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币模

 古泉珍藏 2016-09-01

                                      (笔者个人收藏品鉴赏)

      清代“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币模光一付,分上下两面呈圆柱块状型,正面内凹圆处阴纹。中央满汉文“光绪元宝”。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云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铸一个梅花花星,其文字端正,流畅,舒展。中间满文更显自然,为正面阴纹币模。背面内凹圆处阴纹蟠龙文,龙头高大,龙身丰满,粗状威武,祥云围绕,构图紧凑,层次分明。上缘英文纪地文字“YUN-NAN-PLOVINCE”下缘英文纪值文字“7MACE AND 2 CANDAREENS”。左右各铸一个梅花花呈。为反面阴纹币模。正面币模缘内各置一圆孔,反面币模缘内各置一柱型圆销,铸币时起到固定而不错位。正反模内凹阴纹图案,经过近百年沧桑,但如今铮光瓦亮,宛然如新,实为难得。如今清代机铸银币钱币模具中,而流落民间更实属凤毛麟角,多为博物馆馆中之“宝贝”,可见极为弥足珍贵,可视为不可多得的高端收藏极品。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币模”的呈现实证了清王朝自建立至鸦片战争发生的近两百年中,清政府实行的是银两与铜铸钱并行的历史货币制度。早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虽有“乾隆宝藏”,但这是我国以浇铸和人工打制土法自铸银币。当时也只限西藏流通,对全国影响不大。

        到光绪十年(1884年)吉林“厂平银币”试铸成功,产量极少,但它代表了先进铸币工艺在我国的出现。说明我国银币铸造从土法局部自铸时期清初中国因对外贸易常出超,白银内流。嘉庆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头十华,随着鸦片大量输入和国际贸易扩大,造成巨额白银外流,便原己出现的银贵钱贱问题曰趋严重,银钱并行制度的弊端曰益严重和突出起来。时值外国机制银元泛滥为患,鉴于此时清末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调湖广,先后在粤六年引进外国设备,创设枪炮厂,矿务局,广东钱局等。其所创设的广东钱局,对晚清币制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清末铸币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次技术革命。 向机制银元时期发展历程“吉林铸币,实在各省之先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户部造币总厂,铸造“光绪元宝”银元和“大清银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云南获得批准设立分厂,厂址于旧宝云局地址上,现今昆明市钱局街,机器设备由德国进口,技术工人从四川调入,祖模系向天津厂请领,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铸币设备完工,开始铸造银币初铸银币云南库平七钱二分银币,俗称“云南老版龙”,“云南大满龙”。面值有:七钱二分(一元),三钱六分(五角),一钱四分四厘(二角)三个品种。后铸背龙图无英文俗称“新版龙”又称“困龙。初铸银币面值有七钱二分(一元),三钱六分(五角)俗称“半开”因成色较低而得名,一钱四分四厘(二角),七分二厘(一角),四个品种。在以后民国成立后铸有唐继尧共和纪念币及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双旗银币,只铸币半圆及二角,而未见一元及一角面额及“纪念抗战胜利”二角银币。

 

 

 

       清代银币以“龙”为主图案,象征清代皇权,银币币面出文字外,“龙”的图案占据了极大位置,一时“龙洋”成了中国货币的代名词。制作精美的云南“光绪元宝”银币,外称“云南老版龙”,而本地俗称“云南大满龙”,“云南老版龙”银元因图案设计优美而为佳品。同以后云南铸背文无英文的,外俗称“新版龙”,本地俗称“困龙”,“新版龙”版式以新云南币相区别,云南后期还铸造一种极少的“宣统元宝”及“庚戍春季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一元的试版币,试铸传世稀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