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师John Gottman说过:若一对夫妻在提出离婚的时候,是带着各种愤怒、悲伤、焦虑等情绪,骂咧、指责着要跟对方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其实这段关系可能还有得挽救;反过来,如果其中一方是心平气和、波澜不惊地表达离婚这个诉求时,很有可能这段婚姻已经回天乏术了。 换言之,离婚并不是一件凭着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在离婚这个念头出现之前,夫妻之间早已存在着许多不合之处。这些不合得不到好的处理,可能会随着年月慢慢升级,也可能会为了维持体面而被压抑下来——无论如何,当婚姻中有一方足够痛苦的时候,哪怕对TA来说离婚的选择是充满未知和痛苦的,TA也宁愿作出自己的取舍。 不过,提出离婚容易,要真正做到“离个好婚”,却是一场智商和情商的大考验。许多夫妻在处理离婚时,因为感情早已不合,所做出的大量决策都是非理性的——这就导致当事人在各项事务的谈判中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最后还难以达成一致,或者最后虽达成协议、却无法贯彻执行(前度不愿支付赡养费,不愿见孩子、或者不让对方见孩子,等等)。结果是,哪怕拿到离婚判决,却仍无法脱离苦海,更有可能在之后再次建立亲密关系时,重蹈覆辙。 总之,离婚的不简单,在于它是一个要求感情破裂的双方共同协商、履行和坚持的决定。如果我们把婚姻中无效的沟通方式延续到离婚之中,那么这段婚姻可能还是不得善终。所以,离婚到底是让人生重回正轨,还是对困境火上浇油?这是一个值得每一对夫妻慎重对待的问题,也许我们都应该提早了解一下:这句“再见”,到底有多沉重? 我们可以把离婚分成五个不同层面的分离(Darlene Lancer: The 5 Stages of Divorce): 1、认知分离; 2、生活分离; 3、契约分离; 4、情感分离; 5、精神分离。 换言之,离婚不是离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夫妻做到以下五个重要层面的分离: 婚姻的结合最好是两个人共同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离婚也不应是单方面的。由夫妻双方一起商量,共同做出离婚的决定,不仅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更是以后双方获得自身成长和重新安排生活的重要基石。 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两夫妻分开居住,各自过上自己新生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离婚后的夫妻偶尔还会出现生活上的交集,直到他们能做到情感分离——即在情感上真正放下对方为止。 抓不住,又放不下。 夫妻的情感分离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就会影响到其他层面的分离——比如在生活上仍会依赖对方照顾、或者在离婚过程中产生争执而无法达成协议,等等。而处理感情分离其实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为自己的婚姻问题负起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怪罪对方;观察自己与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认识到哪些互动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并通过尝试新的互动方式来改善沟通效果。 情感上的分离并不是对情感的抛弃——相反,它要求伴侣之间找到自己新的角色以及与对方沟通的新模式。如果这个过程进行得理想,会使生活分离和契约分离的层面,进行得更加顺利。 离婚,就是一个如此复杂和纠缠的别离过程。 我们对分离都是容易感到焦虑的,特别是将要失去与我们最为亲密的人的时候。生活的剧烈变化,角色的失落和转移,价值感和意义感的缺失,在离婚的前后相继出现,可能会对夫妻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当您面对这样的压力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您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他们是情绪和关系问题辅导方面的专家。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并不会表示任何劝和或者劝离的立场,而是帮您在婚姻破裂的迷惘中,重拾继续前行的力量。 最后,婚姻无论是合是分,都是影响人生的重大决定。如果说结婚是神圣的,那么离婚也是同样神圣的;正如在结婚前,除了爱情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外,我们还需要结合现实,理性考虑如何负担婚姻责任,在离婚前,除了失望以及对摆脱苦难的渴求外,我们也还需要结合现实,理性思考怎样才能让婚姻善终。 PS:有时候,或许像下列这个视频这样,为离婚专门设一个体面、庄严、公开的仪式,来为一段关系划上休止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误): 片段来源:电影《非诚勿扰2》 |
|
来自: 昵称35868620 > 《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