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不能打动学生

 姩躎艌簐涊蘖陧 2016-09-03

我的语文教育理念    

   有一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认为:在确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理念才真正决定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我是这么推出来的:文化理念决定人的思维方向及其价值观,思维方向及其价值观决定人的行动,长期的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最终决定人的命运。所以,与其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文化理念决定人的命运。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各种人生事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正确的理念可以使我们的行动按照正确的轨道运转。

   我的语文教育理念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震撼心灵


开启智慧


健全人格

  先说震撼心灵。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不在场的,在现实中,由于外在环境对我们心灵的限制或者压抑,我们说话作文的时候总是不能按照我们内心所想的去真实地表达自己,我们总是按照外在环境对我们的要求和限制去塑造一个虚假的自己,我们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满眼看到的是世界的幻影,我们把自己融入世界的同时,也把真正的自己丢失了,我们被这个世界操控着,像一个没有思想的小丑。

   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不能打动学生,因为我们只满足于往学生的脑子里灌知识,而没有使情感和智慧进入学生的心田,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没有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快感。对学生的浇灌是心灵的浇灌,心灵是高于大脑的,大脑管认知与判断,而心灵管精神与追求。大脑的容量有限,而心灵的空间无边。学生的大脑不是容器,更不是垃圾场,我们所说所讲的应该是心灵的直通车,是点燃心灵的火把。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没有分量?主要是因为思想的缺席、灵魂的缺席。灵魂在场,才能真正做一个有心人。灵魂的干渴就是精神的饥饿,有了这种饥饿感,我们就会在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寻找饱腹的粮食,学习就会有一种自觉的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终身学习就不会落空。

   再说开启智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人生智慧。智慧不是知识,但是离不开知识,它是对知识的提升,是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指导自己人生实践的思想。其实,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知识算不了什么,掌握多少知识并不重要,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拿无限的知识往有限的人生中灌装,那是很危险的。关键是知识的发展方向,因为知识有正向价值和负向价值,正向价值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负向价值引导消极颓废甚至毁灭的人生。

   自然,智慧要引导学生走向正价值,也就是给学生一种灵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有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让学生形成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能够穿透人生、在任何事情上找到快乐的智慧。同样,智慧也不是小聪明,更不是狡猾和计谋,因为这些东西在表面上是以正向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实际上,它是一种更有害的东西,它们蚕食的是人心,瓦解的是智慧。智慧是一种人生的觉悟,有了这种人生的觉悟,就会有一个放大的自我,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最后说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人,培养合格的公民,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第一流的考生,而是要使孩子成为第一流的学生。考生是已知世界的操控者,而学生是未知世界的探求者。考试有答案,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

   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教育的关键是对人灵魂的影响,能不能发展人的思想,而语文教育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成为听话的“顺民”。立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中西方的传统教育都强调立人为先,可我们的教育是“考试第一”“分数第一”,学习好一切都好,虽然我们高喊“素质教育”多年,但这口号只成为我们大搞“应试教育”的一个冠冕堂皇的掩护,事实情况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化学博士造摇头丸、法学高材生杀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育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整体和谐的人,其根本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良知的人,但道德良知不是培养出来的,它源自于一种人生的觉悟,而这种觉悟需要一种信仰性质的东西来支撑,教育应该培养出一种信仰性质的东西。信仰能够使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正确把握自己的行动,不违心做事和说话,听从良知的声音。从大的方面来说,信仰也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起来,因为共同的信仰才会有共同的思想和行动。如果只用分数评价学生和老师,就像社会用权和钱评价人一样,信仰无法建立起来,理性也就无从谈起。

   道德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信仰的社会容易成为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因为没有道德良知的内在约束;只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立人的教育自然是没有良知的教育,它只能培养出一大堆机器人,更可怕的是我们正在培养一大堆病态机器人。



【那些影响过我生命的书籍】


1.《标竿人生》  华理克(美)  上海三联书店

这本灵育畅销书完满解答了“我究竟为何而活”的问题,给读者一种超越的眼光和脱俗的境界,让你学会爱,学会担当,每天都活在意义中。


2.《人的奴役和自由》 别尔嘉耶夫(俄) 中国城市出版社

在异己化的世界中,它告诉你,要从主体精神中寻求解放,追求人类真正的光明,摆脱客体化世界对人的奴役。


3.《动物庄园》  奥威尔(英) 江苏文艺出版社

这部政治寓言小说让你思考,文明秩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动物们的“革命暴动”并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有可能建立的就是一个“动物庄园”。


4.《被压迫者教育学》   弗莱雷(巴西) 华东师大出版社

这本关于平等和正义的书,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它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提出情景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提醒教师反思自己的“灌输式”教育有可能就是一种文化压迫。


5.《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美)   三联书店

它以冷静的笔墨、悲悯的情怀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种垂直压迫式社会结构的病理切片,反思帝国模式,思考制度建设。


6.《瓦尔登湖》 梭罗(美) 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很容易让心灵平静下来,这位法国血统的美国作家虽然只活了45岁,可他在瓦尔登湖边隐居的日子成了现代人类简单生活的幸福标本,他说,生活其实很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很简单;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生活有无数种,成功生活只是一种。我们都翻滚在一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而梭罗告诉我们,慢生活中有幸福的密码。


7.《通往内心安宁之路》 约书亚·罗斯·李普曼(美)长安出版社

这本连续58周独霸《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灵性经典,在科学与神学之间寻求缔合,鼓励我们接受自我和他人,认清人类的局限性,在自我的内心寻找安宁,在全国每年的自杀人数逼近30万的当代中国,它无疑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一本书,有助于成就和谐与健全的人生。


8.《野火集》  龙应台  三联书店

它让我看到一种思想的能量、人格的力度与公民的情怀。《野火集》是台湾民主前夜的火把,也让一个侠女作家的名字响彻华人世界,它秉承鲁迅、柏杨等大家一贯秉持的国民性批判与社会批判,但又保持理性温和的建设态度,她批判以规训教育为主的机器人中学和缺少独立意识的幼稚园大学,希望公民关注社会,对抗不公,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与生态恶化,她大声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这本80年代的著作里写到的台湾面对的问题,依稀让我看到现在的大陆。


9.《灵魂只能独行》 周国平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周国平对我发生过重要影响,我的生活重建和精神重建是从阅读周国平开始的,作为卓有见识的思想家,周国平这本书把哲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保持灵魂的在场,在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中活得明白,活出意义。当我们的身体被编入一个集体齐步走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灵魂并没有跟上,灵魂只能独行,灵魂的行走是要寻找自己的上帝。其实,对灵魂的成长,没有比孤独更好的养料。这种个体的精神狂舞,让我们寻找形而上的多维空间。



来源:星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