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翟”由来及历史:
以诸、翟两姓得名。原名白鹤村,明、清村西沿堤多紫藤,故又称紫薇村、紫堤村。诸、翟、侯姓大族世居,是明末抗清英雄侯峒曾故里。清乾隆30年(1765年)设巡检司,以地处上海(撤上海县建闵行区)、嘉定、青浦3县交界,俗称“三界司”。兴起于明代前期,弘治时为诸翟市,万历时称诸翟巷市。清康熙年间居民七百户,乾隆时称镇,东西长1里。嘉庆时商贾骈集,市廛日扩。民国 19年(1930年)市街南北半里,东西 1里多,以紫堤街最盛,大小商店百余家,花、布、粮食为大宗,晨、午二市。靛业盛于纪王。镇之兴盛多赖蟠龙港水运,自沪宁、沪杭铁路开通,市面渐衰。
鹤龙桥:
又名西诸家桥,清代石板桥,位于诸翟镇西街99号南侧。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在双鹤浦与蟠龙港汇合处。系石板平桥,桥长 20米,宽2.5米,桥身有“鹤龙桥”及建造年代字样图纹,桥尚存,目前是闵行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闵行与青浦的界桥。
倭井:
位于今诸翟中心小学内。明嘉靖33年、34年(1554、1555年),倭寇焚掠紫堤村(今诸翟镇),居民奋起抗击,投倭尸于永福禅院(大涞庙)井中(在今东街口),或埋于禅院西南(今诸翟机械厂址),人称|“倭井”、“倭墩”。墩已无迹;并填塞,尚存青石井圈。1963年列为上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诸翟乡人民政府立碑,1989年修复,建石亭,立“倭井”匾纪念,匾由汪道涵书。
交通:
74路、74B、74路区间、189路、803路、古华线到诸翟(纪翟路老北翟路)。
看点:
诸翟老街(西街)、鹤龙桥(区级文保)、倭井(区级文保)、侯胡氏贞节牌坊(区级不可移动文物)、诸翟张家住宅(区级不可移动文物)、诸翟关帝庙。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青浦徐泾镇蟠龙老街;
纪王集镇:寅春庙桥(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大圆通寺、银杏(400年);
华漕老街。
 诸翟地图
 通往青浦的北翟支路
 通往青浦的北翟支路
 闵行、青浦区界——小涞港(站在桥上往北看,左边区青浦、右边闵行区)
 闵行、青浦区界——小涞港(站在桥上往南看,左边闵行区、右边区青浦)
 闵行、青浦区界——小涞港
 闵行、青浦区界——北翟支路小涞港桥、道路界牌,小涞港桥归闵行区管
 闵行、青浦区界——道路界牌
 青浦徐泾镇境内的诸光路马路集市
 青浦徐泾镇二联村村委会
 青浦徐泾镇二联村
 青浦徐泾镇二联村农家宴席举办场所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站在桥上往西看,左边青浦区徐泾镇二联村,右边闵行区诸翟集镇)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站在桥上往东看,左边闵行区诸翟集镇,右边青浦区徐泾镇二联村)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
 闵行、青浦区界——鹤龙桥(闵行区区级文保),桥的对岸为青浦区徐泾镇二联村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残留的石板,是否以前是座桥?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侯胡氏贞节牌坊
 诸翟西街侯胡氏贞节牌坊
 诸翟西街
 诸翟西街
 诸新路诸翟西街入口
 诸翟张家住宅(现为诸翟居委会)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北街
 诸翟北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