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良方 南宋船澳考

 梁园处士 2016-09-02

南宋船澳考

 

叶良方

 

明末清初以来,由于人们不知道南宋海丰有“船澳(军船滘)”这个地名。因此,在一些方志学家、史地学家所撰的文章中将文天祥的驻军港“船澳”,误以为是归善境内的“船澳”而加以记载,造成以谬传谬,误导世人。如清《归善县志》载:“船澳,在上下淮都海滨,宋丞相文天祥尝驻师于此。”清康熙杜臻《闽粤巡视纪略》及顾祖禹《读史方輿紀要》亦注:“船澳,文信国移军表求入朝处”。也有人据此将“船澳”注解为“今惠东县稔山大亚湾亚婆角北岸。”现实上,归善县确实有 “船澳”的地名,而且名称一直沿用到今,但这不是文天祥的驻军港“船澳(军船滘)”。文天祥驻军的“船澳”,就在离海丰丽江浦不远的宋溪(新滘水)岸边。

 

其实,“船澳”这个地名的含义,就是停泊船只的小港口。唐宋时期闽粤沿海泊船的“船澳”、“船坞”、“船埠头”、“军船头”、“船埔头”等地名的很普遍。不能仅凭“船澳”这个地名,就可望名生义地说成是文天祥的驻军港。因此,我们在这里想要探讨的 “船澳”,亦即文天祥的驻军港,其辖境是在归善县还是在古代的海丰县?只有弄清楚南宋这个地名的所在地,才能厘清文天祥抗元部队的行军路线或与其有关的历史。故说文天祥的驻军地在归善船澳,仅是某些史志或文章望名生义的敷衍说法。如果我们对明以前有关史籍和方志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就可发现归善的船澳在地域、环境和时间上,都不符合文天祥抗元活动的相关记载,当地也没有文天祥抗元活动的具体记述和历史遗迹。相反,明以前的史籍方志记述,都或明或暗地指出文天祥的驻军港船澳,就在海丰县境内。并有如下几点充分有力的证据:

 

 一、首先看宋元时期的古籍和惠州史志是如何记载这处地名历史的。其中最早最有权威性记载文天祥抗元活动的史料,应是文天祥本人所写的《集杜诗序》和《宋史·文天祥传》。《宋史》载曰:“至元十五年(即南宋景炎三年)三月,进屯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殂,卫王继立,天祥上表自劾,乞入朝,不许。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数百人。天祥唯一子,与其母皆死。十一月,进屯潮阳县。”文天祥在其《集杜诗序》中记道:“行府败于江西,收散兵复入汀,寻出会昌,入安远,趋循州。是冬,屯南岭。戌寅三月,出惠州海丰县,驻于丽江浦。遍遣间使,沿海访问车驾。”清乾隆《海丰县志·寓贤·文天祥传》载:“景炎二年……天祥与杜浒、邹沨至循州集散兵,屯南岭,复惠州,奉其母行,收兵海丰,屯丽江浦。时端宗亡崩,少帝立,行朝在崖山。天祥上表自劾江西溃兵之罪。因乞入卫,诏加少保信国公。曾大疫,士卒多死,母亦病殁。诏起复,进屯潮阳县。”

 

上述史料内容,都明确而具体地记载了文天祥率部在海丰活动的内容、时间和行军路线。其中没有一字记及归善县。明晰地记载了文天祥部队从景炎二年三月进驻丽江浦,六月入船澳(军船滘);至当年十一月奉命离开海丰进剿潮阳的经过。即文部驻军海丰共九个月的时间。其中“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的记载,就发生在海丰县境丽江浦的御宴潭。如果文天祥“六月入船澳”是归善船澳的话,怎么还能于八月时在海丰御宴潭接受钦差大臣的封赏呢?因此,将上述资料对比文天祥在海丰境内的活动地域和时间段,文中所记述的“船澳”,就是当时离丽江浦不远的海丰船澳(军船滘)。从文字记述的语法来说,“三月进屯丽江浦”紧接“六月入船澳”,这两段文字之间没有过渡句,很自然地按照时间顺序衔接起来,就此也可判断丽江浦与船澳是同一个区域内的地名;即都是海丰县境内的地名,上下文之间才不用过渡句或点明地域变化。何况在《集杜诗序》和清乾隆《海丰县志·文天祥传》,在说到文天祥船队屯丽江浦之后,竟连“船澳”都没有提及,直接衔接到端宗崩,少帝立以及加封信国公、母病殁等后来发生的事件。这也是因为一系列事件都是发生在海丰县境内,才不用提及船澳或点明地域变化。

 

二、从军事角度来看,海丰的“船澳”比归善的“船澳”更靠近潮阳抗元前线,而且距丽江浦近,文天祥的帆船队伍不用远涉重洋到百里之遥的大亚湾,只要渡过碣石湾即刻可到达潮阳海岸。如果是从归善的“船澳”出发,又要经大亚湾返回红海湾、碣石湾才能抵达潮阳;劳师动众,来回奔波,这对掌握军队的战机是极其不利的。再愚蠢的统帅也不会从海丰出发到归善船澳,然后又折回海丰再去进攻潮阳的。因此,文天祥奉宋帝诏令出兵往潮阳征剿叛贼陈懿,只能选择与潮阳仅隔县界的海丰船澳,而不会朝相反的方向进军到距离潮阳更远的归善,何况归善船澳近海多台风,缺乏淡水源以及粮食等后勤物资的供应,不利宋军帆船长期停泊。而海丰船澳是与南海东西两处相通的避风内港,距海丰县城12.5公里,向北可溯丽江上游到达县城,不仅四通八达,而且距可北平原粮食产区很近,物资供应方便,水源充足;能够长期供帆船队伍进驻。

 

三、 “御宴潭”得名的由来和宋帝锡宴的时间,可得出文天祥驻军港船澳就在海丰境内的结论。明嘉靖版《惠州府志·古迹志》记曰:“御宴潭,在县南一百里,即丽江浦下流。宋端宗舟次锡宴故名。景炎二年文丞相会兵亦泊舟于此。”以及明嘉靖《海丰县志·山川》载曰:“邑南八十里为丽江浦,又名长沙海口,受龙津、赤岸、大小液诸水入于海。宋景炎戊寅三月,宋丞相帅师尝此驻舟……其下流为御宴潭,宋端宗赐宴此地。”清同治《海丰县志·古迹》据《一统志》亦载:“宋景炎二年,文天祥走惠州兵出海丰,次于丽江口是也。今有御宴潭,相传宋端宗赐宴于此。”郑政魁《海丰县文物志》:“圣井与御宴潭古迹位于海城区新南乡小金笼山(鹿境山)南半坡……宋端宗在小金笼山南坡地名‘鱼鹰潭’的地方,集群臣设御宴庆贺,激励将士,以振军心。故后人称此潭为‘御宴潭’”。

 

诸文中所述是“赐宴”而不是“举宴”,既然是“赐宴”,就应有所赐的对象(即文天祥)。据史籍记载,宋景炎至祥兴年间,文天祥与南宋小朝廷仅有过一次接触。也就是《宋史》和方志所载的“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之事。当时朝廷在崖门派出钦差大臣随文天祥信使到达丽江浦,在“鱼鹰潭”代表宋帝昺举行贺宴宣读圣旨,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封其母曾氏为齐魏国夫人;并封赏文天祥麾下诸将领僚属官爵。后来,当地人就将鱼鹰潭称为“御宴潭”,但不知其时端宗已驾崩,误将宋帝昺赐宴错传为宋端宗赐宴。《海丰县文物志》同样以谬传谬,记为宋端宗赐宴(见拙作《御宴潭究竟在哪里? 》。如果说,是年六月文天祥已率军进抵归善船澳的话,怎么至八月时仍在海丰丽江浦与朝廷钦差大臣会面举办御宴呢?既然八月文天祥尚在海丰的丽江浦。那么,《宋史》所记的“六月入船澳”,是与丽江浦一水之隔的海丰滨海船澳,而不是远在百里之遥的归善船澳。

 

四、从文璧所写的《齐魏两国夫人行实》和赵必豫《覆瓿集》卷六附录《名公祭文·志传》,可得出文天祥是在海丰境内设置都督府,而不是在归善船澳设置都督府的结论。也就是说,文天祥是在海丰丽江浦或船澳(军船滘)召集赵必豫、许之鉴等抗元志士的。《齐魏两国夫人行实》谓:“戌寅天祥以枢密使开府潮惠间。”(载《文山诗集》)。赵必豫《名公祭文·志传》云:“时天祥开督府于潮惠,辟必豫以佥书军事判官兼知录事,相与殚谋恢复,而势已不支矣”(载《广东通志》)。上引两文中“天祥开督府于潮惠”,就清楚地说明了赵必豫与文天祥的见面地点,是在海丰境内的丽江浦或船澳(新滘)。因为介于潮惠之间的县境,只能是海丰县,而不是归善县。辟,征召也。指文天祥在海丰丽江浦代表宋帝征召四方豪杰,授予官职,一起参与抗元勤王活动。《和文文山中秋赏月韵》一诗中可知道,农历八月赵必豫还在丽江浦文天祥的都督帐内任秘书参谋军事,随后跟随文天祥从宋溪船澳出发征剿潮阳直至失败。

 

五、从有关文天祥母亲以及南宋兵士病逝的文史记载和历史遗迹,可以得出《宋史》所记的文天祥部队移驻海滨之船澳,是与丽江浦一水之隔的船澳。以及“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数百人。天祥唯一子,与其母皆死。”的不幸事件,是在海丰的丽江浦或附近船澳(军船滘)发生的。

 

如元至元二十三年文璧所写的《齐魏两国夫人行实》:“戌寅天祥以枢密使开府潮惠间,九月(引者注:应为六月)驻海滨之船澳。璧以户部侍郎再任惠州,倏报先夫人感染扶服省侍。中道得讣音,号呼奔赴。及与天祥、璋,次妹淑孙哭殓…是月璧兄弟各起复。天祥移潮,璧与弟妹奉柩还治所,十月权殡于河源县义合乡古氏之里”(载《文山诗集》)。还有文天祥在元大都监狱中所写的《集杜诗》,亦有两处提到“船澳”这一地名。如《次妹第一百五十五》序曰:“余次妹自永新归宁,不与彭氏之难,乱离中随母两国夫人上下,自船澳奉丧移惠阳,兄妹不复见矣。哀哉!”以及《弟第一百五十一》序:“余二弟长璧、次璋。璋自船澳奉母丧,移惠州;别璧来五羊。自是骨肉因缘堕寥廓矣。哀哉!”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船澳在哪个地方,但都与其母亲的治丧有关。

 

那么,文母是在哪里病逝的呢?据《汕尾文史》、《海丰文史》有关文章和鹿境《蔡氏族谱》、《吕氏族谱》、《鹿境风情录》以及当地乡老世代相传的口碑资料,这次时疫就发生在海丰境内。文母是在丽江浦与百余名兵士一起遇到时疫而病亡的。其孙女文奉娘为此还在鹿境“地母元君老母庵”为兵士和当地老百姓治病。后人把此庵称为“宋存庵”,至今庵址还被鹿境老百姓所奉祀。据鹿境乡民说,他们在当地一处叫陡岭的山坳,发现还残存着一些无碑的宋朝灰沙墓。其时,鹿境吕氏和蔡氏两姓始祖尚未在当地建基。这些宋朝灰沙墓应是罹病死亡的兵士墓。另据《海丰文物志》载,在距鹿境和船澳不远的宋溪北岸山坡处,有50多座无碑的南宋灰沙夯筑墓群,应是当时因流疫病亡而被埋葬的兵士墓。现宋师岭附近南宋兵士墓群遗迹犹存20余座。

 

六、从赵必豫《和文文山中秋赏月韵》题目所写时间和内容所描写的环境,可知赵必豫是在海丰境内的丽江浦或船澳写这首诗的。宋景炎三年三月以后,文天祥在丽江浦设都督府,征召赵必豫,授他为惠州军事判官兼知录事。至是年中秋节,文天祥在丽江浦或船澳与赵必豫等帐下文士赏月唱和。尤其是《和文文山中秋赏月韵》一诗所描写的环境,是海丰境内的特殊景色。诗曰:“中秋有月更有酒,乐事赏心并二难。万里无尘银世界,一清彻底玉溪山。素娥伴兔夜无寐,仙侣乘鸾晓未还,老子南楼动吟兴,风吹香句堕尘寰。” 其中从颔联“万里无尘银世界,一清彻底玉溪山”可看出 :这不是三面环海的归善船澳景色,而是滨海内溪丽江的中秋景色(“丽江月色”至明代被评为海丰八景之一)。

 

七、从海丰文史老人杨永、余远程、余少南等人文章,可确定文天祥是从海丰出发征剿潮阳“五虎”的,出发港“船澳”就在海丰境内。余少南《文天祥与方饭亭》记道:“祥兴元年…八月,朝廷派钦差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爵位,赐御宴于丽江并诏令进兵。文天祥率宋师,以海船运兵士自丽江渡前年宋舟师所凿宋溪(即东西溪交界之直渠河)出东海湾。十一月抵潮阳,进剿号称‘五虎’而又叛附元军之盗首陈懿、刘兴”。(载《海丰文史》第一辑)明确指出文天祥征剿潮阳是从海丰船澳出发的。黄庆叠、郭德访《文天祥在海丰的抗元活动》一文谓:文天祥在海丰丽江开都督府,招顺潮州惯匪五虎陈懿五兄弟。但陈懿不听都督府节制,人苦其虐。“文天祥应潮州士民之请,历数其罪行,出兵征讨。于宋景炎三年十一月,自丽江浦率宋舟师经宋溪出船澳;进驻潮州潮阳县之和平殪凶攻逆,杀陈懿同伙刘兴”。(载《汕尾文史·二辑》)同样明确指出“船澳”就在海丰境内宋溪附近。

 

八、通过对大量南宋资料的印证比对,可知宋史或明清地方志书所指的南宋“惠州”,不是指惠州郡城,而是指惠州之境。常用来指代惠州辖下的海丰县境。例如:明嘉靖楊宗甫《惠州府志》:“(景炎元年)冬十二月,帝次惠州遣使奉表请降于元。”将惠州辖境的海丰指代为惠州。清乾隆《海丰县志·邑事》:“宋端宗景炎元年冬十二月,帝幸惠州,次于甲子门。”句中所说的“惠州”,指的就是惠州辖下的海丰甲子门。又载﹕“景炎三年三月,文天祥屯兵丽江浦(天祥既复惠州,奉其母曾屯丽江,遍遣间使访问车驾。”以及嘉靖《惠州府志》:“景炎三年三月,文天祥复惠州。收兵,复出丽江浦。”两文所说的“复惠州”之 “惠州”一名,俱指惠州之境(海丰)。其中记载文天祥抗元活动的史料,最早最有权威性的莫过于文天祥本人所写的《集杜诗序》和《宋史·文天祥传》。而《宋史·文天祥传》直接了当地写明“至元十五年三月,进屯丽江浦”。甚至连“惠州”一词也不予写及。尤其是文天祥本人所写的“集杜诗”序记道:“是冬屯南岭。戌寅三月,出惠州海丰县,驻于丽江浦。”明确指明“戌寅三月”,是“出惠州海丰县”。不是某些惠州府县志所称的“戌寅三月复惠州”或“出惠州”等含糊的字眼。还有明嘉靖海丰知县张济时《重建表忠祠记》曰:“考传祥兴元年二月,公出惠州海丰县,三月进屯丽江,六月入船澳。十一月进屯潮阳,十二月移南岭。”其中“祥兴元年二月,公出惠州海丰县”相对比其它志书所谓的“文天祥出惠州”,直接加上“海丰县”三字,就可知道文天祥出的是惠州海丰县,而不是含糊不清的惠州概念,从而更加清楚地指出,所谓“出惠州”或“复惠州”,就是 “出惠州”之境或“复惠州”之境,亦即是“出海丰”或“复海丰”,与惠州郡城不存在着关联。

 

此外,明以前归善“船澳”也是一处极其普通的地名,惠州府志仅列举归善船澳的地理位置,并没有说是文天祥的驻军地。如明嘉靖杨宗甫《惠州府志·郡事》:“船澳在归善县南海滨”。没有说是文天祥的驻军港。明嘉靖李玘《惠州府志·古迹志》记:“御宴潭,在县南一百里,即丽江浦下流。宋端宗舟次锡宴故名而丽江浦。景炎二年文丞相会兵亦泊舟于此。”甚至连船澳的地名都没有说起。至清初,某些外地史地学家不知南宋时海丰有船澳的地名,想当然地将归善船澳加注成文天祥的驻军港。如清杜臻《闽粤巡视纪略》及清顾祖禹《读史方輿紀要》均加注:“船澳,文信国移军表求入朝处”。同样,某些府县志编纂者不了解南宋海丰有“船澳”的地名及其变迁情况,根据清某些外地史地学家的说法,亦误认为归善船澳是文天祥的驻军港。如清《归善县志》在船澳下面加注 “宋丞相文天祥尝驻师于此”。

 

以上这一系列的记载,都排除了文天祥曾经到过惠州城和大亚湾船澳的可能性。文天祥及其部队自三月进驻丽江浦后,就一直驻在海丰境内(丽江浦、船澳)。至十一月奉帝昺命令,出东海湾进剿潮阳陈懿、刘兴。又至十二月从潮阳撤退回海丰五坡岭被捕止,一直驻在海丰境内,并没有进入归善之境。

 

                至此,有人会疑问:既然归善的船澳不是文天祥的驻军港。那么,文天祥的驻军港海丰船澳又在哪里呢?至明清时期为何导致外地学者不知道海丰有船澳这个地名?它现在又叫什么地名(村名)呢?

要弄清楚历代海丰船澳地名的变化,就必须要追溯其形成的历史。海丰船澳地名的形成,是与南宋端宗小朝廷的南逃史密切相关的。宋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宋端宗(赵昰)南遁至甲子港。翌年正月,端宗在陆秀夫等将领的护送下,乘船队离甲子从大德港溯东溪而上,至宋师岭受阻,杨太后和宋端宗兄弟设帐住在宋王山上,周围有御林军护卫。由陆秀夫和张世杰指挥官兵和当地群众用半年的时间挖凿滘洋(人造运河),使东、西溪水从此相通。明嘉靖《海丰县志·山川》对此事记曰:“赤岸河……其源一自激石,一自堀龙径,合流会于青湖,歧流于新滘入于海。邑东南十里为和丰滘,二十五里为新滘,一望沃野,水道不通,疍民有东西溪之别。宋师将舟至,凿通之,闽广贩盐诸舶聚此。”这条人造运河建成后至明清时期,称为新滘水;当地人称为宋溪或直渠溪。新滘水深4米,溪面宽80米,长约2公里,连接东西溪和两端的出海口长沙湾和高螺湾。翌年,文天祥驻军丽江浦,就在新滘水(宋溪)北岸建筑一个船澳码头,方便军队船只停靠而形成军营。由于海丰船澳地处宋溪偏僻的荒芜地带,地名的形成时间又很短;随着文天祥抗元活动的失败,船澳的名字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之中。

 

宋亡后,海丰新滘水(宋溪)成为闽广运盐船只的避风良港,“闽广贩盐诸舶聚此”。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江西吉水举人张济时出任海丰知县。三十六年他为了编修《海丰县志》和重修五坡岭表忠祠,通过到实地调查和充分掌握文天祥活动的南宋史籍资料,作《重建表忠祠记》刻碑立于祠前,重新提起被史籍忘记的海丰船澳地名的历史沿革曰:“按志:五坡岭,宋丞相文山文公至此被执。考传祥兴元年二月,公出惠州海丰县,三月进屯丽江,六月入船澳。十一月进屯潮阳,十二月移南岭。潮盗陈懿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公方饭五坡岭。兵猝至,众不及战,各奔溃,遂被执。据图:丽江在邑南之外。船澳,今名滘洋,在邑南之内港”(载清乾隆《海丰县志·词翰》)。在碑记中张济时明确指出南宋时海丰 “船澳”,就是明嘉靖时所称的“滘洋”。 (笔者近查嘉靖《海丰县志·海防图》,发现鹿境河附近有“军船滘”地名,即是“船澳”的另一个名称。)其说法亦可旁证于历代的志书。清光绪《惠州府志·舆地 ·山川》谓:“赤岸河……其源一自激石,一自堀龙径,西南至青湖合流。又西南至小金龙山下,合龙津水入海,歧流通新滘”。 并谓“新滘水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沃野一望四百余丈,旧水道不通,疍民有东西溪之别。”广东方言所称的“滘”,多用于地名。指水相通处或分支的河道。所谓“新滘”, 就是指宋军新开凿的河道。俗称“宋溪”。即是说,南宋时“新滘”北岸有文天祥的泊船港,称为“船澳”。因所在河流称“新滘”,故又名 “军船滘”。至明嘉靖时此名犹存,并改称为“滘洋”。宋溪开凿后,西溪与东溪在此交汇;东出大德港出海口可到达碣石湾往潮汕,西出长沙港出海门可到达红海湾往粤西;水运交通发达,其岸边的船澳,与邻村宋溪头一样,成为闽粤商船停泊的澳口码头。

 

“滘洋”此地名,又可证之清乾隆《海丰县志·都里》和清光绪《惠州府志·驿递》的村名记载。其地名变化,历有所据。就是说,南宋时的 “船澳”(或称“军船滘”),明代易名为“滘洋”。又至明嘉靖末年,潮阳进士陈洸的儿子陈乐叟为避祸到此隐居,艰苦创业,后代遂繁衍成巨族。至清光绪年间,因全村俱姓陈,人们遂称“滘洋”为“陈厝围”。从此,“滘洋”这个地名再没有人提起。清乾隆十七年置立的陈厝围陈氏“西社世泽堂”碑记云:“粤稽我祖肇基于潮阳之桂屿,勋业文章,代有令名。殆明季播迁,子孙隶籍海丰,卜居滘洋,族姓日繁……”这则碑记记述了一则历史故事:明嘉靖末年,大理寺少卿潮阳进士陈洸,因卷入君藩斗争,被解职回家忧郁而死。其子陈介叟离开潮阳来到海丰县隐居避祸,看到海丰石塘都滘洋,沃野千里,水陆交通方便,是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定居在此,周围筑起城墙,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城墙外三面环溪,与陶河镇港口村隔宋溪而望。由此,陈乐叟成为可塘“陈厝围乡”的开拓者和肇基祖。

 

综上所述,南宋时,由宋军开凿的新滘北岸“船澳”码头,又称为“军船滘”,至明清时改称为“滘洋”。清末民初又改称为“陈厝围”至今。因此,现海丰县可塘镇“陈厝围”村所在地,就是文天祥率船队征剿潮阳贼寇的始发港——“船澳”。

 

参考文献:

1】元 脱脱、阿鲁图《宋史·文天祥传》[M]元至正三年;

2】南宋文天祥《文山诗集·集杜诗序》[M]

3】张济时[嘉靖]《海丰县志》[z]海丰档案局,明嘉靖三十八年。

4】于卜熊[乾隆]《海丰县志》[z]海丰档案局,清乾隆十四年。

5】杨宗甫[嘉靖]《惠州府志》[z]惠州档案局,明嘉靖三十五年蓝印本)

6李玘[嘉靖]《惠州府志》[z],家藏书;明嘉靖壬寅本,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选刊

7】刘溎年 [光绪]《惠州府志》[z],家藏书;清光绪六年

8】于卜熊[乾隆]《海丰县志··词翰》[z]张济时《重建表忠祠记》[M]

9】赵必豫[南宋]《覆瓿集》[M];收录於清纪昀编《文津阁四库全书》第三九六册,

10】杜臻《闽粤巡视纪略》[M],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康熙二十三年;

11】顾祖禹《读史方輿紀要》130[M]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康熙十八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