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疼,就为了这个,千年海黄说烧就烧了

 gudian386 2016-09-02

海南黄花梨早在明末清初就已被大量开采,二十世纪中期后,海南黄花梨又屡遭劫难。尤其在1958年的运动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因为燃烧时火力旺盛,黄花梨一度竟然成为炼钢的上选木材。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海南岛大规模砍林种胶,从那以后海南黄花梨一度绝迹。

(海南黄花梨精品欣赏)

不过,在海南黄花梨蒙尘的岁月,我们还依旧看到黑暗中,逆势而来的一缕微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一名立志终身奉献故宫博物院的年轻人,辗转香港从国外回到祖国,加入故宫成为了一名文物研究者,他便是日后成为中国古家具研究第一人的王世襄。

1972年在那段动荡蒙昧的岁月里,还在北京木材厂工作的张德祥,偶然认识了王世襄,他总算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前辈,那时候的张德祥常常去王世襄家,至今记得王世襄对黄花梨古典家具的深爱。从那个时候起,张德祥也开始真正进入古典家具的收藏世界,真正接触了解海南黄花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世襄的两本专著《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相继出版,在这两本书中,王世襄用大量文字与图片描述了明清时期的海南黄花梨家具,王世襄数十年的苦心探求,实地查证,终于把明式家具的秀外慧中,尽意挖掘,再次展露于世人面前。

(海南黄花梨精品欣赏)

在中国,海南黄花梨的命运一波三折,知之深爱之切,王世襄埋首明式家具数十载,老先生未尝不是隐创忍痛,为的就是给黄花梨洗尘去污。淡出人们视野许久的国宝,海南黄花梨明式家具再次震惊了国人。王世襄创作《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这两本专著的时候,张德祥开始渐渐深入古典家具的收藏和学习,并迷上海南黄花梨。因为经常上门请教,王世襄治学与研究的严谨,给张德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或者因蒙昧而遭践踏,或者因利益而逐求,没有想到的是,王世襄的两本书一经问世,海南黄花梨的价值昭然天下,价格猛然飙升,竟然掀起了一次收藏高潮,80年代初的北京,海南黄花梨圈椅才卖600元一对,但是到了1986年,涨到六千元一对,翻了十倍。古典家具热潮汹涌,各地客商纷纷派人上岛,收购海南黄花梨。无论深山乡野还是街巷闹市,黄花梨都被人们视若珍宝,一扫而空。这就是著名的抢购海南黄花梨的八五狂潮。

海南黄花梨为世人追捧,而王世襄已年届耄耋,对自己的的一生珍藏,老人态度豁达,他一直认为一切收藏皆由我得之,由我遣之。1992年2月王世襄所藏的七十九件珍贵家具以低价转让,捐赠给了新建不久的上海博物馆。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于北京去世,享年95岁。

(海南黄花梨精品欣赏)

物质反映精神,器物记录历史,王世襄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明式家具的魅力,也让人们再次触摸到海南奇珍黄花梨的柔韧与温润。从历史的深山走来,海南黄花梨逆风而立,就像它灿烂花纹的生长,是来自于狂风的摧折。在历史的蒙昧时代,海南黄花梨所蕴含的文化意味,也因世事的变迁而越发惊艳。

本文由【真格海黄】原创,转载清注明出处。

真格海黄,您的私人海南黄花梨收藏投资顾问。咨询请加微信:185626801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