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奄闾子

 飘影23号 2016-09-01

药材名称:庵闾子
别名:奄闾子
采收加工:冬季采收
药用部位:果实
产地: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及东北等
科:菊科
原植物:庵闾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茎高30~90厘米。






叶互生;基部叶有柄,叶片阔卵形,叶基楔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状粗锯齿;茎生叶几无柄,倒卵形,上部有缺刻状锯齿,齿端有刺尖;愈向上叶形愈小,梢部叶披针形,2~3浅裂或不分裂;叶片质较厚,上面绿色有细毛,下面色淡密被绵毛。







小花梗生于茎上部叶腋间,集成总状圆锥花丛;每一头状花序球形,直径3~4毫米,常弯垂,总苞3~4列,外层形小,卵形,中层较大,椭圆形,均无毛,花托外围小花雌性,中间小花两性,均为管状,淡黄色,两性小花花柱分枝先端为披针形突渐尖。





'瘦果长约2毫米。花期7~8月。


图缺。


庵闾子药性: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产地】处处有之,状似蒿艾,其茎可以盖覆奄闾,故名。【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奄闾主五脏瘀血风寒湿痹,身体诸痛,明目益气消食。【别录】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甄权】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大明】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食。【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用之治扑打损伤效,罕有用于调理者。'




性味 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


李当之《药录》:''温。''


④《本草经疏》:''辛。''


【归经】《纲目》:''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②《别录》:''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③《药性论》:''益气,主男子阴萎不起,治心腹胀满,能消瘀血。''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脚重痛,膀胱疼,明目,及骨节烦痛。''


⑤《本草图经》:''治打扑损。''


⑥《纲目》:''擂酒饮,治闪挫腰痛。''


⑦《本草备要》:''行水散血。治阳痿经涩,产后血气作痛,能制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入丸散或捣汁饮。


【注意】无瘀滞湿热者慎服。孕妇忌服。


《本草经集注》:''荆子、薏苡为之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