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了你爸爸的心脏,现在替你爸爸送你出嫁

 鹿文康金 2016-09-01


2016 年 8 月 6 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珍妮举办了婚礼。


五十岁的托马斯牵着她走过礼堂长长的红毯、把她的手郑重交到了新郎手里。托马斯不是珍妮的父亲,但胸腔里跳动的心脏却来自于珍妮的父亲——这个原本素不相识的男人。


10 年前,珍妮的父亲迈克遭遇抢劫,被歹徒枪杀。死后,包括心脏在内的器官被捐献了出去,而幸运的托马斯成了这颗心脏的接受者。




移植手术后,托马斯恢复得不错,移植来的心脏一直健康有力地跳动着。十年来,他经常与迈克的家人通信,还会抽空互相拜访。


是迈克的心脏延续了我的生命,我真的很感谢他。当我得知他的女儿珍妮要举办婚礼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出席。这真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婚礼上,托马斯让珍妮把手放在自己左侧胸膛上,让她在人生的重要时刻,感受到父亲心脏的跳动。




珍妮说:

我父亲的心脏就在那里跳动着,他就在这儿,他没有缺席我的婚礼,这一天简直太完美了!


看着托马斯的笑容,感受着托马斯的心跳,珍妮觉得父亲就在身边。


珍妮的父亲迈克,捐赠了心脏,仿佛以这种形式将生命延续了下去。托马斯健康地生活着,成为迈克家人的一大安慰。



点击可观看故事视频


其实国内,也有类似的故事。


去年年底,拾荒老人韦思浩,因交通意外身亡。直至去世,他的儿女才发现父亲曾签署遗体和器官捐献同意书。


老人的举动,一时令听闻者感动不已。



当一个人去世后,将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用于救治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这就是器官捐献的意义。


如今,器官移植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相比起来,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却仍需进步。


很多人以为,死后捐献器官就意味着遗体会被用作医学研究,这是把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混为一谈了。


遗体捐献一般是捐献者遗体捐给医疗单位或者医学院校,进行科研、教学之用。


而器官捐献是在人去世后,摘取可用的器官,用以救治他人的生命。


在捐献过程中,医师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会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摘取相应的器官,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维护遗体的外观,不会令逝者的遗体、遗容受损。


图片来源:新闻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