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5个问题帮你解决中基

 pandorex 2016-09-03

1、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2、辨证论治的概念是什么?

答: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可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3、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有哪些?

答: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4、阴阳学说是怎样一种学说?

答: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5、阴阳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答:阴阳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6、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7、《尚书·洪范》中是如何论述五行的?

答: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8、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人体发病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9、“藏”与“象”的概念各是什么?两者关系如何?

答:“藏”是指居藏于体内的脏器,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等;“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形象及其通应的自然界的物象。“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10、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心的功能主要有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11、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概念各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之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的功能。心主神明指心有主宰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心理活动的功能。


12、肝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肝脏的功能主要有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13、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德概念各是什么

答: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存血液、调节血运的功能。


14、脾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脾脏的功能主要有主运化、主升举、主统血,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5、脾主运化、脾主升举、脾主统血的概念各是什么?

答:脾主运化指脾具有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将其吸收的水谷精微转化为精、气、血、津液以输布到全身的功能。脾主升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升清,即通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头面,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的功能,二是托举,指由于脾气的升举以维持人体内脏位置恒定的功能。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致溢于脉外的功能。


16、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肺脏的功能主要有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助心行血,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17、肺主宣发肃降、肺主气、肺司呼吸,肺通调水道,肺助心行血的概念各是什么?

答:肺主宣发肃降指肺气的运动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和向下、向内收敛下降的功能。肺主气指肺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肺司呼吸指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主司人体呼吸运动。肺通调水道指肺对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调节功能。肺助心行血指肺具有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并参与调控心率及心律的功能。


18、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肾脏的功能主要有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主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19、肾主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的概念各是什么?

答:肾主藏精指肾具有摄纳、贮存、封藏先后天之精的功能。肾主水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调节呼吸的功能。


20、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为调畅气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调节情志、调畅脾胃升降之气,调畅胆汁的分泌排泄,调节生殖(排精排卵行经)等五个方面。


21、精的含义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类?

答: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精可以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有形物质,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精还可以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精为先天之精,后天水谷所化的精为后天之精。


22、如何理解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生理特性?

答:六腑的功能主要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泻”是输送,“泻而不藏”是输送传化水谷而不使之滞留的意思,“实”是可以被水谷饮食充实,“实而不满”是尽管可以被水谷饮食充实却不会壅塞不通的意思。


23、奇恒之府包括哪些脏器?

答: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24、心肺关系、心脾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即血液运行与呼吸运动之间的的相互依存与协调两个方面。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两个方面。


25、心肝关系、心肾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神志活动两个方面。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心肾阴阳水火互制互济以及精血互化、精神互用等方面。


26、肺脾关系、肺肝关系、肺肾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协同促进水液代谢两个方面。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的相反相成、相互协调方面。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肺肾之阴相互滋养三个方面。


27、肝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肝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脏对血液的调控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协同两个方面。


28、肝肾关系、脾肾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承制三个方面。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与水液代谢相互协同两个方面。


29、精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关系如何?

答: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融合而成的一种精微物质,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依据来源,精可以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个部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即“水谷之精”。精虽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区别,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保持充盈而发生生理作用,后天之精的生成则需要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不断产生而源源不断。


30、精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精有五大功能,第一,精能繁衍生命;第二,精能促进生长发育;第三,精能生髓化血;第四,精能滋养脏腑;第五,精能生气化神。


31、气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答: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对人体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和营养作用。


32、人体之气是如何生成的?

答:人体之气的来源有三: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水谷精微所化的水谷之气、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来自肾脏,水谷精微所化的水谷之气来自脾脏,自然界的清气来自肺脏,因此气的生成与肾、脾、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33、什么叫气机?气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答:气在人体中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中,流行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发挥其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和营养的生理作用,维持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气的这种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可以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肺主降,以及肺宣发则浊气出,肺肃降则清气入,等等。


34、元气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功能如何?

答:元气根源于肾脏,由先天之精化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的功能主要为推动和调节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两大方面。


35、宗气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功能如何?

答:宗气又名大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宗气由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聚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之脉,其主要功能是走息道而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


36、营气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功能如何?

答:营气又名荣气,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富有营养的部分所化生,循行脉中,与血液并行,运行全身。其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


37、卫气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功能如何?

答:卫气指运行于脉外具有保护机体作用的气。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剽悍滑利的部分,行于脉外,布散全身,其功能主要有防御外邪、温养机体和调节腠理开合等。


38、血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功能如何?

答: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生成于水谷精微,肾中所藏之精也是血液化生的重要来源。血液的生成与脾胃、肝肾、心肺有关。血循行于脉中,与心、肺、脾、肝等脏器有关。血液的功能主要为营养滋润周身,并是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39、津液的概念是什么?其分类如何?

答: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可分为津和液两类,其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并能渗入血脉,化生血液的称为“津”,质地较稠浓,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40、精与气的关系、精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分别如何?

答:精与气的关系表现在精之于气和气之于精两方面。精之于气表现为精能化气,气之于精表现为气能生精、气能摄精。精与血的关系表现在精之于血和血之于精两方面。精之于血表现为精能化血,血之于精表现为血能生精,因称“精血同源”。气与血的关系表现在气之于血和血之于气两方面。气之于血表现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之于气表现为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41、气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分别如何?

答:气与津液的关系表现在气之于津液和津液之于气两方面。气之于津液表现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液之于气表现为津能载气,津能生气。气与津液的关系表现在血与津液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两方面。津液从水谷精微中化生,一则直接发挥对人体的滋润濡养作用,二则可渗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一方面循行脉中,发挥对人体滋润濡养作用,一方面又可渗出脉外,转化成津液;血与津液两者同出一源,又可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因称“津血同源”。


42、经络的概念是什么?经络系统的组成如何?

答: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组织、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道。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和连属体系三部分构成。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为正经、奇经、经别三类;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连属体系是十二经脉与筋膜、皮肤的连属部分,包括经筋和皮部。


43、十二经脉如何命名?其循行规律是什么?

答:十二经脉的名称包含手足、阴阳、脏腑三个要素。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为足经。主要分布在四肢外侧且与腑相连属的经脉为阳经,主要分布在四肢内侧且与脏相连属的经脉为阴经。阴经与阳经分别分为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与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其在四肢的排列顺序是:太阴经、阳明经在前,厥阴经、少阳经在中,少阴经、太阳经在后。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44、十二经脉的“络”和“属”是什么意思?

答:十二经脉与十二脏腑(五脏、六腑、心包络)各有“络”和“属”,每条经脉与其本脏腑的关系称为“属”,与其本脏腑相表里的脏腑的关系称为“络”,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45、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如何?

答:“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素问·血气形志》)


46、奇经八脉指那几条经脉?何以称“奇经”?

答: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不直属脏腑,且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47、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阴脉之海”、“阳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各指哪条经脉?

答: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包括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加强脏腑间的联系三个方面。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48、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各是什么?

答: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肢体外周德筋膜、肌肉体系。皮部是体表皮肤按经络分布部位的区分。


49、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经络学说应用雨哪些方面?

答: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第一,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第二,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第三,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功能。经络学说主要用于说明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变化,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治疗。


50、《黄帝内经》中病因的分类如何?

答:《黄帝内经》中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素问·调经论》中提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三部分类法,《灵枢经·百病始生》中提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51、张仲景对病因学说的贡献是什么?其内容如何?

答:张仲景在《黄帝内经》三部分类的基础上将病因分为内所因、外皮肤所中和其他等三类,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52、宋代陈言的“三因学说”是在哪部书中提出的?内容如何?

答: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三因学说”,其内容为“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舍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53、明代吴又可对病因学说的贡献是什么?

答:明代吴又可对病因学说的贡献是提出了“异气说”,其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突破了六淫的范畴。


54、中医外感病因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中医的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疫气两大类。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致病特点有外感性、季节性、环境性、相兼性和转化性。疫气的致病特点是传染性强而易于流行,发病急骤而病情危笃,一气一病而症状相似。


55、风邪、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风为阳邪,轻扬开泄;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56、暑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


57、燥邪、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燥性干燥,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扰动心神;火(热)挟毒,易致肿疡。


58、七情是哪几种情志变化?中医是怎样认识七情致病的?致病特点如何?

答: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致病指机体受到过于强烈、过于突然或过于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机体能够调节的限度,从而发生气血紊乱,阴阳失调的过程。七情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称“七情内伤”。七情致病的特点表现为直接伤及脏器、主要影响气机、多发情志病、影响病情变化等。


59、饮食失调致病和劳逸过度致病分别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饮食失调致病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三个方面。劳逸过度包括过劳和过逸两个方面,其中过劳致病又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和久作劳损四个方面。


60、能致病的病理产物包括哪些内容?其致病特点如何?

答:能致病的病理产物致病水湿痰饮、瘀血以及结石,其中水湿痰饮和瘀血致病更为广泛和多见。特点主要有: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脏腑气化;致病广泛,变化多端;常兼挟他邪为患;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蒙蔽清窍,扰乱神明。


61、瘀血的概念是什么?其致病特点如何?

答:瘀血是体内血液停滞凝聚形成的病理产物,既指脉管中凝滞不行之血、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也指脉管中血行不畅。瘀血致病的特点主要有阻滞气机、瘀阻脉管、影响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等,其病证特点则多表现为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象异常、脉管异常等。


62、瘀血疼痛的特点有哪些?

答:瘀血疼痛一般表现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等。


63、病机的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表现为哪些情况?

答:病机的邪正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虚实。“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疾病的“实”是指邪气存在或邪气亢盛,“虚”是指正气不足或正气衰竭。疾病可以表现为单纯的实证和虚证,也可以表现为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虚实错杂有虚中夹实、实中夹虚和虚实并重三种情况。虚实真假有真实假虚、真虚假实两种情况。


64、邪正盛衰和疾病转归的关系如何?

答:邪正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可能表现为正胜邪退、邪去正虚、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等五种情况。


65、阴阳失调表现为哪几种情况?

答:阴阳失调可以表现为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五种情况。


66、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的概念各是什么?分别表现为哪几种情况?

答:阴阳偏盛是阴阳双方中的一方有余或亢盛,属“邪气胜则实”。阴阳偏盛表现为阳偏盛和阴偏盛两种情况,阳偏盛如为实热证,阴偏盛为实寒证。阴阳偏衰是阴阳双方中的一方不足或衰竭,属“精气夺则虚”。阴阳偏衰表现为阳偏衰和阴偏衰两种情况,阳偏衰为虚寒证,阴偏衰为虚热证。阴阳互损是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损,导致另一方也出现虚损,最终形成阴阳两虚。阴阳互损表现为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两种情况,最终都可能发展为阴阳两虚。


67、阴阳格拒的概念是什么?表现为哪几种情况?

答:阴阳格拒是指阴阳双方互相排斥而导致出现的寒热真假。阴阳格拒表现为阳胜格阴和阴盛格阳两种情况。阳胜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不能透达于肢体,而致格阴于外的病理状态。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阳气虚衰之极,阳不制阴,阴寒之邪亢盛,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而相为格拒的病理状态。


68、阴阳亡失的概念是什么?表现为哪几种情况?

答:阴阳亡失是指阳气或阴液突然大量消耗而亡失,导致机体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阴阳亡失表现为亡阳和亡阴两种情况。


69、气病和血病的病机主要有哪些?

答:气病的病机主要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其中气虚、气陷、气脱属于虚,气滞、气闭、气逆属于实。血病的病机主要有血瘀、出血、血虚和血脱,其中血瘀和出血属于血液运行失常,血虚和血脱属于血液亏虚。


70、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主要有哪些?

答: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主要有津液不足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两个方面。津液不足根据亏损程度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伤津和脱液两种情况。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可分为输布障碍和排泄障碍。


71、精、气、血、津液间的病机关系有哪些?

答:精、气、血、津液间的病机关系主要有精气亏损、精血两虚、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气津停滞、气随津脱、津亏血瘀、津枯血燥、血瘀水停等十三种情况。


72、内生五邪的概念是什么?

答:内生五邪之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失调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暑、湿、燥、火(热)等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状态。由于病起于内,因称“内生五邪”。内生五邪主要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


73、内风的病机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内风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痰瘀生风以及脾虚生风等。


74、内火(热)的病机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答:内火(热)的病机主要表现为阳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化火、阴虚化火等四种情况。


75、疾病的传变形式有哪些?

答:疾病的传变形式包括病位传变和病性转化两种情况。病位传变可分为表里出入和脏腑传变两种情况。表里出入可分为表邪入里和里病出表。脏腑传变可分为脏脏传变、脏腑传变和腑腑传变。病性转化有寒热转化、虚实转化两种情况。寒热转化可分为由寒化热和由热转寒。虚实转化可分为由实转虚和因虚致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中国中医考研整理。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