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5年时间组建80后天团,干了一件让全世界跪舔的大事

 【点石成金】 2016-08-31

土亢君说:你这么牛逼,咋真地上天了呢。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监控大厅里,人们都紧张地盯着屏幕。


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静静地站在角落,面无表情。




擦了擦眼镜,仿佛看到一个倔强的年轻人,站在世界物理大师赛林格教授面前,铿锵有力地说出自己的梦想。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为了这一刻,他奋斗了整整20年。


“发射准备完毕,倒数计时开始,10,9.....”


每个人都攥紧了拳头,有的人连呼吸都困难起来。


“.....2,1,发射!”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承载着“墨子号”,也承载着潘建伟的梦想腾空而起。


当所有数据依次显示,“墨子号”正式进入轨道。


成功了!!!


所有人都奔向潘建伟,一张张年青的笑脸,让他不由得也笑了。




“墨子号”这件事不如奥运会那么激烈,也不如明星家事那么火爆,好像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但却让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震惊了。


他们早早就瞄准这一块了,这就好像人越有钱,就越怕别人惦记着,通信当然一定要保密。


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对网络越来越依赖,支付宝,微信等等电子钱包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而中国是第一个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的国家。


土亢君小课堂:量子通信是迄今为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金融、军事、政务等方面都有应用。





这一切,都是一个70后带领一群80后捣鼓出来的,他们现在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中国男孩。


潘建伟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愣了一下,他怎么也想不到以自己46岁的“高龄”,还能和偶像天团搭上边。


虽然他在41岁的时候,就当上了中国最年轻院士。




1970年3月,潘建伟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雅村。


从满地乱爬,到满地乱跑,再到上房揭瓦,他在调皮捣蛋这件事上,也表现得比别的孩子好。


“从小到大,父母几乎从不限制我,反而总是鼓励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父母保留了潘建伟最珍贵的东西,好奇心。


但天才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


“.....初中后才第一次写作文,结果班主任老师只给了40分......为了把英语学好,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学.......”


一不小心给首席科学家补过课,土亢君觉得他同学能骄傲一辈子。


1987年,凭着不服输的劲儿,17岁的潘建伟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我们追小鲜肉的时候,他在追爱因斯坦。在我们看网络小说的时候,他在看《爱因斯坦文集》。


也正是这本物理散文,把他领进了物理的殿堂。




1995年,拿到中科大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5岁的潘建伟发现在量子物理这个问题上,他再也找不到补课的同学。


他把目光投向了远方,那里不仅有诗和田野,还有物理。


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在向他招手,“同学,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快到坑里来。”




在这个大坑里,出过的牛人数不胜数。总是把梦和啪啪啪联系在一起的佛洛依德,发现血色素的罗伯特等等。


最重要的,这里有量子学奠基人埃尔温·薛定谔。





当他的导师-世界级物理大师赛林格教授被汪峰附身,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


潘建伟回答道:“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这一年他才26岁,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潘建伟准备回国大展身手,却发现国内关于这方面一片空白,量子学甚至还被看做“伪科学”。


“量子信息实验需要经费不菲,得不到支持就很难开展工作。”





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屈身在国外大学任教。


2001年,“量子态隐形传输”同“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重大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量子学在国内迎来了春天,潘建伟毅然回国,在母校中科大组建实验室,梦想开始越来越近。





2003年,潘建伟获得Erich Schmid奖,这是对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项,必须要四十岁以下,两年颁发一次,一次只给一个人。


之后,他拿奖拿到手软,拿了国际量子通信奖,成为获此奖项的首位华人物理学家。又拿到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但让潘建伟更加骄傲的却是2004年他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这是祖国对他的梦想报以最大的鼓励。


从2001年起,潘建伟就开始组建他的团队。谁也想不到,他胆子大到招了一群80后。


他大徒弟陈宇翱就是1981年出生的,一生下来就不听话。




“小翱,考中专吧,早点毕业找个好工作,户口解决了,我跟你妈就放心了。”

“翱翱,听妈妈的话,学医做个医生,家里也好有个依靠。”


早早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陈宇翱,根本听不进去。物理奥数第一名,保送中科大少年班,他在物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遇到他的导师-潘建伟。


他被上了一道叫“梦想”的紧箍咒。


2004年,陈宇翱听从师父的建议,跟着师父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取经。




2005年,师父获得世界物理最高奖项“菲涅尔奖”,他高兴地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场“没有师父”的庆功宴。




2011年,听从师父的话,陈宇翱踢开德国抛来的橄榄枝,回到师父的身边。他潜心研究八光子薛定谔猫态,成果公布之后,一战成名,震动了全世界。


2013年,他也拿到了“菲涅尔奖”,所有人都知道潘建伟手下有个“齐天大圣”,厉害得不得了。





另一个徒弟,算是半路上被潘建伟吸引来的。


他有一个特别武侠的名字:陆朝阳,也有一个特别武侠的外号:“量子鬼才”。





陆朝阳本来是被保送去微电子专业读研究生的,但偶然一次老乡聚会,让他认识了当时刚回国的潘建伟。虽然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但土亢君觉得,即使在现场,估计也听不懂天才之间的对话。


但是那一番对话之后,陆朝阳幡然跪地。


“师父,你就收了徒儿吧。”


就这样,潘建伟笑眯眯地把陆朝阳领进了量子的大门。陆朝阳先跑去剑桥大学修了个量子物理的博士,在充分准备好之后,一脚踏入了“鬼门关”。


“量子纠缠”被称作“最令人费解的量子力学预测”,爱因斯坦形容它是“鬼魅般”的领域。




怕不怕鬼,不看胆量,要看你是不是抓鬼的道士。陆朝阳迅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上首次实验了对六光子纠缠的操纵。




这是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中国的本土科学成果,首次入选国际物理年度突破榜首。


2016年6月,《自然》杂志推荐了10位中国科学之星,陆朝阳就在其中。




在中国男孩的团队里,80后天才数不胜数,已经签约纽约大学的邓友金,也是被潘建伟一番感召,2007年加入团队。另一位80后,陈帅和邓友金搭档,两人在量子储存上也风生水起。


从2011年建立量子卫星项目开始,

中国男孩就齐心合力,日夜钻研。




2014年,812所开始对量子卫星进行磁测试。




2016年7月26日,酒泉发射中心。

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安装外表面热控材料。




2016年7月27日,工作人员给试验卫星安装太空翼。




万事俱备,只等来一发。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被成功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当从检测频幕上显示,“墨子号”一切正常运转。潘建伟靠在椅背上,他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他的路还很长,梦想的路还很长。


中国在量子通信上的突破,使得国际寻求合作伙伴骤增。而潘建伟还要带着他的中国男孩团队,继续为梦想努力。


“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




有人问潘建伟:“潘老师,你怎么这么厉害,这么多天才都听你的话。”


潘建伟笑笑,他并没有回答。当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中国男孩早已凝聚出一个共同的梦想,又怎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并不是天才就会轻易实现梦想

只有坚持和勇气

才能让梦想越来越近



严禁其他公众号转载,欢迎个人装逼朋友圈




这世界都是有趣的

让我们慢慢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