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石如小篆 《千字文》技法解析(六):结构处理

 家有学子 2016-08-30

六、结构处理

“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小篆布白的重要法则是构形规范和审美秩序的严谨。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因此,掌握结构关系是写好小篆的重要环节。邓石如小篆《千字文》结体的处理,做到了随形布置、随体附形,达到了完美、协调、统一。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将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供初学者参酌,在实践中准确把握。

(一)独字结体

独体字或称独字结体,是由基本的笔画组成,特点是笔画相对较少,没有其他结构单位和偏旁部首相互救济。独字结体的字没有偏旁,自成体势。篆字的独字结体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

1. 直势

直势形端字正,骨力内涵,书写时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如“而”“夫”“文”“大”等字看上去也是上端下稳。特别是“立”字(图1),上直下稳,尤其是中间两竖直顶天立地,如霸王举鼎之势,力含其中,稳若泰山。

 

 


图1-立


2. 曲势

曲势应婉约遒美,尤见有垂脚之字,应身体修长更佳,关键要掌握重心,稳住阵脚。如“九”“千”“父”“丸”等字,圆曲婉通,行笔中寓静于动,灵动自如,曲线之美则会跃然纸上。从字的线条中隐约体会男性劲健之力度与女性婀娜之姿态。(图2)

 

 


图2-九


(二)对称结体

对称均衡是小篆的一个重要特征。线条的平行、对称、均匀构成了小篆特有的空间布白之美。小篆虽然讲求对称,但绝对不是教条的上下左右绝对一样。邓石如的篆书是在用笔的方圆变化之中体现动态的对称美的。如“行”(图3),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斜角呈放射状,基本上是均衡对称。如“糟”字,无论“米”部,还是曹字,空间布白均等,尤其是诸横之间的空白,及中直线左右的空白几乎差不多。


图3-行


(三)向背结体

篆书与其他书体一样,都有“相向”与“相背”笔画。通俗地讲,所谓“相向”,即人之面对面之状,或相抱状;所谓“相背”,即人之背靠背之态。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如“宁”字(图4),外部“宀”部两条曲线和内部“心”字左右两条曲线均呈相抱状;而“皿”字,中心线两竖直的上下左右四条曲线又分别构成相背的关系,而与“宀”部又形成相抱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在篆书中的一对对矛盾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图4-宁


(四)揖让结体

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均匀布白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有些篆字在书写时必须做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笔画以达到整体和谐统一的目的。如“法”(图5),由“氵”部、“廌”、“去”三个部分组成,书写时,必须确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处处相依相让,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若处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左右分离的感觉。处理结构时,注意向中宫靠拢,如此即可浑然一体。


图5-法


(五)天覆结体

天泛指上,天覆结体类型的字属上宽下窄者,形似顶冠,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左右协调有致,尤其是中心笔画轴线,呈顶天立地状,切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如“贤”(图6),上部,由“臣”、“又”组成,下部是“贝”字。书写时,上部两字要靠紧,“又”字比“臣”字可小些,作依附状;下部“贝”字,书写时居于上部两字中央,“贝”字的两只垂脚,要写得稳稳当当,以起到支撑作用。又如“赞”字,上部两个“先”字,大小要一致,下部“贝”书写时同“贤”字。


图6-贤


(六)地载结体

此类字体上窄下宽,状如“金字塔”。因此上部要中挺,下部要坚稳。在一幅作品中,凡是地载结体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特别是笔画少的更要适度上提底线。这样从视觉上,整体感觉才会和谐。如“且”“孟”等字,如果按照与其他字的比例底端写齐,整个字即有下坠下沉的感觉,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另外,笔画少的上下都要做紧缩调整,把底线上调。如“二”“三”“日”“旦”“百”等字。(图7)


图7-孟


(七)附丽结体

左思《魏都赋》云:“附丽皇极,思禀正朔。”附丽即依附。附丽结体的篆字通常是次笔画依附主笔画,通俗讲,即是绿叶配红花的关系。一般是以曲附正,而旁附的部分要当好配角,不要抢戏。如“道”字(图8),左右的“彳”部,必须围绕与依附中间的“首”字,才显得和谐与亲切。又如“维”字,左边“纟”部“系”字,亲密地依偎在右边的小鸟“隹”字上,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系于一线的辩证关系,彰显出古人造字的智慧,整个字可谓神采飞扬。


图8-道

(八)包裹结体

包裹结体顾名思义,属于包围态势,书写时要区别对待。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体现舒展宽博之势;下包上、左包右及四周包围的字注意中宫内收,形成紧密之态。

1. 上包下

如“瑟”字(图9),左右弯曲弧,形成合围,因底部留有出口,因而围中有缺,舒展自如;但是腹内“必”字之笔画要紧凑,注意收拢。方显得内外和谐,整体协调,赏心悦目。


图9-瑟

2. 下包上

如“曲”字(图10),其形如方杯沏茶,凹弧上抱,又仿佛曲水流觞,整个字形笔致优美而又生动活泼。


图10-曲

3. 左包右

如“匪”字(图11)。包裹时,要将体积比之其他字缩小一圈,而内部的“非”字,书写时要对称均衡。


图11-匪

4. 右包左

如“明”(图12),“月”包“日”时,可先写“月”,“月”部右下角弧延伸横画作托底,将“日”镶入其间,使“日”“月”同辉,内外形成关照。也可先写“日”,顺手即是。


图12-明

5. 四包围

即四角全包围,但要注意化角为弧。有外方框的字,外廓要小一圈为好,如“国”“园”“四”“田”等字。如果也按照与其他字的大小比例去写,则显形散。我们分析一下“园”字,由于外廓紧收繁多的横画又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使布白舒畅明快起来,整个字看上去很舒服。(图13)


图13-园

(九)排迭结体

1. 排

在小篆中排叠结体的字,显得均衡对称。通常讲,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右间架布白。如“丝”“林”字,仿佛柳溪下一对丽人闺密谈心,亭亭玉立并肩前行,既左右关照又疏密有致。(图14)


图14-丝

2. 叠

称叠的字要稳稳当当,错落有致,连接紧密。如“量”“墨”(图15),书写时,要平心静气,空间布白适宜。复杂的字更要精心构篆,如“塞”,“宀”部内的部分,左右排列,上下重叠。必须确立一盘棋的观念,注意相让,照应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图15-墨

(十)参差结体

小篆总体上讲是对称均衡的,由于篆书的造字原则是“随形布置,随体附形”,因而,在总体上均衡对称的大前提下,有些笔画参差变化,更显得丰富多彩。一般认为,小篆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应当讲求垂脚的参差变化。

1. 参差变化

如“伦”字(图16),下垂的中心竖直外,左右各两条垂脚,参差变化起来就显得婀娜多姿,如齐刷刷下来,则显得单调呆板。


图16-伦

2. 左高右低

如“酒”字(图17),左部“水”部向上伸展之画,与右部“酉”稍向下移之笔画形成错落,构成了左高右低之势。


图17-酒

3. 左低右高

如“时”字(图18),左部“日”居中,右部“寺”字高出日字,形成了左低而右高态势,看上去富有节奏、富有变化,与对称的字比较,更显得生动活泼。


图18-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