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读过的经典投资书籍

 晚上点灯 2016-09-02

关于证券书籍看了许多,发现多数书籍是无意义的重复,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书籍也就十来本。

        《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    约翰-聂夫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沃伦-巴菲特(或《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或《投资最重要的事》 霍华德-马克斯)
        
《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或《博格谈共同基金》  博格)
        
《阅读财务报表》  丽塔-爱泼斯坦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博朗迪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撒普
       
 股票作手回忆录》    埃德温-利弗摩尔(或 《投资者的未来》 西格尔)

       10  笑傲股市  威廉-奥尼尔   
        
选取这些书基于一个考虑:除了8以外,其它这些书的作者本身都是一些历经考验的成功投资者或交易员。我始终认为,久经沙场考验的人写出来的投资理论才具有参考价值,否则,都是股评之流,没有权威和可信度。其中前面六本是关于基本面分析的书籍,后面四本是关于技术分析、心理控制,资金管理的书籍。至于其它的就浩如烟海,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提到《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格雷厄姆,人们总提到他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其实他本人也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不借巴非特的声名,同样可以扬名于股市。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三个比较深刻得提示: ,不要把投资收益目标定得过高,最切实的目标是市场平均股息率加通货膨胀率,这两项加起来长期数据是7.5%左右(美国),大大多数投资者的能力决定了他的投资收益就保持这个水平左右,企图超过市场平均水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严格情绪的训练。由此看来,想投资取得超额收益,似乎是件很难的事情。  2,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在债券和股票之间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二者比例依个人风险偏好而定,但在一个投资组合中,债券比例不少于25% 3,做投资者而不要做投机者,买入股票前应该要经过事先彻底分析,分析的依据是基于事实而不是基于希望,注重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尽量不要对未来预测,在具体买入的时候应该价钱足够低,低到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这样即使可能赚不了大钱至少可以让人们在市场里长久生存。长期以往,让复利替你累积巨大财富。  从这本书里还可学到大师的其它真知灼见,对我个人而言,这三点对我感触最深。总之,如果只读一本投资书籍的话,我就读这一本。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作者作为基金经理31年中,22次跑赢市场,是个久经考验的投资家。 其书核心似乎在第七章,其它的章节意义不大。 他跑赢市场的秘诀是:买入低市盈率具有合适增长率的基本面良好低知名度公司,并且几十年如一日严格执行了这条纪律。可见,聂夫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市场中的孤独的独行侠。在这一点上,逆向投资者约翰,邓普顿也与其是极为相似的。聂夫并不是一个买入并持有的信徒,似乎更像个价值波段操作者,低于价值买入,高于价值卖出(哪怕卖出后这个股票又翻了几倍),所以他很少有翻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个股投资案例。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成功的投资哲学不复杂,难的是几十年的严格遵守这一投资纪律。当然,模仿聂夫的投资模式,意味着我们要做大量的基本面研究,而这又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

《纽约时报》2006所评的全球20世纪十大基金经理,巴菲特独居榜首。谈价值投资似乎要言必称巴菲特,研究巴菲特的书籍不可谓不多。个人觉得,学习巴菲特最好的资料还是来自巴菲特的第一手资料,毕竟,相关的研究文献都会打上个人诠释的烙印,而这些研究者我们又无法确认其是否为经过实践检验的投资家。由于巴菲特本人并没有写书,我们只能从其历年的致股东的信来推知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提供了研究巴菲特的思想的唯一可靠文献。个人觉得与其说巴菲特是个证券投资者,不如说其是个实业投资者。其投资模式难于复制,其一,投资一个股票就是投资一家企业,需以实业家的眼光看待所投资的股票。关键是,作为一个小散,我们能否详尽的把握一个公司?其二,巴菲特是个天才,他管辖的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具有多元业务的大杂烩,估计这种公司放到其它人手里管理,极容易导致经营不善。对比下巴菲特所提倡的能力圈原则。天才可以学习,但很难复制。 有意思的是,巴菲特把自己公司股价弄的超高,以致于排斥了很多投资者,其目的是保持公司股东的纯洁性,即让公司的股票为那些长线的、理性的、了解该公司的股东所持有。原来股票也有挑选持有人的,像我等这样盲目的投资者不配持有巴菲特这个好公司的股票,值得深思!其它被广泛发掘出来的诸如市场非理性波动,安全空间,能力圈原则,好公司的护城河等等就不再一一唠叨了。总之,个人觉得,巴菲特难学难模仿,谨防要邯郸学步。

《穷查理宝典》作者是巴菲特的好搭档,该书作者知识广博,强调多学科综合,其知识范围涵盖投资、法律、哲学、数学、心理学、金融。严格的讲,这本书是一本投资理念的书,也是一本人生智慧的书,从书中可以看出投资大师融生活、投资于一体的智慧,就如一个打通任督二脉的绝世高手。所以这部书,还可以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书来读。尤其是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对投资参考意义巨大,芒格非学院派,用一种实用的方法讲述了一种社会群体心理学和投资心理学,我认为这可以与社会心理名著《影响力》媲美。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的优点:文笔流畅,颇具鼓动性。读此书会让我们有一种雄心万丈的感觉,我估计也是此书如此受大众欢迎的原因吧。此书另一个较好的观念是:选股从身边开始,从常识出发,往往也可发现大牛股。然而,林奇成功经历只有13年左右,而巴菲特,聂夫等人的长期成功要比林奇的成功经历更有说服力。林奇的长处是善于发现低知名高成长股,依据西格尔教授的观点,我们很容易陷入成长性的陷阱中,高成长股往往具有高风险性。须知林奇是个工作狂,扪心自问看看,我们具有林奇那般点石成金的能力么?这是我把林奇的书排在第4位的原因。相对于成长性,我更看重稳健的低成长高分红股,这不激动人心,但让人安心。

如果说林奇的这本著作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那么《投资最重要的事》则是不断提醒我们不应该做这、做那。林奇鼓励主动出击,马克斯则提醒人们做好防守,恰恰与林奇处处对立。在马克斯看来,普通投资者少犯错或不犯错要远比不断寻找黑马股的积极投资者要稳妥得多。这似乎有点多做多错的意思。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总结了十八条投资戒律,严守纪律就可以做得比大多数普通人要好。

《证券分析》是很多价值投资者所推崇的一本经典,但是真正有多少读者潜心研读过这本书呢?大卫.爱布拉姆斯说这些迷信该书的人大多数是夸大其辞。我敢打赌,几乎没人是真正深入钻研《证券分析》一书的,更没人能够从头至尾读完这本经典著作。坦率的说,虽然我曾经探究过该书的若干章节,却从来没能做到逐字逐句地把他通读一遍。真是一言中的,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大卫.爱布拉姆斯都没能好好地把书通读一番,更何况是非专业人士?我想,原因可能很多,但本书难度较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出于时髦或者人云亦云的原因,很多人却把本书列为投资经典之一,其实可能这个推荐者压根就没好好读过它(我就是其中一个)。就如当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之后,德国一时纸贵,以致于许多千金小姐闺房都要陈列一本,以示风雅。就如那本哲学意味很浓的《金融炼金术》,作者有科学哲学背景,相信很多谈该书的人可能也不怎么懂该书,(我有科学哲学专业背景,读起该书也是非常吃力,我不敢说非常理解该书)。作为非金融专业人士,《证券分析》我是囫囵吞枣的大致看了一遍,真的没理解多少,后来又细读了一遍。不过一个最大的感觉是,本书逻辑性非常强,每一个观点,都会有充分的论证,且事实和数据翔实,令人信服,更像一本学术著作而不是通俗读物。
         
作为替补,现在我更愿意把博格《博格谈共同基金》一书,列为我的第5号投资书籍。博格写这书的目的是使得本书取得一个在基金界具有《聪明的投资者》的那种地位。读完本书就和我刚读完《聪明的投资者》一样具有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本书教会我,不要过高估计自己能力,不要企图轻易就可以超越市场,这和格雷厄姆的思想是一致的。该书一个最大亮点在于数据统计做得非常到位,作者不是在夸夸其谈,很多时候是用数据在说话,极具说服力。作者令人信服的说服了我,作为一个业余小散,应该配置一些低成本的被动式的指数基金,长期投资,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成果。这样的成绩不会激动人心,但是对于投资目标不高的投资者,却是非常实惠,而一个不高的投资目标却是绝大多数小散的最为现实的目标。我想目前国内基金行业特别是主动型基金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成绩较差,利益输送,老鼠仓,费用高,短线炒作,薪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至少某些低费用被动性指数基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缺陷,这正应了博格的观点,从长期来看,最适合小散的投资方式,可能是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把那些超越市场的利润留给专家和赌徒吧。

《阅读财务报表》,想了解公司基本面,一些最基本的财务常识是必需的。这本书没什么特色,就是比较客观全面,国内相似内容的书可参考《明明白白读年报》和《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明白读年报内容比较契合国内股市实际,财报像故事书写得比较深入浅出。另外《股市真规则》也有一些内容是关于财报的,其中那个烧烤摊例子特别有意思。我想,一个长年混迹于股市的人,不懂些财务知识是说不过去的。这些著作共同的缺陷是没有把会计原理讲清楚,特别是复式记账原理。因此,有决心的人还可以看《会计原理》或《会计基础》 这些基本教材把复式记账原理系统的讲清楚了。

《专业投机原理》可以算一本比较好的关于交易方面(短线技术分析)的著作,有人批判这本书是一个大杂脍,糅合了各种内容。什么江恩理论,均线理论,价量理论等等。据我看,这本书除了关于心理方面写得比较浮外,其它的关于道氏理论,宏观基本面和交易理论都比较精准。股市知识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其中坊间传说的高手刀疤老二十分推崇这本书。本人觉得,该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概率思想,很多内容及其技术图形都以统计数据说话,交易很多时候不就是个概率游戏么?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作者极力鼓吹交易系统或模式的重要性。操作模式各有不同,但最终一点,其系统的期望值要为正,反思自我们惯用模式,说不定就是个为负的模式,若这样,亏钱是必然的,这是本书的最大价值。简单的说,选股只是交易系统中一个要素,系统整体大于选股,交易系统正确,即使选股能力一般也可赚钱,反之,选股能力很好,交易系统有矛盾,还是会亏钱。作者认为,心理、资金管理和技术,技术是最不重要的。初次接触到这些思想,有一种震耳发聩的效果,这本书在一定层面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投资哲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才算一个好的交易系统的标准。当然,作者过于强调交易系统的重要性,也是需要警惕的,毕竟作者是个培训师,干的是咨询等业务(具体是否是个成功的交易者者,我没考证),一个直接的疑问是若果真那么牛,在股市赚点钱看看,还需在讲堂上买嘴皮子么
         
股票作手回忆录》,这个应该算交易(短线交易)理论的奠基之作,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深入人心,比如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之类。国内许多股票书籍里比如《十年一梦》可以找到这本书的影子。为什么有些价值投资者也会推崇这本书呢?我想,无论技术派也好,价值派也好,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相同的人性,毕竟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道出了人的某些共性,引起了这些对立流派的共鸣。作为替补,《投资者的未来》则恰好相反,作者用无可置疑的数据证明了长线投资相对于短线投资的优势。该书有两点打动了我,首先是强调了股息在长期投资中的对复利的重大作用,比如,比如涅夫常年赢得大盘的业绩,主要是股息贡献的。其次是作者坚定的认为长线大牛股在消费、医药行业产生,我相信这一点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了。当前,基金经理和一些价值投资者对医药和消费行业趋之若鹜,导致这些行业的股票居高不下,这就是明证。     

《笑傲股市》最大的价值是作者公布了一个选股模式CANSLIM。和涅夫的低市盈率一样,共有七条标准。初看没什么稀奇的,有一段实践经历后,再反思下那七条规则是环环相扣,有比较深的道理在里面,我是经过慢慢反思和体会,方觉这个模式不错。新浪名博陶博士比较推崇这种模式,陶博士的每年十大金股在淘股吧和新浪博客的知名度很高,就是按照CANSLIM的模式选出来的。不过这种模式不适合我,因为不符合我心理习惯,须知,心理也是成功投资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投资理念不一样,知识背景不一样,阅历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盈利模式就会不一样。读书不一定会赢,读书也不能给我们一个现成的交易或投资系统,但至少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反思。当然有好书也就会有坏书,我选择这几本书的一个底线就是这些书基本上是成功的投资者所著,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书中的理论不会偏离成功的实践太远。有些书读过之后,你会觉得是珍宝,有些书看了一遍就恨不得丢到垃圾堆去。就我个人来说,开始读国内一些人写的什么秘籍,必胜法则之类的书,花了一些无谓的书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一些无谓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可能误导我们建立一些错误的投资理念。后来想想,国内股市时间不长,这些所谓的大师,可能还没有得到足够时间的检验,他们过早的把一些不成熟的理论推出来,实在有忽悠之嫌。因此,愈来愈觉得选好书、读好书是很重要。就如我们在淘股吧看帖一样,帖子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位股友要擦亮眼睛,注意选择和鉴别,以免受误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