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谚杂谈之二:鱼的耳朵尖,听声便逃窜

 木林森森3635 2016-08-31

        该钓谚提醒钓者,钓鱼要保持安静,否则会惊跑鱼群。

  钓鱼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岸上有人高谈阔论,频繁走动或有很大的声响,窝里就没鱼,即便已经进窝的鱼也会逃走。还有一些鱼塘,例如公园里的人工湖,本来里面鱼很多,可就是很少咬钩,除了被钓“滑”的因素外,还与环境嘈杂有关。尤其节假日,游人济济,喧嚷不断,尽管水中既不缺氧,又不缺温度,更不少美味佳肴,鱼儿就是不领情。俗话说“钓鱼怕热闹,鱼往远处逃”,“鱼怕惊吓,鸟怕鹰抓”,一点不假。

  水中的鱼,同其他许多脊椎动物一样,感觉器官相当发达,对声波尤其是振动波的反应异常敏锐。它凭借深藏于头骨里的两个内耳,来倾听四面八方的动静,其听学的灵敏度高得惊人,能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低频率振动,并迅速做出反应。不用说往水中投掷石头土块一类的东西,就是群鸟在数十米的高空掠过,也足以使鱼群四散潜逃。尤其当听到笨重尖锐的声音时,惟恐对生命有危险,便立即逃避。鱼类出自生存的本能,它们时刻保持着对“敌害”的警惕性并具有寻求安身之外的本领。

  除此之外,鱼类还有自己独特的“秘密武器”——侧线,一条从鳃盖到鱼尾贯通全身线鳞的黑色管子,埋藏于皮下。上面有小孔与外界相能,并有迷走神经直传大脑。大多数有鳞鱼有一条侧线,有的两条(如鲤鱼)、有的三条(如鲂鱼),最多的有四条(如鲈鱼),侧线条数越多的鱼越机警、越灵敏。鱼类凭借被科学家称之为雷达的侧线,准确地测定发生振动波方位并能感觉水流。由此我们明白视力本不发达的鱼类,竞能终生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浩瀚的江河湖库之中,捕食、御敌、保持与同伴的联系其奥妙之所在了。

  应该:

  根据鱼类听觉灵敏的特性,垂钓中就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轻声交谈不妨事,高谈阔论应避免。人在岸上说话的声波经过空气的传播,遇到水面发生折射再传入水中的声能是有限的。因此轻声交谈,小声说话,鱼在水中基本上听不见,但若高谈阔论,大喊大叫,传入水中的声能加大,鱼就能听得见,并会立即做出反应。

  二、走动要轻,勿跺脚,撑砸地面鱼必逃。鱼类听觉灵敏,地面及水中的振动波在水里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空气中声波的传导速度。因此,垂钓中切忌在钓位或岸边敲击铁器和撞砸地面,同时走动时步子要轻,不要用力跳动,另外钓组入水尽量要轻,以免惊跑鱼群。

  三、拟声钓,效果妙。利用鱼类对声、光的感官功能,仿制出拟声、拟形的模拟饵,手持钓竿将饵钩上下轻轻地抖动,不断地撞击水面,模仿小动物跳跃发声,引诱凶猛鱼类上钩。经验证明,在江河、大水库钓鲶、黑、鳡等鱼,采用此法相当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