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针灸黄晓晨的博客(16)

 H珠Q 2016-09-03

灵枢针灸黄晓晨急症经验推荐之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系细菌或病毒所致的急性流行性结膜炎症,为常见的外眼病。灵枢针灸黄晓晨总结经验有临床表现为睑结膜及穹窿部明显充血,眼有发烧感及轻度异物感,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大量产生。严重者眼睑浮肿。  
    自50年代末至70年代代,已有不少单位发表了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但从总体看,方法还不多,样本亦较小。80年代之后,不仅所用的刺激方法有针刺、穴位注射、耳针、指针、拔罐及穴位激光照射等;而且进行针灸预防本病的大量实践。其中,耳穴刺血的资料较为丰富,无论是治还是预防,效果均称满意。有人曾将耳部压痛点放血与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疏风明目之中药汤剂相比较,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以上。
  
   (一) 剌血(之一)
   1.取穴
   主穴:耳尖、耳背静脉、压痛点、眼。
   配穴:太阳、攒竹、睛明(均体穴)。
   压痛点位置:以毫针柄或火柴棒,在患者双耳垂上均匀按压,寻得相互对称压痛明显之点。此点与周围皮肤略异,肤色稍深且呈粟粒大小之结节;如测不出,可以眼点代替。
   2.治法
   主穴可单取1穴,亦可结合应用。疗效不明显时再加用配穴1~2个。主穴治法手指反复揉捏耳尖至充血,将耳前折,以三棱针挑破,或在耳背隆起最明显之血管、耳垂压痛点刺血,并用拇食指挤压,一般出血4~5滴,重者7~10滴。太阳、攒竹点剌并挤出绿豆大血珠。睛明浅刺约4分~5分,不作提插捻转,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双耳交替轮用。

   (二) 体针
   1.取穴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
   配穴:四白、攒竹、瞳子髎、丝竹空。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收效不明显加用或改取配穴。以28~30号毫针,太阳直刺1.5寸~2寸深,风池穴向同侧眼球方向直刺,轻微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放射至眼部,合谷穴针尖向上轻刺,促使针感向上传导。睛明穴用30~32号2.5寸毫针,深刺至1.5寸~2寸,送针宜轻宜慢,不提插捻转,以眼球感酸胀为度,令患者闭目静坐。余穴宜轻刺慢刺。留针15分钟~20分钟。太阳穴出针后挤去血几滴。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目1、目2、眼。
   2.治法
   主穴均用。氦氖激光器,功率7mW,波长632.8nm,以光导纤维直接照射穴位,光斑直径3mm。每穴照射5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四)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眼(耳穴)、太阳。
  2.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0.1mg/ml)。上穴任取1穴,双侧均取。太阳穴注入药液每次每侧0.5ml,眼穴0.2ml~0.3ml。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可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

   (五) 拔罐加剌血
   1.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少泽、太阳、攒竹(上为体穴),耳尖、肾上腺、眼(上为耳穴)。
   2.治法
   令患者正坐,先取配穴刺络,每次取2~3穴,对准穴区,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压迫穴位止血。接着,嘱其头略前倾,暴露穴区,取三棱针迅速刺入大椎穴,深0.5cm~0.8cm,即去针,略作挤压,使之血出,用贴棉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分钟~20分钟。每次出血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皮肤最好能显现瘀斑。效不佳者,可呈梅花针样点刺即在大椎穴点刺一针,然后在大椎上、下、左、右5分处,各点刺一针,再用闪火法或抽吸法拔罐,留罐5分钟,出血约15ml~20ml左右。每日一次,不计疗程。亦可配合滴25%氯霉素眼药水或/和醋酸可的松眼药水。

   (六) 刺血(之二)
   1.取穴
   主穴:中冲、印堂。
   2.治法
   单侧患病取一侧穴,双侧患病取二侧。每次取1穴。医者以左手拇、食指挟紧中指,待其充血后,用三棱针点刺,稍加挤压,出血数滴。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
 
   (七) 体针
   1.取穴
   主穴:合谷、太阳、睛明、太冲。
   2.治法
   嘱病人取仰卧位,上穴每次取2~3穴,单眼患者取同侧穴,双眼患者取双侧。睛明穴用30~32号毫针,余穴用28号毫针,进针得气后,除睛明穴外,均以提插加捻转的泻法,留针20分钟~30分钟,出针时,太阳穴挤出血,每日1次,直至痊愈。

   (八) 其他措施
   1.分泌物多者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浴眼。症情重者,可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滴患眼,日滴3~4次,但切忌包扎。
   2.病人的毛巾脸盆须洗净消毒。

灵枢针灸黄晓晨治疗急症之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为喉部(包括声带)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发生于小儿时较为严重。本病临床表现为喉部干燥发热,声嘶,喉痛,痉挛性干咳,可伴发热,疲乏,食欲不振。小儿早期以喉痉挛为主,后期则可出现喉阻塞,而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甚至面色发绀或苍白等。
    针灸治疗本病早在1957年就有人试用。到目前为止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为多。实践证实,针灸对本病有相当好的效果,即使是对小儿喉炎梗阻也具一定疗效,可使多数患儿避免做紧急气管切开。特别是,如能在急性喉炎早期进行针灸治疗,对于缩短病程,减少或减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大的作用。穴位刺激方法,除体针外,尚用穴位激光照射及刺血等。
    由于小儿急性喉炎病情危重,一般都需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同时可因喉阻塞而发生窒息,因此针灸时应该具备外科急救条件。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廉泉、合谷、扶突、少商、足三里。
   配穴:天突、商阳、列缺、内庭、中脘、曲池、身柱。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每次3~4穴。如为喉阻塞,酌加配穴。廉泉、扶突均深刺使针感达咽喉部,合谷透劳宫,少商出血,足三里深刺。针感向上或向下放射。配穴除商阳泻血外,均深刺得气。上述穴位,一律采用疾进缓出,提插结合捻转的凉泻手法,留针20分钟~30分钟(或直至阻塞解除)。如小儿不配合,亦可针入后略作捻转出针。不闭其穴。每日针3~4次。
  
   (二) 刺血
   1.取穴
   主穴:少商、商阳、四缝。
   配穴:合谷、太渊、内关、照海、涌泉。
   2.治法
   先以细三棱针或园利针刺少商或商阳,刺入l分放血2滴~3滴,继直刺四缝2分,挤出白色粘液l滴,然后以毫针刺配穴,每次取3穴,穴位可轮替。进针5分,提插捻转2分钟~3分钟后出针,手法先强后弱,内关宜适当延长捻针时间。锱针20分钟~30分钟。

   (三)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肺俞、四渎、璇玑。
   2.治法
   药液:庆大霉素8万单位、病毒唑100mg、地塞米松50mg、2%利多卡因0.3ml。
   上穴均取,取5ml注射器1支,按5号齿科针头,抽取上述药液混合后,剌入所选穴区,剌至得气后,稍待片刻,再行针1次,注入药液,每穴0.8ml。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四)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少商、尺泽、合谷、天突、廉泉。
   配穴:发热加大椎、曲池。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每次一般选3~4穴。治前可先给小儿少量镇静剂,待入眠后施治,以氦氖激光仪照射,波长632.8nm,功率8mW,距离30cm~50cm,光斑直径2mm。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五) 其他措施
   1.可配合蒸气吸入。令患者少说话,禁刺激性饮食,小儿则宜于流质或半流质。
   2.小儿急性喉炎,应配合抗菌素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剧咳者,对症处理。针灸疗效不佳则应即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灵枢针灸黄晓晨治疗急症之引产

妊娠28周后,因母体或胎儿方面的原因,须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结束妊娠,称之为引产。
    现代针灸引产,其主要穴位仍是古代医家所习用的合谷和三阴交。首见于1958年.至上一世纪60年代,已有多篇报道,而自80年代的大多数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此二穴确有引产作用,且对母亲及胎儿都无不良影响。有的单位曾对电针引产和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加以比较,结果二者成功率并无差异,因此认为针灸引产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实验发现,针灸对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影响明显,而对孕中期敏感性较差。明显头盆不对称、产道阻塞以及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者,则均不宜用针灸引产。
    灵枢针灸黄晓晨说,关于针灸引产的机理,尚不清楚。从已经观察到的一些临床现象推论,可能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双重参与调节下发挥它的功能的。

   (一)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交感、缘中。
   配穴:神门、肝、肾上腺。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用配穴。选白芥子或木香顺气丸置于7×7mm2小方块胶布上,贴压穴区,嘱孕妇定时反复按压,直至耳廓有热、胀、麻感。贴敷后再腔注1%利凡诺10ml。

   (二) 电针
    1.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
   配穴:分二组。(1)足三里、至阴;(2)次骨 、长强、中极。
    2.治疗
   产妇取仰卧位。主穴均取,每次加一组配穴。合谷直刺,深1寸,施捻转补法;三阴交直刺,深1.5寸,施提插泻法,以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佳;足三里直刺,深约2寸,施捻转补法;至阴穴直刺或针尖稍向足心偏斜,进针深约3分。中极直剌1寸,长强斜剌0.5寸,次骨直剌1.2寸。足三里及至阴穴或中极与长强的针柄上各接G6805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300次/分~600次/分,电流强度以产妇感觉适宜为度,均留针30分钟。

  (三) 体针
    1.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
   配穴:次髎、足三里、至阴、血海、秩边。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次髎配合电针,血海可止引产后腹痛,余穴加强效果。体针治法合谷、足三里,用补法,施中强刺激;三阴交用泻法,强刺激,均宜激发针感朝腹部方向传导;秩边深刺,使针感向前传至小腹。持续捻转结合提插2分钟~5分钟,留针20分钟~30分钟,并行间断刺激。至阴用艾卷温灸,热力以不产生灼痛为度,灸15分钟。每日二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电针治法已破膜者,用主穴(均一侧);未破膜者加双侧次髎。进针得气后,即接通电针仪,用连续可调波,中强刺激。通电时间15分钟~30分钟。每日1~2次。引产后腹痛,取三阴交和血海,慢进快出,以中等强度捻转提插1分钟~2分钟后出针。

   (四) 其他措施
    1.引产过程,应密切注意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胎盘早期剥离、胎位不正、大出血等。
    2.如针灸效果不明显,可配合或改用中药等其他引产方法。


灵枢针灸治疗急症之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眼炎是指因紫外线过度照射所致的结膜和角膜浅层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双眼有异物感,剧烈疼痛,怕光流泪,并可出现眼睑肿胀、结膜混合充血等症状。
    针灸治疗电光性眼炎,五十、60年代就有不少报道。针刺、指压揿针法及其他一些穴位刺激法,效果都较满意。灵枢针灸黄晓晨还发现,如果耳针再配合体针,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本病属热、属实,所以主张泻法为主。
 
   (一)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瞳子髎。
   2.治法
   药液:2%普鲁卡因注射液,症情重者加微量肾上腺素。
   双侧穴位均取,常规消毒,以4号注射针头直刺瞳子髎穴,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0.5ml(注意:在注射前应先作过敏试验)。每日1次。

   (二) 刺血
   1.取穴
   主穴:太阳、攒竹。
   配穴:内迎香。
   内迎香位置:位于鼻孔内上端粘膜上。
   2.治法
   取患侧之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先针太阳穴,直刺5分~7分,用捻转泻法,使针感传至眼部之后,稍作停留,即出针,摇大针孔,并挤压出血少许。攒竹穴,用同一型号之毫针,针尖向下以45度角刺入2分~3分,用捻转结合小提插之法,使针感向目内眦扩散,稍作留针,即摇大针孔出针。挤出血液少许。内迎香穴,用消毒之小号三棱针轻轻点刺,各放血数滴。上述方法,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 皮内针
   1.取穴
   主穴:攒竹、合谷。
   2.治法选揿针式皮内针四枚,手指夹住针圈,分别揿入2主穴(双侧),每穴一枚。治法时,可先稍捻转一下再揿入。外以小方块胶布固定。然后每穴揿压1分钟,攒竹穴可以双手拇指或单手食、中指指腹按压。合谷穴以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压。留针数小时至1日,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时取出。

  (四) 体针
   1.取穴
   主穴:风池、合谷、睛明。
   配穴:攒竹、阳白、四白、太阳。
   2.治法以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取配穴。每次取2~3穴。均用30号毫针,风池针尖略斜向下,朝鼻尖方向斜刺,合谷垂直深刺,得气后,都施以捻转提插强刺激,泻法;睛明,紧靠眶缘直刺0.5寸~1寸,作轻微捻转提插,以得气为度。余穴均用泻法。留针15分钟~20分钟。可作间断刺激。太阳也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日1次。

  (五) 其他措施
   可作冷敷以减轻充血;眼内滴入人乳或牛乳数滴亦有助于改善症状。

灵枢针灸黄晓晨治疗急症之睑腺炎

睑腺炎,又称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
    灵枢针灸黄晓晨老师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包括各种穴位刺激法)对睑腺炎的疗效是确切的,可促使未成脓者自行消退,已成脓者促进排脓。其总体治愈率在90%以上。关于针灸治疗睑腺炎的机理研究,目前尚未深入展开。

  (一) 耳针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耳尖;(2)耳甲艇、耳甲腔。
   2.治法
   主穴可任选一组,亦可两组交替取用。耳尖穴刺法:一般选患侧耳尖穴,严格消毒后,用左手捏起耳尖部皮肤,右手持小号消毒三棱针,针尖向下,快速刺入皮内,沿皮下向下刺入约5分深左右,半捻转3次即出针,随之左手拇指沿耳轮向上推,挤出血8~10滴,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止血。第二组穴,上眼睑患病,取患侧耳甲艇;下眼睑患病,取患侧耳甲艇。若上下同发,以较重者为主,双眼同发病取两侧穴。严格消毒后,用26号1寸毫针或三棱针,迅速在穴区点刺3~5下,注意不可穿过皮肤,各点出血少许,如不出血,可用手挤出少量。以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每日1次,一般只针3次。
   
   (二) 灯火灸
   1.取穴
   主穴:肩胛间区。
   2.治法
   令病人反坐在靠椅上,暴露背部,寻找反应点(寻找方法同上)。待选好部位后,取灯芯草一段,蘸以香油或其他植物油适量,点燃后对准反应点迅速灸灼一下,此时可听到“啪”的一声,表明施灸成功此为1壮。灸处可有小块灼伤,宜保持清洁。灸处一般5天左右结痂脱落,不留斑痕。每次只灸1壮。

   (三)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睛明、承泣。
   2.治法
   主穴均取。以氦-氖激光治疗仪进行照射。输出功率2mW,波长632.8nm,与穴位距离为10cm,每次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2次。

   (四) 挑治
   1.取穴
   主穴:肩胛间区。
   2.治法
   先寻找反应点,多分布于肩胛间区。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仔细寻找,多为隆起如粟粒状之丘疹,或呈卵圆形,散在数个,但不高出皮肤,直径略大。如在肩胛区未能寻得,可扩大至背部1~12胸椎至腋后范围内寻找。如找不到反应点,则取膏肓穴。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捏起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尖对准反应点,垂直刺入0.1cm~0.3cm,挑破皮肤。要求速刺快退,以出血为度,点刺后不按揉针孔,使其出血,并可轻轻地按压点刺部位附近肌肤,以排除瘀血0.2ml~0.3ml,随后用消毒干棉球按揉。左眼病刺左背部的反应点,右眼则刺右侧反应点。每日1次,不计疗程。
  
  (五) 耳穴埋针
   1.取穴
   主穴:眼。
   配穴:目1、目2、肝、皮质下、神门。
   2.治法
   每次仅取患眼同侧之主穴,如效不显,则可在同侧之配穴进行均匀按压,寻取反应最敏感的一穴埋针。局部严密消毒之后,用尖镊子挟起经高压灭菌之图钉样揿针,刺入耳穴,并用胶布固定,略加按压。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3天后复查,无效者,重新选穴埋针。
 
   (六)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太阳。
   2.治法
   敷药制备:天南星、生地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成膏状配。将上药适量,敷贴于患侧之太阳穴,上遮塑料薄膜,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约贴12小时后去掉,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七)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睛明、承泣。
   2.治法
   仅取患侧穴。以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输出功率2毫瓦,波长632.8nm,距离10cm,每穴每次照射5分钟,每日1次,3~4次为一疗程。

   (八) 刺血(之一)
   1.取穴
   主穴:耳尖。
   2.治法
   取病侧耳尖穴,两眼患病取双侧,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7号注射针头,将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2mm深,不留针,出针后用手指挤压,出血数滴,用消毒棉签拭去血液,纱布覆盖,以防感染。一般每周刺血1次,重者2次
 
  (九) 刺血(之二)
   1.取穴
   主穴:太阳、内庭、曲池、足中趾尖。
   配穴:膏肓。
   2.治法
   每次仅选一主穴,如效不显,改取配穴。太阳穴仅取患侧、双侧患病取两侧。患者仰卧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26号或28号1.5寸毫针,斜下刺入穴位0.5寸~1寸左右,得气后行强刺激泻法,捻转数次后出针,用手在穴周挤压出小滴血液2~3滴。内庭,以细三棱针垂直剌入1分~2分,挤出血数滴。曲池穴取健侧,取曲肘横手位,消毒后,以小三棱针点剌,深约2mm~3mm,用捭轻压挤出血2~4滴。足中趾尖取两侧,以细三棱针点刺,放出血液3滴,并用棉线扎紧同侧中指节三圈,松紧以患者能忍受及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度。膏肓穴双侧均取,以三棱针快速剌入2分~3分,用手轻挤出数滴血液。出血后均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十)火针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2.治法
   令患者正坐,医者左手固定患者之眼睑,右手取小号火针或4~7号注射针头,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睑腺炎的粒状体微隆起部的正中,或睑腺炎的脓点正中,直刺2mm~3mm深,速进速出。一般针后脓血即流出,患者顿感疼痛减轻。然后,轻轻挤压睑腺炎,用干消毒棉球擦去脓血,外敷金霉素眼膏。

   (十一) 腕踝针
   1.取穴
   主穴:上1、上2。
   2.治法
   二穴均取。常规消毒后,将毫针针尖朝肘部方向与皮肤呈15度角剌入皮下,然后沿皮下脂肪层平剌1.5寸,要求无酸、胀、麻、重等针感,以医用胶布固定针柄,留针2小时~6小时,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十二) 其他措施
   1.局部可配合盐水热敷。
   2.如脓成后,小的可让其自破,较大的则须切开排脓,切忌挤压。


灵枢针灸黄晓晨治疗急症之急性牙痛

牙痛是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及冠周炎等引起一个共同症状。当急性发作时,疼痛十分剧烈。其中,急性牙髓炎表现为间歇性的阵痛,夜间加重,病人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急性根尖周围炎则为持续性疼痛,患牙的位置病人不能正确指出;急性冠周炎有明显的牙龈红肿。
    针灸治疗牙痛,现代有大量报道,是针灸主要适应症之一。早在1937年就有针灸治疗本病症的资料。多种剌灸之法都有应用,诸如:体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乃至指针、全息针等。对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的牙痛均有止痛效果。但是究竟以哪一种最为显著,曾有人作过观察分析,发现针后止痛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急性根尖周围炎,急性冠周炎次之,急性牙髓炎较差。在取穴上,除了对传统效穴发掘外,还发现了一些奇穴止牙痛效果明显。针刺止痛效果还与得气效应有关,有人观察到,针刺四肢穴如能刺发激发针感上达头面者疗效较佳,不敏感者止痛效果较差,因此认为如在针刺过程中控制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强化循经感传的程度将有助于提高镇痛作用。当然,以上种种,都有有待更多更深入的工作来进一步肯定。就所集二千余例统计,针刺止痛的有效率平均在80%左右。
    黄晓晨老师说,针灸治疗牙痛,主要目的在于镇痛,故一旦疼痛缓解,即应积极治疗病因。

  (一)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手陷谷、液门、女膝。
   手陷谷位置:在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后的掌骨间,二、三掌骨小头后方陷中,即握拳第2、3指间缝纹端,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女膝穴位置:足后跟部,跟骨中央。
    2.治法
   每次仅一穴。手陷谷取痛牙对侧,患者端坐,对侧手臂放在治疗床上,屈肘握拳,医者先用押手按压第2、3掌指关节间,找出最敏感的一点,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28~32号,1寸毫针,快速进针,针尖向腕斜刺入穴位,进针3分~5分,针刺手法用重提轻插,行捻转强刺激泻法,配合吸气时针,呼气时提针的泻的手法,,使针感传至病痛之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视疼痛程度,每日可针刺1~2次。液门穴一般仅取患侧,效不显时加取对侧。令患者正坐,自然握拳放于治疗桌上,在手背四、五指缝尖上方约0.5cm处,避开可见静脉,取28号1.5寸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寸~1寸左右,捻转提插以得气为度:局部酸、胀及有触电感向臂肘放射。女膝穴,直剌入3cm~6cm,施平补平泻手法,剌后可以艾条温和灸5分钟~10分钟。上述穴位,均可先刺患侧穴,留针15分钟,如疼痛仍未显减时,加刺对侧,留针20分钟~6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稍压针孔片刻。每日1次。
 
  (二)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冲阳、颊车;(2)合谷、下关。
   配穴:太阳、昆仑、内庭、太冲。
   2.治法
   主穴为主,上牙痛针第一组,下牙痛针第二组,止痛不理想时加配配穴1~2穴。颊车、下关直刺深刺,使针感向齿根传导,太阳以45度角向齿根缓慢捻转进针,深至1.5寸~1.8寸;合谷、冲阳、内庭、针尖向上,以“气至病所”手法,促使针感往病所方向传导;昆仑穴,针尖斜向外踝前缘刺入,深3分~5分;太冲捻转进针,深约0.8~1寸。上述穴位得气或感传后,均采取捻转结合提插法运针2分钟~3分钟。捻转频率100次/分钟~140次/分钟,角度150°~180°左右,提插幅度0.5cm,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然后留针20分钟~40分钟,每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2次。

  (三)耳针
   1.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或牙痛点)、三焦。
   配穴:神门、口。
   2.治法
   一般仅取1~2个主穴,效不明显时酌加余穴。找准压痛敏感点后,刺入反复捻转,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其间刺激2次~3次。
   
  (四) 全息针
   1.取穴
   主穴:头穴、胃穴。
   头穴位置:第二掌骨远心端桡侧。
   胃穴位置:第二掌骨两端连线中点桡侧。
   2.治法
   先以指压法在第二掌骨桡侧找准穴位,以30号1寸毫针自桡侧边缘向手心剌入8分左右,反复探寻至有强烈的针感。留针45分钟,每隔10分钟~1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2次。

  (五)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下关。
   2.治法
   一侧牙痛取本侧穴,双侧牙痛取双侧穴,常规皮肤消毒,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 1ml,地塞米松注射液 1ml(5mg),此为一个穴位药量,垂直刺入患侧下关穴,感觉麻、憋、胀后,抽无回血时,缓慢注入药液,针尖偏向前上(颧髎方向),每日注射1次。
   
  (六)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垂前、面颊、神门、屏尖。
   配穴:颌、皮质下。胃火牙痛加胃、大肠;风火牙痛加内耳、枕。
   2.治法
   主穴取2~4穴,如效不显可酌加配穴。用王不留行子或绿豆贴压于痛侧耳穴,立即加以按压,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如痛不减,可加贴或改贴其他耳穴。尔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数次。隔日换贴1次,两侧耳穴交替使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七) 指针
   1.取穴
   主穴:肩井。
   2.治法
   患者用对侧手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按压凹陷处是穴。取患侧,用右拇指按压,逐渐加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0秒钟后放松压力,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或消失。
 
  (八) 刺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先找阿是穴,系痛点。可于背部第7颈椎下,第5胸椎以上,背中线旁开1寸~2寸处,找出有色泽粉红的点,直径约0.3cm。每次找2个~4个,在其中心点刺放血,每点刺1针,直刺0.3寸~0.5寸深,点刺后拔罐5分钟~10分钟。每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九) 其他措施
   1.如针灸后疼痛已止,须针对病因治疗,包括抗菌消炎,进行牙髓或根管治疗,甚至拔除患牙。
   2.针刺不能有效止痛时,宜给予适量的镇痛剂,或采取开髓引流等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