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如要投稿,请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 微信公众号:zgyqhwhq
文博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邱季端先生捐瓷有感 薛峰/文 文博界现有两股力量,有一种力量叫正义, 还有一种力量叫邪恶,正义与邪恶究竟是谁呢?任何一方好像都是正义的捍卫者,究竟谁是正义的一方呢?我们先别先下结论,先从结果来分析,由果索因并不难。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共收集中国文物1700万件,而且大部分是近三十年收藏的,这么多难道都是仿品吗?非也,每一件都是外国人科学鉴定的到代真品,大多在国内不被认可的仿品到外国摇身一变成了到代国宝。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结果,究竟是谁的责任? 首先文物管理部门罪责难逃,你们守土缺责,辜负了全国人民对你们的期望。 其次近三十年文物部门花费巨资(据说数百亿巨款)从国外天价回购以工艺品流出的文物(在国內被称为仿品),这些年文博部门在国內收了多少?其实他们用千分之一的钱在国内就能收购同样的文物;如果不信,可以让文物部门(需中纪委督办)公布近三十年回购清单,何时、何地、何人,每件文物花多少钱一一公布出来,这应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吧!这样也对全国人民有个交待,全国的几千万藏家也好对图比较,如果文物部门收的国内都有,而且价格不及回流价的千分之一的话,到那时文物部门要向全国纳税人做出解释,舍近求远为了谁?舍贱求贵又为了谁? 再次,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些子孙的精神食粮,大批文物以工艺品走出国门,说明文物专家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要么无能力作为(体制內专家闹出的笑话还少吗?) 第四,我想请教那些坚持汝瓷数不超67.5件和元青花不超过400件专家们,你们这些数量是怎么算出来的,众所周知,瓷器是我们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陈列祭祀用品,就如同我们今天用的牙刷必不可少,只是用品层次不同而已,有皇家贵族用的官窑,也有老百姓用的民窑,这些瓷器数量惊人,如宣德时期一年官窑要烧几十万件的记录。这些古人的瓷器遗留下来的应该不少,古人有厚葬之风,有的随主人一起埋入墓地。 从古至今历经数十次战争动乱和朝代更替,有的不能随主人带走的瓷器就被主人埋入地下,如遂宁一次窑藏出土上千件宋瓷,高安和保定出土的元青花也是窖藏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另一方面古代瓷器运输主要靠水运,由于古代无天气预报,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山洪暴发和河水暴涨,尤其在黄淮之间的水路更是灾难频发,导致船沉人亡(荷泽沉船和淮北沉船),这些沉船有的一次出土数百件瓷器,我想质问那些数量说的人,这些古代历史难道你们一点不懂吗?这三十年的大开发,有多少古代遗迹被挖掘,出土了数以千万件的瓷器,这些中华瑰宝流向何处了?国家究竟收了多少?大部分在民间,小部分以工艺品的形式出口了,外国人还要感谢那些体制內专家,如果体制內专家能鉴别出新老来哪有外国人的份。 第五,面对部分“砖家”质疑邱先生藏品真假者,我想请这帮人回答二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质疑者你们有藏品吗?有真品吗?有珍品吗?如果有你们也网上晒晒或请大家到现场参观学习;如果没有?你们有何脸面对别人的藏品说长论短!我想反问王xx之流你们真品的标准是什么?以哪里的藏品为标准?如果说以故宫藏品为标准,哪我又要再问,你们有资格上手故宫国宝吗?大家要知道一个事实,故宫藏品上手要有严格程序规定,就是故宫內部人员也不是随便上手的,他们也只能隔玻璃观看,更何况外人了,我敢保证王xx之流根本没有机会上手故宫宋瓷的?既便有机会上一次手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更何谈鉴定真伪了!一个毫无临床经验的医生说他自己是良医你信吗?给你动手术你敢吗? 第六,几千万收藏爱好者用省吃俭用的钱拯救的大批文物以来源不明予以全盘否定,文物是全体中国人的,不能因为出身不同就不是文物了。以邱季端为代表的民藏家用自已的血汗钱收藏的6000件瓷器无偿捐给北师大,这是何等的英雄壮举!但仍有那么一小撮既得利益者无中生有恶毒攻击,我想问一下这帮小人你们有多少藏品,如果有你们也捐出60件或者6件来试试,如果没有,你有何脸面攻击邱老,这才应了鲁迅先生的名言“丧家的外国人的乏走狗”。 第七,当前黑暗的收藏界难道就没有正义感的专家了吗?有,就是以丘小君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人,丘老师已70多岁高龄仍不停地到世界各地考查中国文物现状,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做了大量考察笔记,拍了大批出土文物照片。他从事文物收藏鉴定几十年,自已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已收藏一批国宝瓷器并亲手挽救了一批国宝,如陕西博物馆收藏的60余件“盈”字款定瓷 ,耀州窑倒流壶等等,丘老挽救的民间珍宝更不计其数。但仍有部分吃里扒外的所谓专家攻击邱老为:“全真派”教主。 公道自在人间,最终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作者自述:本人薛峰,从1997年至2009年在古井酒厂一直从事销售工作,先后负责河南、江西、东北三省、山东等大半个中国的一线销售工作,每到一地,我先游览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始收藏玉器、瓷器,中间由于鉴定知识的不足也走了一些弯路,有时为了求得元青花的真谛驱车数千公里往返于景德镇多次找老师请教。有时为了了解宋瓷又多次到河南青凉寺和段店考察学习,心里感慨彼多。 为了藏品的出路,到国內和国外拍卖市场送拍品,才知道拍卖市场的黑暗,国內大的拍卖公司只是关系拍卖,不管你的拍品如何到代珍品,没有关系一律以各种理由拒收,小的拍卖公司主要骗你的图录费。 为了验证自己的藏品真假先后到北京多次找知名专家鉴定,才知道这些专家大多徒有虚名,根本没有什么实战经验,自己暗下决心一定学会瓷器鉴定。 我个人的心得体会瓷器鉴定就是深刻感悟:“宏观和微观下的胎、釉、彩、气”这句话。 虽然收藏之路很艰难,但我仍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