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意义的长路,幸好有音乐这盏不灭的灯

 如歌行板11 2016-09-03

生命中总有一些黑暗的时刻,我们会感激音乐的馈赠。如果离音乐更近,就能更好地接纳这份厚礼。




我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一时一刻的遭遇,和谁见面,与谁分别,一帆风顺,或者举步维艰,背后自有安排。只不过在当下,很多意义还来不及浮现。


认识田艺苗老师之前,我始终坚持,流行音乐的魅力主要看词句。可是那次,在上海音乐学院边上的一家西餐厅里,田老师为我打开了进入音乐的另一扇大门。


她问我,为什么喜欢音乐,钟情哪些歌手。如果要从事音乐写作,有哪些需要跨过的门槛,或者每每踏错的误区。


即使面对初次相见的后学晚近,问些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问题,田老师仍然不厌其烦,悉心指点。她推荐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和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给我,至今仍是我工作闲暇的案头书。


田老师聊音乐,没有专家惯有的侃侃而谈,也不是劝学常见的苦口婆心。她就这么娓娓道来,语气淡然,面容温润。音乐养人,在她身上,能看到艺术的祝福与成全。



李健与田艺苗合影


虽然身在象牙塔,公众对田老师并不陌生。她会在很多场合露面。上《我是歌手》做评委,韩红在决赛开始前专门表达对她的感谢。和李健对话,畅谈旋律与文字的旅行,以及音乐里永远的少年。


最令我触动的,是田老师多年来坚持的系列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让更多人在庄重严肃的礼服和高跟鞋之外,更轻松地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


在这种乍看叛逆的姿态身后,其实是更良苦的用心。她想倾尽所学,深入浅出,在普通人和古典音乐之间搭一座桥。


用田老师的话说,“普通乐迷听得太感性。除了听出优美、庄严、伟大、圣洁等等形容词之外,难以深入音乐。而学院派音乐家听得太理性,有时候忘记了听音乐的初衷所在。”



很多人会问,我只是爱听歌而已,有必要接触古典音乐吗?


以前我也有相同的困惑,直到田老师给我解答。


和文字一样,音乐本身是一种语言。当我们忽略乐理,单纯感受,固然也无妨,但会错失诸多美好。


音乐本身就是打动人心的。比如久石让给《菊次郎的夏天》写的配乐,不着一词,却令人感到明快清新。比如歌剧选段,哪怕听不懂歌词,也能感受到或雄壮或唯美的叙事力量。


每个人多少都有过,单是听纯音乐,就难以自拔甚至泪如雨下的时刻。尼采说得更绝,“语言尽头,音乐响起。”音乐是语言的超越和补充,只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感染力而已。


从这个角度而言,理解音乐,是对人生意义的再发掘。



田艺苗担任《我是歌手》评委


我自己是音乐不离身的人。很多独处的时刻,是音乐予我陪伴。很多意外的经历,是音乐给我安慰。它好像很懂我,我却不那么懂它。


幸好,有田老师这样的引路人,在寻找人生意义的长路上,点燃音乐这盏不灭的灯。


田艺苗除了教课、讲座,自己也作曲,这是她的专辑


最近,田老师在喜马拉雅推出了在线课程《古典音乐很难吗?》。每天10分钟,穿T恤欣赏古典音乐。我第一时间就买来听了。


和刻板印象中的古典音乐教学不同,田老师把多年的专业经验融汇成亲切的表述,初听毫无门槛,细品又嚼出深意。


她会分析《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杀人,为何要听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也会讲述自己年幼学琴时,弹琴如切菜的窘迫经历。从宅男巴赫如何了解世界,讲到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从肖邦短暂的生命,联想到《海上钢琴师》动人的自白。听这门课,像是审美与知识的双重历险。相比段子和毒舌,这才是更丰富更高级的有趣。




也许有人会对199元的价格心存顾虑。但我觉得,312期系统讲解,260首名曲推荐,每周设计一个主题,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实在纠结,不妨再看看名家大咖的推荐语。


人世间有很多真谛,需要很多智慧的、勇敢的、美丽的人去探索,田艺苗就是其中的一位。——谭盾


她把西方人的音乐化成了中国人的菜。——易中天


因为她,古典音乐因此有了被接受和传播的可能。——李健


跟着艺苗,让古典音乐叩进人的心门。——韩红


跟着田艺苗老师的脚步,我们或许可以溜进上帝的后花园。——汪涵


我和田老师说,这门课程能克服线下活动的时间和地域限制,让更多人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其实是一桩功德。


音乐不能吃不能穿,无关财富和声名,但它是一艘船,驶向人生的港湾。生命中,总有一些黑暗的时刻,我们会感激音乐的馈赠。如果离音乐更近,就能更好地接纳这份厚礼。


就像田老师说的:“有音乐陪伴的人生,到底是没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