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大师

 孤单单的身影中 2016-09-01

摘 要:卡桑德尔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著名的商业招贴设计师,介绍了卡桑德尔的艺术成长历程以及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其招贴设计作品,探析出卡桑德尔的平面设计手法,运用简洁的几何图形通过重新排列,体现出艺术作品中的理性,运用聚散的组合线条通过变化,创造出富有张力的画面,运用独特的构图视角通过对比手法,渲染出夸张而立体化的空间;他的商业海报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其艺术价值影响深远,至今是平面设计界的一面标杆。
关键词:卡桑德尔;装饰艺术运动;海报招贴;几何语言;聚散


一、背景

“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是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场国际性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发生的同时,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也在同时发生与发展,[1]“装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而本质上它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延伸,但它与“新艺术运动”不同的是它不排斥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新材料、新形式。通过深入研究后发现,从思想发展的背景和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现代主义运动强烈的民主色彩、社会主义大背景,都从来没有在“装饰艺术运动”中出现过。[2]特别是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虽然在设计造型、色彩运用、装饰动机上都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旧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是小众的资产阶级权贵,这与强调设计民主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现代主义运动,在设计立场是背道而驰的。[3]

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舞团前卫的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和美国爵士乐等其他领域的“装饰艺术”风格,对当时法国的平面设计师来说是极为新鲜和富于感染力的,他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剧中的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上采用金属色等强烈的色彩方案、美国黑人爵士音乐的节奏与特殊的韵律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并且借鉴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另外,“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对古埃及华贵的器物装饰特征也有相当大的兴趣,尤其是古埃及帝王图坦卡蒙墓(Tutankhamun)中的金面具,它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华贵的金属色,特别是其扇形发射状的太阳光线条,给予设计师强有力的创作启示。在“装饰艺术运动”的平面领域,海报自身宣传属性决定了它的大众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也有面向大众的层面。[4]在法国这一运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卡桑德尔,从他的设计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强调设计手法上追求形式简洁与功能完善的有机统一。

二、个人简介

图1 卡桑德尔

图1 卡桑德尔

卡桑德尔(A.M.Cassandre 原名为:Adophe Jean-Marie Mouron,1901~1968)生于乌克兰东北部哈尔科夫州,他有一半的法国血统,1915年(14岁)从原俄国移民到巴黎,父亲是法国人,而母亲是出生在乌克兰的俄国人,家庭成分相当的国际化。因为对美术情有独钟,他开始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和朱利安美术学院(Academie Julian)学习绘画。他一到巴黎就被先锋美术运动吸引并沉醉其中,特别是受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带有很明显的几何抽象特点。1922年(21岁)卡桑德尔到哈查特印刷公司开始用现在的化名“Cassandre”签署作品,1923年(22岁)他凭借《伐木者》作品的成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1925年(24岁)参加巴黎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1927年(26岁)与查尔斯·卢波特(Charles Loupot,1892~1960)创办了国际平面设计联盟,并开始尝试如何将字体设计作为海报的图形元素融入到平面排版中去,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了他的设计黄金时代,法国国家铁路局、福特汽车公司和部分酿酒公司都是他业务上的客户。1929年(28岁)设计著名的广告字体比福尔(Bifur),1933年至1935年(31岁~34岁)期间在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Arts Decoratifs)执教平面设计并设计无衬线字体阿尔希(Acier),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舞台设计。1937年(36岁)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其设计的一款通用字体皮艾格诺特(Peignot),1938年至1944年(37岁~43岁)他专注于绘画、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1963年(62岁)设计了国际时装界的知名品牌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即YSL)标识。晚年的卡桑德尔却是不幸的,遭受着抑郁症的困扰,于1968年(67岁)在巴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但直到今日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依然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

三、卡桑德尔作品探析

卡桑德尔的作品中能反映出他对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等艺术语言独到的见解,他擅长使用重构简单的几何形、聚散的抽象线条,通过独特的设计视角,将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其平面创作中,他的海报招贴设计是象征性的立体主义平面风格最杰出的典范。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其平面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设计特点。

1、几何语言的建构
“装饰艺术运动”的几何化特征是结合了原始艺术符号和现代机械工业符号的产物,之所以会有这一特点,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古埃及装饰风格的影响,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了一座未被盗过的古代帝王墓——图坦卡蒙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的古埃及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图坦卡蒙的金色面具,使用简单的太阳般发射的几何图形,搭配金属色和黑白色两种色系,[5]却能达到强烈的装饰效果,向世界展示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古埃及王国,深深地刺激了欧洲的设计师们,使用几何图形来创作便成了当时的风潮。卡桑德尔1935年(34岁)创作的这张《油价的运动》海报(图2)就是使用简单的几何形创作出来的,视觉重点就在画面中心偏左经过提炼的标点状汽油上,通过汽油和黑色长方形背景中汽车的叠加,将两者的关系通过一块长方形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结合图形上粗大有力的无衬线字体给人醒目的提示。如果这幅作品仅此而已,那就只能算是一副很普通的招贴海报,这幅作品的巧妙在于主要的两块几何图形堆积之处“THE OILIER OIL”文字的出现,标点状汽油图形的重心在下面,它有一个向下的视错觉运动,卡桑德尔有意识将字体排版向左下方倾斜,这样一个微小的变动使文字也具有向下倾斜的视错觉,让人们感受到加汽油的动作轨迹,从而联想到汽油价格的变动,使人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化大规模机械生产中产生新的形式语言的接受,用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图2 《油价的运动》 1935

图2 《油价的运动》 1935


[6]欧洲“新艺术运动”时期,绝大部分设计的探索都是从事物有机的自然形态中去发现、提炼装饰的形式,而当时大规模机械工业的兴起,使得设计师更加崇尚 富有工业时代气息的几何形式。1928年(27岁)的作品《L.M.S最好的铁轨》(图3)被誉为“装饰艺术运动”的经典海报。海报中上半部分被一条横线 分割车身与车轮,车身上用肯定的线条写着LMS(London,Midland and Scottish Railway,英国铁路公司)凸显出英国铁路公司柴油列车的平稳与速度,而车轮部分规则的圆形被几块横向错落且不完整的几何形打破,给人以强烈的动势, 通过画面上下的对比体现其速度感,同时车轮的金属渐变颜色渲染出车辆的金属材质特性,诠释出了列车的厚重和安全。该海报设计运用不完整的几何形表现地铁车 轮,其画面对速度与动感的捕捉,突出了机械的运动和对速度的追求。

图3 《L.M.S最好的铁轨》 1928

图3 《L.M.S最好的铁轨》 1928


[7] 1929年(28岁)《北部铁路》(图4)这幅海报也富有很强的时代感,画面主体是由一个金属色圆形加上银色渐变的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指南针,指南针的形象 通过阴影的反衬格外凸显,而指南针的底盘没有完全画出只是突出指针的方向N(北方),这是卡桑德尔处理画面一贯的做法,减化多余的图形突出视觉主题形象, 直接有效地表达出北方铁路的地域特征。指南针的下面便是一条抽象的铁轨,逝点消失在云雾中,云雾分割了天地,让蓝天与大地过渡得更加自然,为了使画面的空 间感更好,卡桑德尔在蓝天上设计了几根放射的线条与铁轨相互呼应。海报仅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就强调出了需要传达的信息。

图4 《北部铁路》 1929

图4 《北部铁路》 1929

立体主义绘画强调在形式上,运用几何形状,如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的抽象形式,按一定的秩序进行重构,形成一种新的绘画艺术形式。[8]而卡桑德尔正是受到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喜欢通过图形的排列组合达到一种几何形式美感,并擅长利用块面的堆积、不完整几何形的交错和阴影的反衬来表现画面的明暗、光线和气氛。[9]这种组织画面的能力显然不仅是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 而主要是依靠理性的思考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实现的。

2、抽象线条的聚散
卡桑德尔很善于运用抽象的线条来构成画面语言,运用简单的几根单薄线条创造出富有张力的画面感。卡桑德尔巧用线条最具代表的作品要数1927年(26岁)为法国铁路公司设计的《北方之星》海报(图5),海报设计在造型上运用宽窄不一的数列线条表现列车轨道,对图形的简练概括可谓达到了极致,他把画面形象简化到图解的程度,完全利用铁轨的透视和道岔的交错组成抽象几何图案,画面的纵横线条体现出大地的宽广,金属渐变色有力地表现出铁轨的机械美感,给人一种厚重、安全的心理感受。画面上方铁轨焦点透视无限延伸,使画面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立体主义观念对他的默化影响,再结合线条的粗细变化,色彩的微妙渐变产生前进的动感,汇聚的消逝点指向一颗白色五角星,给人带来了希望、美好的感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感。

图5 《北方之星》1927

图5 《北方之星》1927


同年创作的《北方列车》(图6)也是平面构成中聚散发射[10]形式的经典,而且其中天空色彩的渐变处理和对火车机械金属色的巧妙渐变都成为了那个 时代人们争相效仿的典范。简洁的几何化车轮大小渐变、色彩渐变,和高度概括的火车车身都由左侧向右下角聚集,车辆稳稳地压在画面下方,聚焦的画面很好得贴 合了法国铁路公司想传递给大家列车安全和快速的信息。在色彩上,由于当时绘画工具喷笔的诞生,色彩渐变也就越发显得鲜活逼真,色彩的自然过渡可以轻易地实 现,让设计师有了更多样的色彩表现可能。 图5 《北方之星》1927


图6 《北方列车》 1927

图6 《北方列车》 1927


卡桑德尔在20世纪20年代为巴黎《强硬派》报纸所设计的海报《不屈服的人》(图7)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 幅作品充分展示了卡桑德尔的天赋和对画面的超强驾驭能力。他用硬朗且概括的女性侧面呐喊的剪影形象,将象征法兰西民主共和的玛丽安娜(Marianne) 注1描绘成一个向人民宣讲真理、有着桀骜不驯性格的年轻女性。那些将真理传输给玛丽安娜的呈放射状线缆不仅是一个绝妙的创意,[11]电缆线的聚散与人物 剪影的呐喊非常形象地强调了巴黎报纸的宣传特性。同时也使画面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7 《不屈服的人》1925

图7 《不屈服的人》1925

3、个性独特的视角
卡桑德尔善于以个性独特的视角渲染出夸张而立体化的空间,但视觉元素又相当简洁,却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卡桑德尔的海报作品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手法。他1931年(30岁)设计的海报“大西洋”号(图8),夸张地把游轮描绘成一个占幅巨大、强烈黑白反差的纵向长方形,[12]体现出游轮特征的同时舍弃了其繁杂琐碎的细节。在巨形游轮前面有一只极为细小的拖船,附近还有拱起的浪花,形象地表达了小船的运动轨迹。虽然两艘船的体型对比悬殊,但在视觉上又没有显得很突兀,因为小船完全在“大西洋”的几何形包围之中,并且利用上下两艘船上烟囱冒出的蒸汽将两艘大小船给有机地联系起来,让这种含蓄的一大一小、一静一动的反差,突出“大西洋”号庞大、安全、稳定的特征。

图8“大西洋”号 1931

图8“大西洋”号 1931


卡桑德尔1935年(34岁)为远洋游轮设计的“诺曼底”(Normandie)号的海报(图9)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夸张的仰视角度体现了游轮大气磅礴的 形象,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只是将细小的拖船换成了成群的海鸥。不同的是时隔4年的“诺曼底”号更加得具象立体,细节也丰富了许多,体现游轮的稳重从简洁 的纵向长方形变成了对称的构图形式,使画面少了之前的活泼灵动,却多了几分成熟与庄重。

图9 “诺曼底”号 1935

图9 “诺曼底”号 1935


1932年(31岁)为格兰德国际草地网球比赛设计的海报(图 10)也反应出卡桑德尔在海报创作视角上的过人天赋,海报以跟踪网球的运动视角为构图灵感,画面定格在网球飞行的轨迹中,视觉焦点是一颗被简化的网球,网 球在黑白晕色的反衬下格外显得突出,背景的球网、中线和一个准备接球的运动员剪影传达出了网球运动的特性。虽然画面没有任何辅助性的运动线条,但是这幅海 报网球的立体视角却完成了这一效果,将人们带入运动的画面中,定格画面的同时渲染出网球运动的魅力,使海报招贴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容易让人联想画面后续的 结果,从而达到网球赛事海报传播的宣传目的。

图10 格兰德国际草地网球比赛 1932

图10 格兰德国际草地网球比赛 1932

四、结语

20世纪初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以及一战复苏后商业的迅猛发展,为新的设计和艺术风格提供了发生和发展的机会,为了迎合人们对机械工业带来的物质丰裕的崇敬心里,艺术创作上需要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来响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新的文明。法国作为当时欧洲的商业和时尚中心,在20、30年代爆发了反映当时富庶生活的“装饰艺术运动”。卡桑德尔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最成功的商业招贴设计师,他的设计具有相当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的特色。卡桑德尔非常明了海报的功能性,善于运用简洁的几何图形通过重新排列,体现出艺术作品中的理性;运用聚散的组合线条通过变化,创造出富有张力的画面;运用独特的构图视角借用对比手法,渲染出夸张而立体化的空间。

找到招贴内容本质,舍去多余的元素,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这是卡桑德尔的招贴设计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将卡桑德尔放在整个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中来看其海报招贴的发展,会发现他吸取了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风格与流派的精华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成果,反对自然线条风格,注重抽象的几何形式,主张机械化的技术美,丰富了海报艺术的创作形式与内容。借鉴和摒弃一直是我们应该有的学术态度,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设计时代,对设计本质的认识、对表现形式的摸索,需要我们不断地“朝后看,向前走”,而卡桑德尔的海报作品无疑对我们认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平面设计都有较强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注释
注1:玛丽安娜(Marianne)在法国被誉为是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她常常被用来指代共和派,她的形象不仅在国家政府机关的印章以及法国的邮票上出现,还被刻在了法国的欧元硬币上,她的雕象遍布法国各地,还常常被放置在市政厅或法院显著位置,以象征“共和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张丹妮.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艺术发展[N].科技创新导报,2008(18):145.
[2]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31.
[3]敖立琦.现代西方装饰艺术设计思维探源[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0.
[4]郭俊宁.法国“装饰艺术”时期的海报[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9):98.
[5]刘康平.现当代装饰风格商业插画设计研究[D]. 长春:华东师范大学,2009:20.
[6]孙宇.“装饰艺术风格”常用形式语言的剖析[J].美与时代(上),2010(10):57.
[7]郭俊宁.法国“装饰艺术”时期的海报[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9):98.
[8]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9]李连方.现代油画艺术思想的萌芽探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7):20.
[10]吴卫.平面构成(图说本)[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8.
[11]Cissy.A.M.卡桑德拉的海报设计[J].东方艺术,2009(1):153.
[12]刘康平.现当代装饰风格商业插画设计研究[D]. 长春:华东师范大学,2009:24.

图片出处
图片1:http://www./ 2011/09/a-m-cassandre/
图片2:http://www./ posters/prices-motorine-1935-ref.html
图片3:http://www./ posters/lms-best-way-1928-ref-20001.html
图片4:http://www./ posters/chemin-de-fer-du-nord-1029.html
图片5:http://www./ posters/etoile-du-nord-1927-ref.html
图片6:http://www./ posters/nord-express-paris-varsovie.html
图片7:http://www./ posters/lintransigeant-1925-ref.html
图片8:http://www./ posters/latlantique-1931-ref-200002.html
图片9:http://www./ posters/normandie-1935-ref-200001.html
图片10:http://www./ posters/lawn-tennis-1932-ref-20033.html


作者:邓 伟 吴 卫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作者简介
1、邓伟(1990~),男,湖南株洲人,2013年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13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河西校区学生宿舍25栋516室,412007。TEL:15273361539
2、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412007。

* 项目名称:2014年1月-2016年12月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精品课程《设计艺术原理》,项目编号:KC1302。

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