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天童老僧 2016-08-30

咔啪先锋摄影

满足你对摄影的一切幻想

随着相机高像素化的发展,能够有效抑制抖动的防抖功能同样得到了飞跃性提升。如今,大家已经习惯在电脑显示器上放大影像来仔细欣赏画面,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最高画质,本文将对各厂家防抖功能的诸般特性进行全面介绍。

乍看上去似乎相当锐利的影像,实际也存在抖动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抖动产生原理(3大主要原因)

1、角度抖动:纵向、横向倾斜所产生的抖动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拍摄者举起相机进行构图时,如果身体出现前后左右晃动或用于支撑相机及镜头的手腕发生晃动,镜头光轴就会出现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倾斜,从而导致抖动的产生。这种角度抖动在抖动成因中占很大比重。

2、平移抖动: 纵(上下)、横(左右)方向偏移所产生的抖动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与镜头前后左右晃动所产生的“角度抖动”不同,相机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平行移动(相对于感光元件的平行移动)所造成的抖动被称为“平移抖动”。在常规拍摄距离下,角度抖动比平移抖动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基本上只要有效消除角度抖动,就可以获得相当良好的防抖效果。但在近距离拍摄中,尤其是1/2倍以上高倍率微距摄影中,平移抖动所产生的影响会明显加大。在角度防抖的基础上再增加平移防抖,能够更好地抑制微距摄影中的抖动影响。

3、旋转抖动: 镜头旋转(滚动)所产生的抖动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以光轴为参考轴,因相机转动所产生的抖动被称为旋转抖动。比如在按下快门按钮时,相机向右下方轻微转动所产生的抖动就属于此类抖动。

两种防抖方式的区别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 每款镜头均需嵌入防抖组件,因此在嵌入位置及运行效果方面能够达到最优,获得卓越的防抖效果。

  • 借助镜头防抖功能,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成像将更加稳定,在使用超长焦镜头拍摄时有助于获得稳定构图,并可为自动对焦传感器提供更稳定的成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相机的自动对焦性能。

  • 需要为每支镜头嵌入防抖组件,因此小型轻量级定焦镜头及低价镜头往往无法提供防抖功能,这类镜头将无法获得防抖效果。

  • 加入防抖组件后,镜头光学系统中的镜片数量增加,对画质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此外,在镜头重量及成本方面也有不利因素。

  • 无法校正旋转抖动。

防抖效果

适合场景

以长焦镜头拍摄运动物体时

  • 铁道摄影及飞行器摄影

  • 各类体育摄影

  • 动物·野生鸟类等

支持厂商

  • Nikon

  • Panasonic

  • OLYMPUS

  • Canon

  • Fujifilm

  • Sony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 所有可接装的原厂及副厂镜头均可获得防抖效果。

  • 支持手动输入焦距数据,无电子触点的老镜头及借助转接环接装其他品牌镜头时大多也能获得防抖效果。

  • 多数均支持旋转防抖。

  • 需要将机身防抖组件嵌入相机本体中,因此在机身尺寸及重量方面略有不利因素。

  • 需要自由移动感光元件,因此感光元件散热导线的排布受到限制,在长时间视频拍摄方面存在不利(通过适当增大机身尺寸、使用低发热感光元件等手段可得到缓解)。

  • 单反相机光学取景器中的成像无法得到防抖功能的帮助,在使用长焦/超长焦镜头拍摄时,取景器成像容易显得不稳定。

  • 无反光镜相机可将防抖效果直接展现为稳定的实时取景画面,在长焦拍摄中也能获得稳定的取景成像。

  • 以慢速快门拍摄静态物体的场景

  • 所有风光摄影

  • 微距摄影

  • 人像摄影等

支持厂商

  • PENTAX

  • Sony

  • Olympus

  • Panasonic

各厂商防抖功能特点

(镜头防抖篇)

Canon

IS:Image Stabilizer

持续改进中的平移防抖镜头及视频动态防抖功能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上图是EF-S 18-55mm F3.5-5.6 IS镜头的防抖组件结构示意图。这款镜头相对小巧,因此其光学校正镜片的结构也较为简单,而大光圈超长焦镜头的防抖结构则更大更复杂。当然,两者间的基础结构是相同的,均通过弹簧、陶瓷球、导轨等组件,使光学校正镜片处于可自由平行移动的半固定状态,并由磁力控制光学校正镜片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抵消抖动产生的影响。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在角度防抖的基础上增加平移防抖功能

在放大倍率为1/3~1/2倍以上的微距摄影中,平移抖动所带来的影响会明显增大。这几款镜头均搭载有两个用于检测角度抖动的陀螺仪,此外还增加了两个用于检测平移抖动的加速度传感器,可基于拍摄距离信息抑制角度抖动,并可同时校正平移抖动。

支持镜头:EF 100mm F2.8L MACRO 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EF-M 28mm F3.5 MACRO IS STM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视频拍摄中的抖动也能得到有效校正

此防抖功能在移动中的视频拍摄中非常有效,尤其是使用广角端拍摄时,可对超越常规防抖范围的大幅度抖动问题进行主动校正。

支持镜头:EF-S 18-135mm F3.5-5.6 IS USM、EF-S 18-135mm F3.5-5.6 IS STM、EF-M 11-22mm F4-5.6 IS STM、EF-S 18-55mm F3.5-5.6 IS STM

Nikon

VR:Vibration Reduction

提供3种防抖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切换使用

NORMAL模式 可自动判断追焦摇拍状态

该防抖模式主要满足常规拍摄需要,快门释放前会对VR组件进行中心归位操作,此“曝光前的居中操作”可确保镜头获得最佳防抖效果。同时,该模式还可自动判断追焦摇拍状态,无须用户进行特殊切换操作。

ACTIVE模式 遇到更大幅度的抖动时也能发挥作用

在运动中的交通工具上进行拍摄或步行移动拍摄时,拍摄者的身体处于极易晃动的不稳定状态。此时,该VR模式将可发挥更大作用。ACTIVE模式支持不同于NORMAL模式的晃动频率,在晃动幅度较大时也能获得良好的防抖效果。

SPORT模式 注重取景构图的连续性

使用长焦、超长焦镜头追焦拍摄横向运动物体时,如果每次快门释放前都需要进行曝光前居中操作,则取景画面会出现上下左右晃动。SPORT模式更注重取景连续性,去除了曝光前居中操作。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Nikon VR系统提供丰富的开关控件

尼康VR系统根据不同镜头提供不同的模式切换开关。最新款长焦/超长焦镜头上提供有[OFF/ NORMAL/SPORT]切换开关,广角~中焦镜头及传统长焦/超长焦镜头提供[OFF/NORMAL/ACTIVE]切换开关,入门级镜头则仅提供[OFF/ON]开关。

Tamron

VC:Vibration Compensation

结构改良

VC组件实现小型化设计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实现防抖结构小型化设计

腾龙的老式防抖结构曾采用在校正镜片上放置磁浮组件、外侧放置电磁线圈的结构。而近年来,光学校正镜片上安置电磁线圈、外侧放置磁浮组件的方式已经成为主流,从而有效实现了VC结构的小型化设计。新结构不再需要防抖模式切换开关,可由镜头自动判断追焦摇拍状态。此外,新SP系列镜头还可利用另售的TAP-in Console对防抖功能进行自定义设定,在标准/取景器优先/防抖效果优先这三大模式间进行选择。

SIGMA

OS:Optical Stability

可借助USB DOCK调节取景器

长焦镜头提供有支持追焦摇拍方式的“Mode 2”,并支持斜向摇拍。借助另售的USB DOCK(下附产品照片),还可通过SIGM A Optimization Pro软件的OS调整选项,选择Dynamic View(稳定取景成像)/Standard/ Moderator View(流畅构图),调节取景器可视性。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Tokina

VCM:Vibration Compensation Module

搭载防抖功能的70-200mm镜头

“AT-X 70-200m m F4 PRO FX VCM-S”是图丽首款搭载防抖功能及超声波马达的长焦镜头,可获得CIPA标准3挡快门防抖效果。VC M切换仅提供O N /O F F开关,不具备追焦摇拍防抖功能。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搭载防抖功能 AT-X 70-200mm F4 PRO FX VCM-S

Panasonic

O.I.S.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EGA与POWER,基于不同感光元件的两类防抖系统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松下镜头有两种防抖结构,两者间在防抖性能上并无特殊差异,但相比MEGA O.I.S.,POWER O.I.S.搭载的陀螺仪性能更高,可获得更良好的防抖效果。

Fujifilm

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3支长焦变焦镜头均搭载防抖功能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富士防抖镜头搭载有高精度陀螺仪,同时采用更合理的防抖算法,可有效去除陀螺仪上的噪音信息,更精准检测抖动状况。FUJINONXF 18-135 mm F3.5-5.6 R LM OIS WR、XF 50-140mm F2.8 R L M OIS W R、XF 100-400mm F4.5-5.6R LM OIS W R这3支XF镜头均拥有相当于5档快门速度的卓越防抖性能。其中的长焦变焦及超长焦变焦镜头虽未提供追焦摇拍切换开关,但100-400mm F4.5-5.6镜头可自动检测追焦摇拍状态,将防抖方式切换至仅上下防抖。

绝大部分均支持“角度防抖”,部分镜头可获得4挡以上防抖的效果

若不借助镜头防抖功能,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将无法保证无抖动稳定成像。因此,拥有丰富大光圈超长焦镜头产品线的尼康及佳能毫无疑问均坚定地选择了镜头防抖路线。此外,为实现长时间视频拍摄,感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必须快速散发到机身外壳,使用镜头防抖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固定感光元件,确保感光元件的周围配有足够的散热导线。相机机身越是小巧,使用机身防抖方式时将越难保证长时间视频拍摄的需要。

另一方面,镜头防抖一般说来仅可达到“角度防抖”的目的。虽然部分微距镜头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平移防抖”功能,但在1/2倍以下放大倍率时收效甚微。从这一点看,除微距镜头外的镜头防抖方式今后应该仅支持角度防抖。

如今,用于检测抖动的陀螺仪、防抖系统电路设计以及相关算法技术均已得到了显著提升,防抖光学系统也已实现小型化,可高速应对各类抖动问题。胶片时代的防抖功能一般只能获得2挡快门速度防抖效果,而近年来,拥有4档以上快门速度效果的防抖镜头已不在少数。

各厂商防抖功能特点

(机身防抖篇)

OLYMPUS

“5轴同步防抖功能”进步显著

利用5轴防抖功能实现取景器成像防抖

借助角度防抖、平移防抖、旋转防抖组成的5轴防抖功能,取景器成像也变得更加稳定。需要注意的是,连拍过程中的防抖功能在默认设置下处于关闭状态。由于开启防抖功能后,每次快门释放前都需要进行曝光前居中操作,因此连拍过程中的防抖功能可能导致构图出现轻微偏差。如果接装带防抖功能的镜头,用户还可选择优先使用机身防抖或镜头防抖。如果手动输入镜头焦距,借助卡口转接环接装其他镜头时同样能够获得防抖效果。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自动判断追拍状态

奥林巴斯可自动判断追拍状态,并提供追拍专用模式。此外,将SCN模式设定为“摇拍”模式时,相机可根据当前焦距、镜头摆动方向及速度,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快门速度,并支持斜向摇拍。

机身防抖+镜头防抖,实现全球顶级(6挡)防抖效果

300mm F4首次搭载镜头防抖功能,实现“5轴同步防抖”,并可与机身防抖功能相配合,将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的优势同时发挥到最大限度,实现全球最高水平的6挡防抖效果。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支持机身:OLYMPUS OM-D E-M5 MarkⅡ、OLYMPUS OM-D E-M1

Sony

OSS:Optical Steady Shot

第二代α相机搭载机身防抖+镜头防抖的5轴防抖功能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α7Ⅱ之后的机型均支持5轴机身防抖

卡α口为机身防抖方式,E卡口则为镜头防抖方式,这样的定位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上,α7Ⅱ之后的新相机均已搭载5轴机身防抖功能,并支持手动输入焦距信息,不带镜头防抖功能的A卡口镜头及通过转接环接装其他厂商的镜头使用时,均可得到机身防抖功能的有效帮助。第二代α7系列相机的机身防抖系统基于感光元件磁浮方式实现。

E卡口机身防抖功能支持机型:α7SⅡ、α7RⅡ、α7Ⅱ

防抖镜头可借助机身+镜头防抖功能实现5轴防抖

第二代α7系列相机接装防抖镜头时,角度抖动由镜头防抖负责,平移抖动及旋转抖动则由机身防抖功能负责。无防抖功能的镜头完全由机身防抖功能实现5轴防抖。此外,使用不带电子触点的镜头时,用户还可手动输入焦距数据,获得除平移抖动外的3轴机身防抖效果。

α卡口仅支持机身端角度防抖

α卡口相机的机身防抖功能沿袭美能达时代的传统防抖方式,通过感光元件沿导轨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来实现角度防抖。防抖效果仅相当于2挡快门速度,并且不支持手动输入焦距信息。即使在使用半透镜技术的机型上也无法为取景器成像带来防抖效果,如今看来已是较为陈旧的机身防抖方式。

搭载OSS功能的镜头均可自动判断追拍状态

搭载防抖功能的FE镜头中,目前仅有FE 70-200mm F4G OSS及已发布未上市的FE 70-200mm F2.8 GM OSS这两款产品搭载追拍模式切换开关。除此之外的其他OSS镜头均可自动判断追拍状态。

PENTAX

SR:Shake Reduction

机身防抖领域先驱级存在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浮动感光元件实现防抖功能

宾得是最早采用磁力浮动感光元件实现防抖功能的厂商,在机身防抖领域属于先驱级存在。

K-1支持旋转防抖及平移防抖,实现5轴防抖功能

K-3Ⅱ仅支持角度防抖,K-1则搭载5轴防抖功能,可支持平移防抖及旋转防抖。此外,K-3Ⅱ之后的机型还可检测追拍状态。应该说,宾得虽然在磁力浮动感光元件这一点上颇有先见之明,但在防抖控制方面的提升较为迟缓。如今则终于依靠K-1赶上了其他几家厂商。

灵活运用防抖组件,实现多种独特功能

通过灵活运用机身防抖组件,宾得实现了多项独特功能,包括可自动校正画面倾斜的“自动水平矫正”功能、可在曝光过程中小幅度驱动感光元件以获得低通滤镜效果的“低通滤镜模拟器”功能、可实现简易赤道仪功能追踪拍摄星空的“Astro Tracer”功能,以及所有像素均可获得完整色彩信息并生成真正高分辨率影像的“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统”等。

Panasonic

Dual I.S.

兼用机身防抖方式,并可配合镜头防抖使用

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GX系列搭载机身防抖功能

如前所述,松下相机原则上使用镜头防抖方式,而LUMIX GX系列则采用机身防抖方式并支持手动输入焦距数据。借助卡口转接环接装其他厂商的镜头时也可获得防抖系统的帮助。

GX85实现5轴防抖

GX8采用传统导轨式防抖组件,不支持旋转防抖;GX85则采用磁力驱动感光元件的方式,实现松下相机史上首个5轴防抖系统,防抖效果超越GX8。

配合使用Dual I.S.镜头可获得更良好的防抖效果

GX8及GX85相机配合松下Dual I.S.防抖镜头使用时,可实现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间的良好配合,能够更好地应对镜头防抖功能无法完美校正的大幅度晃动问题。基于“以镜头防抖为主、机身防抖为辅”的基本思路,在实时取景状态下GX8将自动关闭机身防抖功能。此外,GX85在快门半按状态即可启动机身防抖功能,使用不搭载O.I.S.功能的镜头拍摄时也可获得稳定的取景器成像。镜头防抖or机身防抖?防抖功能彻底研究

机身5轴防抖功能已逐渐成为当今主流

在可换镜头式相机领域,最早搭载机身防抖功能的是2004年上市的柯尼卡美能α7 Digital。这款相机采用沿导轨上下左右移动感光元件的方式实现两轴防抖,防抖效果约相当于2挡快门速度,并且不支持手动输入焦距数据。这一基本设计被后来的A卡口索尼α系列相机所继承,但由于马达发热等原因,无法长时间支持感光元件平移动作,所以即使在采用半透镜技术的相机上,实时取景成像也无法得到防抖功能的帮助。4/3画幅时代的奥林巴斯机身防抖功能也是一样。在今天看来,这种防抖方式已经显得较为陈旧。

近年来,磁力浮动感光元件的机身防抖方式已成为主流,而宾得则是该领域的先驱级存在。这一全新方式可支持上下左右及斜向移动感光元件并支持旋转操作,利用这一特性,宾得实现了包括低通滤镜模拟器、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统及自动水平校正等在内的大量独特功能,但长期以来,宾得均仅仅提供角度防抖能力,仅在最新推出的全画幅K-1上实现了5轴防抖。

率先实现5轴防抖功能的则是奥林巴斯OM-D E-M5。这款相机采用感光元件磁悬浮方式,可承受感光元件的长时间平移操作。借助该方式,机身防抖功能所固有的取景器成像抖动问题也得到完美解决。此外,索尼也在第二代α7系列上率先将该技术成功用于全画幅感光元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