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琴---明高濂

 书法初步 2016-09-01

  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徵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有删改)


译文:

高子说:琴,就是禁。禁止邪恶,以匡正人心。所以《记》里说:君子没有特殊的原因,不离开琴瑟。孔家瑟曲,如今已经听不到了,那确实是很高贵的。


古人鼓琴的时候,风云会随之而起,黑鹤会从空中飞来,可以使精神通彻,使百姓富足。琴音发自内心,意蕴深长,可以教化民众。


如今只是空保留着那个琴器,琴音中的古意已经没有了。欧阳公说琴器还在而意蕴不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琴弦振动发出来的声响是声,声与声之间参差错落、次第有序而交相呼应称为韵,韵律交织成文就是音。所以,琴音体现的哀乐邪正、刚柔喜怒,是完全发自鼓琴人的内心。国家的治乱、家庭的兴败、道德的盛衰、民间的乐苦,听听琴音就可以预先知道,这难道是其他乐器所能表现出来的吗?


       懂琴的人,认为雅音是正统的。按弦时,用指一定要分明,运指时神闲气定。所以才能表现出高山流水、松风夜月的意境,这是君子高雅的追求。这难道是那些胸无点墨、没有德行的小人,可以与圣贤一起谈论的吗?


世人喜欢听时尚流行的俗乐,但是对琴音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俗乐悦耳。时尚流行的俗乐用七个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还有二种变化,与宫、徵两个音联用,所以悦耳而能迷惑人。琴则只用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变化很少,而且很少与别的调联用,所以声音虽然雅正,却不宜于演奏时尚流行乐曲。

  

今人不探究琴音所表达的意境,不亲近明师,不研习琴谱法度,不熟指法。不注重琴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是弹出声,没有意境,不知道在弹什么? 
  

有的人崇尚花哨急骤的弹琴技法,炫技,不讲求法度。刻意追求悠扬美妙的效果,多散声,与箜篌的声音类似;巧变按音的指法,发出的琴声与筝阮的声音相同;这样失去了琴音的高雅庄重,很可笑。


谁不知道散、按的指法交替出现,并有清冽的泛音相配,这才是鼓琴之正道。世俗流行的弹琴法,变化无常。把朴素古拙变成了浅薄,力求与众不同。不知研习古人的法度,这就与抱着琵琶的伶人一样,这难道就是古代圣贤所谓的修身养性、顺应自然朴实的天道的意思吗?

======


高濂,明代著名戏曲家、养生学家、藏书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戏曲名于世。约生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能诗文,兼通医理,更擅养生。所作传奇剧本有《玉簪记》、《节孝记》,诗文集《雅尚斋诗草二集》、《芳芷楼词》,其养生著作《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另有《牡丹花谱》《兰谱》传世。



-----

吉善居琴馆


古琴研习 书画鉴赏 琴书会友 传统文化沙龙公益活动


如果您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