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9-02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前言

按个人习惯,从一款新机到手到出体验文,怎么也得要个三五天或一周,但这次HUAWEI MateBook(以下简称MateBook)的确是个例外。作为华为涉足PC领域的首作产品,个人以及业界对其关注度都很好。软磨硬泡,好说歹说之后,总算是弄到了一套体验机,恰逢又是一个连续四天的出差,在这种忙碌的奔波之中,去体会融汇于MateBook之中的华为商务之道正好合适。于是乎,忙不迭地按个人习惯装好各种软件,将这款二合一电脑的各种附件一古脑儿地装进背包,初体验之旅就算是开始了。(比较遗憾的是,因为MatePen早期体验机较少,所以我这套体验机中惟一缺的就是它了,等到后期拿到之后体验再另行奉上吧。)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外在精于型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关于MateBook的外观,早在巴塞罗那就已经把玩过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因为没有发布会现场媒体同行的各种“干扰”,现在终于可以细细品味一下MateBook的各种细节了。正如之前所说,华为将多年以来在手机和Android平板电脑领域打拼的沉淀,尽数倾泻于MateBook之上,一整块铝合金经由CNC精加工之后,让采用12英寸屏幕的它仅有6.9mm厚,裸机重量也不过只有640克左右,再加上高达84%的屏占比,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哪怕是挡住机身背后的LOGO,我们也能感觉出MateBook与普通二合一电脑的出身迥然不同,哪怕是与华硕ZenBook、微软Surface这些精致不同于普通PC的产品,MateBook也要更胜一筹,而把它和公认的平板电脑精品——苹果iPad家族放在一起,也在伯仲之间。多年以来在移动市场的各种积累真是看得见的,不要认为我这么说有些夸张,有机会你自己去体会一下,相信也会认同我的观点。但有别于传统平板电脑,MateBook因为屏占比“太高”,边框“太窄”,所以当它处于平板电脑形态时,握持起来倒还有点不利于重心的把握,总让我感觉还是把它与皮套合在一起,用笔记本形态来使用更上手一些。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MateBook给我很不错的第一印象还有它的屏幕。单从硬参数上来看,高达85%NTSC色域的显示能力是高过iPad Pro、Surface屏幕的70%NTSC色域的,此外,高达400nit的最高亮度也非常出色,因而整块屏幕在亮度全开的设定下,显示的效果相当通透,在视觉上相当取悦眼睛,特别是在看电影或图片的时候。不过,2160×1440的高分辨率仅能在理论上让人很爽,因为Windows平台应用在高分辨率屏幕下的显示效果总是做不到整齐划一,时不时就会在字体、图形上来点奇奇怪怪的显示,在这一点上就不如Mac和OS X(Sierra还没正式出来之前就这么叫着吧)搭配得那么完美,冤有头债有主,这个问题咱得找微软算去,对吧。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也许是机身太过轻薄的缘故,MateBook置于机身上沿左右两头扬声器的效果就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了,无论是看电影还是听音乐,清晰明亮的大音量也掩盖不了声音的单薄——即使有杜比音效的加持也是如此,因而在对比iPad Pro的四扬声器系统时并无优势。其实今年年初华为已经发布了四扬声器的平板电脑M2揽阅,如果后续MateBook也能采用这样的解决方案来提升这块短板自然就更好了。

最后就要说说MateBook与其他PC产品对比的另一大优势:侧面的指纹识别模块,毫无疑问,就像华为手机上的指纹识别一样,好用爽快。除了每一枚指纹需要大约20次点击录入略显繁琐之外(现在华为手机只需要6次),其他时候带来的体验侧是令人难忘的。不用特别用眼睛去识别位置,只需轻轻接触右侧上下音量键之间那个明显的凹陷,眨眼之间便能进入桌面!比传统PC上那些扫描式的指纹模块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尽管它很好用,但还是有个让人不太爽的地方,这里先卖个关子,后边再说。

关于MateBook外观的体验就说到这里吧,其他关乎性能表现的地方,比如发热什么的,等用上一段时间之后再说。接下来这个章节,就要聊聊MateBook的附件了,个人觉得这些物件儿也是最能体现华为移动思维的。

有内涵的皮套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MateBook的键盘皮套是华为的工程师们最引以为豪的附件,外观是不是好看先不说,光是其所具备的“防泼溅功能”,就足以让MateBook这个PC领域的新手拥有向前辈们叫板的资本。虽然在MateBook国内发布会上,万飚在讲台上毫无忌惮地奔放演示MateBook键盘皮套的防水能力,但看看手上刚到的这套体验机,我还真没这样的胆子去做这样的暴力试验。不过在此还是有必要引用官方说法,解释一下为何它具备一定的防水能力。

·在结构设计上,键盘采用了双层防水导电薄膜、绝缘层隔离保护等,能有效防止进水后马上对键盘的电路进行接触;

·无源设计和过流保护技术。和采用类似思路的键盘附件,如Surface的TypeCover,iPad Pro的SmartKeyborad一样,MateBook也采用无源设计,通过磁吸式接口由主机供电。主机对于这个接口采用了过流保护技术,当键盘进水引起短路导致电流值超过阈值时,主机会自动关闭对键盘的输出电流,从而避免对主机造成任何损伤。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但比起这个华为特别傲骄的防水设定,个人对键盘皮套的关注则更为综合一些。先从本色上来看,亮棕色+奶白色的里外搭配,合上时外在色彩明快大气,活跃又不失沉稳,打开工作时,内在颜色与机身本体相得宜彰,长时间用起来眼睛首先不会有任何的不爽之感。其材质为选取环保聚氨酯合成皮革,即PU皮,再加上用心的表面纹理工艺加持,无论是拿在手上,还是打字时键盘的腕托部分,手上传来的都是各种舒适,特别是腕托部分,像我等手汗较多之人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有任何困惑——比起那些纯金属的机身,亲和力加分许多。现在是夏季,等到了冬季,这种材质在刚一接触时,也完全可以脑补出来与冰冷的金属材质之间的明显区别。至于用的时间长了,外边的棕色皮质理应会变得更深,同时由于手汗的浸润也会产生一定的色变,不过个人对皮革自然使用痕迹的偏好简直就是迷醉,倒颇有一些期待,而内里的腕托部分,不晓得时间长了会产生何等变化呢?此外,为软结构、磁吸式连接的支撑部分巧妙的设计了两档倾斜角度,这简直就是一个令人大赞的“隐藏关”属性,真的是非常棒!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12英寸的机身大小也给键盘按键留下了充足的发挥空间,因而MateBook皮套也就理所当然地使用了全尺寸的独立巧克力键帽——这比Surface和iPad Pro都好很多,用起来也丝毫没有局促之感。整个键盘的底座应该采用的是一整块金属板,坚固性和质感都完全可以令人放心,这同时也让整个皮套的整体感得到了提升,也能为MateBook的屏幕提供足够的保护。键盘的敲击感受也相当不错,键程充足(1.5mm),力回馈为轻柔取向,不像Surface TypeCover那么脆生生的,还是比较容易上手,而且敲击噪音也小得多,不会对周围的人带来什么影响。在码完这篇几千字的文章之后,再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半专业的机械键盘玩家的身份,个人对于键盘还是自认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客观来说,作为一位PC领域的新人,华为为MateBook打造出来的这枚键盘,还是体现出了高水准,值得信赖。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好的说完了,不足之处还是得提及一下。和采用同样设计思路一样,MateBook键盘皮套展开后,同样面临比普通笔记本电脑占地面积更大的问题。在有桌子的地方还好,在某些移动的场合,比如飞机上的小桌板,就无法完整容纳下MateBook完全展开后的皮套,要是在飞机上赶工的话,使用体验会打上一些折扣,特别是在使用位置比较靠下的触控板时。另外,不像苹果的ForceTouch触控板,MateBook的皮套还是采用传统的纯机械式触控板,因而整个触控板的上下部分存在比较明显的手感差异,点击上半部分所需要的力度是明显大于下半部分的,同时,触摸板与周围腕托之间缝隙还是有些明显,感观不是太好。尽管华为很贴心的给键盘上端设计了一个突起,以实现键盘的略略倾斜增强使用体验,但键盘铰链部分的材质设定有些偏硬,将键盘抬起了少许,所以在敲打键盘上半区时,会感觉整个键盘都在上下起伏,降低了质感——这方面TypeCover就做得聪明得多了。最后,就是使用皮套时要注意一下打开的顺序:先锁定支撑机构,再放下键盘,这样就不会造成MateBook可能与皮套脱离。

之前短暂体验时,就已经感觉到MateBook这块键盘所表现出来的善意,现在用了一段时间,就更喜欢了。接下来,就是MateBook的另一位好伙伴——便携式扩展坞。

细心的扩展坞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便携式扩展坞,这个小东西令人叫绝的地方真不比MateBook自己少,也可以说在它的身上,华为的移动商务思维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先看这个移动电源大小的东西能为MateBook提供那些能力:HDMI、VGA、网线接口各一个,USB接口两个,USB-C接口一个,用来接驳充电器。有了它,MateBook就和一台普通的笔记本没有太大了区别了。它本身通过磁吸接口与皮套相连,而这个皮套上,专门给MatePen做了一个笔插,而且还有一个软质的塑料插槽,上边两个凹槽是为包装中MicroUSB-USB-C转接短线和MicroUSB转USB转接器量身定做了——对了,另外还提供了一个可拆卸的MatePen笔插,可通过磁吸与键盘皮套相连。这还没完,刚上手的时候,你可能感觉扩展坞的皮套怎么比扩展坞足足大了一圈,松松跨跨了,但当我把那条长长的USB-C充电线卷好,和扩展坞放在一起,然后再收起皮套,几乎有拍案叫绝的冲动——珠联璧合啊!讲真,那一刻我就在猜:做这货的设计师,要么和我一样有收纳癖,要么就可能是个处女座。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MateBook的旅行形态就完美分为三个非常明晰便携的部分,如果把充电器也算成一个独立部分的话。对于常年有出差需求的人(比如我),这种很规整的整理方式,也恰恰是我一直在用的,必须点赞。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所以这个时刻,我就已经能完全体会到设计师的良苦用心了。长时间办公时,接上便携式扩展坞的MateBook就是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只需要用USB接口时,转接短线+转接器可独立组合提供一个USB接口;不需要扩展时,甚至连充电器都不需要了。任何一种使用场景,MateBook几乎都能满足你。也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像苹果MacBook那样直接提供一条USB-C转USB的线呢?很简单啊,华为手机现在正处在MicroUSB和USB-C共存的阶段,这样不管是Mate 8还是P9,都能与MateBook有线直连,而且MateBook的充电器支持USB PD,能提供2A@5/9/12V三档输出,给MateBook和手机充电都没问题,我只能说考虑得太周到了!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但问题又来了。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MateBook的充电口是放在机身右侧的——在笔记本电脑的设计中,这可是一个很容易被吐槽的点:大部分用户都是右手习惯,而Windows接入鼠标会比用触控板的效率更高,如果桌面空间不是太充足的话,扩展坞会和鼠标打架;个人认为现在网线接口的使用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把它换成一个多功能的读卡器;此外,两个USB接口与扩展坞的连接线太近,遇上一些不太规则的USB设计,也会存在打架的情况。呃,在那么小个物件上,提这么多要求,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要知道,它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必须点赞的新手指南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

MateBook第一次进入桌面时,立马就看到三个图标,分别为“MateBook助手”、“MateTrans”和“SketchBook”,第一个不用说了,其中的内容写得非常详细,哪怕是电脑小白用户,靠着它也能玩转MateBook;第二个就是用来在MateBook和华为手机之间交换数据的软件,但手上的Mate 8和P9都被同事请走有用,这个体验以后再说;第三个是MatePen专用,也只有以后再说了。但仅是第一个应用,就体现出华为在移动市场与用户近身接触之后的不同思维,只是个人有个小建议:能否将如何设置指纹的项目加入进去,或是单独做一个快捷应用?因为Windows 10设置指纹解锁得要三个步骤:Windows用户密码-PIN码-指纹,而这个设置又相对放得较深,用户刚上手就要设置的话,略显困难。

初体验之总结

新商道之初体验 HUAWEI MateBook 48小时印象之所以英特尔和微软对HUAWEI MateBook的推出这么上心,看过本文之后,各位朋友应该心里有数了吧。没错,对于传统的PC厂商,MateBook在很多细节上就是体现得不一样,而这就是这两位传统PC巨头梦寐以求的创新元素。虽然现在与MateBook相处的时间还不长,有些不足也会给我些许困扰,但从它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极致移动生活细节的思考,却又时时让人能体会到善意、产生好感,也许这种打上华为烙印的新商务之道,恰恰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求的新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