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01笔势的基本概念1

 田牧 2016-09-01

  1、什么是“势”?

  

  世界万物是怎样构成的?任何一个上过中学的人都会说,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就是一些元素,元素又是一些分子、原子、电子……。这是现代人的科学思维,但古代科学没有这么昌明,老祖宗怎样认识世界呢?书法是古代传统艺术,学书法的人,要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才能理解那些古籍。

  中国古人怎样解释这个世界的本源呢?只有一个字,这就是“气”。道家用“炁”()字,专指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古人认为世界之源就是“气”,万物都是“气”的表现。“气”,深入到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元气、骨气、力气、福气、神气……中医有营卫二气,就算是现代科技的发明,如电,我们称之为电气。总之,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支配着事物的状况,都可以称之为“气”。

  “气”的运动产生“势”,这就产生了大家所熟悉的“气势”一词,其他如走势、形势、风势、火热、水势……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势”可以通过物体的“形”感觉到,我们经常说“形势”。

  在书法中,字形是怎样形成的?它是笔锋运动产生的,所以只看字形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看笔锋的走势。

  “势”的表现有所不同。比如这个圆柱体,稳稳地站立,我们说这是“静势”,第二个圆柱体就不同了,它是倾侧的,好像意大利比萨斜塔,给人就要倒下来的感觉,这就是“险势”。第三个圆柱体,动个不停,这是“动势”。

 

  书法作品有取静势的,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写得非常安静。有取险势的,米芾就是经常取险势的一位,如《丹徒帖》。清代吴昌硕也是。动势往往将牵丝和带笔表现出来,如集王羲之《圣教序》,给人看见笔锋的运动轨迹,那就有强烈的动感。但这些都是一个字完成以后所表达的“势”,跟张旭的意思并不一样。

  2、张旭的五势

  张旭所讲的笔势是什么意思呢?据韩方明的记录,张旭体系有五执笔、九用、八法和五势。《玉堂禁经》有“五势”的详细记录。

 

  “五势”就是五个笔势:“一曰钩裹势,二曰钩努势,三曰衮笔势,四曰竖笔势,五曰奋笔势。”“衮笔势”是指笔锋一右一左来回滚动。“衮”字我们现在写有三点水,以前没有三点水,也念“滚”。竖笔势,是指竖画开始的“使”。奋笔势,是横画开始的“使”。有关“五势”后面课程还要详细讲。

  很明显,张旭所说的“五势”不是指一个字,而是字的一部分。看了张旭这“五势”,有什么启发吗?

  简言之:

  ①每个笔势各有名字,表示固定的点画配搭。

  ②每个笔势都是一次运笔写成的。

  ③一个笔势就是笔锋一个固定的路线。

  写字时笔锋不是乱走的,它有规定的路线,受到点画的规范和制约。但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法组合点画,灵活地产生各种笔势。

  《玉堂禁经》除了“五势”这外,后面还有其他三十几种笔势。这使我们知道,张旭所讲的“五势”,只是教学生时的举例,并不是全部。到后来,笔势历代都有调整补充,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现在无论是中国内陆还是台湾,都有人很辛苦地研究汉字的部件,希望帮助学生书写汉字,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其实这些部件,古人早研究过了,这就是笔势。

 

  比如你看这个部件,现在叫横竖勾,古代称这钩努势,反过来,竖横钩,古代叫虿尾势。虿(chài)尾就是蝎子翘尾巴。横弯钩,古代叫背抛势;再加一撇,撇横弯钩,古代叫凤翅势;横竖就是古代的曲尺势;横加短撇,就是折钉势;连续两撇,古代叫向背势;如果多一捺,这就是飞带势。汉字书写实际上就是运用这些笔势。

  我们应整理古人的笔势系统,而不用另搞一套。

  古人的“笔势”与现在的偏旁部首有点相似。但部首只是合体字分类用。如木部、水部、人部,按照它们的意义分别部居。至于部首以外的点画,部首是不管的。

  比如偏旁的“旁”,它是方部,下面是“方”,那上面一半算什么呢?上面这一半,部首就管不着了。写起来就要死记硬背,好像没什么规律。但书法是要写出整个字,不能遗漏笔画,他有自己一套方法,那就是笔势。这个“旁”字在书法中分成五个常用笔势,从上到下那就是:奋笔势、羊角势、古同“”、“头势、奋笔势、钩裹势。裹束在一起就是“旁”字。

  

  所以书法写字,其实只是组合某些笔势。一级课程中智永《真草千字文》“寥”字,从上到下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四个复合笔势。其中第四部分本来是三撇,智永把它转化为一个“小”字形。从上而下依次是:mián)头势、石笋势、交争势、顾盼势。然后裹束这四个笔势,“寥”就写出来了。“寥”字的部首是宝盖头,这是文字意义上分类的,但与下面三个部分没有关系。法是组织所有的点他们分为笔势。所以说,书法跟普通写字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先由点画组成笔势。然后裹束笔势,成为一个字,我称之两步成字。点画写得好不好取决于用笔技巧,关键是小圈换笔心;笔势是否顺畅就要组织点画。大圈的关键是运用使转。裹束笔势要照顾整体的结构,通常称之为“结字”。

  书法的原理和太极拳有点相似,打太极拳有基本动作,如掤(bīng)、捋、挤、按等十三势;有招式: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野马分鬃、抱虎归山等等。每个招式和笔势一样,也有一个特定的名字。若干动作组成招式,若干招式组成套路。书法的笔势就等于太极拳的招式。

  简言之,:

  书法两步成字,是对应书法三要素的。

  点画组成笔势,是裹束成字的准备。

  看懂一个字由哪些笔势组成,这就是识势。

  3、印刷体和手写体

  郭绍虞先生《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说:“文字的应用有两个目标:一个要求辨认清楚,一个要求书写便利。”正因为有这两个目标,文字就分为两种体式。郭先生又说:“一般人往往对要求辨认清楚的文字,称之为正体,而对于书写便利的称之为草体。到后世印刷术盛行之后,就称前一种为印刷体,后一种为书写体。就文字的性质和应用而言是可以只分正草二体的。”我把郭先生这两段话画一个表,比较清楚:

  首先他在说文字,不是说书法。文字有两个要求,一是辨认清楚,二是书写便利。你深入想一想,书写便利,往往引起点画连写。而点画一连写辨认起来就不够清楚。这两个目标是不能同时兼顾的,这就使文字分为两种,正体和草体。要注意,这里指的是文字的草体,不是书法的草书。一般人的手写体不是草书。有了印刷之后(中国是宋代开始盛行印刷的),就多了个名称:正体又称印刷体,草体又称书写体,或手写体。文字分为印刷体和手写体,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共同现象。印刷体是给你读的,不是给你书写的。

  This is a dog.其中a、g两个字母,从哪儿写起,无从下手。就算写出来,还是“书写便利”吗?所以英文另有手写体,而且有很多种。手写体的特点就是便利,这时的a和g,就是很流畅的写法。

  我已经讲过“使转”这个概念,“使”这是直线条的连续书写,“转”就是弧线的连续书写。你看a和g这两个字母变成了手写体的时候,其实就是“转”。再来看T和h这两个字母,手写体中不就是一个“使”吗?所以手写体的规则也是中外一致的,这就是用使转来书写比较流畅。

  中文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老师教写字,写的是印刷体。写印刷体有一个笔顺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到内”等等。但这个笔顺不是普遍规则,比如“秋收冬藏”这四个字,写起来就有问题。

 

 

  “秋”字右旁是个“火”,国家以前规定是从左写到右,而现在调整为先写“两点”后写“人”。究竟哪个对呢?现在网上吵得一塌糊涂。再如“收”字,它的左边“丩”(jiū,古同纠),究竟是先写一折还是先写一竖呢?现在规定先写一折,后写一竖。但智永、颜真卿、柳公权写的楷书,“收”字一竖都有一个钩。再看王羲之的行书“收”和智永的草书“收”,都是一竖写完后向左钩,然后再写一折向右的。第四个字“藏”,它以“戈”字结束。这“戈”最后一笔是什么?台湾规定“戈”字先点后撇,最后一笔是撇。中国内陆规定“戈”字先撇后点。至于“藏”字的左半“爿”(pán)这个字形,笔顺怎么写也相当头痛。如果单独写一个“爿”字,和“藏”字中的写法笔顺是不同的。如果在“鼎”字下面,这个“爿”又出来第三种笔顺。研究笔顺有很多著作,都说笔顺常有例外,还说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笔顺是不同的。结论就是:这个笔顺找不到统一的规范。实在令学生痛苦。所有的错,就是让人去写印刷体。在没有印刷靠抄写的时代,还有点理由,但现实生活中,谁还在一点一画写印刷体呢?那只是应付老师和考试的,一过关立马叛变。所有的人一离开学校,立即把印刷体抛开,快活地写手写体。

  手写体

  认字和写字是两回事,古人早就分开了。流畅地写字,是人性的追求,自古至今都是这样。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千年前手写体实物。

  但民间手写体基本上就是自由发挥,只有书法之体才有规则。

  书法就是把普通人的手写体,升华到艺术的层次。只要会善用笔势,就能把复杂的字形变得简单。如繁体“無”字,笔画多达十二笔,写起来当然很费事。王羲之把竖笔势灵活地用了两次,只要两笔就写出一个行书的“無”。简体字的“无”字还要四笔呢。这就是用笔势写字的好处。

  简言之,:

  印刷体是给人读的,部首用以文字分类。

  依照笔顺写文字印刷体,不是书法。

  书法用笔势,这是手写体的规则。

  有人会想,书法的真书,又称楷书,不就是写印刷体(正体)的吗?

  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近来书生笔墨,台阁文章,偏旁布置,穷工极巧,其实不过写正体字,非真楷书也。”真书不是写正体字,下节课继续讲。

  本节要点:

  古人所说“势”的意义。

  “五势”指笔锋某种固定路线的走法。

  书法的笔势和写字的笔顺比较。

  复习思考题:

  你能举一个两步成字的例子吗?

  为什么周心莲说真书不是写正体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