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堪涨价陆续撤离 河北廊坊大学城前景堪忧东方大学城的一切问题中,重中之重还是资金问题:一是谁来投资,二是如何使资本高效运作。 面对涨价,众多院校陆续撤离 东方大学城前景堪忧 □本报记者温淑萍□李硕 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这个中国第一个政企合办的教学城,曾赚足了各城市羡慕的目光。 然而这个最早诞生的中国大学城,从怀胎到出生,周身浸染于资金问题,即使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介入收购,仍未挣扎出欠债累累的漩涡。 这个曾被寄予无限希望的收购,在大学城内的一些教育界人士眼里,俨然是一次败笔。因为,“外资方接手后,大学城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发展。”而近期暴露出的大学城管委会大额提高教育资源费,再次将大学城引入经济漩涡。 撤离大学城 东方大学城“怀胎”于1999年,正逢高校大规模扩招。看到商机的北京市外企服务集团公司和民营的爱新日语培训学校,迅速合资建立了东方城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2000年正式开工建设。 到2003年,大学城内的教学楼、宿舍楼陆续竣工,一个以出租或转卖教学楼、宿舍楼,提供教学园区物业管理服务的大学城诞生。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陆续进驻,4万名莘莘学子开始了大学城的求学梦。 直到2007年,大学城二期项目竣工,大学城的占地面积扩张到了331万平方米。 随着大学城的运营,这座在开发商眼里闪着金光的“黄金城”开始曝出债务丑闻。据称,这座以“国家工程”、“高回报”为诱饵,将1000多家建筑商、材料商引入讨债深渊的大学城,到最后加上工人的工资,欠外债20多个亿。一段时间内,大学城门口围着不下两万名工人讨债,一位垫付200万工程款的债主,讨债无望,服毒自尽。包工头被工人砍伤的事时有发生。一时间,黄金城变成了一座罪恶的城,而城内的教师和学生们开始翘首观望这座城的出路。 在坎坷的泥泞中,大学城终于迎来了蜕变的机会。2008年,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进入大学城。 2008年1月,经廊坊市国资委批准,东方大学城的“股权”被转让给三家公司,分别系东方大学城教育开发(香港)有限公司、廊坊开发区东方大学城教育咨询(香港)有限公司和东方大学城高等教育(香港)有限公司。 事实上,这三家公司的共同出资方正是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通过将东方大学城原有的股份一分为三,莱佛士躲开国务院监管,“曲线”完成了这笔总价20亿人民币的收购。 “因为债务问题,这些年大学城没有得到好的发展。莱佛士进入,开始还以为迎来了一位救世主,大学城就要从泥潭中挣扎出来了,哪想到盼来了一个真正的资本家。”大学城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方人士说,真正的资本家就是想着怎么赚钱。而莱佛士接收大学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办了一家学校,即廊坊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第二件事就是涨价,提高学生的住宿费和教学楼的租金。还强迫学校与其签新的协议,如果不签,就不提供教学楼、宿舍楼等资源。迫于成本压力,众多高职院校逐渐撤离东方大学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