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银杀人狂高承勇心理分析

 geegang 2016-09-01

甘肃省白银市一个因矿业开发而形成西部小城,从1988年起,所有的市民都处在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中,因为在这里,在1988年到2002年之间,一个杀人狂陆续杀死了11名女性。他胆大、心细、变态、手段残忍,尽管留下了诸多线索。却让警方始终无法找到真凶。

 

直到2016826日,白银系列杀人案罪犯高承勇终因DNA比对技术的进步,落入法网。

 

1988年第一次案发到2016年,28年间,警方和老百姓对白银杀人狂进行了诸多心理分析(侧写),但到案后高承勇的个人状况却让许多专业人士和民间高手的判断落了空。

 

如今罪犯高承勇已落网,让我们再来对这个犯下系列杀人罪的杀人狂进行一下心理分析。



 

高承勇的家庭

 

根据美国犯罪心理学家对诸多系列杀人案凶手们的调查,他们往往在童年时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创伤。尽管许多人的家庭看似完整,但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很大问题,最常见的是虐待和冷漠,也有一些是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些家庭结构正常,可功能异常。关于高承勇的家庭情况,目前媒体披露得并不完整,但一些细节还是可以为心理分析提供线索。

 

其一,高母亲在40岁时生下高承勇,他是家中诸多兄弟姐妹的最小的一个。可以想见,最小的儿子(幺儿)往往会被母亲格外疼爱。由于关于高母和高父的情况披露的很少,我大胆推测,高父应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精神层面的“缺失”,而母亲则一定非常宠爱高承勇,甚至到了“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的地步。母亲这样的行为会让高处于一种“失去自我”的状态中。如果这时,高父和高母的关系再出现一些状况,让高母不满,高母势必对高承勇讲一些父亲的坏话,这就会让高承勇陷入对父亲“又爱又恨”的矛盾冲突之中。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家庭中并不鲜见,在母亲“吞噬”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些如懦弱、自卑、焦虑、叛逆、暴戾等心理特点。

 

其二,据高的族人介绍,高承勇自小就给人话少、柔弱、温和的印象。这些都与其出生于大家庭有关,且高家人性格都比较内向。

 

其三,高承勇的家庭条件不佳。

  

性格特点

 

前面提到,高承勇很可能在母亲的“吞噬”下长大,这让他内心存在很强的冲突。他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却想逃离母亲过度的干涉和喋喋不休的抱怨;他依赖并享受母亲的给与自己的价值感,也渴望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对父亲的“缺失”心怀恨意,却也本能地想要尊重父亲并得到父亲的认可。

 

性格无所谓好坏。外向的性格可能让人开朗、阳光,也可能让人粗鲁、肤浅;内向的性格可能让人沉稳、睿智,有可能让人悲观、压抑。高承勇一家人都比较内向,这是源于遗传,只是高承勇的成长经历,没有让他过上如他的哥哥姐姐那样的正常的生活。

 

我推测在高承勇童年时期,他的父母关系出现了一些状况,对他心理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加上自己内向的性格导致其讷口少言、害羞、胆怯,很难与同伴正常交往,进而变得孤独闭塞。等到了青春期,人际交往障碍会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一方面是生理需求上的急迫感,另一方面是心理上对异性的紧张、焦虑。

 

这样的冲突使他产生了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

 

还有一方面,作为家里的幺儿和母亲的“小棉袄”,高承勇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上学时成绩优良,这些都会让他有比较强的优越感。但他出生在农村且家庭条件不佳,无法给予他优秀的教育条件和社会资源,加上他两次高考落榜、报考飞行员失利以及第一次恋爱失败等等现实反差让高承勇产生了强烈自卑。

 

优越感和自卑感的纠缠成了反复折磨高承勇的一生的“命门”。

 

所有的一切,在高承勇的内心构成了一个拥有可怕潜能的黑洞。

 

潘多拉的盒子

 

1988年,高承勇第一次杀人。据说他原本是想进去盗窃,不想被受害人发现,才起意杀人的。但从犯罪现场的种种状态判断,高承勇肯定是有预谋的。

 

再看这个时间,1988年,正是高承勇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期,这很好地印证了关于变态杀人狂研究的一个结论:性是杀人的一大驱力。众所周知,在生孩子前后,夫妻之间很少有性行为,而性压抑会让高承勇感到挫败。(是的,他无法如常人般体会得子之喜,因为他与常人的心理特征不太一样,后面“变态杀人狂”里会讲到。)

 

他的作案手法也能反映出性驱力的作用,比如他会将受害者上衣推至双乳之上、裤子扒掉,并在部分案件中实施了强奸(我认为是jianshi)。如果分析细节,上衣推至双乳之上很可能与童年未满足或过度满足的对母亲的依恋相关,当然只有掌握更多细节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现在看来,高承勇19885月第一次犯案,可能的确没有想过杀死受害人,可能真的只是为了盗窃,但他绝对经过长期的跟踪和精心的筹划。大概杀死受害者只是他盗窃计划的Plan B,但它却让高承勇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有一点需要注意,在2001年的黄勇系列杀人案中,黄勇就曾交代他实施杀人犯罪的动机来自于十来岁时看到的一部暴力影片。翻查以往的系列杀人案调查,很多杀人狂魔在小时候都有过残杀或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可以想见,高承勇在童年期或者青春期肯定也有过诸如杀猫虐狗这样的行为。

 

可以说,在那时潘多拉的盒子就已经被打开了一条缝。


为什么是红衣少女

 

红衣少女或类似的形象肯定在高承勇的生活中出现过,并对他有过某种刺激。当然,红衣只是被发掘出的一点刺激源,可能还有如发型、身形、年龄段、生活背景等。结合以往的研究发现,很多情况下,就连杀人狂本人也不明白为什么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会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

 

著名的连环杀人犯泰德·邦迪就是这样。被他杀死的女性都有着相似的脸型、相似的身材、相似的年龄、都是长发。在审讯时,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犯罪心理学家发现他姐姐年轻时的外貌跟这些受害者很相似,而泰德·邦迪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小时候他也经常受到姐姐的性虐待。

 

依此推断,高承勇潜意识里对红衣少女有着某种恨意,这可能由于他童年时期曾经经历过虐待、伤害或者发现过让他内心折磨的事件,比如发生在他父母关系上的。

 

割喉

 

割喉的行为有很强的意象。网上很多分析说割喉是因为案犯弱小,必须一刀致命。不过尽管高承勇看似性格柔弱,但力气似乎并不小。我觉得割喉是他内心想让女人不要出声。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源于童年时对母亲唠唠叨叨抱怨的反抗——他无法让母亲禁声。

 

除此之外,高承勇还会在受害者身上砍很多刀,并会残忍地割掉受害者的手或者一些身体组织。这些行为都是控制欲的极端变态的表现,毕竟尸体是无法出口伤人、无法反抗、无法逃离的。

 

这样的虐尸、恋尸、奸尸行为,也有着深层的心理动机,鉴于篇幅和尺度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相关文章来看,前提是你有足够强大的心脏。

 

变态人格

 

从高承勇的种种行为表现可以看出,高具有变态人格特质。变态人格者有如下一些特征:

 

1,  他们往往不能客观看待事物,总是做出一些错误归因。把自己家庭和成长的问题归因于不相干的第三人,比如高承勇对红衣少女的残杀就源于此。

 

2,  变态人格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童年期或成年早期,而且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很难矫正。

 

3,  对自己给他人的伤害视而不见,没有愧疚、悔过心理。没有同理心,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看看高承勇在初为人父时犯下第一起案件就可以得知。另外,据他的乡亲讲,高在赌博输钱的时候也不会表现出任何外在的情绪,只是微笑不语。

 

4,  变态人格者冷酷、残忍,且对后果的认知也健全。所以高承勇会选择远离自己生活区域的白银市作案,作案前他会调查受害人作息规律,作案后会洗手,处理现场,然后将自己隐藏起来。

 

5,  变态人格者智商并不低下,相反,其中一部分人情商要略高于正常水平,在思维、意识和认知方面也与常人无异,基本心理过程和其他方面的人格都是正常的。高承勇上学时成绩优秀,外表文质彬彬,被捕前经常被人当成老师。这样的特性,让他可以轻易的藏身于芸芸众生中不被发觉,真相大白后也让所有人大呼意外。

 

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说过:在侦办刑事案件时,警察的首先要排除是否是变态杀人案件。因为变态杀人案是无逻辑的无差别犯罪,采用一般的侦查措施很难侦破。

 

为何收手

 

2002年,在犯下最后一起案件后,高承勇收手了。这当然与刑侦技术进步对他的震慑有关,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健康状况的变化,比如生病导致身体力量的突然下降或性功能出现问题等。

 

要知道,想让一个变态杀人狂自己认识到错误而收手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些想说的

 

最后,我还有一些想说的,在分析类似的案件前,我们应该先排除宗教或迷信方面的因素,在历史上,由于这方面原因产生离奇案件的情况并不鲜见。

 

还有,网上有很多人说高承勇是双重性格。这点很难说,就现在媒体披露的情形来看,他不是。

 

至于“犯罪基因”是否存在,以及这种基因是不是会遗传,目前学界没有定论,我倾向于有,但是我也笃信那段话:

 

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两头狼,一头代表贪婪、强迫、嫉妒、猜疑、自恋、自大、偏执与妄想,另一头代表责任、勇气、宽容、善良、自知与自觉、理解与智慧。而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哪一头会长大呢?

长大的是你去喂养的那一头。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