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泰族的历史与现状

 颐源书屋 2016-08-31
  越南泰族的历史与现状
  越南泰族(越南语:Thái),也翻译作傣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西北部的莱州省、奠边省、山萝省、老街省、安沛省,以及清化省和义安省靠近老挝的地区,总人口约一百三十余万。
  据越南相关史籍记载,越南境内的泰族与其他国家的泰族一样,都源于古哀牢人。越南李朝时期,曾将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先民称为“牛吼”。黄仲政《兴化风土记》中记载:“牛吼言语、文字与哀牢同,公元1066年入版图,兴化安州是其地也。”进一步说明越南西北部的牛吼与哀牢实为一族,公元1066年曾纳入越南古代王朝的统治。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哀牢国“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根据宝埭定纲的研究,东汉(和哀牢国同一时期)一里相当于433.56米。三千里即相当于1300公里,四千六百里则相当于1994公里。将这些数据结合史事和地理用于哀牢国,今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正好处在哀牢国的统治范围内,说明早在公元前的哀牢国时期,在今越南西北部就有泰族先民分布。
  哀牢国之后,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曾长期名义上隶属中国的古代王朝,实际上却是松散的部族统治。公元860年,哀牢人建立的南诏国攻占唐朝在红河三角洲地区设置的安南都护府,安南都护府西北部的泰族地区再次被哀牢人统辖,成为南诏国经安南出海贸易通道上的中转地区。
  南诏国之后,从公元968年丁朝建立,到公元980年黎朝取代丁朝,越南古代王朝曾多次出兵泰族地区,对哀牢(泰族)之地的“莒隆贼”进行讨伐。到李朝时的李顺天二年(公元1011年)农历二月,李太祖亲征莒隆,并在战争中“焚其部落,擒其魁首而还,贼遂灭”。李天感圣武五年(公元1048年)九月,李太宗又派军侵寇哀牢(泰族)人,“获其人蓄而还”。
  公元 1066年,李朝正式将今越南西北部的泰族纳入其统治范围,但泰族先民并不甘心受李朝的统治,多次“不修职贡”。李朝及继承李朝统治的陈朝均无法获取泰族的臣服,李、陈两朝的皇帝曾数次御驾亲征(李朝至陈朝发兵十三次)。公元1119年,李仁宗“擒其洞长魏滂等数百而还”,才与泰族各部断定国界。
  公元1284年,元朝大将军步鲁合答率军远征兰纳王国(今泰国西北部),路过勐泐王国(今中国西双版纳)时,将勐泐王国击降。勐泐王国成为元朝南征其他泰族王国的大后方,每次元朝南征都在勐泐筹集军粮、征用民夫,民众苦不堪言,纷纷逃出勐泐,勐泐东南方向的越南西北部也接收了大量由勐泐逃来的泰族人,人数甚至超过了原来的泰族人口。
  十五世纪初,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明军顺势占领越南,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公元1640年,据守越南莱州的刁氏泰族接受明朝崇祯帝的册封,成为世袭土司后,越南西北部的其他泰族纷纷效仿。明朝灭亡后,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土司同时接受越南后黎朝和清朝的任命和册封。
  公元1885年,刁氏土司刁文治趁清法战争之机割据自立,统辖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清法战争结束后,越南西北部的勐梭、勐赖、勐蚌被划界给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此后,刁文治响应阮朝咸宜帝的勤王运动(反法武装斗争),在莱州举兵响应。刁文治率领泰族民兵,同阮文甲和阮光碧领导的义军合兵,以封土县及碳渊县为据点,同法国军队抗争,最终不敌法军退回莱州。勤王军也被法军围困在广平,勤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尊室说看形势不妙,弃咸宜帝到莱州投奔刁文治,性格多疑的尊室说怀疑刁文治与法军勾结,又弃刁文治投奔清廷。
  公元1887年,刁文治之弟发动反对暹罗王国(今泰王国)的回人战争,被拉玛五世派兵擒获。刁文治得知后,便与逃窜到越南境内的黑旗军联手展开报复行动,攻打暹罗王国的属国琅勃拉邦王国,琅勃拉邦王子梭发那·蓬玛被其斩首,国王温坎在法国殖民者奥古斯特·帕菲的保护下逃往暹罗。
  公元1890年,法属印度支那政府为了保证法国在越南、老挝的殖民统治,派奥古斯特·帕菲代表政府与刁文治谈判,最后签订协议,承认刁文治在越南西北部的统治,在越南西北部设置泰族十二州(即西双楚泰),任命刁文治为世袭总督,刁文治才同意撤出琅勃拉邦。
  刁文治在越南西北部的统治被法国承认后,和法国殖民政府展开了各种贸易,并鸦片批发贸易中获得巨大利润,成为越南西北部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公元1908年,刁文治逝世后,其子刁文亢袭泰族十二州的世袭总督。
  公元1945年,阮朝的保大皇帝在日本人支持下,宣布废除1884年的《巴德诺条约》,从法国独立,并组建越南帝国政府。支持法国的刁氏被迫流亡老挝,日本投降之后才又回到莱州。
  日本投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在河内夺取政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与法国的战争打响,刁文龙依然选择站在法国殖民政府这一侧。1947年,为对抗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十二州升格为泰联邦,1948年,泰联邦和印度支那联邦合并,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成为印度支那联邦泰族自治区。
  1955年,就在法国于奠边府战役失败后不久,刁文龙流亡法国。同年4月2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原印度支那联邦泰族自治区的基础上建立西北泰苗自治区,世代受泰族节制的苗族也加入到新成立的自治区政府中。
  1975年12月27日,北越国会通过决议,撤消自治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并将一些小省和大省合并,同时撤消越北自治区和西北泰苗自治区的建制。越南统一后,越南政府撤消了西北泰苗自治区,同时向这一地区大规模移民,将数百万京族农民迁徙到泰族生活的坝区及苗族生活的山区建立移民经济区。
  越南政府将泰族划分为若干个支系,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并按照各地泰族的服饰,将泰族划分为黑泰、白泰、红泰等支系,还将信仰上部座佛教的泰族与不信仰上部座佛教的泰族分开,把信仰上部座佛教的泰族称之为“卢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