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朝阳何各庄:红砖红

 璇琮坑 2016-09-03
红砖红↑(1)为了编写这篇博文,我在没有做前期功课的情况下,后期作了补课。原来红砖建筑是毕业于长安大学西北建筑学院,现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

 

早就知道这座红砖美术馆,那是因为俱乐部里很多“乐友”都去过,拍回来的图片也很吸引人前往。地处朝阳、顺义两区交界处的一个美术馆,不管其展出的是什么精彩的展品,这门票40元一张,着实让人望而止步。好在每月第一周的周四可免费参观,这就让更多想前往的人,都盼着这一天呢。

可这个免费日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游人会剧增;二是这一天风雨阴晴就是它了。这两个问题,对摄影来说都是忌讳的。谁知,这9月的第一个周四,就是一个阴天;这游人么,我还没进红专馆,在门口就感觉到了,多。

阴天好办,拍摄时画面中少取或不取天空。从拍得的效果看,很灵验。人多,比较麻烦,人家也是来拍照。不管是拍建筑,还是拍纪念照,在好景、好角度前挤满了人,想躲也躲不开啊。好在咱有耐心,也努力发现新角度。再有就是你拍纪念照,咱也蹭着拍吧。

由于不取和少取天空,相机就按大面积的红墙的亮度组合适当的曝光量,使图片的层次落在表现最好的宽容度内,也使色彩的还原有了保证。只要在后期Ps上稍作调整,适当提高一些反差就行。

红砖红↑(2)进入美术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幕的是接待大厅。大厅的主要采光是顶部方形的天窗,和地面圆形的建筑形成天方地圆的寓意。

红砖红↑(3)阴天,接待大厅的照明就靠天光了。但一样能形成较大的反差,图片的立体感强,只要光圈控制在F9F11上,清晰度也能有保障。

红砖红↑(4)接待大厅的二层除了四周有窗户外,中部的圆形建筑,犹如一个碉堡,造型很独特。

红砖红↑(5)据说国家为保护土资源,禁止实用实心黏土砖,所以这个红砖博物馆确实是个特例,难怪吸引着那么多的来访者。图为在二楼俯瞰接待大厅底层。

红砖红↑(6)二层中部圆形建筑内侧的墙面,红砖的砌法很独特。

红砖红↑(7在建筑的相互空间中,重复运用了对景,框景,借景,围合,逼仄,转折,放大,曲回等手法,真个建筑很有个性。图为在接待大厅二层眺望相邻的建筑。

红砖红↑(8)这个窗户是不是有着对景,逼仄,转折等建筑设计手法。

红砖红↑(9)在接待大厅一角设有一个展销室,游人可以选购喜爱的工艺品。

红砖红↑(10)展销室展示的一个美术瓷盘。

红砖红  ↑(11)在接待大厅一角,有人以红墙为背景在在拍模特照,咱也蹭一张。

红砖红    ↑(12)这个模特的一身装扮,手持绣花扇,像《雷雨》中的繁漪。

红砖红↑(13)美术馆主要建筑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院内还设有学术报告厅、餐厅、咖啡厅、会员俱乐部等配套设施,部分建筑间以青砖平台相连接。

红砖红↑(14单调的红色砖房就一定要搭配多彩的植物,每一处望出去都有植物。

红砖红↑(15)红砖美术馆整栋建筑,运用各种不同的砌砖方法,墙体转角、地面等等,各式砌筑方法都用上了。

红砖红

↑(16)这里是用瓦片砌成的镂空的墙面。

红砖红↑(17院里的教堂,虽然也是用红砖砌成,其西墙上设计者用砖设计的十字架的空隙很独特。

红砖红↑(18)教堂十字架墙面的砖块(1)。

红砖红  ↑(19)教堂十字架墙面的砖块(2)。换个角度,把墙面拍成了地面效果。

红砖红↑(20)站在教堂十字架墙透过框架空间眺望主体红楼。

红砖红↑(21)站在教堂顶部,俯瞰十字墙面前的门框。

红砖红      ↑(22)这几位美女穿着美服、化了妆、拿着花篮是有备而来的。

红砖红↑(23)她们拍着纪念照,也成了大家的模特。

红砖红↑(24红砖楼四周的植物选择,好像是藤蔓为主。红褐色的砖墙上覆着绿色藤蔓很有冲击力吧。 ont-size:14.0pt'>

红砖红      ↑(25)准备撤离了,在美术馆南墙一面,又发现了新的视角。

红砖红   ↑(26)看得出整个建筑完成质量很高,细节很到位,效果非常不错。

红砖红↑(27)这张图片,我在后期换了天空。

红砖红↑(28红砖美术馆布局非常紧凑,形式感、仪式感很强。各种建筑手法也运用得很纯熟。
注:红砖美术馆是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的美术馆。前面部分是展厅和展馆附属的配套建筑,后面部分式园林建筑,整个园林建筑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本篇只展示了红砖砌成前面部分,下一篇再向大家展示用青砖砌成的园林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