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棒棰岛上的“知了”

 龙首村夫 2016-08-31

岛位于大连市东南角,三面临海风景宜人,是个著名的浏览,疗养区。半月牙的凹形海滩铺满了五彩晶莹的小石子;起伏跌宕的山峦,摇曳着青翠葱茏的树枝,而那些红顶的,小巧精致的别墅就点缀在万绿丛中。

这里真美啊!却又是那样的素雅,端庄,人们不会眼花瞭乱,流盼顾望,而是把视线凝聚在一个落点上,细细地品尝,心醉。

这里真静啊!远离尘嚣喧闹的都市,也没有一般浏览区拥挤的盛况,盘山的柏油马路上,会很长时间看不见行人,只有“知了”在和着海涛声纵情地歌唱。

棒棰岛的景色十分特别,岛上的“知了”也别具一格。它的个儿比内陆的“知了”略小,绿质黑章,两颗黄豆般的大眼,高高地耸立在额头,神气得可笑。

我爱“知子”,却说不出爱的原因来。它的模样不能说丑,也决不能说多么好看,也难唤地人们多少美感来。声音又过于单调,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夜,那些一味重复又毫无自知之明,无止无休的鸣声,会使人厌恶不绝。至于它专以吸取树汁为食的生涯,更是遭到人类的唾弃。

然而,我还是爱它。也许爱它的原因是在于捕捉它。那是儿时的勾当:盛夏之际,手持竹竿,竿稍上系着马尾做成的活套,循着“知子”的叫声,轻轻地爬上树干,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地逗引,等到“知了”将活套拨进自己的脖项,轻轻地一拉,套住了!无益地挣扎,“知——”,“知——”地哀鸣,都会给儿童时代的我,带来一种满足的欢乐。不过,成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的,更多的是失败的懊丧。内陆的“知了”太机灵了,特别是那些“惊弓之蝉”,容不得你接近它,就“知”地一声飞走了,撒给你一脸的尿水。

棒棰岛上的“知了”却特别好捉,不是因为拙笨,而是骄傲,它们太“目中无人”了。

当我们踏进棒棰岛,耳膜上就传来一阵阵奇异的声浪。象小鸟歌唱,似海风鼓浪,循声觅跡,原来声音就发源在身旁的树上。立时童心从心底萌发,轻轻地,躡手躡脚地走上前去,树干上如此多的“知了”,令人惊呀!屏着呼吸,伸手抓过去,一个,两个,三个……这些可憐的“傢伙竟然没有一点知觉。不一会,已经七、八个在手了,而邻近的同类却仍然在忘我的歌唱。

我顿时失去了猎奇的兴趣,索然无味了。我释放了这些俘虏,望着渐渐消逝在天际的蝉影,一股怅惘之情油然而生。我突然想起了柳宗元的“临江之麋”的故事,万物都在变化,在时移境迁之中的一切生物、人情、世态不是也应该随着变化吗?“临江之麋”的天真,棒棰岛“知了”的自大,固然是它们生存的环境使然,可是也正是发生变化后的新环境使它们遭到不幸!人类的悲观离合,社会的兴亡衰败,不是出之同样的道理么!曾经为之禁区的棒棰岛,如今已向人民群众开放;神秘的禁地已出现欢乐的人群,素来充满优越感和安全感的“知了”,可真未及料到这突然出现的变化。

我沿着坡道到达海滨,海滩上散落着欢乐的人群。投身于大海的怀抱,浮着身子在海浪中飘荡,我想起了幼时的摇篮。远方山上的“知了”还在心情地歌唱,声浪和着海浪,轻轻地、柔和地叩击着我的心弦。突然,我觉得美丽、壮观的自然界仿佛变成了一曲巨大的乐章,而我就是这乐章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在声浪和海浪的优美旋律中,升腾,激荡,飞向蔚兰的苍穹!

啊!我的心醉了,又开始有点喜欢棒棰岛上的“知了”。

 

                      

                                         

                                     1981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