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居新昌的宦游人及后裔

 梁园处士 2016-08-31
        旧时在外做官的人称为“宦游人”,宦游人踏上出官入仕的旅途就要与故土和亲人相离别。“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唐代大诗人王勃在送别朋友踏上宦途的时候,一边劝慰友人离别乃人生常事何必太多悲伤时,一边也道出了“宦游人”相同的些许无奈。可是,当宦游人爱恋上了宦游之地,并且携妻带子在宦游之地安居的时候,离别的情景就不一样了。比如东晋时琅琊人王羲之,一踏入会稽山水,便有了“终焉之志”,对他来说,跟随司马皇家贵族和王谢大族南渡到江南,再到出任会稽内史,恣意游栖于这里的山水之间,是件令人愉快的事,离情别意即使有,也会消失得很快,不足经常挂齿!
        会稽山水有幸,遂了王羲之的“终焉之志”,会稽郡中的剡县东部(即今新昌县境)的山水也有幸,成为王羲之辞官后归隐的地方之一,留下了王羲之的无数后裔在繁衍生息。王羲之一位裔孙王超之,授南朝梁武毅将军,年幼时跟随父亲居住在剡县,看见长潭西山(今澄潭镇)景色秀丽,选择作为自己的墓地,他的儿子王逊之,因为父亲墓葬西山,与母亲一起筑室于西山之麓,就定居于长潭。他的后裔以长潭为发祥地,分出图山、天姥等诸多房派,在新昌县境内聚族而居的村庄分布在西南部,主要有官塘、梅山、左纡、横山、棠川等等。
         在古剡县的时代,许多宦游到剡县出任一县之长的中原人士,一来到这里就会被剡溪两岸的山山水水吸引,听说这里在很久以前就是一块隐逸遁世、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当了几年的“剡县令”之后,他们不愿再在宦途中浮沉,离开了县治,却没想着返回故土原籍,而是溯着剡溪,在山脚水浒找到了可以让自己栖迟安居、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宦游到此即为家”,他们和王羲之一样“终焉”于会稽剡东的山水之间,把宦游之地作为人生漂泊旅程最后的终点站。
        东汉年间,剡县令丁崇仁为避党祸隐居在了剡县东部菩提峰下的南洲溪边,丁崇仁的后代称“南洲丁氏”,为新昌县内有文字记载最早迁入的古老家族。唐代,剡县令董舜祖在龟溪边一个叫石壁(今董村)的地方住了下来;剡县令唐宗长,是浙东观察使唐特的长子,避乱隐居剡县,他的后代唐文成迁居到棠洲;剡县令俞珣,生逢政局动荡不安之时,就弃官并奉养已从睦州刺史任上致仕的父亲俞稠,隐居于五峰(今上五峰)。
        除了这些剡县令,还有一些途经此地的宦游人,或为避战乱,或因慕风景,在剡东秀丽神明的土地上寻找到了一片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随着子孙一代接着一代的繁衍,一家一户慢慢变成数家数户,一片片荒山荒原成为沃野梯地,剡东山水间的人和物渐渐地繁盛起来。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以此地人、物稍繁,始分剡县十三乡置新昌县”。这一年,青州人陈显被授命为新昌县令,任满后就留居在县城候仙门仁政坊之东园,所居之地近南明山麓,又名为“前山根”,他的后代统称“东园陈氏”。
        陈显后裔中,最有名的为陈非熊,宋景定元年(1260)进士及第,授稽山书院山长,有气节,南宋末年元兵进逼绍兴城下,他率义勇缮城固守,力战而死,子侄辈十余人皆被害,成化《新昌县志》绘图像赞颂他的事迹。在明代,有锦衣卫经历、尤溪县令陈孝轲,参与编修嘉靖《两浙通志》、贵州铜仁府推刑陈大昌,雷州令陈九级等等。
        历史的鼎革沧桑给东园陈氏家族带来了巨大变故,尤其是在宋元之间,子孙星散各地,回山、黄婆亭、庄前、姜家坂、王贡坑、澄潭、掉埠头、彩烟西丁、唐家坪、下苏等地,都有新昌县第一任最高行政长官陈显血脉传承的踪迹。《东园陈氏宗谱》详细记载了这个家族的历史——东园陈氏的历史,和新昌建县的历史一样悠长。
        陈显任县令的开平年间,已致仕回老家诸城青社的翰林学士潘义绯,响应朝廷动员殷实大户到江南新建之县落籍的号召,来新昌任石牛镇长,居住在石牛镇(即新昌县治所在地)的锦绣坊,作有《遁园记》以记其事,他的后代分石城、天姥、鹿石等房派,遍布新昌许多地方。
        建县初期的新昌县境属吴越国东府,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纳土归宋,新昌县就在大宋江山的越州境内。宋代,在有史记载的30位新昌县令、知县中,有2位是新昌本地人,28位是宦游人,其中的袁元、盛佩、张公良、朱珉、钱宏祖、王哙、张珦等7位长官宦游到新昌后,就以新昌为家,不再游走了。
        青州人袁元在咸平二年(999)进士及第,不久,被授任为新昌县令,任满后在县城西门外磕山脚下的雪塘里定居下来。袁氏族人在龟山创办了梅庄书院,乾道初年延请止斋先生陈傅良教授其间,家族中因此有进士及第后又出官入仕者。在宋代,有太平教授袁行之、隆兴教授袁应春;在元代,有乡贡进士袁应午、月泉书院山长袁太中。此后的岁月里,有的宦游到了别处,如袁彀进士及第,任杭州通判,迁居到了四明,有的则迁居到了新昌县境内的西山、龟潭、琅珂、韩妃等地。雪塘里现今已很少有袁氏,但是,雪塘是袁氏的始居地和发祥地,袁元的后代们不管走到哪里,因此而仍号称自己为“雪塘袁氏”。
磕山下雪塘的风光很美,古人有诗歌之,曰:“松锁雪塘涵翠影,水分天岳泻琴声。吟余回首溪头路,踏碎琼瑶月正明。”时光流转到一千多年后的现在,雪塘已经被填成平地,宽阔的公路经过塘边,一幢幢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磕山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宦游人袁元在宦游之地新昌县定居后,后代中又有宦游在外的,并且因此为新昌县带回了一个大家望族。袁元的八世孙中有一位袁唐伟,在温州当判官,他有一个女儿名袁妙青,嫁给了温州知府吕由诚的长子吕亿。吕由诚在靖康元年(1126)差知山东袭庆府,时“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金人百道攻城,城陷被执,不屈被害”。在“袭庆之难”中,同时遇难的还有其全家四十余口,只有长子吕亿因留在温州而幸免,随岳父袁唐伟来到新昌雪塘里。后来,吕亿官荫大理寺评事,又将父亲的遗骨迎奉到新昌,安葬在一都磕山天岳庙边。吕亿成为新昌吕氏共同的祖先,他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城南、大明市、大市聚一带。吕氏建有祠堂一百多个,其中在新昌县城有四十多个,吕大宗祠名为大理祠,其堂号“明禋”,崇祀始迁新昌之祖大理寺评事吕亿。吕氏人口众多,衣冠济美,旧时在县城有“吕半县”之称,在乡间的聚居村落有三山、棠东、大畈、下岩、甘棠、前梁、黄泽、藕岸、前岸、坑西、梅林山、西河、叠石等地。雪塘袁氏和吕亿的一份好姻缘成就了新昌吕氏这一望族。
        余杭人盛佩(990~1031),在宋天圣年间擢为新昌知县,居于县东五山乡,其地因名“盛桥”、“盛巷”。他卒于官任,墓葬在花田岭。他的三个儿子迁居到了外地,他的孙子盛桥在熙宁三年(1070)考中了进士,初官起居舍人,后升颖州知州,娶了新昌人石牧之的女儿为妻,就返回了祖先的宦游地。盛桥有一个儿子名盛符,进士及第,官至刑部尚书,致仕回新昌,捐己田作学宫基址(今实验中学),又舍田八十亩,设东渡,凿义井,建桥梁,为乡里做了不少好事。盛符的一个儿子盛太忠,官任衡州同知,他的子孙随着他的宦游迁居到衡州,另一个儿子盛太正,嫌县治市居烦杂,思迁乡野居住,“纵观龙岩山水土壤之美,顾而乐之,卜迁于兹。僻居野处,吾爱吾庐”。时在宋开禧年间,兵部侍郎新昌人石宗万撰了篇《赠盛君太正迁居龙岩序》,龙岩即今双彩乡下岩,他的后代称“彩烟盛氏”,分别居住在韩妃岭头(今蔡家湾)、前山(今金家)、南阿榭(今后谢)、上真、大安、后王、下丹溪、坑里等地。
        北宋初年,政局动荡,“大中祥符五年(1012),邑之县宇圣殿皆为兵燹。景祐二年(1035),邑令张公良欲新之,以费万计。石散骑待贺者,捐构县之堂舍、樵楼、廊宇,学之圣殿、明伦堂、斋屋,雕文刻饰胜于前,令以其名刻石”。“及公良卒,不能返丧,贺(指石待贺)又献地葬之,今北门外曰官阡是也”。原籍在青州的新昌邑令张公良,取字“希留”,不但把自己留在了宦游之地新昌,还把他的儿孙辈也留下了。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子伋、信遂占籍焉。曾孙亹为太学生,善属文,殁,特奏黄谌状其行。亹之四世曰镐,为蓝田簿,有能声。绍熙初有讳匯者,徙高林,生景时,业儒。用隆,号竹窗,世以书脉相传,宋古虞陈永元、会稽用简序其谱。”由此可见,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张用隆,编纂了张氏的宗谱。新昌县境内有南明张氏、源溪张氏、中溪张氏、九峰张氏、澄潭张氏、夏洲张氏等派别,张公良的后代称“高砩张氏”,把自己和其他张氏区别开来。
        青州人朱珉任新昌县令在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治新八年,政绩斐然。他的儿子朱聪中进士后任官至大理寺评事,因不附和当朝对金的和议而遭到排挤,感到官场险恶,就弃官奉父客隐于天姥山下。当地村民感念朱珉在新昌任县令时的廉洁贤德,让出一里方圆的田园庐舍,给其安家立业。朱氏父子坚辞不受,双方推让数年,人们因此美称此地为“让里”。朱珉的后代又分居到了天姥山中的一些地方,如旧宅、屋沿坑、冷水坑、王渡里、王渡口等地。让里,今名“上里”,现为从东山迁来的姥东徐氏的一个聚居地。
        台州人钱宏祖在嘉定年间(1208~1212)任新昌知县,他在任八年,修建了儒学,又重建了大成殿,有惠政于民。钱宏祖的躯体安葬在五都钱家塚,他的子孙后代的一个聚居地山支头村建有钱大宗祠“追远堂”。追远堂由正厅、两厢和前厅戏台组成,蔚为壮观,现作为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已被列入新昌县的文物保护点。
        王哙在淳祐元年(1241)出任新昌县令,任职其间,“见邑西有三溪,山峦拱秀,醴水澄清,可大族,可久居。且乐其地清闲,可以训课子孙,任满后即家于此”。王哙卒于宝祐二年(1254),葬于鼓山,他的后代子孙们又把家安到了后溪、山泊、方塘、乌窦山、石柱湾、王渡街等地。记载王哙后裔历史的《琅琊王氏宗谱》,尊奉东晋丞相王导为第一世祖,和初入会稽便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同属“琅琊王氏”。
        四川人张珦,和新昌澄潭人王祖直同登淳祐庚戌年(1250)进士及第金榜,王祖直后来官至江西提刑,张珦在开庆己未年(1259)来到新昌任县令。他在任期间,“守正不阿,宽徭节用,任催不应,屡谴不顾。元兵南下,团结义勇,城守独全。官未调而卒于任”。新昌长潭人王爚作《邑侯张公传》以记其事。他的儿子张晟,应贡入太学,父卒举丧,应新昌士民之请,将父葬于仙桂乡南坞。三年服满,无心进取,遂定居于城内登俊坊。张晟设书塾,教蒙童,为人沉谨,对人以礼,人皆敬重,著有《五山诗稿》。张珦的后裔分为世路、拔茅、盛桥、杜河、西庄、央于、王泗洲、琅珂等几个房派,统称为“南明张氏”。
        在宋代,还有一位主簿金希庚(1205~1235),任后定居五山乡,他的玄孙金松因避兵燹隐居射圃(今社古),后代又有人迁居梅渚平水等地。
        在元代,县尹曹潭,任满后居住在县东隅,后代迁居到王宅、钦寸、上宅、坑西、曹家等地;县尉张鼎新(1253~1305),元大德年间进士,携幼子伯庭出任到新昌,因爱长潭山水秀丽,就定居在长潭东花园一带,后代有人迁居到雅张村。
        在明代,知县周文祥也安家于新昌,此后的岁月里,宦游到此即为家的人,还有很多。
        就这样,最初被新昌子民百姓称为“父母官”的一县之长,一位接着一位定居新昌,成为一个个望族名村的创始奠基人。如果说他们的子孙辈还可被当时百姓视为官宦子弟,那么再过几代,他们的裔孙们则已完全融入到了新昌众多百姓之中,成为土生土长的新昌本地人。一县之长大都接受过正统的教育,是科举场上的佼佼者,他们到新昌任职后定居下来,带来了先进的教育和思想,对新昌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宦游人寄迹他乡,总会有些许的惆怅和无奈。明成化丙申年(1476),就是新昌儒学训导吴江人莫旦纂成《新昌县志》的前一年,同为宦游人的嵊县儒学训导金陵人王洪,应莫旦之邀来到新昌县衙的训导廨内做客,训导廨内有“借景堂”,他们相坐其间,触景生情,借酒赋诗以写一时之兴,诗云:“宦途侨寓即为家,就情怡情事事嘉。风月有情随处买,溪山无价倩谁赊。酒逋诗债偿还又,意匠毫神妙语夸。识得乾坤都是寄,春明何用叹天涯。”——在远走天涯的宦游人心中,不管胸襟怎样宽大,能随寓而安,也能容得下远离故土而在身边眼前的良辰美景,但是,这一切“都是寄”,都会感到自己是在风尘困顿之中流浪沉浮。莫旦和王洪这些宦游人,自然也难解其故乡情结。
        宦游人难解的故乡情结又都是很自然地来自心底,永恒而悠长。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新昌人潘晟官位高居礼部尚书,宦游在外,心怀里常常揣着徐渭赠给的一首《送新昌潘公》诗,曰:“北斗声名重二京,东朝保傅谢初荣。百年华发晞三握,一日朱轮送满城。渐喜河冰仍绿水,稍闻乡雪盛黄精。快帆定落归心后,客梦几番天姥青。”徐渭以绍兴府同乡的身份,一边为潘公在宦途上的踌躇满志道贺言喜,一边又和潘公一起梦游着故乡青青的天姥山,将淡淡的思乡情绪一笔荡开——其实,故乡一邑主山天姥山的青青,早已满装在从新昌出去的宦游人的脑海中,客居他乡时,不用朋友的提醒,不知已经魂牵梦萦过多少遍了。
        潘晟是五代时迁居新昌而原籍为诸城青社的潘义绯的后代,潘义绯的后代有的仍居新昌,也有的迁居到了别处异乡。
        “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叶落归根是人之常情,可是,当落叶随风飘散到了远方,这个远方却能让落叶更好地生根发芽,并且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些参天大树又会有落叶随风飘散到另一个远方,在适宜的地方生根发芽,这难道不也是一件合乎人情而又更令人欣喜的事?因为有如此多令人欣喜的事情在新昌接连不断地发生,新昌才会逐渐地发展成为现今的繁荣昌盛!
        现今新昌县人口最多的十个姓氏依次为:王、张、陈、俞、梁、吕、潘、石、杨、丁,人口多则达四万,少则也在一万以上,这十大姓氏的总人口有二十多万,占全县总人口四十三万的一半,他们的祖先大都为宦游新昌的一县之长,而原籍则在离新昌很远的地方。新昌县境由一位位宦游人心中最初的异乡,终于成为了宦游人一代代后裔心中永远的故乡。
        宦游人的身影渐行渐远,他们褪色的青衫里深裹着的一腔“终焉之志”,随着血脉的传承遗留给了下一代,让宦游人的后代和新昌的百姓一起久久地遥望历史的星空。
        附:
        留题越州石氏山斋
        书仙十阁壮儒宫,灵越山川宝势雄。
        岫柏亚香侵几席,岩花回影入帘栊。
        千秋碧锁东南竹,一水清涵旦暮风。
        文酒雅宜频讌集,谢家兰玉有新丛。
                                           宋·晏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