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灵山香荔(灵山、钦州、北流等,因其果实香味浓,故称)又称横县香荔(横县),误称糯米糍(桂平)。 ![]() 栽培历史 灵山香荔原产灵山县,栽培历史悠久,灵山县新圩镇邓家塘坡村的老树,估计在千年以上。广西、广东各地的灵山香荔均由灵山县引入的。[1] 产地 主产于灵山、横县、钦州、合浦、浦北等县市,北流、玉林、容县、平南、百色、苹果、南宁郊区也有分布。灵山县以烟墩、新圩、坛圩、龙武、三海、陆屋等镇,分布较多。[1] 果实特征 其主要特点:树势壮旺,植株高大,开张;枝细密下垂; 灵山荔枝 灵山荔枝(5张) 叶片披针形,先端长尾状;果卵圆形、略扁,单果重21克,果皮紫红色,厚而韧;果肉白蜡色,肉厚,质爽脆,味清甜,汁中等。可食率73.5%,可溶性固形物20%,果实7月中旬成熟。香荔品质上乘,丰产但不稳产,宜在肥水条件较好之地种植。 果树特征 ![]() 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据现活树龄最大是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委塘坡村袁姓人栽种的。该树高15米,胸围512厘米,平均冠幅13米,传说树龄1500多年。1961年,广东省果树所进行荔枝品种资源普查,证实灵山县新圩乡邓家村有一株香荔大树,树龄在1200年以上。1963年6月,著名植物学家中山大学教授蒲垫龙专程到灵山县邓家塘坡村考察这株古荔,也认定这株老树超过1460年。灵山县政府1999年把这株古荔列为灵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品种评价 是灵山县主栽品种。肉质爽脆,清甜微香,核小肉厚,品质优良。丰产,不稳产,大小年结果现象较严重。宜在肥水较佳之地发展。[1] 食用价值 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可制成荔枝干。 食用注意 阴虚火旺 者慎服。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 孕妇遵医嘱食用。 不宜空腹食用。 |
|
来自: 昵称35592415 > 《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