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像诗歌一样美好

 静雅轩345 2016-08-31

王开东:像诗歌一样美好

我一直在想象好学校的样子,直到来到苏州一中。有人说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我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获得了巨大的幸福和满足,老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善良温婉,都让我想起曾经的张家港外国语学校。一所每年不上200名毕业生,十年高考,却有4位苏州市文科状元,一位江苏省文科状元,以及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健康进取,阳光向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后来身处其中,我慢慢明白,这一切都源于老师们像诗歌一样美丽。
 
一首好的诗,能够在你的心灵上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让你看见一种寻常看不见的美,潜移默化地使你具有一种精神的高贵。某种程度上,诗歌和我们老师极其相似。老师们,就像唐诗一样美好。
 
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是唐诗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诗。
 
每天,当月光还返照在床边时,老师们就起来了,梳洗罢,匆匆向学校赶去。
 
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老师们打开窗户,把绿色植物放到窗台上。很多老师都在学校吃饭,外校食堂的早餐是精致的,豆浆、荷包蛋、南瓜饼、葱花饼、面包、鸡腿面,应有尽有。有不少老师的另一半也到学校来吃早餐,并顺便送他们的亲密爱人。一家人其乐融融,是一种体贴,也是一种方便。

外校给很多老师一种家的感觉,而追求食堂服务的高质量,也是一种无痕教育,通过美好的早餐,让老师们早一点到校,一切都润物细无声。
 
一大早,班主任就在班级里迎接学生了,值日生也会早一点到,把地上扫得干干净净。
 
让高二(3)班孩子奇怪的是,早五分钟到,班主任顾老师在了;早十分钟到,顾老师也在;早二十分钟到,顾老师还是在了。那么,顾老师究竟是什么时候来的呢?几年下来,没有一个人知道。
 
晚上,等学生们全部走完之后,我们老师们才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第二天的讲义,也整理好一天的心情,开始在月光中向家里走去。
 
银色的月光,如流动的河流,灯光和树影参差斑驳,世界都睡着了,只有我们是醒的。三三两两的父母们在黑夜里等候,烟头明明灭灭。走在这样的甬道里,每个老师恐怕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每个孩子背后都有期待眼神,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全部希望啊。谁会、谁能、谁又敢不尽心尽力?
 
在刚刚过去的小高考中,戴春雅老师第一次在讲台上晕倒,在医院住了三天,赶紧回来上课,第二次又在讲台上晕倒,沈建珍老师马上就顶上来了。因为加了几个班级,沈老师每天要上八节课之多,晚上还有辅导,结果沈老师又病倒了。校长急了,要求沈老师至少休息两天,养好身体再来学校。可是当天晚上,刚刚打完点滴的沈老师,拔掉针头,从病床上爬起来,又偷偷出现在晚自习的教室里……

在最后冲刺关头,沈老师实在放心不下学生啊。老师在班上,学生就得到了一种抚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鼓舞。
 
在静静的月光下,老师们就像农民,怀着对粮食的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和岁月。他们,在月光下奔走着。

2006届毕业生,录取浙江大学的吴宏在感恩节上,用一首《卜算子·师恩》,表达了对母校老师的敬意。
 
夜雨思过往
但见旧时堂
却是恩师倾相授
教诲深意长
 
旧影难扶将
离别近三载
又见叶落归根黄
师恩永难忘
 
相看两不厌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这种“相看两不厌”,不仅存在于干部和群众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更重要的是存在于师生之间。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珍惜,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到处都是师生关系恶化的应试环境下,这种欣赏和珍惜让人格外感动。
 
朱新华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眼镜片一圈一圈,一开口学生就会笑成一片。学生们亲切的称他为圈圈老师。

朱老师不修边幅,常常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他的知识面海量丰富,诸多的新观念,常常轰炸得学生如痴如醉。于是朱老师又有了一个新的外号,叫朱“教授”。

教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冬天了,还穿着破旧的单衣,非常邋遢。几个女孩子合伙给他买了一件毛衣。学生的善良让老师们感动。于是课间跑的时候,常常看见我们的教授,穿着学生买的火红的毛衣,和学生一道跑步,那样的身影,灼得人眼睛发热。
 
高三(1)班的朱翠萍老师,对待学生如同慈祥的妈妈,下课的时候,经常有女生摸着她的头发,说朱老师的头发很丝滑。自从首届学生上了沈从文的《边城》之后,朱翠萍老师就有了一个绰号——翠翠。翠翠今年还是教高三,一届一届优秀的学生送走了,翠翠的名字却留下来,口耳相传。时间都老了,翠翠的名字却不会老,永远在孩子们的呼唤中鲜艳。
 
外校始终坚持学生离校不离家,母校永远是孩子们的家园,外校出去的学生,永远都是外校的孩子。

有一年校长率领小学部老师赴清华附小学习,和清华附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晚上召集外校北京所有的毕业生聚餐,让他们选出会长,编制通讯录,让这些外校走出的孩子,加强联系,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

校长对所有的学生都能一口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且回忆起他们在校的情景,让这些孩子非常感动。
 
多年来,学校一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每年都要举办“外校学子回家联谊”活动,并且建立起和下一届学生的关联,让他们以自己的拼搏和进取,成为学弟学妹们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生返校的这一天,学校会设宴款待这些孩子,让他们和自己的恩师相聚,汇报学习情况,畅谈大学生活。每年这样的场景都让人感动不已。

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就这样一届届传下来,外校好的传统也就这样一点点累积起来。
 
临行密密缝
 
“临行密密缝”,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方式,但这种方式中包含了很深的情感和期待。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工业化的“大容量、快节奏”,而是农业化的精耕细作。施肥、浇水、等待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每一次风,每一场雨,都是生命不可取代的体验,甚至还要经受必要的失败和挫折,孩子才能真正的获得成长。
 
我们的老师有幸和孩子经历他们的成长过程,阅读学生的成长,其实是在和我们自己对话,是我们生命的又一次苏醒。这是一种新型的“我与你”的关系,“你”即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的“我”。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获得了共鸣。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外校的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们创设心灵的空间。首先让学生获得一种生命的安全感。其次是和风细雨地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疏漏。告诉他们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解决的方法全都因人而异。但不管如何解决,老师一定是参与者,参与学生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至少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注者、肯定者、鼓励者。

同时,我们老师还会告诉学生,一个问题解决之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产生,请他们不要焦虑。要知道,问题的解决就是我们看得见的成长。而毁灭问题和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以张红老师的课堂来看,逻辑强大,针脚绵密,任何一个容易犯错的知识点,都一定讲清讲透,而且遵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小练习,反复出现,轮流覆盖,直到在学生的生命中划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正因为这样,张老师所向披靡,凡有高分处,皆有她的身影。
 
以去年期末来看,外校的高一的两个实验班,班级语数外总平均分排名,一个全市第二,一个全市第三。高二两个实验班语数外排名,文科班全市第一,理科班全市第四。高三文科班全市第一,理科班全市第四。外校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是与这些老师的“密密缝”分不开的。
 
万里可横行
 
杜甫年轻时曾挥笔写下“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两句诗用来指外校老师培养的学子,可谓不刊之论。
 
外校的老师们,始终有一个梦想,以弘扬学生的道德人格为己任,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对学生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倡导学生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品质,中西合一的情怀,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魄力,诚信公正的操守,浪漫时尚的气质,白璧无瑕的品格,最终打造出一批“万里可横行”的现代学子。

他们既注重科学理性,实践探究,也彰显人文精神,艺术情怀;他们既能弘扬中华文化,塑造民族灵魂,又能具有全球意识,博取人类经典。他们素质一流,品格高尚,身心和谐,目光远大。

通过外校强大的英语学习和人格教育,这些学生学会了求知与创造、合作与竞争、自立与达人,成为全球化的开放时代里有所作为的弄潮者。
 
外校的李士耀,在澳大利亚求学期间,因为成绩优异,受到了总理霍华德的接见,霍华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OK。外校首届七十几名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在名校继续深造,其他学生全部进入好的单位,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上外的沈荔毕业之后,进入马士基航运,那是全球最大的船运公司,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03年首届毕业生只有73位同学,现在已有同学担任香港投行的独立董事,年薪几百万;对外经贸大学的赵洁,毕业之后工作于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已经独当一面。上海财经大学的周琼,现工作于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那是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还是首届
 
06届清华大学的薛卫东说,是外校让我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胸怀天下,走向世界。

06届文科状元北京大学李鑫则这样浪漫地表述:“外校,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天纵宽,海纵深,心如疾风,飞跃长空。”

07文科状元北京大学的吕曜晖说,外校是梦开始的地方,从此我生命的河流,没有两岸,只有前方。

天地有大爱,人间要好诗。但愿所有的好学校,都有一批敬业乐群的好老师,他们像叶圣陶先生一样,为人生而教,与学生一起,互相砥砺,成就彼此波澜壮阔的生命传奇。

王开东
只替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