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古镇文化的几点尝试

 梁园处士 2016-09-03
【内容摘要】
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到生活之中,让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丰富的古镇文化内涵,既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材料。我认为,对古镇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促进古镇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让古镇文化文化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从走近名胜古迹:无边光景一时新;体验民俗风情:万紫千红总是春;寻味特色美食: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三个方面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综合实践  古镇文化  走近古迹  体验民俗  寻味美食
【正文】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总是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不断地建构着自己的经验及认知结构,从而形成和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到学生的精彩生活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现有的模式可参考,实施起来可谓困难重重。我们在平时也经常会发现:家乡,本应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但是许多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名胜古迹、历史人文等方面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
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壶镇,位于瓯江支流好溪上游,地处“三府四县”交会的腹地,素有“浙南北窗”之称,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两百余年前,由吕载扬兄弟奉母之命建造的“贤母桥”折射出千年古镇的仁爱精神,宋代的“大溪滩古窑址群”反映了千年古镇的创业历程。而括苍千年古道、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宋代的广济堰、明朝的阮公点将台、清代的九进厅等名胜古迹展现了千年古镇的历史积淀。2010年12月,壶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必将会给千年古镇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如此丰富的古镇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材料。
作为在古镇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却不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和人文建筑,活动内容干巴无味,情思不见踪影。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对古镇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促进古镇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寻找和品味千年古镇文化的过程中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让浓烈的古镇文化文化融入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走近名胜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寻味特色美食,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基础上,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源头。
一、走近名胜古迹:无边光景一时新
《小学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自由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课程开发就是要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探寻儿童的关注点,拓展儿童的关注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新体验、新发现、新认识。
我结合教学实际,收集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力求以千年古镇文化为背景,让师生在寻找和品味古镇文化的过程中发掘题材,让学生经过仔细寻访和实地考察,从而表达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幼小的心灵烙上热爱家乡的印记。主要内容包括:“家乡的‘赵州桥’——贤母桥、最具风格的清代建筑——九进厅、宋代的大溪滩古窑址群、苍岭千年古道、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宋代的广济堰、明朝的阮公点将台”等内容。同时,我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开发与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主要的活动有:分组参观贤母桥,集体组织参观九进厅和吕逢樵故居,考察大溪滩古窑址群和广济堰,苍岭千年古道户外采风,参观九松寺和阮公点将台等。
在参观、考察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名胜古迹的特征,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的综合实践课题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而且使他们走进了人文建筑、亲近名胜古迹,同时也学会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体验民俗风情:万紫千红总是春
常有人说综合实践活动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科目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去关注社会生活,体验民俗风情,扩大信息的接受量。如古镇的民俗风情就包括“最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鼠娶亲’、民间艺术盛会——赤岩山重阳节文艺大展演”等内容,可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模拟表演“老鼠娶亲”节目,实地观看民间传统文艺大展演等,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综合实践活动的田园。
以下是我在“最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鼠娶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过程实录:
——“老鼠娶亲”的故事整理
大年初一的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好日子,为让老鼠可以安安稳稳,欢欢喜喜办好事,大人、小孩都不要去打扰它,如果你吵它一夜,它就会吵你家一年,所以人们都要早早睡觉。
——“老鼠娶亲”的民俗特色
正月初一为鼠婚嫁日期,此段时期正是鼠类繁殖的高峰季节,送鼠出嫁,意味着送鼠“自家而出”,从人们的心理来看,便可达到杜绝鼠患的目的,这样就能保佑新的一年家中平安。另外,正月初一是新旧岁时交替时刻,故选择这一时段嫁鼠,还具有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老鼠娶亲”以壶镇为中心,世代相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老鼠娶亲”的民间舞蹈
“老鼠娶亲”是壶镇镇新范村60多岁的吕官水老人根据壶镇一带民间大年初一老鼠娶媳妇的传说编排并组织表演的。这个节目采用拟人化手法,头戴面具,仿效古代本地民俗的娶亲形式,表演动作风趣有味,逗人捧腹大笑。如今的老鼠可不同以往,陪嫁物非常丰富,有彩电、冰箱、空调等。这也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时代进步的真实反映。民间舞蹈“老鼠娶亲”十分具有童话色彩,在彰显善良美好人性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禳灾祈福的祥瑞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