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doc

 zygolf 2016-09-03
      淘豆网网友825790901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1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内我」永远活在广袤的现在,智能、慈悲且神通俱足,它可以在「当下」发挥威力,在过去、现在及未来同时创造。很多人都知道「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是新时代赛斯思想最主要的核心。许多接触赛斯思想的人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都会想:怎么可能!「我」怎么创造自己的实相?这不是太高估或膨胀「我」了吗?殊不知,赛斯所谓「我创造我自己的实相」的这个「我」,并非只是「自我」,而是包含了「本我」或「内我」,是本自具足的「自性」,但当一般人以「自我」的角度来体会赛斯的意思时,自然没办法一窥其堂奥。赛斯所谓「我创造我自己的实相」的那个「我」,和佛法当中「万法唯心」的那个「心」是一样的。如果现代人的「我」还停留在「自我」的层面,具体的操纵外在的物质实相,或面对人生当中的诸般常与无常,不断在喜怒哀乐及生死轮回当中轮转,不断起各式各类的分别心、善恶心、是非心及批判心时,就永远无法体会内在智能、慈悲及神通具足的那颗「心」。「自我」被卡在生死之间的门槛,在人生当中充满了各类的恐惧、担心、害怕,完全没有办法得见「自性如来」,也就是那个创造者──知道他是他实相的创造者的那个「我」。很多对新时代赛斯思想略知一二的人当未体会到此点,仍然停留在狭隘的自我观点,以致无法了解赛斯博大精深的智能与佛陀的大智能并无二致。究竟而言,不管你是个尚在物质实相轮回转世的灵魂,或已了悟解脱、离开轮回而进入其它更进步的实相系统的存有,或你正在梦境、灵魂出体或经历种种灵体投射的经验,「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这句话在每个场合都适用。然而要体会到这句话,你一定要先扬弃「狭隘的自我」。「自我」要先放弃他自己是唯一的主宰这样的认知,他必须接纳自己为本体的一部份。「自我」是本体直接与物质世界打交道的部份,「自我」活在连续性的时空当中,与线性的因果打交道,然而,自我是本体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可是却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就如身为一位政府发言人却当自己是政府本身。「本体」或「内我」本身是没有时间性的,它是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皆不可得的那颗心。「内我」永远活在广阔的现在,智能、慈悲且神通具足,更重要的是,「内我」是那颗创造的心,它可以在「当下」发挥威力,在过去、现在及未来同时创造。「自我」是「意识心」的门户,而「内我」则负责将意识心当中所有的意图、思想及情感具体化为人生事件,这个过程是在心灵的宇宙发生的,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因地」,这些人生事件然后才又在时空当中为「自我」所遭遇到。因此,你每天所遇到的各式各类的人生事件,从跌倒、上学、打喷嚏、失恋、中乐透,都是你的「内我」将你的意图幻化在物质世界的结果。例如,也许在某一阵子你突然很想交一位男朋友,当你发出这样的意念后,心灵上的配对马上开始,然后在某个炙热的下午,在一条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你被一个赶时间的小伙子撞个正着,正想开骂之际,却发现对方正是自己心目中梦寐以求的白马王子。自我因为眼睛一直向外看,被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及应接不暇的人生事件弄得晕头转向,完全没有办法「内观」,觉悟所有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皆是源自内心活生生的创造。因此在面对种种不同的人生事件时显得无力及疲倦。「自我」以为事件是由外发生在他身上,而没了悟到事件其实是在内在心灵宇宙诞生,然后才发生在他身上的,即所谓的境由心生。当你静下心来体会「我创造我自己的实相」时,将「自我」向内观,在深深的内观及自我觉察下,找到你的本心、你的自性;你的「自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自己真正的本质,开始真正的成为「我创造我自己的实相」的那个「我」。人际关系的开心十二法则一个地区的气候是该地人们情绪张力的总和.天气的变化往往有助于得释放内在压抑的情绪.台湾的气候经常多台风和暴雨,其实它们有助稳定人们情绪,因为透过眼看狂风骤雨,大家内心的悲伤愁闷彷佛也被冲涮涤净.所以要改善人际关系的第一个法则是:试着让内在情绪与外在天气之间取得亲蜜认同.每当内心翻涌愤怒或悲伤情绪时,要学习把它们的能量转化来做静心,尤其风狂雨啸时,试着顺势将它拋掷出去,而别发泄在家人或孩子身上,学习让外在天气和内在感觉获得亲密认同.从浸***于其中而体认到台风跟自己其实是一体的,当愤怒能量与大自然合一时,内在的负面力量会从你的五脏六腑和关节中慢慢游离出来.那份能量会与空气中的电荷结合,取得某种情感上的认同,在大自然威力中,体验负面能的转化.一旦能量释放,内心会获得前所有的宁静和从未体验过的灵魂安详.那是由于负面能量彻底宣泄,内心得到平安,这时候的你也因而提升个人存在的力量.2人常不断累积负面情绪,在暴怒之下与人发生冲突,既伤人又伤己.这时我们不妨做我称为接地线的冥想和练习就是像电器的接地线.古代人们的心灵能自然的与天气取得认同,但现代人较无法直觉地体验天气与内在情绪的关系.其实在我们气管内流动的气流,与呼啸过山谷的气流是一样的;而在我们体内流动的灵魂与能量,跟大地的能量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若感觉内心累积压力或人际关系即将爆发冲突,这是个很好的练习.人生中最影响我们情绪起伏的,可能就是人际关系,不论是工作上跟同事上司,或家庭中夫妻亲子关系,只要它们出问题,我们不仅感到不舒服,严重者甚至出现身心症状.常有人自认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不经意的话语,往往令他难过许久.其实个性太敏感,也常造***际关系紧张.所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第二个法则是:确定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存在.要明白别人对我的看法,并不代表我真正的样子.而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往往代表的是我们的投射.我们的投射物是比较接近自己的.例如,对方的投射物是比较接近他自己而不是你.所以第二个法则是:任何人对你的看法,永远只该给你当参考和建议,因为那比较代表他自己.如果你是透过别人眼睛来肯定自己,这便是交出自己生命的主权.这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有时我们接受太多别人对自己的投射而产生投射性认同,被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取代自己真正的样子.我们再往深一层探究会发现,连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都只是自己的投射,而不代表你真正的样子.有时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犹如一层泥巴敷在珍珠上.其实不只是别人的看法,包括自己对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会让我们的存在蒙尘且面目模糊.有时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会让人不断自我扭曲.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形象』,而这也是我们对自己投射产生的结果.人若一直活在对自己的看法中,你无法真正认识自己.其实你只活在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幻像中),却从未发现你是谁.跳过平日你所认识所自以为的那个自己,去发现自己真面目吧!『发现你是谁』是个奇妙的旅程.我要告诉各位,你们认识的自己,其实离你真正的自己,还有一大段距离.新时代大师赛斯说过:『现在的人类不了解自己,而现在的人类,对自身价值评判和认识,都还追不上自己真正的价值呢.』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够利用我对我自己的看法,或我认为我是谁,而把自己变成我所认识的那个人.我们今天不论变成什么样子,那都是因为我们过去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变成今天的你.今天的你是透过你对自己的看法形塑出来的.所以唯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自己,就会形塑出你今日的样貌,而不是你本来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你才觉得自己是什么样子.人是不断自我创造的动物,他不断修正对自我的看法,而变成他眼中的自己.因此别让他人眼中的你,取代你眼中的自己.一个真正很棒的人,是能看到别人生命中有很棒地方的人;一个很伟大的人,是因为他看到所有人内心皆有其伟大之处.所以他才是个伟人.接着我们要导入人际关系第三个法则:试着让身边的人,因为与你在一起,而觉得自己很棒.这不是要我们骄傲自大,而是觉得有能力,有自信可以把事情处理得很好.有些父母的目的虽想让孩子觉得很棒,但其作法却使孩子感到自己很糟.你若希望让一个自我感觉很差的人变得很棒,这无异是缘木求鱼.这正是我们过去常犯的错误.人时常很奇怪,以为能透过让人觉得自己很糟糕,而使他变得很棒,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常如此对待自己,在内心深处明明觉得自己好糟,却期待自己变得很好,如果你创造这样的假象,那只是自欺欺人.而且你会担心当人际关系更进一层时,被人家看穿你的虚假.所以人际关系的第四个法则是,唯有当你能抹去别人外表的灰尘看清他内在的独特性,且让周遭的人因为与你相处而感到自己很棒时,你才能成为那个发现珍珠之美人.这绝非为了维持肤浅的人际关系而说出违心之论.凡学过新时代理论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人际沟通的层面是在心电感应的层面;我们接收到的是别人对我们真实的想法.大家试着用这法则来改变跟他人的互动,去发现周遭人们身上的美善之处,这也是赛斯一直强调的,当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所有人都从现在开始,从自己所在之处,尽量加强自己与周遭人的活力健康快乐与自发性,必须以自己的生命,去强化所有人对存在的力量感.你的存在是在加强整个地球和世界的力量感.只要你尽了全力,不论怎么做,那都是最好的.有些父母过于恐惧孩子无知犯错或受伤,以致扼杀孩子踏出去探索世界的勇气.我们应该当一个对自己产品有信心的父母,不论孩子身在何处,都相信他的能力可以应付我们要让孩子做自己的决定,因为亲子间的冲突,也是人际系中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想变成什么样,那我们就投射出那个形象,所以我们时常要觉察,自己投射给周遭人什么.例如赛斯曾提过,探病这件事很重要,而在这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部份.有些人探病后,会感到不舒服,因为探病过程会唤起他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所以容易「煞」到.当你进入病房时,要注意自己内心投射的是什么.因为生病的人很脆弱,极易接受投射和催眠的暗示.那时人的意志虽薄弱,但潜意识却很强.若你习于负面思考的人,最好别去探病,因为你所付出和接触的,都是负面能量.所以要把好的心念投射给他,这才是最佳的礼物.世间所有一切都是能量的交流.人际互动中,发出正面和肯定的能量是很重要的.要学习处理自己内在的恐惧和焦虑.而不是把它投射出去,让别人来承担许多负面的东西.人天生就讨厌跟投射负面能量的人为伍.而看见散发生命光明和正面力量的人,则会重新启发我们内在青春活力的讯息.有本畅销书谈到:人都喜欢靠近光,我们与其去寻找光,不如就让自己变成光吧.一个人投射出来的能量很重要,如果负面能量投射在身体上,那会造成身体的病痛,若投射于人际关3系上,则令人悲伤沮丧或争执冲突.我们常不自觉一直向外投射负面能量,所以人际冲突有时也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开始学习觉察.我先前说过,人际关系是灵魂的一面镜子,而且它是累世轮回的人际关系,都会具体而微的浓缩在今世的人际关系中.赛斯在【个人实相本质】下集里面说过:一天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缩影,而且一天中也暗含你所有转世的每一天.所有过去的转世.人际关系.以及有关于灵魂的线索,都能在这一天当中看出端倪.彷佛是全相摄影或人身上的每一颗细胞.每一天就是看进去整个灵魂的窗口.每一天从开始到结束,是生命中的一个小圆满.你只要过好生命的每个小圆满,你就会完成灵魂的大圆满.从头到尾.你只拥有这一天,这样的生命观,令人扎实的活在每一天。因为从头到尾你只有一天,所以你拥有无数天,一开始,也是结束,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只要你选定某一天,把它当做是宇宙仅有的一天,尽全力活出它的光采,你灵魂的能量将立刻提升,让那天成的一天,,为生命中最灿烂的一天,从此以后的每一日,都会是如此。人际关系的第四法则是:不管你生命中糟遇多少欺骗,试着确定人性本质是善良的。人在试图善的意图时,确实可能伤害别人,可是没有人天性喜欢伤害人。所有的恶,都来自误入岐途的善,是想表达善的扭曲,这是一种生命的信仰。我们要先确立这点宇宙人生观。人在学习和创造,有时会做出无知和破坏之事,若我们只是以人的行为来判定其价值和本质,那么人将永无翻身机会。这时一种真正新时代的包容和接纳。赛斯提到所谓的爱,是看到那个人理想的样子,意思是爱让人不仅看到一个人现状和作为,你看到的是他内在美好的版本。人是天生就是不断透过学习而成长的。我们要先确定周遭的人本质是善的,不要因为他的作法难以原谅,就失去对人性的信心。真正的信心是永远不会丧失的。如果我们的信心,希望和爱,还是在一种会去的状态,那就不是真正的信望爱了。真正的信任,是信任到那个本质里面,与作为是无关的。我们常是因为这样的信任,而唤起心中最深的希望。我永不放弃去信任人性本善的这个原则。虽然现象与真理可能互相抵触,但若缺少真理,想象岂值得依恋?我想活在一个不管表面发生什么,但生命底层的信任,和永不放弃的爱和希望是永远存在的世界。这也是我想提倡的价值,更想把这个价值放在人际观系中。人际观系的第五个法则:自问在这份人际关系中,自己能付出与分享什么?许多人希望拥有美好的人际关系,但其实他是个乞丐。因为他只是在乞讨人家的爱,关心与付出。有时在婚姻和情感关系中也是如此。于是,人际关系变成一种交易,很多人沦为乞丐,只期待别人给他东西,却不反省自己能付出什么。这里有句非常重要的新时代格言与大家分享:「依照宇宙的定律,凡是你付出的东西,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由这句话可以衍生出第六个人际关系法则:攻击别人的,基本上只是在攻击自己。打别人右脸的,是在打自己的左脸。。如果你采取以恶制恶的方法,那么你给出去什么,最后还是会回到你身上。在人际关系中,人常看不清楚这点。这是价值关全然混淆的社会,有很多人完全在推卸责任,认为别人可以这样做,自己又有何不可。但人终究必须面对自己。人一定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否则非但人际关系一团乱,而且永远在迷失中却不自知。所以,我们再回到人际关系的本质,你该怎么做,你要如何对待人家,这代表你是谁。所有你给出去也会再回到你身上。这是宇宙的定律。人际关系的冲突,常肇因于人们不明白这道理。你是为了你自己,以及你是谁而采取行动和对待别人的方法。我们要回归自己。赛斯。说过一句话:「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只是等着别人给你东西,那么会一无所获,但若是你付出爱和祝福,那得到的就是爱和祝福。」于是大家拋出的东西就越来越好。让我们都付出好的东西,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人际关系第七法则:我给对方的,是对方所需要,还是我给了我想给对方的。(我认为对方想该要的)。这东西常造***际关系和爱恨的纠结。尤其在亲子或朋友关系中,我们常弄得自己热脸贴冷屁股;心情非常沮丧。所以,欲避免人际关系冲突而追求和谐,其实是知易难行。要做到这句话之前,常想先问对方:「你觉得你需的是什么。若有人要帮忙,你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例如,我是家庭医学和精神科的专科医生。在问诊时我常问个案「你觉得有人真的了解你吗?周遭的人关心你的方式都是你所需要,还是你其实承受了许多压力?」这两句往往会触动病人内心而泫然欲泣。所以,在人际沟通上,不要用猜疑的方式,而想直接问对方:「你希望我用什么方式对待你?」这句话是打动人心的万灵丹。这可能是长久以来第一次有人问他,他希望如何被对待,以及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过去我们可能常用自以为最好和理所当然的方式对待别人。而现在不论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让我们试着问对方,「你希望我怎么样对待你,你可以否告诉我内心的感受?因为我想进一步了解你。」每个人都希望彼此被了解和接纳,被人家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对待。所以,不要吝惜向他人释放「我想进一步了解你」的讯息。尤其是经营亲子关系时,要抱持着「孩子,你希望爸妈以什么方式对待你?」「孩子,爸妈想更了解你」的态度,用不带批判的方式来经营亲子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大的杀手就是批判。人际之间保持距离是出于防卫,因为我们不知人家如何看待或是否会伤害我们。所以,宇宙的另一项法则是:如果你不想成为别人批判的对象,不愿被他人价值观的框架限制住,那就要试着以较弹性和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周遭的人。因为,凡是你投射出去的`批判,,最后必然弹回你身上。因此,不肯让别人好过的人,自己的日子必然难过。在我的门诊中,有许多是夫妻离异或外遇的案例,有些人们4在伤害对方时,内心会生起报复的快感,但只要你拋出去是负面的情绪,那么人类整体生命的价值必然下降,最后你一定会感受到牵连。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你给出去的,一定回到你身上,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我身为心理治疗师,每天都在听别人诉说内心秘密,有些可能从为向他人提起过。每当我坐在咨商室,常感到这份工作很神圣,而自己犹如大地之母。坐在我面前这孩子,可以把内心秘密全盘托出,我的身份彷佛是他们的灵魂的守护神。他们可能犯下各种错,而我虽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内心却没有任何批判。因为在心理治疗中的你,不论呈现出何种面貌,都不会受到批判。这并非是非不分或麻木不仁,而是人需要这样子被对待。做错事的人需要的不是被批判或指责,而是想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该如何面对自己,或面对自己所做的事和伤害的人。或许有一天,当我也碰到难以面对自己的时刻,我也会希望得到他人包容和了解,和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咨商室中我是以个案为中心,以他生命的最大利益和成长为考量,这其中不带任何批判色彩。我们应该把此观念运用到人际关系中。所以,人际关系的第八个守则:我们要常透过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若某件事牵涉五个人,那我们要做心灵练习,分别想象这五个角色会如何看待此事。你不能永远只坚持自己观点,而应该包容他人,如此,你才是生命开阔的人。我常觉得人际关系是要把别人含纳到你的立场里面,在其中寻得一个妥协点。人际关系是为了让你扩展你的观点,直到你的存在和观点,能够包含对方的存在和观点,然后你才能从人际关系中解套。人是奇怪的动物,当人发现别人在为自己着想时,就会也开始替对方着想。所以,接下来我们谈人际关系的第九守则:试着放掉自己的立场和对自己观点的执着。唯有跳到对方的立场,然后再跳回来看整件事,你做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才会也考虑别人。这样的人际关系慢慢扩大之后,整个人类的大爱才会出现。现今人类处在一个你争我夺的高度竞争社会,个人主义高涨,整个社会陷在恶性和负面循环中。每个人都抱着「既然别人不为我着想,我就拼命为自己着想」的偏狭心态,那种原道善良的风气几已不存。我也很期待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能改变这个社会。这一切要先从体验于人际关系开始。如果彼此的互动关系是,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立场被人了解,那么他也会甘心乐意做任何事。我们以医疗纠纷为例,其实它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若医生非常有自我保护,即使病人死亡非其过错,家属往往仍会怒告他。因为医生没从家属立场体验其心情。反之,有时虽医疗上虽有疏失,但由于你关心人家感受,反而赢得家属谅解。没有人会蓄意报复,负面行为往往只为争一口气而已。人际冲突常肇因于我们落入对错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有时为了坚持自己是对的,我们根本拒绝从对方角度来看事情。我常觉得在冲突中唯一避免去问的,就是对与错。冲突是为了导向一种了解和交流,是关点的扩大。而不是陷入谁对谁错的争执中,否则这样双方各据一词,永远没完没了。所以面对人际冲突,唯一解决之道;当双方观点都被彼此了解,心中的愤怒和不满自然烟消云散。人际关系地第九个原则:给予别人肯定,去喜欢别人。我们常被自己的角色所欺骗,以为母亲包容小孩,父亲养家或上司体谅员工都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我们可以随时同理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老板,或你所敬重的人。别以为自己辈份或职位较低就妄自菲薄,认定自己人征言轻,影响力有限。其实你可以同理任何人,别被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给骗了。何谓同理?同理就是以小搏大。当一个人被同理了,他也会反过来同理你。而当你开始同理别人时,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改变。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同理自己,所以,我们将心比心,就应该先去同理别人。我们对他人的关心是没有方向,不分位阶的,它可以朝任何方向发展。问:同理与同情有何不同?答:我在(迈向内在朝圣之旅)那本书中有提到同理与同情之间的区别。我在此稍作说明:同理是以对方的角度来看对方的生命。例如,看见乞丐时,我们会蹲下来跟他聊天,在他身边去了解他的处境;而同情是以我的位阶和立场来看待对方,所以我同情可怜的处境,我跟他是分开的。这两者是完全不同层次的感受。同理是一种深层的了解。没人喜欢被同情,但喜欢被人家同理。问:当人开始出现负面情绪,虽然已经察觉到,但却无法转化它时,应该如何找到适当的方法时,该怎么办?答:除了到县立板桥医院的身心科来找我的门诊之外,我这里还提供另一个方法。因为我们强调身心灵整体的发展,所以总是会讲些玄秘的方法供各位参考。我们就先讲愤怒或沟通。有时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但对方并不想听你解释,或你认为目前不是合宜时机来跟对方沟通。所以,我们在跟人家沟通,要掌握一个极重要原则,也就是人际关系守则第十:在跟对方沟通的时候,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去指责和怨怪是对方的错。因为人在面临他人指责时,第一个反应是防卫和反击。把自己心门打开,说出内心真实感受。例如,若先生晚回家,进门便被老婆劈头痛骂,那么他极可能转身就走人,这情况屡试不爽。但此时若你诚恳表明自己每日独守空闺的恐惧,寂寞,让他5明白你虽外表坚强,但其实也有脆弱,受伤的时刻,让他知道你需要他。表达你的需要而非一时指责对方。因人在面对指责时往往会逃避。一个工作卖力却未受到上司青睐的员工,其实可以诚实告诉老板:我需要得到你的肯定。所以,在人际沟通上,直接告诉对方你真实的感受,把心敞开是很重要的。问:若遇到凡事都喜欢先为你安排好的亲人,而你若稍微表达不满或不从,他们就以「我这样做一切都为你好」来当借口,请问你如何面对此情况?答:没错。他们也常指责别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彷佛一切是对方的错,而被人家如此对待的人,由于无力反驳,又不得不接受,所以很容易得忧郁症。忧郁症的人,常是受到这种对待,他被太多的爱淹没了,陷在两难之中。若不接受对方,会便视为不知感恩,彷佛世界末日,于是你就学乖顺服了。这是一种情感的未分离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选择,因为你选择留在他身边,表示只有你并未背叛他。但对你而言,你付出的是失去自主权的代价。碰到这情况该怎么办?我们刚才所说的那句话,其实正可以让对方好好的去思考:「以xx如果你真的爱我,你要不要多了解我?能否试着以我能接受的方式来待我或爱我?」「若你真的爱我,请给我我所需要的,而不是你所想给的」或许有人认为这样说会伤了对方的心,但如果你确信对方是真的爱你,那么他会希望你快乐的。如果你牺牲了自主权,持续地不快乐下去,勉强留在对方身边,到最后会把两个人都毁了。因为当病症爆发后,你会加倍报复对方,也会把所有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不断找他麻烦,直到自己成为烫手山芋,造成彼此强烈的爱恨纠葛。解决之道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自己这方面,另一个是从对方那边着手,但重点是肯定彼此间的友爱。新时代另一个很重要的宇宙定律:当你问出一个问题时,其实答案就在旁边。我试举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例。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后来是被情花刺伤,而情花的解药叫做断肠草。凡是毒物出现的地方七步内,必有解药。这句话蕴含两个极深奥宇宙智能的暗示:其一是如果你心中存在一个问题,那答案就在问题的背后。这时你必须学习把问题放掉,以便让答案浮现。在心中形成问题之后,就把它放掉。因为答案跟问题是同时产生的,犹如正子和负子是同时产生的一样。所以,当你心中有问题,要告诉自己,答案就在旁边。其实我们内心深刻明白这点。其二是当你生命遇到困难时,你需要的解决之道和线索,必然就在附近。宇宙是如此丰盛,你所需要的一切都会出现在生命中。人在碰到困难和困境时,生命中的贵人和解决困境的线索,必然都是在身边。这已经是一种玄妙的宇宙理论。当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时,可能信步走到便利商店买份报纸,而发现答案就在其中。上帝是不着痕迹的,而线索却处处可寻。只是你必须知道,应该把眼光放在何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请大家记住这个宇宙原则:你所需的一切,都在你的身边;你所需要的人,也一定在你的身边。当你有需求时,宇宙会很巧妙地把这东西安排到你手中。但因你如此执着地看待问题,以致答案在你身边,却也会被你轻易忽略。因为你全然陷在痛苦中,虽然转个身就可看见解决之道,但你却没回头。生命是如此丰富,它绝非一场残酷的现实,而我们都是被祝福的。不论在你出生前或死亡后,你都得确信自己是被祝福的。就如同我完全确信自己是个完全被祝福的人。问:请问若遇到家庭暴力,或***关系中的性暴力胁迫,你觉得以暴制暴是赢得尊严的好方法吗?答:听说最近家暴法的层级又提升了,已经赋予警察进行逮捕家暴现行犯的权力。碰到这类问题,我会建议直接诉诸法律来解决,尤其是性暴力。若面临即刻的安全威胁,那么处理上有轻重缓急之别。你得先确定安全获得保障,些后再谈其它问题。在我的门诊中,有许多家暴的个案。我不太鼓励以暴制暴。因为基本上,暴力不是一种力量,它是无力感的结果。当一个人感觉没有帮自己的力量存在,也没任何有效的解决之道时,才会被迫采取暴力。所以,暴力不是解决事情,它只带来更大的破坏和毁灭。暴力是因为看不见事情有任何出口,连沟通管道都已经封闭,所以才出现暴力。它是无力感和绝望的结果。若你问是否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那我要建议你,是否要去处里心中的愤怒和萎屈?因为这样的人似乎内心处在很不平衡的状态下,而想为自己出口气,让自己平衡一下。但去伤害对方,到头来并不会让自己真正平衡。所以,我们得先从平衡自己着手。第一先保障人身安全,其次是寻求法律途径。我曾经处理过一个家暴个案,有个先生每次酗酒便会勒住太太脖子,然后从房间拖到客厅,而他任由先生施暴。有一次才国中二年级的儿子受不了,便冲进厨房拿把菜刀对准他爸爸。我后来有请社工人员介入,但我真正治疗的对象是这位妈妈。我告诉这位妈妈:「如果你再不建立起保护自己的能力,仍没能力停止自己被暴力对待,那么接下来可能面对孩子拿刀砍死父亲的人伦惨剧。」所以,这位妈妈必须坚强起来。一个女人有许多方法可以让自己免于暴力威胁。而一个人是如何让自己沦为持续的受暴者?有些女人可以保护自己完全不受侵犯。其实,个人绝对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这个案中,得先让这位妈妈,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利用中途之家或其它法律途径来处理。我其实有千百种方法自我保护的,而暴力往往是最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6慾望即行動無論環境怎麼變,我們總是可以創造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當我們開始走身心靈這條路時,我們會開始遭遇到許多奇妙的事。如果你不瞭解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危機都是在逼人類往心靈的方向走。當醫學沒有解答時,我們才能回到自己身上找答案。因為所有物質也都是幻象。所有對物質上癮的人,會紛紛中箭落馬。當物質匱乏了,你會變成真正的貧窮。當全世界的物質環境都普遍不好時,重物質的人會第一個死、心靈豐富的人根本不會受到影響,仍會是很富足。在過去,人類的自我意識過度發展了、過度的使用物質、過度剝削地球、過度發展物質。我們要開始回來滋養大地、開始感謝大自然。神奇之道架構一就是我們的物質世界,是能量變化而成的。架構二是我們的能量。所有地球上的每個變化,都是從一個精神上的架構與來源,躍入存在。整個宇宙就是個大的意念的推動。內在的意念及力量會重新發動細胞、重新發動人生。一***最悲哀的事莫過於「萬念俱灰」,精氣神完全沮喪低落。真正的行動不在手跟腳,而是在「把意念化為肉體的一種表達」。在精神的領域,當我們有一個念頭興起時,我們已經採取了一個精神性的行動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心念去採取行動,因為一切萬物的起源與開端,都是從意念開始發動的。「意念」是你無形的手跟腳,無遠弗屆的手跟腳。来源:(http://blog./s/blog_5158ef10010099og.html)-慾望即行動_许添盛_新浪博客你的意念及慾念本身,會變成行動,而且不需要時間。你的生命力就是你不斷的念頭所創造的。創造實相的四大步驟信念、情緒(有好的情緒感受)、想像力(符合感受的想像力、冥想)、採取行動(做出具體的行動)能力好的人,能射別人射不到的目標。帶著信望愛的人,能射到別人看不到的目標。在具體行動還沒發生時,我的意念早就到達了。在意念的世界發生的事情,會帶動在具體世界中的實現。因為在精神性的世界中已經先發生了。意念不是在現實世界中找希望,而是在慾望的世界中去發展創造。這就是神奇之道!雕刻佛像的例子在木頭被雕刻成佛像前,先把意念投注在佛像中。而裡面的那尊佛就會開始成形,直到他在裡頭吶喊著「放我出來、我要出來了」時,才開始真正的著手雕刻。人與內在精神力量的交互,讓你想沮喪都沒辦法沮喪太久,因為你內在源源不絕的力量就會一直推著你走。来源:(http://blog./s/blog_5158ef10010099og.html)-慾望即行動_许添盛_新浪博客为自己而活<话说韦小宝>因缘际会下,韦小宝当上了天地会青木堂堂主,又被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收作关门弟子。陈进南收韦小宝的目的,是希望他在皇帝身边卧底,做一枚厉害的棋子。这是韦小宝知道也同意的。大家都晓得,韦小宝和康熙的感情非常好。他们不打不相识,自小打打闹闹而成为好友。韦小宝内心深处,其实是将康熙视为自己的亲人,因为他并无兄弟姊妹。韦小宝心知康熙与天地会是绝对无法兼容的,因为天地会的目的就是反清复明,而康熙身为皇上,当然必须剿灭逆贼。来源:(http://blog./s/blog_5158ef100100b78b.html)-为自己而活_许添盛_新浪博客韦小宝是康熙最得力的部属及最好的朋友,可以说是康熙这辈子唯一的挚友,但韦小宝又是陈近南的弟子,因此,韦小宝一直是「脚踏两条船」的。韦小宝身为天地会青木堂堂主,得到许多尊敬及冒险机会,而身为康熙的得力助手,除了A了不少钱外,更是权势熏天,且参与极多重大机密,替康熙寻获父皇顺治的行踪,并达成许多历史性的任务。奈何天地会和康熙是死对头。最后,问题终于出现。天地会中有人泄密,将韦小宝是天地会堂主的事告知康熙。康熙没处死他,却要求他必须选边站,下决心7剿灭天地会。后来,陈近南被奸人害死,天地会部众均以为是韦小宝下的手,虽然日后得以澄清,却因韦小宝曾千方百计地救康熙,使他免遭天地会刺客刺杀,因此,天地会亦始终无法完全信任韦小宝,最后甚至要求他行刺康熙,带领天地会反清复明。当康熙年少时,韦小宝可以整天与他说说笑笑、嘻嘻哈哈,少年君臣,胆大妄为、力擒鳌拜。当康熙年纪渐长、威严日甚,韦小宝一些胡说八道的话,便吓得再也不敢出口。康熙希望他剿灭天地会,天地会却希望他行刺皇上,他做不到,因为两边都是过命的交情,双方都有情义。一边是师父、兄弟,反清复明的民族大义;一边又是位好皇帝,尤其当台湾发生天灾人祸时,康熙竟流着泪想救百姓。韦小宝内心的冲突愈来愈大,真有说不出的痛苦!当康熙发现韦小宝被逼行刺他时,说道:「这些反贼逼你来害我,你说什么也不肯答应,你跟我很讲义气,可是小桂子,你一生一世,就始终这样脚踏两条船吗?」韦小宝心想:「他奶奶的,老子不干了!什么都不干了!」当他心中一出现「老子不干了」这五个字时,突然之间,感到说不出的轻松自在。<许医师处方笺>我是个没有用的人?我先来分析韦小宝的心态。你看,如果他听皇上的话剿灭天地会,他会成为皇上最宠爱的臣子,一生荣华富贵享用不尽;而若听天地会的话杀了皇上,又成了绝对的英雄好汉。但当他必须从中择一时,他什么都不要,只想做自己。此外,当韦小宝心中一出现「老子不干了」的想法时,我认为,此时高贵、没有框架的人性出现了,最后,韦小宝选择双方都不帮,因为他两边都不亏欠。他不觉得对不起康熙,因为他已替康熙做了许多事;他也不觉得对不起天地会,因为若不是有他,天地会早被剿灭了。他既没做过危害天地会的事,当然也不愿危害康熙。当他说「老子不干了」时,心态是「无所求了,没有压力了」,这是韦小宝了不起的地方。好,让我们来瞧瞧,这与忧郁症患者有什么关系。「情绪」总是跟随着「信念」忧郁症患者内心常有巨大的冲突。好比在这个例子里,韦小宝到底应该剿灭天地会,或是帮天地会杀了康熙呢?忧郁症病人心里的感受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心中充满了矛盾与自责,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他们常常觉得,站爸爸那边就会被妈妈责怪,站妈妈那边却又对不起爸爸,根本无处立足。忧郁症患者总是认为,人己之间,不是你对我错,就是我对你错,他们多是和平主义者,不想得罪任何一方、造成冲突,因此,最后常倾向于自我责备,认为「都是我不好」。当他形成「都是我不好」的核心信念时,便落入「我是个没有用的人,是个没有价值的人」的负面思绪中。赛斯最主要思想为:「情绪」不会单独且无缘无故地存在,它总是忠实地跟随着「信念」。病人不会莫名奇妙地脑内血清素失去平衡、凭空得到忧郁症,而病人的情绪,也绝对忠实地跟随着他的信念。当我们追踪个案忧郁情绪的来源时,无论是进行个别或家族的心理治疗,许多人都是根源于青少年时期的核心信念「我是个没有用的人」,面对环境无能为力且身不由己。由于这个信念如此坚强,因此患者的人生往往是灰暗的,很容易成为环境的受害者。回到忧郁症的核心信念:「都是我不好、我没用,我是无力改变环境的。」这个信念吸引了许多负面情绪,难怪忧郁情绪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可是,此时我们如果没能帮助病患处理核心信念,是无法真正帮助这个人的。这种核心信念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它会导致病人在忧郁症严重时期出现「罪恶妄想」。有个门诊个案,自从升上高中后,发现没有思想、人生观及背景相似的人可以谈话,他与同学们处不好,却不知道为何如此,后来,他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对」,以此解释所有的不顺心及不快乐。这样根深蒂固的信念,甚至变成脱离现实的妄想:「都是我不好,所以他们上课聊天时,一定在说我的坏话。」或形成偏执信念:「一定是我不好,所以爸爸才会打妈妈。」这些常是忧郁症相当顽固的症状。忧郁症病况最严重时,常产生幻听症状,幻听为第二人称,以直接责骂患者的形式出现。例如:「你这个没用的笨蛋,为什么不去死!」这种命令式幻听常令患者无法忍受而***。但第二人称责骂式的幻听其来有自:因我不好,这个世界才不好──将一切过错归咎于自己。从前有位个案,认为他该为所有的不顺利负责,完全扭曲了健康正常的人生观。病患一面自觉必须为世上一切不幸负责任,一面又被教以他是无力的,既然无能为力,就根本无法突破困境,于是罪恶妄想、责骂式幻听,甚至命令病人***的幻听便会不断出现。我们继续分析此类忧郁症患者,到底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因为我治疗过不少儿童及青少年的个案,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这样的儿童对自己的双亲,有着未分化的、很深的爱。并不需要为别人负责有些心理治疗派别曾说,每个儿童都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拯救者,都试图借着自己的出生及后天的努力,8让整个家庭走向正面的方向。但当儿童如此想时,便承担了能力无法负荷的压力。弗罗伊德主张「伊底帕斯情结」,认为男孩在权力及性上想取代父亲、占有母亲,这样的想法是谬误的。因为男孩其实更想证明父亲是对的,或是希望达成父母亲的期望,做父母亲做不到的事,来证明父母是好的、不败的。儿童常常不知不觉地成了父母未竟的人生期望的达成者,背负着极大的历史性任务,要嘛是为这个家求取成功,要嘛是为这个家求取和谐。这样的儿童逐渐成长后,也许发现一生「根本没有真正为自己而活」,只因从小看了太多、听了太多父母的辛劳付出、殷殷期盼及自我牺牲。因此,他的一生是在完成父母的期望、为父母而活,并非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久而久之,终至罹患忧郁症。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家庭或整个世界的拯救者,让自己承担了过度的压力,偏偏内心又不认为自己真能办到。这种人在儿童期的人格分化,并未与父母完全切断,他没有发现自己从未为己而活。有时候,我们治疗这样的病人,是要引发病人的退化性行为,以及内心根深柢固的偏执认知,藉由让他明白过去的不幸及不愉快、父母失和或离婚,均非他的过错;让病患明了,他并不需要为别人负责,他存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证明父母是对的,并取代他们的角色、达成他们未竟的人生目标,最后,让病人回归生命的主体性。当他明白:人只需为自己负责之后,自然能帮助别人。我们回到韦小宝。虽然韦小宝与康熙情同兄弟,但康熙要剿灭天地会,他可不干;要他顾全与天地会众人的情义,刺杀皇帝、当民族英雄,他也不干。他是如此可爱地坚持了自己的个人性,而当他回到主体性时,他破除了任何罪恶感。就是那五个字「老子不干了」,他卸下所有的执着。本来就没欠任何人任何东西,当他以个人为单位行动时,他觉得非常轻松、自在,将之前所有的压力完全抛下,也除却了所有他原来就不该承担的事物。这是所有忧郁症病人可借镜之处,多数忧郁症患者,都将他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责任,根本未让别人为他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没有让为己而活。如果我们能在潜意识层面,帮助忧郁症病人解除这种从小到大的「拯救者情怀」,那么,他以后的人生便可以快活得不得了。得憂鬱症是有好處的<話說韋小寶>韋小寶出身揚州***院,常於鄰里間賭小博、出老千,頂多騙到幾錢銀子,若到手五兩銀子,就非常不得了了。因緣際會下,韋小寶跟隨江湖好漢茅十八,到了北京城,又因特殊機遇,成了小皇帝康熙寵愛的小太監。其時,康熙正與鰲拜進行激烈的政治鬥爭。鰲拜堅持滿洲傳統文化,大興文字獄、迫害漢人,明史一案,誅連無數。鰲拜專權跋扈,令皇帝十分不滿,但因其乃先皇之顧命大臣,康熙亦無法立即下手。康熙與韋小寶使計,將鰲拜翦除,但過程驚險萬分,故兩人回想,均是心有餘悸。皇上派索額圖查封鰲拜家產,令韋小寶跟著查辦,過程中,除取了匕首與護身寶衣外,並將兩百三十五萬兩金銀,上報為一百三十五萬兩,餘下一百萬兩,兩人二一添作五平分。扣除小寶分予太監的五萬兩金銀,尚可得四十五萬兩。在揚州時,手邊有個一兩銀子就算橫財的他,這下一口氣到手四十五萬兩,一輩子也花用不盡,實是不可思議!豈知,他捲入了順治皇帝的老太監--海大富公公與太后的政治鬥爭中。海公公發現韋小寶弄瞎他的眼,並***死小太監小桂子,而冒牌頂替,於是,差一了點結了韋小寶的性命。韋小寶尋思,西洋鏡已被拆穿,小命也將不保,心想連夜逃命,四十五萬兩也因此拿不到手了。此時此刻,韋小寶如何自我排解?他心想:「他奶奶的,一***哪有這樣好運氣,橫財一發便是四十五萬兩?總而言之,老子有這四十五萬兩的身家,只不過老子手段闊綽,一晚之間就花了個精光。你說夠厲害了吧?」肚裡吹牛,不禁得意起來。<許醫師處方箋>?凡存在的,必有其意義韋小寶轉眼間,就不將四十五萬兩之事放在心上,果真令人佩服,這可不是人人做得到的,特別是具有思想負面傾向或憂鬱症的人。四十五萬兩,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卻轉眼成空,韋小寶連這樣的事都能看到好處,起碼這麼一大筆錢,他「曾經擁有過」,就算轉眼失去,也能坦然地接受失敗,這乃是他最厲害的地方。我認為,韋小寶這樣的處世觀點,無疑是治療憂鬱症的利器。為什麼這麼說呢?憂鬱症本是可怕的病,導致體力不佳、食慾不振、不想起床、失眠、不想面對新的一天,完全看不到希望,9人生也失去光彩,但是,憂鬱症到底有沒有好處?各位請記取這句話:凡存在的,必有其意義。要治好某人身上的病,一定得從「得到這種病有什麼好處」的觀點切入問題,知道這種現象為何存在,否則根本無法進行治療。一旦能明白得憂鬱症的好處,就知道如何才能取代這個疾病,令病人獲得真正的健康,同時又轉化到:要得到這些好處,卻也不必藉由得到憂鬱症,如此才是治療的最高招。在未明白其好處前,便想治療它,只是與憂鬱症拉扯、白費力氣、愈治愈糟。現在,讓我們看看得憂鬱症的好處:?情緒引導人進入內在人人心緒均有高昂、平靜、低落的時候,假設我們能接納自己、接納低落時的情緒,不將之當成病態,那麼,低落的情緒,自然會將我們帶向生命的深處,帶向靈魂休息的狀態,好比萬物冬天蟄伏、春天甦醒般的新生感覺。當靈魂進入低落的情緒,其實正進行著內在的成長,如果隨順自然,在這樣的過程中,能重新與靈魂的根源連結。這現象不需抗拒,甚至應以平常心對待。當我們抗拒負面低落的心情時,反而造成拉鋸,無法進入生命的深谷,接觸到內在心靈的動力,便無法將我們推向情緒的高峰。若不容許低落狀態及憂鬱情緒的出現,只會將內在負面情緒愈積愈多,無法自然釋放,反而造成了久治不癒的憂鬱症。情緒往往不是我們的敵人,它常引導我們進入內在、體會生命。賽斯說過一句話:「我們無法責怪情緒,要怪就怪那帶來情緒的信念吧。」?心理自我保衛的機轉許多得憂鬱症的病人,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關心。有些人個性內向,不善主動表達情緒;遭遇困難時,不會主動求助,總而言之,就是那種很ㄍㄧㄥ的人,所以生了病,表現出無力感、鬱鬱寡歡,反而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親友的「大量關懷」。我曾經有位小女孩個案,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許多罪惡妄想。生病後,得到家人全力的支持,表示「做不好沒有關係」的全然支持。因此,平日堅強、追求完美,而給自己巨大壓力的人,能藉由憂鬱症得到關心。此外,病人嘛!終於有理由不做自己討厭的事。人們長大後,肩上總擔負著許多責任與義務,為自己及家人的三餐溫飽和起碼生活負責。得憂鬱症的好處,是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做不想做的事、他人期望的事。所以,得憂鬱症,其實也是心理自我保衛的機轉,因為得了病,別人、自己均不會再勉強自身做不喜歡的事,加諸的壓力自然減輕。其實最大的好處(我的個案終於說出真正的原因)是,憂鬱症可做為想做某事卻無法達成時的下台階。當人對自己、生命有所期待,或背負許多期望,卻發現自己無法達成目標時,爆發憂鬱症的好處,就是免除責任。他說:「我之所以做不到,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不願意做,而是因為得了憂鬱症。」這一來,就有個好台階可下,有理由在意識上及眾人面前不必責備自己。所以,生病有許多存在上的目的。它可以是人格沒準備好面對挫敗時的護身符、下台階。得到憂鬱症,可以光明正大地說:「不是我的問題。」這也是人格自我保護的機轉。前文提到,不了解得憂鬱症的好處,便無法根治它,那麼,明瞭這些好處後,我們究竟該如何治療?當然,身為醫師,我不能就這麼揭穿:「我就知道你是為了逃避、得到關心、不做不喜歡的事,不想承擔養活自己及家人的責任,才得到憂鬱症,不但可以免除責備,又可以理所當然地依賴別人。」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這麼對憂鬱症病人說了這番話,絕對不要說是我教的,因為這樣做,對你和病人一點兒好處也沒有。?求助並非懦弱的行為以賽斯的觀點而言,我們有幾個好方法:1賦權(empowering)病人:如果真的不想做,你絕對有權力開口說不。2告訴病患,敞開心胸,求助一點也不羞恥。他並不需要利用生病,才能與他人建立情感上互助合作的關係。由病人和治療師的互動,來教導病人,學習如何接受關心。許多病人只想依賴治療師,要對方替自己負責一切,這是不成熟的想法及行為。我們要建立病人對治療師的「成熟依賴」。病人可以安心地,表達對治療師關心的需求,並敞開心胸,接受治療師的關懷,其後才能逐漸將診療室中的成功經驗,轉移至日常人際關係。許多病人是硬撐型,很難覺察自己的內在需求,尤其是「情感支持」這類的需求,治療師必須給予幫助,令病患曉得,求助並非懦弱的行為,剛好相反,「只有真正的勇者,才有勇氣接受協助」。病人大多以憂鬱症來逃避人生,那麼,他可能以自***,或更嚴重的方式躲避。這時,要進入所謂的賦權使能(empowering)。傳統心理學上,治療師的賦權使能,指的是將治療師的權力與能力轉移予個案,但是,新時代賽斯學派並不僅做這件事,而是更進一步引導個案,看到自身本有的力量,一再地肯定個案過去的成功之處,讓病人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生甚至僅是那百分之一的成功,而非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之上。即使是無法完成10的人生目標,他的自我,也能夠堅強地接受這個事實,了解到這一點是他人和自身都可以接納的。當自己是個能夠接納失敗的人,便容易放下憂鬱症這個「擋箭牌」,也會在豁然開朗的過程中,脫離憂鬱症的陰霾,達成真正的自我接納!情绪的真面目我是喜怒形于色的人,情绪起伏不定困扰着我,真是修养不到家?情绪的真面目以前我老是弄不懂,到底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情绪的来源、意义及本质为何?或这样说好了,情绪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绝对有必要从新时代身心灵的观点来好好探讨一番。就宗教的修行观而言,情绪似乎是个不受欢迎的东西,宗教多是期待人们必须表现出平静、详和,且彷佛永远不动怒的样子。一旦你轻易地动怒,一个原因是你的修养不够,修行没到家;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前世不修、业障太重。因此,愤怒、嫉妒、悲伤这类的情绪,是一个人的灵魂提升不够才会出现,也是属于世俗众生、凡夫俗子的特有产物。一个修行人被期待脸上必须永远挂着笑容,必须永远不能动怒,一动怒就破功了。(唉!真是太累了!)在社会的世俗面,对传统的男性而言,有些情绪也是不被欢迎的,比如当一个男人感觉自身有脆弱、害怕、恐惧、想哭或想依靠的情绪时,那实在是个十分令人难堪的画面。哈哈!一个脆弱害怕的男人如何成为女人可依靠的坚强臂膀?如何成为一个能干、果决、发号施令的一家之主或上司?一个恐惧害怕的男人不但会被同事及街坊邻居讥笑,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随时会被淘汰。因此男性的圈子里,恐惧、脆弱、无助、想哭的情绪是绝不受欢迎的。而科学界及精神医学界是如何看待情绪呢?首先,情绪的起源是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及荷尔蒙化学变化的结果,而情绪障碍乃是脑中化学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一个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患者,要嘛情绪产生过多且控制不良,如躁症病人所呈现的暴怒;要嘛是情绪产生不足,如槁木死灰、表情平淡的忧郁症患者。情绪过多让一个人不断地与人冲突,起脚动手,泼妇骂街;情绪过少则让一个人失去动力,不吃不喝,整日消极,彷佛泄了气的皮球。情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多过少都会出问题;色彩太少当然索然无味,色彩过多却也眼花撩乱、漫无章法。情绪来自生命底层,为生活增加色彩,但它却又如此地不可预测,令人又爱又怕。情绪和我们的真正关系为何?我们能信任它吗?还是-它是一个来自潜意识的危险东西,犹如核能发电或核子弹和世界和平的关系,一不小心「砰」地一声,你多年苦心营造的形象及人际关系立刻完蛋。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看待情绪的?你也许很气小孩不念书、不专心、爱玩、一天到晚打电动,但是听了教育专家的话,「生气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你改为「柔性劝导」。结果一天下来,也许工作不顺,回到家又是同样的画面;你终于抓狂了,发完一顿脾气之后,你可能反过来开始责怪自己│你看,又是情绪惹的祸。你也许很爱父母,但看着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爱乱吃药),你真是又气愤,又痛心,(只是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吵了起来,明明知道自己是为他们好,却总是没办法好好说,一说就吵架,又不能不说。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没错,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用那种口气,惹得所有人不开心。此时你也会想:都是我的情绪、我的急性子和坏脾气惹的祸。以上的诸多观点或诸多现象,都反映出现代人对情绪的又爱又恨。许多的励志书籍都告诉大家,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产生正面的情绪,才会有光明的人生。又有许许多多的身心医学、身心灵的专家告诉大家,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负面情绪的结果,脾气大的人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压抑情绪的人容易得癌症;于是很多生重病的人开始「修身养性」,开始学佛、上教堂,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发脾气。到底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是病会好,还是更早死?到底负面情绪会不会让人生病?关于情绪,赛斯说过一句有趣的话:「彷佛只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情绪才会被接纳为亲生子女似的。」老实告诉大家,就我对目前所有理论的了解,没有人真的知道情绪的目的及真面目,究竟而言,「情绪永远都不是问题,也绝非障碍本身。」情绪,或负面情绪,永远不会导致疾病。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或负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以上这几句话各位读者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