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采购一年一换说“知不易,行不难”

 焦糖橙D 2016-09-03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其实正好相反,是知不易,行不难。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上了规模的企业,总体上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要知道问题的根源,确保资源投入到正确的地方,我们总能做得更好,至少比以前要好,所以“行”并不难。之所以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面对的大都是老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个“知不易”的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所以企业经常性地折腾,以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浪费了大量资源而问题依旧。

让我们看个采购廉政的例子。

20167月,我在上海,会见一位主管采购的副总。这是一家几百亿规模的企业,在全国多地都有工厂。由于多年的高速发展,系统、流程建设跟不上业务的需求。表现在采购领域,就是廉政问题不断。董事长病急乱投医,先是把采购人员一年一换,没解决问题;于是就全面集中,把所有的采购权都集中到总部。这还不算,他还自己亲自上阵,审合同、签采购订单。

想想看,这个公司每年百亿级的采购额,有多少合同要审,订单要签啊!这不,董事长每天签字到凌晨3点。这还没完。集中采购后,鸡毛蒜皮的事都得总部处理,总部人手严重不足;刚集中不久,有些事工厂不知道该找谁,一个电话就打到采购副总这里,可以说是一地鸡毛。

作为一个供应链职业人,你知道董事长的举措都是问题多多。先说采购一年一换。你知道,这对延续性来说是灾难,注定供应商层面没法形成长远战略,决定了供应商的选择、管理和绩效不到位,影响到每年成百亿的钱怎么花。至于防腐呢,你不用是个MBA就能知道,作用非常有限。否则,为什么董事长还会继续下猛药,把买一支铅笔的权限都要集中到总部,而且得自己深更半夜地审合同、签订单呢?再从常识的角度想想,你的屋子里晚上钻进来一只蚊子,喝饱了你的血,你不会傻到每天赶走老的,再放进来一只新的吧。

再说采购权的集中。我们都知道,集中采购在获取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对业务的需求没法及时、有效响应,影响到各地的分公司、工厂的灵活性。所以,对于管理粗放的企业来说,集中采购制造的往往比解决的问题更多。集中到极端,董事长事必躬亲,审合同,签订单,势必成为最大的瓶颈,让响应速度更慢。这些弊端,想必董事长也是知道的,那为什么他还采取这些极端措施呢?

我想原因很简单:病急乱投医。董事长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所采取的措施自然就不到位了。这是个典型的“知不易,乱作为”问题。

让我们后退一步,仔细审视这里的问题。表面上看,问题是采购贪腐,其实是因为采购能力不足,没法有效约束员工行为,控制贪腐的风险。要改变行为,就得改变能力。董事长是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行为:这一帮采购腐败了,那好,换一帮人——原来的那帮人不再做采购了,自然就不贪腐了(行为改变了);新的人上来了,希望在短短一年期间不要贪腐(行为改变);原来是签字权下放,现在自己来签字(行为改变)。但你知道,你很难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行为;你得通过改变能力来改变行为

这就又回到能力建设上:能力要从组织、流程和系统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改进

在这里,董事长主要靠组织措施,其实能力的短板是系统和流程:系统没法有效地统计结果,企业就没法通过结果来管控员工,于是就只能通过组织措施和流程监控来弥补,比如频繁轮岗、多权分立人盯人等。这点我在我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这里只是简单说明一下。就拿采购来说,以前我在硅谷做采购,有很大的自主权,理论上可以干坏事,导入劣质供应商。但一旦导入,问题就来了:每一周,我们都得回顾供应商上一周的绩效(我们对每一个订单、每一个料号、每一行都严格地统计按时交货率和质量合格率,所以说系统可以相当可观、及时地反映一个供应商的绩效),如果按时交货率、质量合格率不达标,我都得站在老板面前解释,说为什么我选择的供应商按时交货率只有35%,我的计划是如何改进。第二周,还是不达标,那就接着解释。第三周、第四周,老问题还没解决,老板开始怀疑。第五周、第六周的时候,他把我给开除了。

但是,在很多本土企业,系统往往不健全,没法有效客观、及时地统计绩效。就拿最简单、直观的按时交货率来说,我经常问企业,你们统计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吗?答曰统计。如何统计?我们打分,每季度打分一次。你当然知道这不客观。比如有人问你,供应商在两个月29天前的那票货按时还是不按时,你还记得吗?就这样,评分高,采购据为自己的功劳,说我选的供应商多能干;评分差,采购说这是主观打分,我的供应商明明都按时,就是因为前天那根螺丝钉没按时,就被打分为零,所以这打分不可靠。于是,有些劣质供应商,人人都知道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来的,人人都知道是谁在腐败,但秃子头上的虱子就是没法捉,因为系统的能力不足,没法客观、及时地暴露问题,证明问题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组织措施,在一些全球企业起作用,但在一些本土企业就不起作用。人们习惯于归咎于文化、大环境,而不是从系统、流程的能力不足上找根源。不信,为什么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管理粗放的企业,腐败问题越严重?大家的组织措施都差不多,比如分权制衡等;越是落后,系统和流程的力量越是薄弱,相同的组织措施所达到的效果就越有限。

那么,作为老板,你怎么办?系统、流程的能力不足,就只能用组织措施来弥补。这点人们自然不自然地这样做——组织措施因为实施起来成本低,所以就被广泛采用,甚至滥用。于是采购一年一换,采购只能由本地人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采购权集中等措施,就一项一项地出台了。但能力的短板不是组织,而是系统、流程。系统、流程的能力不改变,组织措施的边际回报有限,注定会继续产生问题,只不过是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由分部转移到总部,由操作层转移到管理层罢了。

也不是老总不愿意投入资源:是他的企业,他当然愿意,自己审合同、签订单到凌晨3点就是明证。这里的关键呢,是他不知道问题的根源,不理解资源应该投入到哪里去,是个“知不易”的问题。而一旦知道问题的根源,行动其实不难。就拿采购贪腐来说,健全系统,提高系统的能力就是解决方案的一大部分。在系统的基础上,强化流程,比如采购员都按照流程,对每一个订单的每一个料号、每一行都严格采集数据,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就跟一些跨国企业做的一样,提高数据的质量,增加决策中的客观因素,并且能够通过结果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董事长不懂这些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职业经理人不懂——作为各自领域的专家,职业经理人没有把这些问题想通、想清楚,也不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案在哪里,自然就没法解释给老总们。说白了,还是个“知不易”的问题。知道了问题的根源,解决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投入资源,我们总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比以前做得好。

-------------------------------------------------------------------

9月上旬,我计划来上海深圳,围绕我的畅销书,第109110次推出专题培训。

上海的培训,我会围绕我的同名畅销书,分享高成本、高库存和重资产问题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那就是:(1)推动设计优化,控制产品的复杂度,增加供应链的规模效益;(2)选好管好供应商,提高企业通过市场获取资源的能力,走轻资产之路;(3)改善计划,有效匹配需求与供应,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库存。

深圳的培训,我们会系统地探讨供应商选择、管理流程、系统和组织建设,以及如何管理关键下级供应商和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构成。这都是从“小采购”转变到“大采购”的关键技能,也是我的畅销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的精华。

培训名称:《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时间地点上海201693日,星期六

培训费用4300/人(公司付费,国内咨询类发票)

                  3700/人(自费或公司团体2人及以上)

 

培训名称:《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

时间地点深圳910日,周六)

培训费用2500/人(公司付费,开国内咨询类发票)

                  1500/人(自费,或公司付费3人及以上团体优惠)

 

报名详情,请联系我的助手吴小姐:177 2795 9069 | info@scm-blog.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