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2016年9月2日第21版
高血压偷袭,伤你健康“没商量”
本报记者檀亚楠
出场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三科副主任医师、乐享微医院心内门诊医师李亮,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老年病二科主任医师赵天然。
在我国,每年有1000万的新增高血压病例。高血压不仅是心脏杀手,它对大脑、肾脏的破坏力同样不容小视。更可怕的是,高血压来时“静悄悄”,不管你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它都会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你身边。面对这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记者特邀请知名专家,详解高血压的防控和治疗。
案例一:
50岁的王某患高血压十几年了,“我们家有高血压遗传史,父母和大伯都因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兄弟姐妹中也有高血压患者。”王某说,他近些年坚持使用降压药,但血压仍居高不下。王某偏爱咸食,每餐除了正常的饭菜外,还要吃一碟榨菜或者咸鱼。
分析: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老年病二科主任医师赵天然表示,除了遗传因素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在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也占重要地位。吃得过咸、肥胖、长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等都会影响人体血压变化。案例中王某血压居高不下很可能就与他吃得太咸,体内钠含量过高有关。
一般而言,高血压患者可分为盐敏感型和非盐敏感型两类。对于前者,可服用利尿剂等药物,促进体内钠的排出,达到降压效果。而对于后者,其所服用的药物钠依赖性高,意思是说,体内钠含量越高,降压疗效就越差,钠含量低,药效就好。其实,无论对于哪个类型的患者,只要吃的咸,体内的钠含量高,血压都会相对偏高,只不过是非盐敏感型患者在服药之后,其降压效果更差而已。
其实,很多疾病的发生既不单是遗传的问题,也不仅是生活坏习惯的问题。遗传因素很难改变,但生活习惯可以改变,要想控制血压,避免疾病上身,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案例二:
3年前,30岁的小李体检时发现高压值达160mmHg。“我这么年轻,怎么会有高血压?我也没有遗传史和不良生活习惯。”小李说,更奇怪的是,虽然一直服用降压药,但效果并不明显。
分析: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其中95%以上的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像小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继发性高血压。
赵天然表示,肾性高血压就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各种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对肾小球功能的影响、造成肾实质缺血的程度有关。
当一个人30岁前或50岁后,长期高血压突然加剧或高血压突然出现,病程短、进展快,舒张期血压增高尤为明显,伴腰背或肋腹部疼痛,药物治疗无效,就有可能患上了肾性高血压。
无论任何原因造成的肾动脉狭窄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肾动脉狭窄会造成肾动脉供血减少,肾脏缺血,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其实,肾动脉狭窄产生的高血压只是肾病导致高血压的一种产生机制。”赵天然说,慢性肾炎也会对血压产生影响。肾小球被破坏后,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使得水、电解质、钠等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进而对血压产生影响。
肾性高血压的危害极大,应该积极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治疗降压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肾功能,以免一些药物对肾功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趋势:高血压发病趋向“年轻态”
不少年轻人认为,只有到了老年才会患上高血压。其实,高血压年轻化已成一种趋势。据统计,我国约有3亿人患有高血压,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因为高血压有一定“隐蔽性”,患者不易察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三科副主任医师李亮表示,从科室就诊的情况来看,20到59岁的中青年患者占了三分之一,其中,20至30岁的患病人数有所增加。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少测血压,直到体检或者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
虽然高血压的成因现在尚无定论,但从调查研究显示的共同特征可以看出一些引发高血压的因素。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紧张、压力大,精神容易压抑,同时,快节奏的生活、熬夜、喝酒等生活习惯也会引发高血压。年轻人更喜欢重油、重盐的食物,摄入过量的盐也会导致高血压。除此之外,高血压还有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防治高血压呢?饮食尽量清淡,告别大鱼大肉,告别高脂高热的食物。可以多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葡萄等。另外,要戒烟戒酒,适量运动。步行、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同时,工作中尽量劳逸结合,不要让自己的神经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提醒:降压误区多防控需精心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吃降压药?长期用药将形成耐药性?……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对此,李亮表示,面对高血压,一定要走出这些认知误区。
很多人认为,没有症状血压就不会高。其实,大部分人得了高血压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症状。但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等,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治疗。”李亮表示,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对于降压药而言,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造成损害。“有些人因为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其实不必如此。”李亮说,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此外,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李亮说,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姜太公源于网络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
图片来自网络为姜太公所加,仅供参考。)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