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石种:青石,树种:米叶冬青,盆长:70cm 1997年扬州第四届中国盆景评比展展览作品一等奖 在小树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定向培养。比如:微型盆景用树,一般从根部到分枝点平均不超过5-7厘米,树木变化万千,但无论怎样变化,还是怎样的树形,总之平均高度在13-15厘米,粗度掌握在2-3厘米,这种比例有一定的表现力,能去掉微型盆景的“苗气”和“嫩气”。 直干树的培养可以走捷径。在扦插苗时选用直条,生根后直接上盆。培养一本多干式,扦插苗成活后上盆在基础底部的芽点上方剪去,也可以枝条横向栽植,把枝条直接埋在土面上,一年后接地的枝条出现生根、连根,也很有趣味。扦插苗培养微型、小型盆景,它的变化万千,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形态(见下图)。 ▲金叶女贞 怎样解决小树“不显老”的问题。像对节白腊、小叶冬青、米叶冬青、榔榆、爬地蜈蚣、火棘等,利用它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长到一定的粗度,在冬季修剪完后,运用“大自然造就法”,借鉴古树、老树苍老之态的现状,合理化、艺术化地运用技法,加快制作培养过程,才能把微、小型盆景升华到“小老头”树的老辣之姿(见下图)。 ▲爬地蜈蚣 运用技法: 1. 树干加工,仿受病害而出现的空洞。可以用雕刻机在比较呆板的基干接点部雕刻出下大上小呈不规则的三角形态,深度在干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即可,切忌选在正面。同时,结合基部祼出的根部四周选比较突出的部分进行多点蹭一下皮层,也包括干的四周。随着蹭一下皮层,这样干和根部的结合待愈合后是连在一起的(见下图)。 ▲小树雕刻过程 2. 对下底部分的枝条,撕裂出的部位出现的疤痕,它的形状是上大下小,一般有逗号的形状。用雕刻机从上向下做,它的大小一定要根据树干的比例来掌握,过大失去比例,过小经过愈合后出现合并。这种做法主要是向下部撕裂的效果。随着木质的腐朽,皮层的愈合会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见下图)。 ▲经过数年后的愈合过程出现的效果 3. 表现自然古树干扭曲法。根据树干与枝的走向,有方向性的扭曲姿态,但树干又表现不出来,这就要根据整体的变化方向,要对树干从底部到枝干 部进行皮层划痕,要有深有浅,轻重一定掌握好。但是注意这种方法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要急于求成。 4. 比较呆板的枝干,空白比较大的地方,可以用直刀剥皮法。自然界出现的物品撞击的疤痕,形态不一,多数表现有中间大两头小,但要注意处理这种疤痕,上与下、大小没有一定要求,把木质露出来即可(见下图)。 ▲米叶冬青 5. 刷皮变色法。要轻,但也不是一次完成,像根、干、枝,都要处理。 6. 岭南的锤击法。最后,根据树的综合情况有针对性的处理。这种办法一定要在根干接点部锤击,但根部祼露不好的尽量不用。 以上加工方法,运用要灵活,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还要注意综合用法,每年累计,合理经营,多次加工,变化万千。这些年来,经过实践,无论利用什么办法,主要表现小树的老态苍劲,借鉴“天然造就法”制作的作品师法自然、宛若天成(见下面9幅图)。 ▲树种:米叶冬青,扦插于1990年,树高:22cm ▲树种:米叶冬青,扦插于1990年,树高22cm ▲树种:米叶冬青,扦插于1990年,树高26cm ▲树种:米叶冬青,扦插于1990年,树高14cm ▲树种:米叶冬青,扦插于1990年,树高25cm ▲树种:对节白蜡,扦插于1993年,树高25cm ▲树种:榆树,扦插于1995年,树高:18cm ▲树种:金叶女贞,扦插于1995年,树高38cm ▲树种:小叶冬青,扦插于1985年,树高38cm 关于“小老头”树的称谓,是1994年在天津第三届展览会上,胡荣庆大师看到我带过去的微型盆景时问道:“你这‘小老头树’是在山上挖的吗?”我说:“不是,这是我们济南小苗扦插培养的。”胡大师连声说:“好,好,好!”从此,很多朋友也同时叫起了“小老头树”。 ▲树种:爬地蜈蚣,扦插于1985年,树高390cm ▲《蓬莱仙境》 石种:灵璧石,树种:米叶冬青,盆长:120cm 2004年第六届盆景评比展览作品银奖 ▲李云龙作品《山居图》(济南纹石、真柏) 荣获2015(广州)国际盆景大会 暨亚太盆景赏石大会金奖 ![]() 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济南盆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图文来源:《李云龙盆景艺术》 |
|
来自: 南柯一梦0ri2vf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