同代人承认不承认。    李涵虚说自己是陆西星的私淑,陈撄宁说自己是黄元吉的私淑,都得到承认。薛颠的私淑在哪儿?(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