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传记】周信芳传(5)

 cxag 2016-09-02

联系请添加QQ:510161560




第二章 进喜连成前后

       

冯子和逼哭麒麟童

周信芳回到上海不久,和南方名旦冯子和合演了《贞女血》。《贞女血》

写清朝道光年间,儒生李天祥与妹妹秀贞同为父母祝寿。之后,天祥进京赶

考去了。秀贞的表兄江不良想娶秀贞为妻未成,怀恨在心,便伪造情书,散

布流言。于是秀贞的未婚夫家怀疑她不贞,声言要退婚。双方便打起官司来。

县令为了判明案情,命秀贞滴血检验。这时,江不良又买通稳婆,在验血时

弄虚作假,使秀贞依然蒙受不白之冤。李天祥中试后返乡,得知妹妹受了冤

屈,便代为申诉。最后,经藩司严刑勘问稳婆等人,终于使秀贞的冤情大白。

江不良也被问了罪。

这是一出幕表戏,没有固定台词,可由演员临场即兴发挥。在这出戏中,

冯子和饰李秀贞,周信芳饰李天祥。就在演这出戏时,周信芳被冯子和逼哭

了。有一次,当演到天祥中试归来,追问妹妹究竟有何冤情时,秀贞不答,

只是哭泣。由于冯子和的表演技巧卓绝,这一哭居然博得了满堂彩声。

妹妹既然不回答,扮演哥哥的周信芳只得再临时抓词儿,作为问话。可

是秀贞这一回依然不答话,再一次一个劲儿的哭着。台下又是一片彩声。

周信芳见状,心里很紧张,连忙搜尽枯肠,又想了些词儿作为问话:“你

倒是说呀,你要是真干了那见不得人的勾当,岂不辱没了我家的名声!”

不料秀贞硬是不肯回答,继续哭了起来。

由于冯子和三次“哭泣”都不相同,而且哭得有层次,又富有感情变化,

因而观众非但不厌烦,反而彩声不绝。这下,却苦了周信芳。妹妹不吭气,

当哥哥的就得再问。问什么呢?他没词儿了。周信芳急得不由地真哭了起来,

而且一边哭一边含混他说:“你怎么老哭不答话,我可没词儿再问了!”

台下观众不知真情,反而觉得周信芳这天的表演特别逼真,也响起了热

烈的掌声。

戏演毕后,冯子和拍着周信芳的肩膀说:“信芳,要当个好演员,就得

学会对付各种复杂场面呀!刚才这一逼,不就把你逼出来了吗?”

此时,周信芳才领悟到冯老先生的良苦用心。直到晚年,周信芳还曾对

人提起此事。

编演时事新戏《宋教仁》

周信芳从北京回到上海时,正值京剧改革运动兴起之时,首先迎接他的

是一股海上新空气。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随着政治上变法维新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思

潮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化运动日益高涨,文化领域的诗界革

命、小说界革命相继发生,这样一股滚滚涌动的时代潮流也波及并冲击了正

在成熟发展的京剧艺术,一场京剧改良运动勃然兴起了。京剧改良运动的中

心在上海。出现了一批爱国的、热心于京剧改良的艺人,如汪笑侬、潘月樵、

夏月珊、夏月润、冯子和等。他们编演了一批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的新戏,

如《瓜种兰因》、《党人碑》、《新茶花》、《黑藉冤魂》等。一九○四年

十月我国第一家专门性的戏剧期刊《廿世纪大舞台》在上海创刊。柳亚子在

《发刊词》中号召大家:“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

虏朝之壮剧、快剧。”一九○八年十月夏氏兄弟、潘月樵等联合商界等人士

集资在上海十六铺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新型剧场“新舞台”??这一切推动了

京剧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革新。

上海的京剧改良运动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

改良京剧反映的内容,抨击时政,鼓吹革命;而且不少京剧改良运动的活动

家直接亲身参与革命政治活动。在辛亥革命中,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兄

弟都积极投身于光复上海的战役。潘月樵担任上海伶界商团负责人,并被推

为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总队长、他带领伶界商团、伶界救火会及警察队冲锋陷

阵,终于攻克了江南制造局,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和嘉奖。

表彰他们:“启导伶界,有功社会”。周信芳钦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京剧改

革的思想,而且在行动上追随这些前贤的足迹。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的职位,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想通过议会斗争制约袁世凯。他到各地发

表竞选演说,致使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多数票。为此,袁世凯大为恐慌,遂

派他的党羽行刺宋教仁。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身

亡。这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一大惨案。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残害革命志

士,镇压民主运动的罪行引起了国人的公愤,讨袁之声响遍全国。后来引发

起“二次革命”。

宋教仁遇刺后,年仅十八岁、血气方刚的周信芳迅速筹划将这一事件编

成时事新戏搬上京剧舞台。在事件仅仅发生一周之后的三月二十八日,就在

新新舞台推出新戏《宋教仁》(孙玉声编剧,又名《宋教仁遇害》)。这既

是一次戏剧演出,又是一次政治行动。海报一经贴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广大观众冒着风险,踊跃购票看戏。在当时袁世凯统治的时期,演这样的戏,

看这样的戏,都要有很大的勇气。周信芳在戏里扮演宋教仁的角色。合演的

有赵君玉,孟鸿群、盖俊卿、赵月来、赵小廉等。当演到宋教仁被人刺伤,

在医院临终之前时,群情激愤,整个剧场沸腾起来,周信芳的一段念白也被

鼎沸的人声淹没了。

关于这次演出的情况,一九一三年三月三十日《申报》玄郎的文章《记

廿八日夜之新新舞台》曾有所记述:

“前晚初开锣,座客即争先恐后肩摩毂击,途为之塞。七时余已人满为

患,后至者络绎不绝,以座无隙地,环立而观。甬道之上,亦拥挤不堪,竟

至不便行走,卖座之如此发达,实为开幕后破题儿第一遭。

麒麟童饰宋先生,语言稳重,体态静穆,尚称职。永诀一场,做工既妙

肖,发音又呜咽,座客多叹息悲伤,甚至有泣下沾襟者。”

由此可见,演出很精彩,剧场气氛热烈,盛况空前。

《宋教仁》是周信芳编演的第一个时事新戏,它充分展现出青年周信芳

充沛的爱国热情及奋不顾身的勇气和胆识。不久他又陆续编演《王莽篡位》、

《学拳打金刚》等新戏,或发人民愤慨不平之心声,或为革命运动鼓与呼。

此后,这种精神始终如一,贯串一生,后来人们称誉他为“战斗的艺术家”。


第三章丹桂八年


初进丹桂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十里洋场,一片热烈繁华的景象,特别是林立的戏

园更使都市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气氛。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口矗立着

一座高大的建筑,这就是有名的丹桂第一台。这是一家老资格的京剧戏院,

最早还是在一八六七年,定海巨商刘维忠在广东路、福建路一带的宝善街创

建了丹桂茶园。这一年满庭芳茶园到天津邀请京剧演员来上海演出;丹桂茶

园也邀请了北京三庆班的铜骡子、夏奎章、冯三喜等名角到戏院演出。从此

京剧风靡了上海。丹桂茶园是上海最早演出京剧的戏园之一,也是清末上海

四大京班戏园之一。一九○八年十月新型剧场新舞台在十六铺创建以后,一

时间上海各茶园戏馆纷纷仿效,兴建新式剧场,丹桂茶园也不例外。一九一

一年,在四马路大新街改建成为丹桂第一台。于是丹桂第一台成为凡来上海

的南北名角必到必演的重要场子,不少名角都是在这里唱红的。

上海丹桂茶园(即后来的丹桂第一台)

一九一三年,梅兰芳先生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地点便是丹桂第一台,梅

先生后来曾经这样回忆起他在丹桂第一台首次登台的情景。

“一会儿场上打着小锣,检场的替我掀开了我在上海第一次出场的台

帘。只觉得眼前一亮,你猜怎么回事儿?原来当时戏馆老板,也跟现在一样,

想尽方法,引起观众注意这新到的角色,在台前装了一排电灯,等我出场,

就全部开亮了。这在今天我们看了,不算什么;要搁在三十七年前,就连上

海也刚用电灯没有几年的时候,这一排小电灯亮了,在吸引观众注意的一方

面,是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的。

“我初次踏上这陌生的戏馆的台毯,看到这种半圆形的新式舞台,跟那

种照例有两根柱子挡住观众视线的旧式四方形的戏台一比,新的是光明舒

敞,好的条件太多了,旧的又哪里能跟它相提并论呢?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

了无限的愉快和兴奋。”

可见,丹桂第一台在当时的上海,设备及其他都是比较新颖的。梅兰芳

在这里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目,获得极大成功。

演出期满,欲罢不能,应邀续演,报纸上称誉他为“环球第一青衣”。因此,

梅兰芳到上海,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的地方就是丹桂第一台,梅兰芳首次到

上海唱红的地方也是丹桂第一台。

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一天,丹桂第一台门口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戏院的

工作人员正在为调换戏班、戏码的牌子而忙乎。只见一块写着“麒麟童”三

个大字的牌子,挂在戏院门口的上端,同时挂上去的还有写着“王鸿寿、冯

子和、冯志奎、苗胜春”等名角的牌子。

周信芳进入丹桂第一台,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周信芳自一九

一五年五月进丹桂第一台,一九一六年就担任丹桂第一台的后台经理,一九

二三年脱离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一九二五年回上海又进入丹桂第一台,前

后在丹桂演出八年之久。在这八年中,周信芳不仅加工、上演了别人创作的

剧目,以及整理了传统旧戏,还致力于创作新戏。八年时间总共演过二百五

十九出戏,其中新戏有二百零九出,如《英雄血泪图》、《狸猫换太子》、

《哭祖庙》、《赵五娘》、《麒麟阁》、《风流天子》、《铡判官》、《许

田射鹿》等等。这是他留在上海并在同一个剧场连续演出的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他多方开拓,艺术逐渐成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