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位手机用户:用一辆车的钱买部手机

 教育的使者 2016-08-31

  他在18年前借六运会东风买了全国第一台模拟手机,成了移动通信业发展的见证者。“5.17”前夕,时报记者走访了各类业务最早的用户,让他们说说“第一次”的滋味

  中国第一位手机用户:“我用一辆车的价钱买了部手机”

  “那时候,恐怕你也还在念小学吧?”面对记者,这位“中国第一”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广东是全国最早推出移动通信服务的城市,早在18年前,全国第一个手机用户就在广州产生,他就是现任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的徐峰。

  我很幸运成了“中国第一”

  1987年,徐峰还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因为他喜欢尝试新的技术,当年11月一位在广东省邮电局的亲戚告诉他,广州市邮电局为了配合当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六运会,属下的无线分局准备推出第一批共100部模拟移动电话,如果徐峰喜欢的话,可以帮忙办理。徐峰自然兴奋不已,在亲戚的帮忙下,他成了中国首位手机有户。

  据说,广州邮电无线分局之所以借六运会之机,推出首批模拟手机,名义上仍然是“试点”。因为无线通信涉及问题广泛,包括国家安全、频率分配等,负责审批的部门众多,“六运会试点”成了有力的理由。徐峰说,首批的模拟手机用户,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像他一样的商务人士;第二类是政府高层官员;第三类则是军队等有特殊需要的部门。

  说起这位中国最早的手机用户与移动电话的接触,颇具戏剧性。“当时邮电局的人还不知道这手机应该卖多少钱,他们叫我押下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先把手机拿走。”徐峰说。这是一部NEC模拟手机,拨打电话需要拉出天线。后来徐峰为这部手机花了近2万元。徐峰说,这一价格在当年,相当于一部丰田牌农夫车的价格。

  当时首批100部模拟手机的号码,是六位数字的短号,号段从901001至901099。出于广东人“吉利”偏好,他挑选了901088作为自己的号码。现在徐峰已经不记得,拿到手机后第一个电话是打给谁,但他清晰的记得,周围的人对他手上拿着的“砖头”非常好奇。徐峰告诉他们,这是不用绳子的电话,能打到很远的地方。为了证明给他们看,徐峰即用手机拨通了香港的电话,引来了大伙的惊讶。

  由于当时通信服务尚未普及,连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也很低,因此当时徐峰的手机是拨出多,打入少。不过他发现,当时的模拟网络信号不错。最早的半年,徐峰只能在广州市内打手机,此后随着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网络的开通,漫游才第一次实现。

  从没有动过换号的念头

  第一批手机推出以后,移动电话在广州马上变得非常抢手。“为了买手机而请客的饭钱,甚至比手机价格还要高。”徐峰说,当时为了买手机、维修手机或者选号,用户通常要请客吃饭,打通运营商的关系才能办妥。在营业厅购手机入户或者办理业务,不但要排长龙、看营业员的脸色,程序还非常复杂,需要反复打申请报告、盖章等才能办妥一项业务。

  供不应求的行情,造就了广州猖獗的手机黑市,在通信产品集散地的陵园西路,一部手机(连同号码)的黑市价最高炒至6万元!除了手机昂贵以外,通信资费当时也是奇高无比。当年徐峰的手机话费,最高时每月超过1万元。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电信业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为主导思想的改革下,运营商数量增多,资费和服务是用户感觉变化最大的两项。徐峰说,相比之下,现在他每月的话费已经下降了80%以上,而办理业务一个电话就能办妥。

  对于自己的中国第一部手机,徐峰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说,这部手机一直用到了移动模拟网络转为GSM网的最后一天,移动客户服务人员通知他,模拟手机已经不能再用的时候。现在,这部模拟手机仍然珍藏在他的家中。而且,徐峰从来没有动过换号码的念头,这首先是因为自己是中国移动的第一位手机用户,有情感的因素挽留着他;另一方面,他认为无论在网络覆盖、服务水平,还是在管理能力方面,中国移动都已经是中国最优秀的通信运营商了。

  声音

  服务能力胜于海外运营商 中国需要更多电信运营商

  徐峰在香港生活了多年,而且由于生意上的关系,徐峰在早期就常常往返于广州与香港之间,而且还时常出差国外。他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移动无论是通信内还是延伸到通信外的服务能力,都要明显强于海外运营商。例如针对高端用户的客户俱乐部经常举办知识讲座、文化活动等,都包含着很多难得的创新。

  但是,他认为,海外运营商仍然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国运营商学习,例如香港的移动运营商的个性化套餐设计,例如分时段收费的普遍采用,在空闲的个别时段资费相当便宜,调节消费习惯等。另外,他希望运营商专门针对中国的特殊状况,在用户密集的时间和地段增设流动应急车,防止网络“堵车”。

  作为最早的一名用户,徐峰还强烈地认为,电信业应该进一步走向竞争和开放。目前竞争的运营商仍然很少,而且都是国有企业。“中国运营商之所以取得了长足发展,跟他们境外上市是分不开的。”徐峰认为,境外上市至少使得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做大了资产规模、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改变了旧的分配机制,一洗老国企的旧式体制。他认为,国家不应该出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扼杀竞争,相反,只有进一步开放才会促使电信业做大做强。

  广东省第一位宽带用户:拨号上网简直是浪费生命

  2000年初,广东电信刚刚推出宽带业务,吴少忠就申请了ADSL网络快车,幸运地成了全省第一位宽带用户。在目前广东电信200多万宽带用户中,吴少忠是第一位与宽带这种新型、快速的上网方式“亲密接触”的人。

  一家三口全部是网民

  吴少忠最早在一家公司的生产技术部门工作,由于职业的原因,让他很早接触了电脑,也最早尝试了宽带上网的“螃蟹”。记者抵达吴少忠家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原来吴少忠家里居然有三台电脑,均摆在小女儿的卧室。吴少忠说,三台电脑分别是他本人、妻子和小孩使用的。尽管它们的主人不同,上网的功用也大不一样:吴少忠本人因为工作需要,常常浏览电脑应用类的网站。吴太太喜欢在游戏网站打牌,而女儿则喜欢迪士尼网站花花绿绿的卡通人物。

  说起当初启用宽带的经历,吴少忠说,其实他最早用的是视讯宽带网,因为本身就对新兴的科技感兴趣,而且线路连接很方便,于是就图了个新鲜。不过,用了一阵子发现经常掉线,不胜其烦下只好放弃。

  不过,这次和宽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给吴少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心态下,吴少忠找到了广东电信。据说当时电信局的人都颇为诧异,因为主动找上门申请这种新型宽带接入业务的用户,他是第一个。而且,吴少忠很快也把ADSL介绍给自己所在的企业使用。“以前我们公司几十台电脑共享一个拨号上网,那个速度简直是在浪费生命。”他说。

  电信应该给我业务提成

  吴少忠安装了ADSL不久,周遭不少朋友便向他打听使用的情况,包括速度快不快、价钱贵不贵等等,有些朋友还干脆登门尝试。过后,吴打趣说,电信应该给他业务提成,因为去他家试用过ADSL的朋友,大多后来都陆续装上了宽带。

  吴少忠说,宽带为自己带来最大的便利是,下载速度的极大提高。ADSL带宽是2兆,比如从网上下载个软件补丁,如果按照以前拨号上网的速度,估计电脑要挂了几回,补丁都还没下载完毕。另外,吴所在的公司买了一套微软的宇宙版,可以在一整年内从微软网站上无限量下载所有微软出版的软件,如果没有宽带,这个宇宙版的3万元无疑等于打了水漂。

  宽带网络吸引吴少忠的另一优点,就是稳定。用了多年ADSL后,吴少忠发现,上网出现故障的不到5次,不再像过去拨号时网络时断时续。而且,现在吴少忠经常上网搜索信息,例如出去旅游前会浏览景点资料。如果有喜欢的电影,他也绝不会浪费宽带的优势。

  除此之外,吴少忠还常常用宽带网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他最早的网上购物经历,就是从国外买进一个共享软件。购物款一打出去,软件的序列号马上就收到了,下载的试用软件就可以注册为正式版了。他说,当年为了买这个软件,还特地去中国银行办了张国际通用的信用卡。

  宽带对于吴少忠的工作,变得相当重要。这种重要性甚至“比生产停顿还大。”吴少忠坚定地说。由于他所在的一家外资电机公司属于制造业,很多生产数据需要传递到海外总部,而且公司高层每天都通过电子邮件和总部沟通,有时一天需要发送上百封电子邮件。如果网络中断,一些指令不能下达,损失可能比停产还要严重。因此,宽带网络已经成为了他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东省第一批CDMA用户:

  看上手机功能和话费优惠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CDMA是什么,更没有人知道它未来有多大的潜力。”在晓通网络公司任职产品经理的关治国,2002年初在联通CDMA网络正式对外开通运营和放号的时候,就开始成为其第一批用户。

  关治国说,当年选择成为首批CDMA用户,首先是考虑到CDMA手机可以预存话费后以便宜的机价获得,而且手机功能和话费优惠较多;其次是,他知道这一新的制式,代表了未来通信技术的大方向。他认为,目前运营商的技术“硬件”其实相差不大,希望运营商能进一步完善“软”层次的服务,例如一旦有优惠政策应该及时通知用户。

  他同时还认为,CDMA目前网络覆盖已经大有改善,但仍然希望联通进一步在除了省会和二级城市以外的小城镇继续完善网络。另外,他也希望在国外漫游时能尽早实现短信功能。

  广东省第一批双模手机用户:

  再没有了“双枪族”的麻烦

  在供电部门工作的潘日成,是广东第一批双模手机用户之一,去年8月联通推出首批双模手机时,他是第一个选择购买,花了6000多元购买了其中一款。他告诉记者,最早尝试双模手机,首先是出于一位“双枪族”的麻烦。“最早时,我拿两部手机,一个号码是中国移动的,另一个号码是中国联通CDMA的。我是一个不喜欢携带袋子的人,尤其是夏天,衣服口袋少,带两部手机总感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潘先生说。

  潘先生说,自己也常常到海外去,双模手机比较方面在海外的漫游,无论是在CDMA网络还是GSM网络的国家,都能使用手机。他希望,手机通信资费的价格应该进一步下降。

  广州市第一批小灵通用户:

  务实的广州人欢迎小灵通

  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曹慧婵,是广州小灵通第一批手机用户之一。她用“火爆”二字来形容小灵通放号时的情景。

  2003年4月29日,广州小灵通首次放号。曹小姐记得,当时电信各大营业厅的小灵通放号点,均排起了长龙,很多用户最早看上的手机都出现了断货,她的一位亲戚一下子办了两部小灵通,把其中一部转让了她。

  曹小姐认为,小灵通在广州之所以火爆,与当时移动通信资费高昂有很大关系。广州市民向来务实,他们最在乎的是实际的通信成本。后来发现,小灵通让她节省了近半的手机费,更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其机型并不像传说中那么“老土”,而且后来小灵通陆续推出了彩铃、短信等服务。不过,曹小姐也认为,目前小灵通的机型和功能仍然嫌少,更换手机比较麻烦,而且她希望小灵通能够进一步完善网络信号,推出更丰富多彩的增值应用。

  记者手记 忆苦,并不仅仅为了思甜

  “机制决定命运啊!”徐峰,这位全国最早使用手机的商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话,来为电信业的过去和未来作注脚。

  全国第一位手机用户的出现,离现在已经足足18个年头了。此去经年,中国电信业开始了一场风云变幻的大改变——这就是以打破一家垄断,以竞争体制为导向的电信改革。正是这场大改变,使得种种与“第一位”有关的故事,在今天的用户看来,仿如隔世。的确,在今天,我们已经难以想象用几万元买部手机、交上千初装费装一部电话的情景了。

  出乎意料的是,在记者采访多位“第一”的用户时,他们除了交口称颂电信业改革之功时,几乎都发出了同一种声音:希望电信业更加开放、资费更加便宜、服务更加贴心。其中一位用户告诉记者,他入网某运营商近两年多,跟他联系的大客户经理已经调换了6位了!他认为,频繁更换客服,就是不成熟的表现。还有一位用户也说,现在的手机资费,仍然应该降低。

  目前几大运营商均提出要让用户“百分百满意”的口号,但事实上,从用户的反应来看,电信业的发展离用户真正的百分百满意,仍然十分遥远。或许,这并非运营商自己所能左右的,正如用户所言,运营商背后的体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充分的竞争压力、没有足够多的所有制各异的运营商和真正竞争的格局,通信服务也许永远达不到“满意”这一高度。

  过去一年来,关于电信业重组的各种传闻层出不穷。无论是拆分谁、并入谁,人们都不难发现,这些方案均逃不出一种思路:合并。一种对旧制度的留恋,一种认为“保护就能强大”、“合并就是合力”的传统思维,阴魂不散一般笼罩着电信业。在这个时候,看一看电信业过去的模样,也许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

  现代通信工具演变

  电报:1883年,晚清“洋务运动”期间,在广州正式创办广州电报局,设在西关,隶属天津电报总局。自此,电报开始成为广东人第一个现代通信手段。当时使用的是莫尔斯人工电报机。?

  电话:广东最早是在1903年才开始出现电话的,早期的电话要靠人工接续,是磁石式的人工电话。后来才出现自动电话,1985年推出程控电话。目前全省有固定电话用户接近3000万户。

  传呼机:俗称BB机,1984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移动通信方式,而寻呼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接收器,它用来接收由寻呼台发出的寻呼信号。目前在广东基本已经退出市场。

  模拟手机:1987年11月,广州在全国率先开通了首个模拟移动电话系统,模拟移动电话属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蜂窝状无线电技术为基础,这就是俗称“大哥大”或“大水壶”的第一批手机。2002年1月1日零时起,广东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

  数字移动电话: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系统自此开始全面应用。(时报记者 伍健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