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针灸黄晓晨的博客(7)

 H珠Q 2016-09-01

【灵枢针灸】-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郁闷、忧伤、心烦意乱为主要情绪表现。继而患者可以出现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以往很喜欢的嗜好,也变得毫无兴趣,同时缺乏自信、悲观、垂头丧气,特别是会出现不良睡眠,如不易入睡或早醒。此外,女同志还常常表现出悲切欲哭;男同志常常表现出无望、无助、无力。大部分患者都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大便干燥或溏稀不调。     
    多数抑郁症患者是由于工作、生活上受到一些挫折、麻烦、不如意、不顺心等造成的。多数人在发生了上述情况后,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自我排解,把这些问题看得很淡,既使有一段时间出现心里不畅快、情绪不稳等抑郁症状,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转过弯子,使情绪逐渐恢复正常。因此这种短暂的情绪低落构不成抑郁症的诊断,只能叫抑郁症状。如果这种心态持续在两周以上,并且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或躯体上的各种不适,就是抑郁症。具体说,有的患者发病是因为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或工作压力过大,或人际关系紧张,或生活变化等不适应;也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自己或家人患上这种或那种疾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此外,还有一些抑郁症的发生找不到典型诱因,也许是因为对周围的大环境不适应,或受其他不相干事情的影响;也有人疑心自己患有某种疾病而导致情绪低落而成为抑郁症。
    抑郁症在躯体不适方面的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灵枢针灸-针灸能治疗抑郁症    
    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症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治病也要以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这些脏腑的状况进行辨证,再进一步确立治疗方案。我根据2年多来对抑郁症的治疗,总结分析得出两组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穴位。
    【灵枢针灸】第一组穴位是:神庭、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或低沉郁闷,可加合谷、太冲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加气海、中脘、内关、璇玑以起到行气、宽胸、止胀的作用。在治疗中,这两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患者可以得到平心清脑、安神定志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也可以加选其他相应的穴位治疗。
    【灵枢针灸】第二组穴位是: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应用这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症波及的脏腑是心、肝、脾、肺、肾,并由于抑郁症多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气血瘀阻,从而伴有瘀的证候。膈俞是血的会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选用五脏俞会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而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

【灵枢针灸】-阳痿治疗7法

阳萎是指男性虽有性欲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程度不足,以致妨碍进行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病症。可分功能性阳萎和器质性阳萎两类,前者约占85~90%,为针灸主要治疗对象,其原因与多种精神因素有关。后者则由于解剖原因、药物及其他疾病的影响。对功能性阳萎,西医学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治疗,但效果尚不理想。器质性阳萎,则以消除原发病因为主。
   针灸治疗阳萎的近现代报道,最早发表于1935年。大量的临床观察则在50年代之后,但以传统针灸为主。进入八十年代,逐步发展到用多种穴位刺激法进行治疗,诸如电针、艾灸、埋针、穴位注射等。对刺灸法也作了较细致的观察,如针刺下腹部或骶部穴位,针感能直达会阴或龟头,效果往往较好,即使针刺远道穴,也最好使针感向腹部放射。同时,对穴位也进行了筛选,总结出一些确实有效的腧穴,并结合西医学解剖知识,发现了某些新穴。从疗效看,针刺或各种其他刺激法在有效率上大致相似,总有效率在90%以上。对某些适于针灸治疗的器质性阳萎,针灸也有一定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灸治疗同时,如能配合心理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穴位注射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阳萎穴。
   配穴:分4组。1、三阴交、肾俞;2、长强;3、八髎;4、关元、石门、气海。
   阳萎穴位置:共由五穴组成。由脐部(神阙)至耻骨联合上(曲骨穴),作一联线。上1/3,中1/3,下1/3,各一穴;中1/3旁开1寸各一穴。
   (二)治法
   药液:0.5%普鲁卡因注射液,士的宁注射液(2毫克/1毫升)或5%葡萄糖注射液31毫升与士的宁注射液1毫升混合液,丹参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各2毫升混合液。
   每次选主穴及一组配穴。主穴针刺,配穴行穴位注射。阳萎穴以2.5寸毫针5根,依次进针,经提插捻转,使针感向阴茎放射为宜。配穴可选上述药液之一种注射。第1组穴用士的宁注射液,每次取1对穴,2穴交替,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后,待有针感出现,注入0.5毫升药液,每周2次。第2组穴用0.5%普鲁卡因注射液。经皮试后,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顺长强穴刺入,沿尾骨上刺至坐骨直肠窝处,注入药液20毫升(切勿注入直肠内)。亦为每周2次;第3组应用混合液。先令患者反坐在靠背椅上,摸准骶孔,用龙胆紫标记。临时将2种药液按比例混合,抽入50毫升注射器内,充分摇匀。穴区常规消毒后,将5号齿科针刺入以上八穴,约1寸深,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4毫升。注意,必须使针尖刺入骶孔,并回抽无血,始能注药。隔日1次。第4组穴用丹参、当归液,每穴注入0.5毫升。
   针刺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据不同药液和穴位而异,一般以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27例,以类似前述标准评判,痊愈347例;有效5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4.6%。  
   穴位埋针
   (一)取穴
   主穴:三阴交。
   (二)治法
   选定穴位后,先以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术者用左手拇指指压患者之会阴,嘱其深吸气收肛门,注意力集中于龟头上。然后,右手持止血钳夹住麦粒形皮内针(经严密消毒),从三阴交向上刺入,并作旋转提插,使患者有针感后,用胶布固定。双侧均埋。每次按压会阴穴约需5分钟。埋针时间一般3天,取针后停3天再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31例,痊愈28例90.3%,无效3例(9.7%)。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关元。
   (二)治法
   以陈艾做成中等大小之艾炷(约黄豆大),施无瘢痕直接灸,即以艾炷直接置于穴区点燃,至患者有灼热感,用镊子夹去另换1壮。每次灸100~200壮,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12例,治愈7例(58.3%),有效5例(41.7%),总有效率为100%。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起阳、会阴;2、大赫、命门。
   配穴: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
   起阳穴位置:位于耻骨联合下缘。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组,效不佳时加用或改用配穴。起阳,进针1.5寸,达到阴茎海棉体为度,使针感至龟头,提插,使局部有热胀感;会阴穴,用手接压阴囊根的阴茎海棉体,进针0.8寸,使针感亦传至龟头。用捻转补法,5分钟运针1次,留针30分钟。第2组,用1~3寸毫针刺入,轻微捻转使针感向阴茎放散。用烧山火补法,以刮针法使出现热感。退针时徐徐上提,当针尖将要拔出时,用左手拇、食指向下轻压,右手徐捻出针,急速按针孔,使热感传至阴茎。亦留针30~40分钟。配穴按常规针法。上述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68例,结果痊愈229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9%。
   针灸
   (一)取穴
   主穴:中极、关元、曲骨。
   配穴:次髎、阴廉、大敦、神阙、三阴交、复溜。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2穴,配穴2~3穴。下腹部穴针刺前,先令患者排空小便,以2.5~3寸毫针深刺,以获得电击感向尿道根部放射为佳。余穴以局部出现酸胀重麻为度。针感强,得气好者,以平补平泻法,轻快捻转提插,运针1分钟,留针10分钟。得气差者,用缓慢有力的提插捻转,施以补中有泻之法,运针2分钟,留针20分钟。起针时,略加运针。大敦、神阙用艾条作雀啄灸,每次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治疗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每周能进行2次正常同房;有效:每周可进行1次正常同房;无效:治疗三个疗程或以上仍无改善。
   共治疗370例,其中有疗效统计355例,痊愈220例(61.7%),有效96例(27.0%),无效40例(11.3%),总有效率为88.7%[2~6]。快者1次即愈,但亦有超过45次以上者。曾对20例,在接受针刺前采用暗示,指导同房方法及进行中西医药物长期治疗无效的患者,经用上述方法后,除3例为器质性阳萎无效外,其余17例均获痊愈。  
   艾灸加指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肾俞。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二)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以艾条作回旋灸,每穴灸5~10分钟,关元灸5~15分钟,以局部红热为度。灸后以双拇指点按肾俞,小鱼际滚动补法按摩5分钟;食指点按关元,手掌顺时针旋转按摩5~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2~15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550例,痊愈512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8.0%。 
   刀针
   (一)取穴
   主穴:上髎、中髎、次髎、下髎。
   (二)治法
   按上、中、次、下髎顺序,每次选一对穴,做好标记,严格消毒后铺无菌洞巾。以1号剑形小针刀直剌至骶骨骨膜表面,有针感后行上下提剌动作,割断1~2根白色纤维,取出小针刀,局部按压止血,用消毒敷料包扎,3日内禁下水。每周取1对穴,4周为一疗程,一般需1~2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3例, 结果治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0%。

【灵枢针灸】-针灸治恶性肿瘤

 肿瘤是指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不同有关因素长期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恶性肿瘤则因这种增生或分化是无规律的,且能浸润和破坏组织。恶性肿瘤治疗后易复发,晚期多出现恶病质。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在古医籍中亦早有类似记载。如噎膈症,《灵枢·四时气》即已提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述了“发肿至坚有根”的“石痈”的灸治。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一书还涉及到“乳岩”的针灸。同时代的针灸家杨继洲,对噎膈症不仅提出穴方,还对其病因病机加以探讨,认为是:“脾绝胃枯”之症。古代所积累的治疗经验,不少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现代应用针灸治癌的最早报道,见于50年代初,但至60年代仍多以个案形式出现,内容集中于乳癌、子宫颈癌、食道癌等。70年代多病例的临床文章骤增,不少穴位刺激法都用于治癌。当然,其实际疗效和临床价值有必要实事求是分析,但探索精神是可贵的。八十年代迄今,海内外的针灸工作者进一步做了大量的工作,针灸治癌已经摸索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首先在诊断方面,通过反覆观察,发现恶性肿瘤病人耳廓穴位中的相应部位可出现某些阳性反应物,如隆起物、癌点(呈污秽蝇屎色、棕褐色,小似针尖大似粟米)以及其他一些特殊反应。国外学者也观察到,用良导络测试癌症患者,可提示病情的轻重程度。在治疗方面,据所及资料,针灸主要用于食道癌、胃癌、子宫颈癌及皮肤癌的治疗,同时对其他恶性肿瘤的某些症状如疼痛综合徵也有良好作用。针灸治癌可以鸽名贵屠临床症状改善,延长生存期,甚至使少量患者的瘤体缩小乃至消失。其中,疼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我国及前苏联、日本等国学者都证实体针和耳针可明显抑制脑瘤、乳腺癌、胃癌、肺癌、直肠癌等所引起的疼痛和失眠。在穴位刺激方法上,除针刺外,尚用艾灸、穴位注射、电热针、皮内针、割治、埋植等法。针刺手法体质强者用凉泻、平补平泻法,弱者用热补、平补平泻法。
      针灸治癌的机理研究,也作了不少工作。目前倾向于认为恶性肿瘤主要涉及到人体免疫系统和生物电问题。海内外工作表明,针刺可以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活动增强,吞噬肿瘤细胞,提高免疫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其次,癌细胞常可由于细胞分子氧化异常而导致生物电活性降低,而针灸对细胞的生物电活性有强烈刺激作用,从而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证实,针灸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多层次的,而不是仅作用于某一种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
电热针
   本法主要治疗皮肤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浅表恶性肿瘤局部。
   (二)治法
   据肿瘤的大小,在肿瘤局部以每平方厘米2支针的密度进针,进针方法可以采取单刺、傍针刺、齐刺、扬刺或丛刺等法。进针前先在局部作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1~4毫升局部麻醉。进针后,接通电热针仪,电流强度在100~140毫安之间。进针20分钟后,开始测量肿瘤表面之温度,温度控制在43~50℃之间,留针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按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实体瘤的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治疗期间肿瘤的迹象全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消失超过50%(两个直径的乘积),治疗期间未出现新肿瘤的迹象;改善:肿瘤的缩小少于50%(两个直径的乘积);无变化:治疗期间肿瘤无变化。
   共治10例皮肤癌(包括皮肤鳞癌、恶性组织细胞癌、角化上皮细胞癌等),结果4例完全缓解(40.0%),3例部分缓解(30.0%),2例无变化(20.0%),1例死亡(10.0%),有效率为70.0%。 
 针灸
   本法主要治疗食道癌及胃癌。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大椎、身柱、神道、灵台、夹脊胸8、脾俞、胃俞、足三里;2、中脘、章门、足三里、行间、三阴交、膈俞、丰隆、公孙。
    配穴:食道上段癌加天突、璇玑、华盖;食道中段癌加紫宫、玉堂、膻中;食道下段癌加鸠尾、巨阙、中庭;胃癌加上脘、中脘、下脘。另可配相应部位之华佗夹脊穴(食道上段:夹脊颈6~胸2;中段为夹脊胸3~6;下段夹脊胸7~10;胃癌为夹脊胸11~12)。
    (二)治法
    主穴第1组为麦粒灸,每次取督脉穴2个或肢体穴1对。艾炷为麦粒大,以纯艾制成,用着肤灸(化脓灸法)。选定穴后,用蒜汁涂穴,粘住艾炷,施灸。为减轻疼痛,可用手在穴旁轻拍,一炷灸完再接一炷,每次灸7~9壮。灸完以生理盐水揩净灰烬,贴以灸疮膏,使其化脓。隔日灸1次,可顺次选穴,共6次灸毕为一疗程。主穴第2组为针刺,每次选1~2穴,并据病变部位酌加配穴。用26号2寸毫针,采取提插不留针手法,体弱者施弱刺激,小提插约10~20次,刺激时间为10~20秒;体强者施重刺激,大提插30~40次,刺激时间为30~40秒;一般用中等幅度提插,约20~30次,刺激时间为20~30秒。每周针3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2周。两组可交替进行,亦可单用一组,视病人症情而行。
第二疗程仅取配穴,其中华佗夹脊穴用针刺法,手法同前。余穴用药饼灸法。
   药饼制备: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鸟、草鸟各等分。共研成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和捏成药饼,大如5分硬币,2分厚,中穿数个小孔。
   第二疗程应在麦粒灸化脓期或针后2周进行,每次据病灶所在部位,选取3穴。灸时,饼下垫丁桂散少许,上置艾炷,灸3~5壮。艾炷大小据症情而定。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灸2周,第三疗程可用针刺主穴第2组加药饼灸配穴同时进行,亦为10次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饮食正常,身健壮,X线造影癌瘤完全消失,食道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消失;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能进食半流或普通食物,X线造影癌瘤病变部位明显缩小,癌细胞未消失,或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暂时消失但癌瘤病区无缩小;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反有恶化。
   共治353例食道癌、胃癌。其中50例,配合内服中药等,有效24例(48.0%),无效26例(52.0%),有效率为48.0%。303例为配合放疗、化疗、手术、中药等法。其中,6例早期患者,5例临床痊愈,1例有效;297例晚期病人,癌瘤暂时消失率为0.99%,癌瘤缩小率为1.65%,而症状有效率为96.37%。
电热(钅是)针
   本法主要治肺癌。
   (一)取穴
   主穴:十二井穴。
   (二)治法
   每次在十二井穴中取1对,用电热Di针具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疗时室温在20~25℃,穴位温度应在20℃以上。Di针针尖温度在35~38℃左右,或调至可耐受为度。针尖刺激时,方向应指向病灶部,刺激强度以舒适为宜,频率1~2次/秒,刺激1~2分钟。如出现感传,但传道不远者,可在感传所达到的穴位刺激,进行接力。如无感传可将频率迅速调到3000~4000次/分,此时如出现感传,再缓调至500次/分,多可使感传继续延伸。如再无感传,先将强度调节到零位,再增大强度,使穴周微见肌跳,无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频率,多可激发感传。每日1次,每次激发1条经,6~12次为一疗程,停针3天,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可进行一般工作,肺部肿瘤缩小或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徵均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死亡。
   共治肺癌14例,结果显效4例(28.5%),有效7例(50.0%),无效3例(21.5%)。总有效率为78.5%。本法关键在气至病所。对肺癌患者有改善睡眠,增加体重和延长生存期等作用。
    综合法(之一)
   本法主要用于抑制肝癌、肺癌及胃癌之疼痛。
   (一)取穴
   主穴:百会、内关、大椎、阿是穴、神门(耳穴)、足三里。
   配穴:肝癌加肝炎点、肝俞、肾俞;肺癌加肺俞、风门、定喘、丰隆:胃癌及胰腺癌加阳陵泉、胃(耳穴)、胰胆(耳穴)。
   阿是穴位置:痛点。
   肝炎点位置:右锁骨中线直下,肋弓下缘2寸处。
   (二)治法
   药液:20%胎盘组织液。
   每次取主穴3~4穴,配穴酌加。采用不同穴位刺激方法治疗:大椎、足三里,用穴位注射法。以20毫升注射器,抽取药液4~6毫升,分别注射于上穴中。耳穴用磁珠(380高斯)。阿是穴用磁片贴敷(磁场强度1500~2000高斯,直径2毫米~3厘米不等圆片),在痛点即阿是穴贴敷时,应分别在痛点上或附近放置,如同时贴敷2块或以上时,以互不吸引的距离为准,或痛区躯体前后对贴,贴时要注意N极和S极相对,才能形成磁场,最后用胶布固定。余穴用针刺法,缓慢进针,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1小时。如为肝癌,可轮流捻转3次后退针。上述方法,穴位注射为隔日或隔2日1次,穴位贴敷为每周1~2次,针刺为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有效:疼痛消失或减轻;无效:不能止痛或有增无减。
   共观察49例,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止痛时间可达10小时以上。另有34例肝癌患者,经穴位注射配合中西药物,疼痛增多得以控制,且其中2例占位病变消失,另3例带病生存9月~4.5年。
   综合法(之二)
   本法主要用于晚期食道癌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天鼎、止呕、璇玑、膻中、上脘、中脘,2、咽喉、食道、贲门、胃、胸、膈(耳穴),3、膻中、膈俞、夹脊胸椎4~9。
   配穴:分2组。1、内关、公孙、足三里、三阴交、中魁,2、交感、神门、三焦、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肝、肾(耳穴)。
止呕穴位置:廉泉穴与天突穴连线中点。
   (二)治法
   主穴第1、2组分别与配穴第1、2组相配。治疗时以第一组为主,采用针灸法。以30号1.5寸有毫针,天鼎穴双侧进针,针尖向天突穴斜剌;止呕穴横剌,针尖向下透向天突穴,其他穴位常规针法,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40分钟。如进食梗阻,舌苔厚腻,加艾条雀啄灸膻中、中魁10分钟;进食后突然梗阻,针内关,针尖向上,强剌激用泻法,并令患者剧咳,让其呕出大量痰液及食物。隔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
   第2组为耳针法,主穴均取,配穴选2~3穴,以30号0.5寸毫针,于耳廓消毒后快速剌入,捻转至得气后留针40~60分钟。每次取一侧耳,两耳交替轮用。第3组为穴位注射,每次选2~4穴,药液为肿节风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上两组穴均隔日治疗1次,疗程与第1组同。耳针和穴位注射可交替进行,一般用于配合体针治疗。
   上述疗法如第一疗程有效者,可进行第二、三疗程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三)疗效评价
   共治84例晚期食道癌患者,第一疗程,显效25例,有效5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有效的75例作第二疗程治疗,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24例,有效率68%;51例有效者作第三疗程治疗,结果,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57%。平均生存期为6.5月,较未用针灸治疗平均生存期3.1月明显为高(P<0.005)。 
穴位注射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持续发热。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每次选一侧穴,两侧交替。将注射针头垂直剌入穴区后,采用捻转提插等法,使之得气,运针3~5分钟。注意手法不可粗暴。回抽无血,推入药液1ml。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结束后30日内,体温降至36℃~37℃,以后发热治疗仍然有效;有效:疗程结束后15日内,体温降至36℃~37℃,以后发热治疗仍然有效;无效:疗程结束后体温仍在37℃以上者。按上法治疗58例,结果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3%。

【灵枢针灸】-针灸治突发性鼻血

针灸太溪穴,治疗鼻出血杠杠的,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等,女性月经期发生有规律的鼻出血称为"经行鼻衄"。认为多因肺经热盛、胃火炽盛、肝火上炎、阴虚火旺、脾不统血引起,其病机为阴水亏损不能制阳,炽火上灼阳络,迫血外溢所致。
  中医灵枢针灸治疗鼻出血,效果显著,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治疗鼻出血如何针刺。
  太溪穴出自《灵枢·本输》,其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乃肾经腧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刺激该穴既可以清虚热、滋肾阴、补益肾精、壮阳强腰,又能调肝理气、交通心肾,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更是全身的大补要穴。鼻出血针刺太溪穴可引火归元、清热滋阴,不论哪种原因所诱发的鼻出血一般均能针到血止。
【灵枢针灸】-针灸治突发性鼻血

  治法:令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用拇指力量适中均匀地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按压,寻找患者感觉酸、痛、胀感最明显,且凹陷处即为太溪穴。常规消毒后,医者手持1.5寸毫针垂直刺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的捻转补法约一分钟。待鼻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后,再留针20~30分钟即可起针。留针期间每5~10分钟捻转一次。如果当时没有针灸针也可以用一手拇指按压住太溪穴处同样有效。
  灵枢针灸黄老师提醒:年老体弱、长期反复鼻出血等人群当血止后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做相应的治疗。

“便秘”该如何调理

便秘怎么调理?大家知道吗,长期便秘容易使得毒素通过大肠进入身体,影响自身健康,就是便秘这个状态也十分让人痛苦。那么便秘怎么办呢?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穴位,经常按摩这些地方,就可以帮助大家调节肠胃,治疗便秘。
  秩边穴
  秩边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的作用。此穴在骶区,横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的位置,找的时候自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处即是。以中指指腹点按秩边穴对缓解腰骶痛、治疗便秘痔疮等都有帮助。
  大肠俞
  大肠俞同样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大肠之气转输后背体表的部位,常按此穴可以帮助理气降逆,调和肠胃。大肠俞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找的时候以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下,旁开两横指就是。按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以治疗腹痛、腹胀、痢疾、便秘等症状。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平脐,犹如天地之枢纽,因而叫天枢穴,位置就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位置。此穴可以理气调畅,调经止痛。找穴位的时候以肚脐旁开三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觉的地方就是。以食指和中指稍用力按揉天枢穴位2分钟左右,就可以对消化不良、胃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调节阳经气血的督脉,有宁神镇惊,通便消痔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痔疮的首选穴位。此穴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按摩的时候正坐,上半身前倾,以一只手伸到臀后,中指用力揉按长强1~3分钟即可,早晚各一次。除了能主治便秘痔疮外,经常揉按长强穴对腹泻、脱肛、阴囊潮湿、阴道瘙痒等都有治疗效果。
  腰奇穴
  腰奇穴不在身体的经络上,属于经外奇穴之一,主治癫痫、头痛、失眠、便秘、痔疮等。腰奇穴在骶部尾骨端直上两寸,骶角之间凹陷的地方。找的时候顺着脊柱向下,尾骨端往上3个横指的地方凹陷处就是。按摩的时候分双手,左右手各以中指指腹揉按1~3分钟即可。
  肓俞穴
  肓俞穴位于足少阴肾经,肾经之气由此贯注中焦,长按此穴可以帮助理气止痛,润肠通便。此穴的位置在腹部中部,肚脐中央旁开0.5寸,找的时候仰卧,肚脐旁边半个横指的位置就是肓俞穴。按摩时以拇指指腹自上而下的推揉肓俞穴3~5分钟,可以治疗腹痛、腹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等。
  上廉穴
  上廉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肠胃,可以通经活络。穴位在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穴与曲池连线的位置上。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凹陷处是阳溪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终点与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是曲池。这两个穴位连线中点向上量取4个横指的地方就是上廉穴。每天以拇指指腹揉压按摩上廉1~3分钟可以帮助清肠毒治便秘,对上肢肿痛、上肢不遂也有很好的疗效。
   上巨虚
  上巨虚穴也位于足阳明胃经,所谓的“虚”是指胫骨和腓骨之间形成的空隙,此穴就位于空隙上方,所以叫做上巨虚,主治胃肠炎、高血压、便秘、腹胀等症状,调和肠胃,通经活络。找的时候首先站位弯腰以同侧的手虎口围住髌骨的上外缘,其他的四个手指自然向下,中指指尖的地方是足三里,足三里向下四个横指的位置有个凹陷处,就是上巨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